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炼金术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高榕璠
- 7664字
- 2020-06-25 05:07:55
第二章 学习索罗斯的投资原则
不打无把握之仗
成功离不开专业化是一条一般法则,在投资世界中,大多数投资者对此都深信不疑。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很多人甚至来不及了解下关于股票市场的基本知识,看见形势大好就匆匆忙忙入市,结果当然是惨不忍睹。
索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一波又一波风浪,作风大胆凶狠,甚至无惧一国政府的金融力量而大胆攻击其货币。连英镑这样的老牌硬通货,也在他手上遭遇“滑铁卢”,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一贯坚挺的地位受到撼动。别人谈论起索罗斯时,往往会觉得他是一个疯狂的亡命之徒,只是凭借运气和大量的钱财,就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疯狂洗劫财富。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作为量子基金神话的缔造者,索罗斯一直很恪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从不轻易进入市场。索罗斯的理性头脑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甚至有人称他是“投机界的禁欲主义者”。他惯常于进行短期操作,行动迅疾而猛烈,但是每一次投机的成功,都与他事前所做的分析和推断是分不开的。
对于投资,索罗斯的前合伙人罗杰斯曾说过:“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我本人比较喜欢那些无人关注的、股价便宜的股票。但是做出背离大众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扎实的研究和分析。”
作为索罗斯曾经的最重要的助手,吉姆·罗杰斯在量子基金中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同索罗斯珍惜闲暇的工作风格不同,罗杰斯总是勤奋地工作,堪称华尔街投资者的楷模。罗杰斯自己说:“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而索罗斯自己,也称赞他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然而,这样的勤奋工作并不是盲目地盯紧市场,而是有目的的行动。勤奋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为了确保每次行动,都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研究,是“精打细算之后准确地出击”。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共同特点,是在机会到来之前,或者说认定一项投资项目之前,会做足充分准备,将每一项投机活动的收益和风险等方方面面都研究透彻,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84年,外界极少关注、极少了解的奥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时,罗杰斯亲往奥地利实地考查。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他认定机会到来,于是大量购买了奥地利企业的股票、债券。第二年,奥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奥地利股市指数在暴涨中上升了145%,罗杰斯获利丰厚,因此美名远播,人们敬称他为“奥地利股市之父”。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投资是一种对意志的考验,一定要把握好市场的趋势。尤其是对绝对收益来说,牛市和熊市一样难做。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对标的公司有所研究,不打无把握之仗。一部分有经验的投资者对于认为可能有机会的股票,会不辞辛苦去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跟公司的管理层面对面交谈,因为这跟单纯的看报告是不完全一样的,可以获得更多详细的信息。而这种事前的调研,对投资的帮助比较明显。而且,对于真正仔细调研过而且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就算它的股票不被看好甚至有下跌趋势,投资者也敢于买进,只是静静等待时机。
这位曾经最重要的助手罗杰斯曾这样告诫投资者:“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他与索罗斯在投资时秉承的共同原则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普通的投资者在入市之前,也应该做好起码的分析和调研工作。而如果对市场没有足够的信心,或是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没有足够的信心,最好不要轻易入市。股市投资总要承担赔钱的风险,所以没有七分把握的话,最好待在家里别动。
静待时机好过贸然入市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种近乎懒惰的沉稳一直是我们的投资风格的基石。”的确,市场中不可能永远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总会有找不到任何投资对象的时期。而如果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就只能作壁上观。这一点,索罗斯有无限等待的耐心,他坚持一个观点,就是静待时机好过贸然入市。
两位大师的投资态度差不多,当遭遇市场空白时,索罗斯不仅不会感到沮丧,反而很重视这段“观望”的时期。因为索罗斯是一个注重闲暇的人,他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是单纯的陪伴家人,娱乐消遣等,而是为以后的投资成功做准备。比如,索罗斯会利用这些时间去和政府官员吃饭,或是与那些他认为有思想的人探讨哲学理论。索罗斯认为,闲暇时间可以使一个投资者保持敏锐和警觉的状态,而这样的人比那些整天疲于奔命在办公室里疯狂加班的所谓分析师更能把握市场脉动,更能嗅出不寻常的市场信号。但有时候为了给自己觉察到的一种市场趋势寻找理论基础,索罗斯也是十分有耐心花费大量时间的。而股市中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没有这种耐性,他们缺少一套固定的投资哲学做思想支柱,因此常常做出有违自我判断的投资决策。
