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 吴虹 高泽金主编
- 6956字
- 2020-06-25 20:50:51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收入法与部门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
总需求≡总供给
理论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所以,我们从两部门经济入手研究国民经济的收人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研究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
一、国民经济流量循环模型的基本概念
为了便于宏观经济研究的顺利进行,统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模型,需要了解和熟悉几个贯穿于整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1.三大市场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不是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局部市场的运行情况,而是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现实经济中有很多市场,而宏观经济运行相关的市场可在理论上抽象为三大市场,即产品市场、金融(或货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包括了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商品是指有形的产品,例如:汽车、房屋、啤酒、公路等;劳务是指无形的服务,例如:医疗、警务、防务、理发、律师工作等等。在产品市场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以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的。
金融市场包括了全部金融资产的交易,如货币、债券、股票等。所有的金融资产交易分为两部分,一是短期工具交易,发生在货币市场;二是长期工具交易,发生在资本市场。无论短期或长期,金融交易需要货币,所以金融市场有时也简称为货币市场。
要素市场包括了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交易。任何产品的生产至少需要三种要素中的一种,这三种要素即微观经济学中已经提出的土地、劳动和资本。
宏观经济学要逐次考察和研究这三大市场,目的是建立这三个市场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这三大市场自动均衡机制将决定产品市场的一般价格和总产量、货币市场的一般利率、要素市场的要素成本和数量。发生在这三大市场运行中的总量的不断变动,将促使三大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2.四大部门
从宏观角度看,国内市场得以推动三大市场供求运行的参与者是企业、家庭和政府。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已经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一国的经济必然要越出国界向国外扩张,从而使经济活动存在着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活动之分,并进而形成了与国内总量运行紧密相关的国外部门。这样,宏观经济学就常常把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部门作为参与宏观总量运行的四大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建立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不外是建立某种经济模型,通过已知变量与未知变量得函数关系以解释、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经济发展。
变量是大小可以变化的量,即可取不同数值的量。如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国民收入、一般价格、储蓄、投资等都是宏观经济变量。
经济模型中的变量有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种。外生变量是由经济模型之外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类变量,其值被认为是已知的,是一个模型给出作为既定的变量。内生变量则是由经济模型自身内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类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解释的变量。
经济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之外,并作为模型的投入;而内生变量是在模型之内决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外生变量的变动会影响内生变量,并通过内生变量的变动而起作用。回忆需求函数模型,把解释需求问题的相关因素,如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作为模型的外生变量;把价格和需求量作为模型的主要关系变量。消费者需求行为受需求函数模型的需求规律制约,但外生变量的变动又会影响整体需求函数的变动,从而使市场供求运行发生变动。
4.存量和流量
经济变量还可以区分两类:一类是存量,另一类是流量,二者都是一定时间内可大可小的数量。
存量是指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比如,任一既定时刻的机器、厂房的数量;任一既定时刻的总就业人数;任一既定时刻的货币数量,等等。
流量是只能按一定时期测算的量,比如工资是指月工资、周工资或小时工资;国民收入是指一年、一季或某月的国民收入;再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政府支出等都表示某一时期内的流入量或流出量。
有些流量兼有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储蓄和储蓄额、投资和投资额、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等。有些流量如进口、工资、税收等虽然没有对应存量,但可直接影响其他存量的大小。进口流量可影响国内的资本存量,进而影响购买住宅建筑的存量等。
流量来自存量,但又归入存量之中。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又计入国民财富之中。存量只能经过流量发生变化,而流量的大小又会受存量变动的影响。资本存量因投资流量增加而增加,投资流量也依赖于资本存量的大小。
尽管流量会受存量变动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可将资本存量假设为近似不变,存量对流量不具有影响。初级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是研究短期各个流量间的关系,即其中每一流量在任一时期内的大小,都只由其他流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消费函数中,消费支出流量是由收入流量决定的,而收入流量又等于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流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的所有流量当中,最重要的流量是国民收入。因为它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最重要的总量指标。这样,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国民收入的上下波动是由什么决定的(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若干年时间内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实质是经济增长问题)又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问题构成了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学从国民收入循环与核算的分析开始。
宏观经济学就是在三大市场和四大部门组成的宏观经济结构中,研究各个经济总量的决定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显然,在各个经济总量中,最重要的是国民收入,因为它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流量,能够把三大市场和四大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相应的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购买居民户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各种产品与劳务。这时,居民户与厂商之间的联系,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在这个循环中,只要居民户把他们出卖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人用于购买厂商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与劳务,即居民户出卖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与厂商出卖各种产品与劳务所得到的收入相等,这个经济就可以以不变的规模运行下去。
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用来购买厂商生产的各种产品与劳务,把另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如果通过金融机构把居民户的全部储蓄都转化为厂商的投资,即储蓄等于投资,这个经济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下去。
我们来分析这种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在包括居民户与厂商的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分为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所以:
总需求=消费+投资
如果以AD代表总需求,以C代表消费,以I代表投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十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的总和,产品与劳务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总供给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的总和来表示,即用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来表示。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居民户所得到的收人,这些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部分。所以:
总供给=消费+储蓄
如果以AS代表总供给,以C代表消费,以S代表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就是:
AD≡AS
或者
C+I≡C+S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以写为:
