无坐力炮和反坦克炮

无坐力炮

早期无坐力火炮

无坐力炮是利用发射时炮尾向后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也叫无后坐炮。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轻巧的步兵伴随武器。由于无后坐力,故不需要炮架,因此它的重量只相当于其他同口径火炮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这种炮发射时后喷火焰大,配用的是定装式空心装药破甲弹,用于摧毁近距离的敌方坦克、装甲车、野战工事等,是步兵分队反坦克的主要武器之一。无坐力炮按身管结构分为线膛和滑膛两种,按运动方式分为便携式、驮载式、车载式、牵引式、自行式等,按弹药装填方式分为前装式和后装式,按消除后坐方式分为喷管型、戴维斯型和弩箭型。这种口径一般为57~120毫米,反坦克直射距离400~800米。

美国M67式90毫米无坐力火炮

无坐力火炮的诞生和发展

1914年,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可供实用的无坐力火炮。为了抵消炮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戴维斯在同一根炮管的另一头也装上一个配置弹丸,向前发射弹丸的同时,后面那颗平衡弹在其反作用推力下从炮后射出,爆成碎片,从而第一次制造出一种在发射过程中,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与前射弹丸动量平衡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并且用于实战当中。

日本60式106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于1960年装备日本自卫队。

1936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制造了一门76.2毫米的无坐力炮,他首次使用喷管发射气体弹来消除后坐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无坐力炮发射空心装药穿甲弹,成为有效的而且是主要的反坦克武器。这种炮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最大的缺点是炮后火焰大,容易暴露炮位,而且炮弹初速低。因此,现在很多国家都已停止研制和生产,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装备,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随着反坦克导弹、新型榴弹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无坐力炮有被取代的趋势。

美国M67式57毫米无坐力火炮

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过去叫战防炮,是一种直接瞄准,对坦克和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的火炮。主要用于对付2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它具有身管长、射速快、火线高度低等特点。反坦克炮属于重型火炮,按机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按炮管结构分为滑膛炮和线膛炮。

英军士兵正在为英制120毫米反坦克炮装炮弹。

意大利B1式10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车炮结合,能够自行机动和发射的反坦克炮。可分为履带式、半履带式、轮式和轮履合一式等;按防护程度,又可分为全装甲式和半装甲式自行反坦克炮。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反坦克炮

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战斗状态。

1916年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坦克,德军用来对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77毫米野战炮。大战结束以后,瑞典、德国等很快研制出了反坦克炮。当时坦克装甲厚度只有6~18毫米,3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的钨芯穿甲弹足以穿透坦克装甲。

1941年,德军将一辆苏军KB-1型重型坦克围困了3天。德军用6门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向苏军坦克射击,却无法击穿装甲。夜晚,德军又派12名工兵用炸药炸,仍未奏效;最后用6辆坦克进行轰击,发射了上百发炮弹,只有2发88毫米炮弹击穿了装甲。此后,各国的重型坦克装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的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毫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成为地面战争的主体武器,反坦克炮迅速发展,仅苏联1943年就生产了23200门。当时反坦克炮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达到70~150毫米,有的可达200毫米,并已经开始使用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等,有的国家还配装了自行反坦克炮。

德军88毫米PAK43/41式反坦克炮

德军25毫米PAK112式轻型反坦克炮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75毫米反坦克炮。

俄罗斯D-44式85毫米反坦克炮

德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美国M50“昂图斯”式106毫米6管自行无坐力炮

英国105毫米低后坐力炮

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轻便、迅速,许多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武器。

德军47毫米M1937-181反坦克炮

德国JPZ4-5“美洲豹”式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德军37毫米V237式反坦克炮

各国无坐力炮和反坦克炮

美国M40式106毫米无坐力炮

M40式无坐力炮是美国的一种步兵反坦克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并装备美军步兵营,同时出口日本、西班牙等32个国家,从70年代初开始退出美军现役。

M40式无坐力炮被认为是“最成功的106毫米无坐力炮之一”。身管由合金钢制成。通过方向机可使火炮进行360°旋转。身管上方有M8C式试射枪。瞄准镜观察距离为2200米。射击时打开炮闩装进炮弹,通过瞄准镜和试射枪可概略测定目标距离,这时即可发射炮弹。该炮身管长2.7米,全长3.4米,重709.5千克,高1.12米,宽1.52米,最大射程7700米,有效射程1100米,持续射速1发/分,高低射界-17°~+65°,方向射界360°。火炮采用整装式炮弹,主要配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曳光爆破榴弹。试射枪配用试射曳光弹,命中时可产生白色烟团以显示弹着点。

美国M40式106毫米无坐力炮

苏联B-10式82毫米无坐力炮

该炮是苏联的一种旧式反坦克武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生产,并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无坐力炮排。该炮由身管、击发机构、瞄准装置、轮式炮架和三脚架组成。身管前端有拖拽用握把和小滑轮,后部为燃烧室和炮闩,内壁为滑膛。行军时装在轮式炮架上牵引。射击时炮架折向身管下方,改用三脚架支撑。瞄准时用光学瞄准镜。身管长1.91米,最大膛压62兆帕,初速320米/秒,最大射程4470米,有效射程500米。破甲厚度240毫米。射速6~7发/分。高低射界-20°~+30°,方向射界360°。行军状态87.6千克,战斗全重85.5千克。火炮发射0-881A式尾翼稳定破甲弹。破甲弹重4.9千克,弹丸重3.6千克。弹药基数60发。可车载或人力拖拽。

