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价值管理这一管理工具越来越被企业认可和接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价值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现金流的价值管理模式;二是基于利润的价值管理模式;三是基于财务与非财务相整合的价值管理模式。现有文献对三种模式的研究几乎都建立在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行为价值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者们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对企业价值管理理论进行检验、比较和修正。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假设就是,一旦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应时,选择相适应的价值管理模式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同,实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总和最大化。然而,建立在这些理论上的价值管理模式没有揭示企业价值管理的源动力,容易导致对价值创造计量形式的依赖,无法显现企业决策和管理流程中程序的独立价值。因此研究基于自发秩序与程序理性框架下的企业价值管理创新模式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意义

本文从自发秩序观的角度对企业整体的价值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研究企业财务的视角。企业在传统的秩序理论中往往被认为是一个计划秩序的典型机制,它往往被假想为一种设计精巧的科层机构,依靠权威指令和一致行动而获得价值。虽然人们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也强调如何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但传统的企业营运模式显然更信任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正因为如此,鲜见有学者从自发秩序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价值管理活动,这使得如何去探索一条内生于企业每位成员心中的管理路径,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显得颇有意义。

在理论基础层面,本文将相关学科知识紧密地融入到财务领域,特别是将自发秩序理论与程序理性思想有机整合,共同支撑着企业价值管理的研究。自发秩序理论的引入,揭示了企业营运过程中自下而上的自发的有序化力量的作用,这种自发的有序化力量受制于企业的规则系统又冲击着企业的规则系统,并最终决定了企业价值管理的有序开展。程序理性思想的引入,则将法学中对程序价值的重视传承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其意义在于构建一个企业价值管理的程序化路径,并使之具备独立于实体结果的固有价值。与此同时,本文对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整合应用,都使现有的企业价值管理理论深度得到进一步挖掘,理论宽度得到进一步拓展,理论的生命力也更加强大。

目前,国内外从自发秩序和程序理性的角度对价值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近几年,国内有少数学者开始将程序理性思想应用到企业层面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杨志强,2003;刘圻,2005)、商业银行内控体系(骆瑞刚,2004)及企业价值管理的建立(刘圻,2009),但将程序理性思想延伸到企业战略层面的价值管理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构建基于程序理性的企业价值管理框架就显得尤为迫切。程序理性是相对于结果理性而言,结果理性强调结果符合目标性,而程序理性则强调的是行为程序的理性。Simon(1978)认为,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从而也就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采用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换句话说,只要保证了行为过程的理性,符合行为规范的标准,其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延续这种思想,我们认为通过建立稳定的、多方契约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明确、连续及有序的管理程序,再加上与之相容的长效行为激励机制对自发秩序力量的有效疏导,能够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及最终实现的利益结果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程序路径。这种从自发秩序原理出发构建程序理性框架视角的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研究,为企业价值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现有价值管理的研究来看,支持价值管理的学者们大多忽视了竞争不确定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因素,对风险的态度是基于风险中性前提,未考虑参与价值管理成员风险态度对企业价值链协同的影响。同时,由于现有企业价值管理研究大都局限于简单地价值创造计量形式,很少文献对价值管理中价值实现、价值经营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建立一种长效管理机制。鉴于此,本文尝试建立一种“结构—过程—行为”范式的程序理性价值管理框架,拟容纳企业价值管理中的自发秩序力量,从而摆脱价值管理对价值创造计量形式的依赖。该管理框架下,公司决策制定权结构理性、财务决策过程理性和执行人行为理性被界定为价值管理的程序理性架构,而价值管理业绩则被界定为结果,由于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将是危险且不具备重复验证性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

第一,在梳理国内外当前文献对企业价值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价值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如何将“结果至上”转化为相容于自发秩序力量的“程序管理”,通过程序理性的方式代替结果理性的方式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明确的行为路径,构建基于程序理性的企业价值管理架构。

第二,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观测的所有题项提取公因子,构建企业程序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子的得分数据和综合得分,进而对所有地区企业的程序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从结构、过程及行为三个方面对企业价值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采用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从程序理性的结构因子、过程因子及行为因子三个方面对企业价值进行检验,探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流程理性、企业学习与成长能力以及员工行为理性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弥补当前国内对企业价值管理中程序理性尚未开展实证研究的不足。

第四,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探讨程序理性视角下管理体系的应用领域。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一种模式。规范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处理研究问题和制定相关策略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是对“应该是什么”的规定和陈述,它包含了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从理论目的上看,规范研究旨在为新思路和新程序的发展提供框架,并为决策提供可选程序。本文在进行规范研究时,注重归纳与演绎的结合以及历史与逻辑的结合,运用归纳法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的问题或结论,运用演绎法对问题或结论展开论述或验证。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注重纵向深入,注重历史渊源;对不同问题的研究,注重横向联系,注重逻辑的内在一致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了规范研究方法。

相对于规范性命题以“应该是什么”表述,实证性命题以“是什么”表述,它不包含价值判断。实证研究的程序是“提出命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验证真伪”。从理论目的上看,实证研究旨在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找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推导出隐含的经济理论。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理论实证法,一是经验实证法。所谓理论实证法是从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和归纳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些结论,然后逐步放松这些假设,使结论更接近现实;所谓经验实证法是通过对大量事实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理论分析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经验实证法中的问卷调查法。问卷衡量方式采用的是李克特的七级计分量表(Likert Scale)来进行评估。统计工具主要利用 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及层次回归分析。

三、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分析企业价值管理的自发秩序实质,而后基于程序理性的视角提出实证研究的模型和假设;之后,采用西方主流文献中已经采纳使用并且可以广泛实施的测量量表,如发表在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等期刊上的量表,同时本文也尽量考虑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测量量表进行调整,以增加量表的本土实用性,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来测量模型中所提出的变量,同时对所使用的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假设进行检验,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理性、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理性、内部流程理性、企业学习与成长能力以及员工行为理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本文的研究思路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第一章中将回顾自发秩序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程序理性的相关理论,对国内外企业价值管理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其次,第二、三章分别从自发秩序、程序理性基础对企业价值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再次,第四、五、六章分别从程序理性的结构理性、过程理性、行为理性三个层面对企业程序理性进行了剖析;第七章将重点进行程序理性范式下企业价值管理的实证分析,对企业程序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所有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对所有地区企业程序理性分析和评价,并将重点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运用上述的方法验证,并且分析和阐述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最后,第八章中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可能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