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注意的细节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笔耕
- 4030字
- 2020-06-25 04:56:59
58.工作之余多和同事协调关系
与同事相处,太远了肯定不合适,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
所以说,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理想的一种关系。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中庸之道被奉为经典,中庸之道的精华之处就是以和为贵。同事作为你工作中的伙伴,难免有利益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和解。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让任何一个人破坏了你的心情,说不定将来吃亏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与同事和睦相处,在上司眼中,你的分数将会上一个台阶,因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更是工作上、生活上的需要。
和同事相处是一件容易的事。和谐的同事关系让你和你周围同事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更简单、更有效率。工作中,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一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然而在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又各不相同。如果你们并不明了自己究竟在干些什么,目标是什么,那么不妨请教上司,让他帮你们弄清(老板在这方面通常是会很乐于帮助的)。
如果目标明确,那么实现目标就容易得多。平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事谈谈你们共同的工作志向,一来可以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另外还可以得知你周围的人是怎样看待你的工作的。清楚自己的权限职责,并懂得如何朝着目标迈进。这种良性循环,会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并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在同事们都有共同的目标的前提下,同事之间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因担心影响工作而很快解决。
和团队工作没多大关系的简单手势也可以提高你和同事相处的能力。随时对他人保持兴趣,也不要整天对你的同事喋喋不休地谈论工作上的事,你完全可以利用早上的一点时间,问候一下你的同事,或者聊几句,例如,他们坐什么车上下班,或者是问问他们在这个公司做多久了等等都可以。
你的同事对你的了解也相当的重要。制造一些机会和大家一起外出。如果你接到别人的邀请,要欣然接受。和同事一起打球,一起共进午餐都是和同事们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从而建立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工作伙伴关系。
如果你的同事今天很糟糕,并且对你又有些出言不逊,这时最好不要计较,因为这不是针对你个人的,这一切很快就会过去。如果某人的行为真让你忍无可忍,并且像你上司一样对你指手画脚,并对你大吼大叫,指使你做这做那。你很可能会想去找你的上司来处理这个问题。这不是个坏主意。但大多数情况下,老板比较关心某人的行为是否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士气。
尽可能和同事保持一致,并要注意,你现在是太尽责或是有点不合群,还是责任心不够?如果你想泡杯咖啡,要问问你周围的同事他们是否需要?你如果想尽能力所及去帮助他们,他们会更乐于回报你,付出你想得到的。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并乐于用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你和同事之间不仅仅是协作关系,还是竞争对手。如果你跟他亲密无间,连你最隐私的事都让他知道,那么在将来的竞争当中他可能以此要挟,来点中你的命门死穴,如果那样的话,你岂不是很被动吗?
与同事相处,太远了肯定不合适,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说,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理想的一种关系。
“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有一定道理。
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郭亮的好友薛晓明。郭亮眼看着他走进上司的办公室,郭亮伸着脖子朝他做鬼脸,薛晓明终于看到了,也朝郭亮抱以久违相逢的微笑。
郭亮想到他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拍档,心里十分高兴。结果真的如他所料,上司将薛晓明交托给郭亮,让郭亮先介绍公司分工和其他制度。
出了上司的办公室,郭亮就把自己的胳膊搭在薛晓明的肩膀上了,这时候,公司的同事就有人在那里交头接耳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他们两个人的注意。
在公司里,他们是拍档,合作得很愉快,工作效果也不错。
由于他们十分了解对方,私底下也很关心对方,他们跟原来在大学里一样,一起去逛街、闲谈、买东西、打球,公司里就出现流言飞语,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传他们会不会是一对?这令郭亮与薛晓明很烦恼,怎么会这样?
其实,这都得怪他们两个人走得太近了,两个男人成天形影不离,又都没有女朋友,能不招人在背后猜测吗?所以说,即使是再好的朋友,在一起共事,也应该保持适合的距离,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
当一位旧同事吃回头草,重返公司工作时,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旧人对你和公司都有一定的了解,即是说他并不需要时间去适应。所以,首先你得清楚,这位仁兄以前的职级如何?与你的关系怎样?他的作风属哪类型?如今重返旧巢,他的地位会改变吗?