苏联B-10式82毫米无坐力炮

苏联D-44式85毫米反坦克炮

D-44式反坦克炮是苏联生产的一种旧式反坦克武器,因为该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定型的,因此又叫M1945式反坦克炮。另外还有一种SD-44式反坦克炮,它和D-44式的主要区别是装有辅助推进装置。

该炮由身管、炮架、反后坐装置、瞄准装置、轮式炮架组成。配用弹药有曳光穿甲弹、高速穿甲弹、榴弹等。火炮战斗全重1.7吨。高低射界-7°~+35°,方向射界54°。初速分别为1030米/秒(高速穿甲弹)和792米/秒(曳光穿甲弹)。

苏联D-44式85毫米反坦克炮

苏联B-11式107毫米无坐力炮

B-11式无坐力炮是苏联的一种旧式反坦克武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生产,并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无坐力炮排,现已由反坦克导弹代替。

苏联B-11式107毫米无坐力炮

该炮主要由身管、击发机构、瞄准装置、轮式炮架和三脚架等几大部分组成。火炮身管长2.71米,炮全长3.31米,战斗全重305千克,最大膛压61兆帕,初速为400米/秒(破甲弹)和375米/秒(爆破榴弹)。最大射程为6650米/秒(爆破榴弹)和1710米/秒(破甲弹),有效射程450米。破甲厚度为380毫米。射速6发/分。高低射界-10°~+45°,方向射界35°。破甲弹重12.6千克,弹丸重7.6千克。弹药基数50发。

南斯拉夫M60式82毫米无坐力炮

M60式无坐力炮是南斯拉夫研制的一种步兵用反坦克武器。

M60式无坐力炮由炮管、击发机构、瞄准装置和轮式炮架等主要部分组成。炮管后部突起部为药室,尾部为炮闩。借助轮式炮架可由人力拖拽进入发射阵地。行军时可用吉普车等轻型车辆牵引。

火炮长约2.22米,战斗全重122千克,初速388米/秒。最大射程4500米。有效射程分别为1500米(对固定目标)和1000米(对活动目标)。直射距离500米。配用弹药为尾翼稳定的反坦克破甲弹。

南斯拉夫M60式82毫米无坐力炮

装在装甲车上的M60式82毫米无坐力炮。

捷克斯洛伐克M59式82毫米无坐力炮

M59式无坐力炮是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的步兵用反坦克武器。该炮由炮管、击发机构、瞄准装置和大型轮式炮架等主要部分组成。炮管为滑膛式,后部有燃烧室和炮闩,发射时从后部送弹到位后闭锁击发。行军时由OT-810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牵引,也可装在装甲车顶部进行瞄准射击,近距离机动时可由2名士兵拖拽。火炮配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爆破弹,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和间接瞄准射击。战斗状态长4.6米,全重385千克,弹重6千克,最大射程6657米。反坦克有效射程1200米。破甲厚度为250毫米。

捷克斯洛伐克M59式82毫米无坐力炮

意大利“弗格里”80毫米无后坐炮

“弗格里”无后坐炮是意大利研制的80毫米无后坐炮。该炮1974年开始研制,目前仍在生产。

该炮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无后坐炮技术与火箭增程技术相结合,有双脚架型和三脚架型两种,前者采用简易光学瞄准镜,后者采用带有光学测距仪和提前量测定装置的光电瞄准镜,由两人操作。

该炮使用的火箭增程弹由弹丸和多孔药筒组成,弹丸包括空心装药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火炮最大射程4500米,有效射程分别为500米(双脚架型)及1000米(三脚架型)。

意大利“弗格里”80毫米无后坐炮

瑞典PV-1110式90毫米无坐力炮

PV-1110式无坐力炮是瑞典研制的一种步兵用反坦克武器。目前该炮已停止生产。

瑞典PV-1110式90毫米无坐力炮

该炮由身管、击发机构、瞄准装置和轮式炮架等主要部分组成,身管上方有修正用试射枪,行军时用拖车牵引或用轻型轮式车运载。

该炮的身管长为3.7米,战斗状态重260千克,初速为650米/秒,有效射程大约900米,高低射界-10°~+15°,方向射界75°~115°,射速6发/分,弹重3.1千克,破甲厚度为550毫米。

德国JPZ4-5式90毫米反坦克炮

德国JPZ4-5式90毫米反坦克炮

JPZ4-5式反坦克炮是前联邦德国研制的一种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它是前联邦德国和瑞士于20世纪50年代末合作的项目,1967年起开始大量生产,装备机械化步兵旅和反坦克歼击旅。

该炮的特点是采用了暗炮塔结构,火炮位于车体前部,因此显著降低了火线高度,战斗中便于隐蔽。身管采用M1966式90毫米反坦克炮身管。战斗舱右后侧有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车顶上装有8管发烟器。

火炮炮身长3663毫米,车体尺寸为6.29米×2.98米×2.1米,战斗全重27.5吨,初速为930米/秒,最大射程为15千米,有效射程为1800米,射速为12发/分,方向射界为30°,高低射界-8°~+15°,最大行程为400千米。最大运动速度70千米/时。火炮配有超速穿甲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多种反坦克弹药,还可发射M47式或M48式坦克使用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