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当山南麓植物地理学研究
- 雷耘
- 1061字
- 2024-12-20 19:18:27
第1章 武当山南麓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武当山南麓位于丹江水库之畔,属大巴山东延余脉武当山系,包括官山镇、盐池河镇、白杨坪林区和国有五朵峰林场等地。调查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2°14′~32°28′,东经110°53′~111°13′。调查总面积19153hm2,其中,官山区域地处该区域西南部,面积5090hm2;盐池河区域地处该区域南部,面积4193hm2;白杨坪林区地处该区域东南部,面积6881hm2;五朵峰林场地处该区域西北部,面积2989hm2。
1 地质地貌
1.1 地质历史演变
武当山南麓在早元古代至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这13亿年间,一直处于浩瀚的古海洋环境中,寒武纪后脱离古海洋逐渐上升为陆地。早古生代末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使该区域具备了现代地貌格局雏形。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剥蚀和堆积,自然该区域经历了3个地文期、2次侵蚀,形成了山区700m以上的侵蚀基准面。
进入早更新世以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域境内地壳松动频繁,经历了3个上升期(河流强烈下切,形成河流的狭长地形)和3个相对稳定期(河流侧蚀产生堆积作用),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山地、河流、峡谷等地貌。受秦岭地槽、大巴山褶皱和断裂的控制,该区域具有独特的构造形态:西南东三面环绕武当山隆起(地背斜)主峰金顶,深入武当山山群腹地。早期构造线呈北西—东南向,受后期作用的横跨,北东—南西向或东东—南西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及旋钮构造极为发育。受北西—南东向构造的控制,组成更加复杂。
1.2 地层
武当山南麓处于丹江口市汉水以南地区,地层发育由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白垩-第三系、第四系等。以基性岩为主的岩浆岩,广泛出露在该区域境内,出露地层的还有元古界寒武系、白垩-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岩石多为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风化层。该区域元古界山群主要为变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夹沉积变质形成的白云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尤其局部夹含碳页岩。震旦系下部为中基性火山岩,上部为白云质灰岩、大理岩、白云岩及变质砂岩,在该区域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而基性岩多以辉长-辉绿岩为主。
1.3 地形地貌
武当山南麓有官山镇、盐池河镇、白杨坪林区和国有五朵峰林场等。受构造运动和河流切割的双重作用,区内山峰峻峭,河谷狭长,地势由南、西南向北、东北降低。官山区域地处该区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840m,南北狭长地形,地势由南向北递减;盐池河区域地处该区域的南部,平均海拔885m;白杨坪林区地处该区域东南部,最高山峰海拔1163m;五朵峰林场地处自然该区域西北部,西邻官山区北部,南依武当山主峰山群,境内森林资源尤其丰富。
武当山南麓地属中山-中低山地貌,一般高差在500m以上,且超千米山峰系列分布,如官山区的神仙岩(1385m),南端的磨盘山(1271m)、三尖山(1209.6m)、仙人峰(1208m)、龙头山(1178m)、柱头岩(1132m)、红花岩(1120m)、葡萄岩(1120m)、长耳峰(1047m)、龙船岩(1041m)、均房岩(1040m)、栗树垭子(1000m);盐池河区的摩天岭(1304m)、磨子岩(1300m)、西坡(1213m)、元宝寨(1200m)等。自然该区域主要山岭详见表1-1。
表1-1 武当山南麓主要山岭名称高度
受地质构造控制,该区域内地表坡度切割为深切割,达500~700m以上,坡度15°~35°,大于35°的山坡也有一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