这种事情在网络繁荣的狂躁期中是经常发生的。当市场出现繁荣的端倪时,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对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实体价值,因而不值得投资。
而随着“新经济”派变得更加狂热,投资格言变成了“利润不是问题”,企业评估也变得不再重要。网络股的价格持续暴涨,“旧经济”价值股失去了吸引力。于是,原先的怀疑者眼睁睁地看着网络股飙升,看着别人大发横财。随后,他们的观念产生了动摇。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投资信念,失去了自信,一个接一个地涌入市场,成了狂热中的一分子。然而此时已经是高位进入,最后当泡沫破裂股价暴跌之时,他们又会后悔不迭。不得不承认,原先的怀疑者实际上是这股狂躁期中受害最大的群体。他们在市场崩溃前夕被吸引进入,又承担了泡沫破裂的全部恶劣后果。
那些在牛市到来时疯狂进入,并且沾沾自喜认为自己马上要大发横财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惨亏到底。投资就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懂得所有的知识,不可能熟悉所有的领域,所以当市场热潮来袭时,固守自己的阵地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有经验的投资大师对任何不了解的投资对象,都不会为市场热潮所动而盲目入市,而是先做分析,再下决断。因为如果他冒险把资本投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就很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不仅投资大师如此,一般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前,也该经过仔细思虑再行动。市场时刻存在风险,你眼中热潮的兴起,往往就是崩溃暴跌前的转折点。因此,跟随形势浑水摸鱼的做法,往往并不能奏效。
不要频繁地进行交易
不少投资者盲目将频繁的买卖操作当做具有高超投资技巧的一种表现。这是许多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实际操作时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他们被市场的价格波动所左右,频繁地买进卖出。事实上正相反,频繁的操作正彰显了投资者经验缺乏,技巧拙劣。喜欢频繁操作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么考虑不周,对自己的决策信心不足;要么心理素质不高,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甚至怀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侥幸心理。索罗斯在他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从未进行过频繁的操作,因为他目睹过无数次因频繁操作而遭遇失败的投资者,自己也深刻了解到操作频繁对投资获利的害处。
频繁的操作不仅会给投资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导致整个投资的失败。市场中很多投资者,原本对市场走向判断准确,并且及时出手,抓住了不错的投资机会,却因为频繁地进出市场,而无形中提高了成本,没能获得本应到手的利润。在这些投资者尚未察觉频繁操作的危害时,索罗斯却已经看到了频繁操作的几大害处。
其中最为明显的害处就是,频繁的操作会提高投资成本。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活动,毫无疑问,每一个投资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利润。在这一点上,索罗斯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为了利润的最大化,投资时花费的成本当然要尽可能地压低,这是所有投资者的共识。
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早已经把节约成本的重要性抛诸脑后。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都会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降低投资成本,可一旦进入市场,就完全被上下波动的价格走势所左右,将之前计划的成本预算忘得一干二净,不停地围绕着价格进行频繁地买卖操作。他们就在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中,把本应收获的利润,交给了政府和证券经纪人。当投资结束,投资者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获利颇丰时,却在最终交割清算时发现,自己获得的投资收益仅仅足够支付交易税款和经纪人佣金,真正到手的实际利润大打折扣,少得可怜。
作为一名足够精明的投资者,索罗斯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对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周密的计算,当然也包括交易成本。每次进入市场,索罗斯都会仔细分析,绝不会只看着市场行情走好就贸然进入。而即便是他已经找好了投资对象,制定好了投资策略,他也会耐心等待最好的投资价位,在行情到达了最合适的价格上果断出手,大量做空或做多。在他认为最佳的退出时机到来之前,他绝不会被市场正常的波动所干扰,而是静静观察市场走向,绝不贸然行动。所以,每次投资他都会尽量减少操作次数,以避免支付过高的交易费用。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大多数时候索罗斯只进行三次操作,一次用少量的资金探明市场走向,一次大量买进等待获利,最后一次获利了结退出市场。这样简单且没有重复性的操作,就可以把交易成本压到最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使利润达到最大化。