I≡S
假设家庭将所取得的要素收入1000亿元不是全部用于消费了,而是拿出了1/10,即100亿元用于储蓄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整个经济社会才能达到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或者说总供给=总需求。其循环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这时收入流量就在三部门之间进行循环。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人流量循环,即居民户、厂商与政府之间的经济联系。这时,经济要正常运行下去,不仅要储蓄等于投资,而且还要政府得自居民户与厂商的税收和向居民户与厂商的支出相等。所以: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如果以G代表政府支出,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I+G
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之外,还有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生产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这样: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税收,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T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就是:
AD≡AS
或者
I+G≡S+T
假设家庭将所取得的要素收入1000亿元不是全部用于消费了,而是拿出90亿元用于储蓄了,向政府交税10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居民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政府税收中的90亿元用于政府购买,10亿元转化为政府投资,整个经济社会才能达到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或者说总供给=总需求。其循环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四、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这时,收人流量就在四部门之间进行循环。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人流量循环,即居民户、厂商、政府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这时,经济要正常运行下去,不仅要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支出,而且要所有的出口与所有的进口相等。
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厂商的投资需求与政府的需求,而且还包括国外的需求。国外的需求对国内来说就是出口,所以可以用出口来代表国外的需求。这样: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如果以X代表出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I+G+X
四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外,还有国外的供给。国外的供给对国内来说就是进口,所以可以用进口来代表国外的供给。这样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如果以M代表进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T+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就是:
AD≡AS
或者
I+G+X≡S+T+M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种恒等式是一种事后的恒等关系,即在一年的生产与消费之后,从国民收入核算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也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出发点。但在一年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是相等的。有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也有时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这种关系。
假设家庭将所取得的要素收入1000亿元不是全部用于消费国内产品了,而是拿出10亿元购买国外产品、90亿元用于储蓄、向政府交税100亿元,同时,企业向外出口了1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其循环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本章小结】
1.宏观经济学把总体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以及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各种总量中,衡量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指一国(或地区)在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4.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人、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理论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所以,我们从两部门经济入手研究国民经济的收人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研究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
【课后思考题】
1.以下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拨付的专项防洪基金;
(2)购买一辆用过的小汽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GDP、NDP、NI、PI、PDI这五个总量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3.如果在A、B两个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将他们合并成一个国家,分析合并前后对GDP综合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4.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5.“如果某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6.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账( )。
A.剔除金融转移
B.计量GDP时使用价值增加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下列说法中,( )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C.客观存在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5.下列哪一项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7.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8.下列各项中,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9.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A.2500亿元和500亿元
B.12500亿元和10500亿元
C.2500亿元和2000亿元
D.7509亿元和8000亿元
10.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二、判断题
1.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
2.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济商的佣金应加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
3.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
4.在中国,农民生产自己消费的全部食品,所以中国的GDP计算是不充分的。( )
5.无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住还是自己住,他所得到的或他本应该得到的租金总额都包括在GDP中。( )
6.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已经提高。( )
7.如果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
8.若一国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消费支出,则另一半用于储蓄。( )
9.当增值法被用来统计产出商品的价值时,不存在重复记账的问题。( )
10.把各种要素的收入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
三、计算题
1.假设有A、B、C三厂商。A年产5000万美元,卖给、C和消费者,B买200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其余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万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问:(1)假定投放在生产上的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在某年度的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如下:
工资:100亿元;间接税减津贴:10亿元;
利息:1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
租金: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
利润:20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
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48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
净投资:300亿元;消费:3000亿元;
政府购买:96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4.假定某国在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亿元,消费是3800亿元,贸易赤字是10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5.根据统计资料,计算GDP, NDP, NI, PI(个人收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