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Gansui

【药名】甘遂

【拉丁名】Radix Kansui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甘泽,白泽,鬼丑,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萱根子,猫儿眼,头痛花等。

【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吴普本草》记载“有毒”, 《名医别录》记载“有大毒”, 《得配本草》载“妄用大损元气,腹胀而死”。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记载:“甘遂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

【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块根。

【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开花前或秋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土,搓去外皮,晒干。

【炮制】醋制(每100kg甘遂用醋30kg)或生用。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配伍】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恶远志。与芫花、大戟配伍泄水之力更强。配伍大枣可缓和其毒性。

【功能主治】泄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癫痫,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醋制。

【使用注意】气虚阴亏,脾胃虚弱及孕妇禁服;中病即止,不可过服。反甘草。

【化学成分】r-大戟醇(r-euphorbol, euphol),甘遂醇(tirucallol), α-大戟醇(α-euphorbol), 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deoxyingenol),巨大戟萜醇(ingenol),甘遂萜酯A、B(kansuinine A、B),甘遂大戟萜酯A、B和C、D, 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甲基(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甲酮,棕榈酸,葡萄糖,蔗糖,维生素B1等。巨大戟萜醇-3-2′E,4′Z癸二烯酯-20-乙酸酯[3-O-(2′E,4′Z-decadienoyl)-20-O-acetylingenol]和甘遂大戟萜酯C(kansuiphorin C),5,20-丙缩酮-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正十二烷酰基-4α-羟基-巨大戟醇,4-O-乙酰基-5-O-苯甲酰基-3β-羟基-20-去氧巨大戟萜醇[1~2]

【药理研究】

1.泻下作用。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10~50g(生药)/kg体重时,约半数动物呈现明显的泻下作用;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剂的混悬液6~9g(生药)/kg体重时也有泻下作用;但口服乙醇提取后的残渣部分却没有泻下作用,推测泻下成分在乙醇浸膏部分。

2.抗生育作用。从甘遂的无水乙醇及苯提取液中奋力得到的大戟二萜醇和大戟二烯酮均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使妊娠小鼠离体子宫肌条呈现节律性收缩。亦成功给羊引产。50%甘遂注射液用于临床妊娠中期引产6000例,羊膜内一次注射,引产成功率为99.37%。其抗生育机制研究表明能引起羊膜组织及绒毛充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胎儿脏器有微血栓形成,表明对婴儿循环系统有损害;羊水中前列腺素明显升高,可诱发子宫收缩而引产。对母体血浆中胎盘催乳素、总雌三醇、孕酮等含量无明显影响。

3.利尿作用。甘遂水煎剂对大鼠和实验性腹水大鼠均无无利尿作用,反而有尿量减少的倾向。甘遂乙醇及乙醚浸剂对实验性腹水大鼠排尿量比甘遂水煎剂高。健康人口服甘遂水煎剂无利尿作用。

4.免疫作用。甘遂水煎剂醇沉物能使小鼠胸腺减轻、脾脏增大;能明显抑制小鼠抗SRBC抗体的产生。甘遂粗制剂100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脾细胞在体外由PHA和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并能明显抑制SRBC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表明甘遂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在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上,甘遂能减少肠腔游离细菌总数、降低肠腔内毒素,吸收腹腔或血液中的内毒素自肠腔排出,从而发挥阻碍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时细菌、内毒素易位的作用。

6.抗白血病作用。甘遂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含Kansuiphorin A和Kansuiphorin B,有抗白血病的作用。

7.抗病毒作用。甘遂二萜类化合物中,C-13, C-20有长链酰基的Ingenol衍生物有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来实现的[3]

8.其他。甘遂小量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但频率不变,大剂量时抑制。

【毒性研究】

1.急性毒性。50%甘遂遗传浸出液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46.1±28.4mg,甘遂萜酯A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0mg/kg,50%甘遂乙醇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8mg/kg,相当于人体实际剂量的17.6倍。复方甘遂制剂(甘遂乙醇提取物大戟雌二醇与盐酸异丙嗪的复方制剂)小鼠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的LD50为6.08ml/kg和0.61ml/kg。单方(不含异丙嗪)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6.95mg/kg。甘遂与甘草配伍后给小鼠灌胃,未见毒性增强表现,给家兔灌胃2周,也未见异常。另有研究指出,甘遂与甘草不可同用,两者配伍后使半数致死量降低,说明配伍后甘遂的毒性增强。甘遂炮制后毒性确有下降,经甘草炮制后毒性下降约5倍左右,跑制品与生品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利用RT PCR检测大鼠肝脏CYP2E1mRNA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脏CYP2E1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CYP2E1酶活性,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配伍组均明显诱导大鼠肝脏CYP2E1的表达与活性上升,并发现甘草组和甘遂甘草配伍组对CYP2E1活性的诱导作用显著高于甘遂组。结果表明甘遂可能通过诱导肝脏CYP2E1的表达与活性上升,促使其所含的前致癌物质和前毒物转化成为致癌物和毒物,导致对机体的毒性作用;甘遂甘草配伍使用时,甘草对CYP2E1活性的诱导能力更强,故而甘草可促进甘遂所含前致癌物质和前毒物转化成为致癌物和毒物的过程,并导致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增强,从而表现出“十八反”中药物配伍禁忌的特征[4]