此君若以前与你共过事,请不要在人前人后或他面前主动再提以往的事,就当是新同事合作吧,避免大家尴尬。要是他过去与你不相干,如今却成了拍档,不妨向对他有些了解的同事查问一下他以往的历史,但要装作轻描淡写,不留痕迹。
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切莫喧宾夺主。不过记着永不说“这不是我分内事”这类的话,过于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在筹备一个任务前,谦虚地问上司:“我们希望得到些什么?”“要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在固有条件下做些什么?”
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东家长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们一伙。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是无伤大雅,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聪明的做法。
王宏在公司里人缘极差,其实这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在公司里,中午饭一般都是到外面吃,过去王宏喜欢拉帮结伙,今天与李四一起去,明天与张三一起去,然后有说有笑地回来,在吃饭的过程中,王宏会收集到一些员工的个人资料,回到公司之后,她再用自己的“语言”说给身边的同事听。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在好奇心的作用下,饱饱耳福,可时间长了,这些话终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当事人就会十分气愤:说当时不是这样和她说的,她造谣。
一个人这样说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很多员工都说王宏说的事情不属实,慢慢地,大家就开始疏远她,因为和她在一起没有安全感,说不定哪天,自己的私事就会变成流言飞语被四处传播了。
大家在一起工作,都是同事,应该一视同仁、一般远近;不能今天跟张三好,明天又背弃张三跟李四好,不去团结大多数,非要去搞“小圈子”。这样做的人本意是想在自己周围团结一伙人,结果不但脱离了大多数,有时连暂时笼络的几个人也会离你而去。因为你抛开大多数,只与几个人亲热,大多数人会对你产生看法。你笼络的几个人,因为不是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是以个人利益为准绳的结合,一旦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便会反目为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朋友,亦有对手,可是更多的是跟你无怨无仇、无恩无义的关系。真正拥护你的和真正反对你的,都是少数,关键时候得票多少主要取决于对你不亲不近这部分人对你的评价。如果你抛开大多数,很显眼地只与几个人交往过密,你我不分,很可能失掉大多数人。
人与人相处,最忌交浅言深。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办公室,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小黄刚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对他表示友善而欢迎的态度,大家一起,无所不谈。但其中一名同事跟他最谈得来,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都说给他听。
小黄本来对公司的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也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同事,彼此显得相当投契,他开始将平时看到什么不顺眼、不服气的事情,也与这位同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有一天,小黄被上司叫进办公室,上司的脸色极为难看,小黄站在一边不敢说话。
“你不是挺能说会道的吗?现在怎么不吱声了?”
小黄被上司突如其来的话给问傻了,只好保持着沉默。
“是你说我:‘老拉着一张老脸,自己还不知道难看,还以为了不起呢!'”
这会儿小黄真的傻了,这话他是说过,不过是说给一个人听的,就是对他十分要好的那位同事。
须知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了解这位同事有多少,你怎么知道你与对方不过数月的交情,比他与其他同事的感情来得深厚?为这一时之快,你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对方手上便有了一张王牌,随时随地都可以加害你,把你曾批评过其他同事的话公之于世。
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好朋友是好朋友,这些关系在你的脑中应当有个清晰的印象,决不能混淆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关系,否则,你是要吃大亏的!
好同事并不等于好朋友,朋友圈是8小时之外的天地,而同事则是八小时之内的空间。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多数是建立在共同的性格、经历、爱好、习惯,等不可选择的“天然因素”之上;而好同事之间的友谊固然也不能排除这些因素,但双方之所以能“好起来”的原因,则多数是由于共同的工作态度,在单位中共同的地位、处境、共同的工作经验,乃至对某些领导的共同不满,以及对某些同事的共同看法等临时性因素的作用。
好同事也许在你工作上因大意出小差错时,在你因私事迟到早退,或花3个小时吃午饭时,为你隐瞒、掩护。然而如果都面临共同的利益得失,难以同时顾及的时候,好同事也许只能是先向你道声“对不起”,然后便义无反顾地舍你取他了。而你那些好朋友们的做法也许正是“恰恰相反”。
如果把好同事等同于好朋友,就不对了。同事毕竟是同事,与朋友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与责任,能够尽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已属难能可贵。若要助人排难解困,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他根本不想张扬出去,而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自己的能力,计划独自面对困难,而你却一相情愿,强迫同事接受你的援助,这不是会得到反效果?
如果你想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首先你要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对方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困难的权利,勿自视太高,以为同事必是独立难支,急需你的援手。
积极主动地去拓展同事关系,与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友谊与私交当然是没错的,但却要注意“火候”,免得吃力不讨好,弄得“乘兴而去,败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