除了提高投资成本,频繁的买卖操作会导致投资机会的错过。金融市场时刻处于波动之中,要掌握一次真正的投资机会并不容易。所以,相比于交易成本的提高,失去一次不错的投资机会更不能被投资者所容忍。索罗斯深知频繁的操作很可能会将原本的投资计划和投资项目全盘打乱,投资者会在频繁的操作中变得患得患失,只顾时刻盯紧证券价格的变化,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平白丧失了获利机会。例如有许多投资者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才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却往往由于在投入资金以后,对证券价格的变化太过敏感,一见有亏损便轻易采取了止损手段,或是在获得了少量回报后就急急忙忙了结退场。这些正是习惯于频繁操作的投资者容易犯下的错误。
很多投资者常常是在投资对象小幅升值以后,就开始害怕市场回调,损失已经到手的利润,于是将其持有的证券轻易卖出,觉得这样就可以先小赚一笔利润,同时还可以等价格降低以后再重新投入资金。可市场往往不会给他们第二次机会,价格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回落,而是在他们卖出以后持续走高。此时如果追高买入,就提高了成本,不但没能赚钱,反而亏蚀不少;如果死等价格回调,更可能就此失去这次投资获利的机会。
短线交易的难度其实更大于长线投资。因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定力,常常在买进几天之后就匆匆卖出,然后再去寻找另外一只股票继续做短线投资。所以,即使运气好,也不过只能挣点蝇头小利。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景象是,某位投资者在卖掉一只股票之后,它的价格很快就开始上涨,然后他就只能对着这只股票懊悔不迭。经过几次这样的交易后,投资者损失的不仅是宝贵的本金和交易成本,还有投资股票的自信。投资者心理上变得越来越脆弱,再也经受不住证券市场的任何风浪。
除了以上频繁交易所带来的不利和危害之外,频繁地进出操作还会牵制住投资者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市场中的其他机会。索罗斯也深谙这一道理,所以他总喜欢将资金一次性大量投入到看好的投资对象,然后就是静待最佳退出时机的到来。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从不会花心思去重复买卖,而是密切关注市场中其他的投资机会。
正如在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那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样:常赚钱者不常操作,常操作者不常赚钱。而索罗斯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量和成功恰好成反比。”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等待投资时机时要有耐心,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另一层就是在投资时要减少操作次数,不要贸然进出市场。所以,频繁操作是投资者的大忌,一定要尽量避免。
有机会获利时,绝不放弃
兵法之道讲究穷寇莫追。但很多时候更需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金融投资领域。每个投资者对待自己的投资都要理性、谨慎,绝不能感情用事。金融市场时刻都是变幻莫测的,任何不小心产生的失误,都有可能将投资者的收益化为泡影,甚至血本无归。而在投资方向和操作手法都是符合市场走向的时候,更不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错失获利的良机。索罗斯说:“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索罗斯不愧为人们眼中的禁欲主义的冷面金融杀手。
索罗斯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残酷程度不亚于战场。对此,他认为,市场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市场是非道德的,即市场不是以道德标准来衡量的。正因为如此,市场机制才会有效率。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个体参与者的决策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小。
毫无疑问,索罗斯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家,他专注的态度和独特的眼光,让他总能分清哪些事情不能掺杂半点感情。除却精湛的投资技艺和高超的投资策略,他最让人惊叹的品质,莫过于对待投资活动的冷酷无情。
索罗斯创立的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之一的量子基金,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卷起无数风浪。量子基金长年维持极高收益率的背后,很多人却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为此索罗斯遭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和声讨,而他对此毫不在意,他总能以局外人的冷漠态度平静地面对人们的指责。
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曾经这样声讨索罗斯:“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然而,索罗斯本人对于这样的指责不以为意,而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我遵守运作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他对投资的冷漠如同他捐助慈善机构的热忱一样,让人难以理解,以至于有人称他为“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体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数以亿计的财富被一夜之间席卷而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家的投机活动是导致这场金融风暴的直接原因,他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虽报以同情,但是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以他的说法,自己只不过是抓住了一个获利机会并及时采取行动。政府首脑们不应该将财富的损失归咎于国际游资,而应该彻底反思自己在建立国家货币体系时所产生的漏洞。比如为什么草率开放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什么没有积累起足够维护汇价稳定的外汇储备,还坚持固定汇率制。简单地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脆弱的货币体系给国际游资提供了一个投资的契机,就算没有索罗斯,也会有别人盯住这个机会发动攻击。
