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 张耕 马威 徐宏峰主编
- 148字
- 2022-08-05 17:44:35
天葵子
Tiankuizi
【药名】天葵子
【拉丁名】Radix Semiaquilegiae
【别名】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千年耗子屎、地丁子、天去子、野乌头子、散血珠、天葵根、一粒金丹。
【历史】《得宜本草》:“主治热病劳复。”《百草镜》:“清热,治痈疽肿毒,疔疮,跌扑疯犬伤,七种疝气,痔疮劳伤。”《本草求原》:“主内伤痰火,消瘰疬(煎猪肉食)、恶疮,浸酒佳。”《贵州民间方药集》:“清热解毒,平喘、定惊。治小儿惊风、盐吼、癫痫、腰痛、疔疮、九子疡、眼翳。”《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块根有清热消肿的功用,为外科发散药。”《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利水通淋,解毒。治尿酸结石,小便淋沥不清。外用治痈疽,瘰疬,疔疮及蛇虫咬伤等症。”《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敷乳毒,(治)腹痛,水肿,目赤肿痛;犬咬伤。”
【基原】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 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干燥块根。
【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夏初来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肝,胃经。
【配伍】天葵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为外科常用药,可单用或与他药配用,如治瘰疬,《救生苦海》单用该品,酒煮饮服取汗;与浙贝、玄参、夏枯草等品共用,能增强清热散结作用。治疗疔疮、痈肿等外症热毒盛者,多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配用,如《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用于热淋,砂淋,小便淋沥涩痛。天葵子有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作用,可单用或配扁蓄、车前子等同用[1]。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疠,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点眼。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禁服。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氨基酸、唐松草酚定、对羟基苯乙醇、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果糖、β-谷甾醇、胡萝卜苷[2~3]。
【药理研究】抗肿瘤活性[4]:从天葵子生物碱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为唐松草酚定。TY高剂量(1000mg/kg)组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为37.1%。
【临床应用研究】
1.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用100%天葵子注射液2~4ml肌注,每日1~2次。体温在39.5℃以上者,适当加用其他退热药物。治疗96例,痊愈84例,好转5例,无效7例[2]。
2.治疗痈肿。取天葵子适量,洗净捣碎,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膏(宜现配现用)。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上药膏。敷药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厚约1~2cm。每日敷药2~3次,严重者夜间亦须敷药。一般经2~3次后局部疼痛大减,炎症局限化;2~3天后患者全身症状大减或消失。治疗5例痈肿,病灶范围约直径4~8cm,经敷药14~34次,5~13天治愈[2]。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1999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2006年)[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苏艳芳,蓝华英,张贞霞,等.天葵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1):27-29.
[4] 关频,王建农.天葵子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