将生甘遂和醋甘遂分别用水和醇提取。提取物分别配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并用其对小鼠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急性毒性实验,对家兔进行眼和皮肤刺激性实验,对照品为0.9%氯化钠溶液。结果生甘遂醇提取物的LD50为(24.64±6.57)mg/g,95%可信区间为18.07~31.21mg/g,醋甘遂醇提取物LD50为(106.35±15.88)mg/g,95%可信区间为90.47~122.23mg/g,醋甘遂醇提取物的毒性显著低于生甘遂醇提取物(P<0.01)[5]

石油醚部位是甘遂的毒性部位,生品的半数致死量为36.4g/kg;醋炙品的半数致死量为65.3g/kg;清炒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3.9g/kg;清炒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9.8g/kg;生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43.8g/kg。结论甘遂经醋炙后毒性显著降低,加热是使甘遂炮制减毒的主要影响因素[6]

2.亚急性毒性。按10mg/kg给家兔连续静注50%甘遂乙醇浸出液1周后尸检发现心肝肾有一定的中毒组织学改变。甘遂醇浸出物对兔股四头肌有刺激作用,并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复方甘遂制剂按临床用量的1,2,4倍(25、50、100μl/200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日,一般状态,活动等未见明显变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心肝肾等组织学检查小剂量未见明显改变,中大剂量有轻度病理改变,但均未见实质性细胞坏死;犬按临床用量的1,2倍(0.5、1.0ml/只)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给药组食欲稍减,注射局部有红肿,严重者出现坏死及溃破,其他检查结果与大鼠基本相同。

3.致突变。50%的甘遂乙醇注射液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鼠伤寒沙门菌回变试验均为阴性,说明该药物致突变作用。甘遂生品、醋制品、盐制品、水煎剂给小鼠单次灌胃剂量达20g(生药)/kg,对小鼠骨髓微核率无明显影响;甘遂醇提取物在0.067~8.375mg(生药)/ml对染色体畸变率无明显影响。

4.生殖毒性。用甘遂注射液引产后对小鼠再次受孕无影响,在5mg/kg和1mg/kg剂量是均有明显胚胎毒性,但对存活仔并无明显致畸作用。对妊娠小鼠与妊娠12天起每天肌注甘遂乙醇提取制剂15~20mg/kg,连续4天,与妊娠第16天处死剖检胚胎生长情况,结果证明给药组死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证明此制剂能明显减弱PGE2对子宫的收缩作用。

5.临床毒理。50%甘遂乙醇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用于引产,对母体肝,肾,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影响。但部分妇女有中低度发热,头痛,出汗,寒战,个别有白细胞升高,恶心。共6062例,无反应者5624例有反应者438例(7.23%),但无过敏反应,因持续时间短,发生率低,一般不需药物处理。甘遂引产过程中还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及感染等,注意护理可减少发生。另有炮制甘遂引起接触性皮炎一例的报道。还有一例因外用甘遂花汁致肌无力的报道[7~8]

6.炮制对毒性影响。9.5~4750mg/L浓度范围内,甘遂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均能降低甘遂的致炎毒性,且降低毒性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提示在甘遂醋炙过程中加热和醋润两个炮制程序能够起到降低甘遂致炎毒性的协同作用[9]

【中毒机制】该药有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的作用,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引起炎症充血和蠕动增加,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和麻痹呼吸以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10]

【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为0.5~2小时,主要为消化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和里急后重等,即使注射给药也能引起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严重者出现霍乱样汤状大便,剧烈呕吐,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发绀,最后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外用中毒者主要有皮肤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致肢体乏力,呼吸困难,恶心头晕等[11]

【解毒措施】

1.科学炮制,控制剂量,注意禁忌证。

2.及时停药,用温开水漱口和反复洗胃。

3.给予药用炭、硫酸镁、鞣酸、10%氢氧化铝凝胶等保护胃黏膜。

4.腹痛剧烈者给予阿托品。

5.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如输液,输氧等。

6.出现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或强心剂。

7.可给予生绿豆30g、生大豆15g、黄柏9g、黄连6g水煎服;或给予大青叶30g,黑豆15g水煎服。对腹泻不止者,给予人参9g、葛根15g、黄连6g水煎服。也可用鸡蛋清灌服[12]