这就是索罗斯,金融投资中冷漠无情的索罗斯,有时候甚至冷漠得没有人情味。但因为此才成就了他的金融鬼才的神话。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每一位投资者,有机会获利时,不要掺杂半点感情,要毫不犹豫地去追逐利润。
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
很多投资者在操作的时候总是希望尽可能的赚取利润,尽可能利用市场时机。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现实中也很难做到。“从事股市交易,大胆、敢冒险是对的,但不要过了头,明知自己的资金实力不能使股市发生逆转,还要投入进去,就是以卵击石,自讨失败。”索罗斯严格遵循“量力而行”的投资原则,从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投资。
股票市场总是充满着赚钱的诱惑,投资者往往听说身边的某人赚了钱,就以为股市里赚钱非常容易,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大笔利润,而冲动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在牛市的时候非常明显,当呈现牛市时,许多原本对投资一窍不通的人也纷纷加入股民行列,争相买入股票。然而股民的疯狂涌入只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而大多数人都会亏损的事实也证明,股市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索罗斯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对投资可说是乐此不疲,但是他从不贸然进入市场。他对市场中的诱惑有着精准的判断力,知道哪些是虚幻的繁荣表象,哪些股票才是真正的藏在垃圾中的黄金。而他一旦持有股票的时候,也懂得在合适的时机抛出,绝不会贪恋市场中所形成的“涨潮”。
金融市场中从来不缺乏好大喜功的投资者,他们怀有强烈的虚荣心,总是幻想着一夜暴富。有些股民在股市只露出一点点上涨的苗头时,就急不可耐地把所有资金全部投入,甚至幻想可以左右市场。但他们的资金实在少得可怜,而且选择的时机不对,根本不足以撼动市场发生逆转,最后自然是遭遇惨亏,甚至连本金也被套牢了。
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就说明了这一点。从1994年底开始,巴林银行的交易员李森认为日本股市将大幅上扬,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李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幸的是,日经指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万美元。
如果是索罗斯,他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不会等着最后的暴跌来临才放手。他会在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就将所有的头寸抛出,收回资金,以待日后的反击。他更不会妄想通过大笔买入来操纵市场,使跌势转为涨势。然而遗憾的是,李森根本没有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他为了促使日经指数上升,再次大量买进,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李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而且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破产清算。
市场的运行,往往是不能尽如人意的。就算有人可以准确预测到市场的走势,也不可能精确到某个点位。对此,索罗斯说:“一等再等是股票投资的大忌,只要你觉得可以出手了,就抓紧时机买进或卖出。如果抱着等一等的心态,去等待那可望而未必可及的最低价和最高价,往往会让赚大钱的机会从手中溜走。”
索罗斯的一个朋友,在股市也曾经取得过很好的投资收益,但因自己的心态并没有修炼到家而导致了失败。投资同一个项目的时候,由于选择的投资时机和持有时间长短的不同,肯定会出现不同结果,但这个朋友总是难以解脱自己的情绪。有一次,他同索罗斯一起购买同一只股票,在中途发生变故时,索罗斯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全部抛出。但他还抱着侥幸心理,想要等待转机到来,希望一段时间之后股价重新上涨。然而最后,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被国家处罚,被长期停牌。索罗斯的朋友亏了一大笔钱,而索罗斯却因为早早抽身而避免了较大的损失。
市场始终波动频繁,你永远不知道股价下一步会上涨还是下跌。所以,如果投资者没有很好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好不要固守一隅,只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因为,与其在一个项目里苦苦等候,不如及早获利了结,再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投资者若不能控制住贪婪的欲望,那么再好的选股技巧和进出时机,都不能帮助你获得收益。所以,一般的投资者不要奢望能够在股市里榨尽每一分利润,贪得无厌的人永远没法赚钱。
总之,投资者应该对自己的实力有清楚了解,有多少资金赚多少钱。你可以一次争取赚到更多的钱,但不能期望赚到最多的钱,更不要妄想赚尽所有的钱。幻想一夜暴富的人通常会赔得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