【临床应用研究】用于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支气管哮喘,肿瘤,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排气通便,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1.肝硬化性腹水及其他水肿症。甘遂用于治疗肝硬化性腹水有很好疗效,以生甘遂丸或制甘遂配伍的汤剂等治疗门脉性肝硬化腹水及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短期内使尿量增加,腹水逐渐消退,症状明显改善,研究还发现生甘遂消腹水作用最强。

2.引产。经6000余例临床应用表明甘遂注射液引产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中期引产方法。甘遂注射液无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引产后对月经来潮和再次妊娠无明显影响。与雷佛努尔引产比较,50%甘遂注射液用量小并发症少,产程短产后出血少等优点。

3.肠梗阻。用甘遂末治疗肠梗阻能取得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但无生命危险,对机械性肠梗阻效果较差[13]

4.渗出性胸膜炎及胸积液。十枣汤排除胸腔积液效力大而迅速,在适当范围内反复使用未见任何严重副作用,安全经济,使患者免受胸腔穿刺带来的伤害。

5.小便不利。生甘遂末装胶囊每次1~1.5g服用能使大便泻下,小便增多。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16例,均安全度过少尿期。民间验方使用甘遂与甘草混合研末,敷于脐部治疗小便不通,半小时即能排尿。

6.百日咳。由大戟,芫花和甘遂等份研末成制的百咳宁丸治疗百日咳852例,5天为一疗,程经过1~3个疗程,治愈782例治愈率为91.8%。

7.哮喘。陈氏以甘遂姜汁膏(白芷、白芥子、甘遂、半夏以鲜姜调糊)穴位敷贴治疗哮喘,于哮喘静止期敷贴,预防效果良好。

8.小儿肺炎。芫花、甘遂和大戟各等量加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粉末。日服1次,每次可用0.5~2.0g,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最初3天每天配合用10%葡萄糖250ml加维生素C静脉点滴。45例小儿肺炎除1例入院时已垂危者外均治愈。治愈时间为5.7~8.7天。

9.急腹症。以甘遂、大黄粉、芒硝组成的甘遂黄散剂治疗溃疡穿孔,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共100例,取得良好效果。

10.牛皮癣。用甘遂3g、斑蝥1个共研末,陈醋调和外用,治疗2例牛皮癣,20余日均见效。

11.癫痫。高氏取《证治准绳》方甘遂散(甘遂朱砂),以猪心调煨,治疗靓丽癫 痫患者,效果好。另有报道用甘遂散治疗癫痫68例取得良效。

12.尿频。十枣汤煎剂,少量多次服用,治疗10例尿频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一般2剂可以痊愈。

13.多形红斑。甘遂与甘草水煎,熏洗患部10~15分钟治疗42例,原发皮损消退,4~14天见效,复发少。

14.恶性肿瘤。芫花、大戟、甘遂、甘草等精制为丸,早晚各服一次,每次8~12粒,12天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停药2天,2疗程为1治程,治程间停药4天。观察27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227例,恶化26例。总有效率90.48%。

15.胰腺假性囊肿。采用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甘遂泄水及抗生素等治疗22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16例消退[14]

16.治疗急性胰腺炎。通过重症胰腺炎患者胃管给予生甘遂和单纯肠胃减压治疗对比,表明甘遂组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胰腺,周围组织感染的机会小于减压组[15]

17.类风湿性关节炎。甘遂配合乌头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21例显效,关节肿胀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血沉基本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或弱阳性。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3%。

参考文献

[1] 潘勤,闵知大.甘遂中巨大戟萜醇型二萜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3,(6):489.

[2] 李春发.醋制甘遂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2006.

[3] 郑维发.甘遂醇提物中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4,(1):69.

[4] 代方国,罗仁,王宇光,等.甘遂配伍甘草对大鼠肝脏CYP2E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8):742.

[5] 刁义平.生甘遂和醋甘遂提取物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实验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4):243.

[6] 张姗姗,孙立立,石典花,等.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的急性毒性影响[J].中成药,2012(11):2178.

[7] 张志国,黄霓晖,黄大香.炮制甘遂引起接触性皮炎1例[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9):648.

[8] 杜安民.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J].陕西中医,1995,16(12):545.

[9] 颜晓静,李璘,李征军,等.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5):629.

[10] 束晓云,丁安伟.甘遂的炮制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24):69.

[11] 夏丽英.现代中药毒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12] 丁涛.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13] 关世刚,姜厚德.甘遂胶囊治疗单纯性肠梗阻25例[J].吉林中医药,2000,20(5):41.

[14] 邹学坤,彭慈军,余德刚.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及预防[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0,23(1):47.

[15] 钱立元,蔡立峰.改善胃肠动力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J].肝胆外科杂志,1999,7(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