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概念题

1.循环流量图(circular flow diagram)

答: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 循环流量图

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2表示。

图2-2 生产可能性边界

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达到,但没有利用完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所以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当然,它也研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5.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

答:实证表述即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表述的结论常常被用作规范表述命题的依据。实证分析的本质是要证实或证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这个假说,不仅是“是什么”,而必须包涵着“将是什么”的命题,是一个把“是”与“将是”联结起来的判断。


6.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

答:规范表述即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价值判断对规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甲引起丙,乙引起丁。丙与丁相比,丙是“好的”,丁是“不好的”,所以甲与乙相比,甲是“好的”,乙是“不好的”。换言之,规范表述涉及甲、乙、丙、丁的是非善恶。不同于实证表述的是,规范表述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设本身,并通过对假设的检验,再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例如,假设以5%的年增长率作为目标,规范分析就要讨论这一假设本身是否正确,5%的年增长率能否成为目标等等。它认为只有从伦理的角度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西方制度经济学中的分析,基本上属于规范表述。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所进行的分析,基本上属于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前提之上的。

二、复习题

1.为什么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答:经济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探讨经济问题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科学地提出理论,收集数据资料,并分析这些数据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提出的社会理论。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观察一个事件,建立一种理论,并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但是,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是困难的,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能从试验中创造数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仅仅为了一种理论而控制经济。因此,经济学家通常采用从历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数据。总之,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过程和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科学家研究自然是一样的,只不过经济学家进行实验的能力受到限制,并且要依赖自然科学实验的发展。

(2)利用假设来解释世界

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学家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通过理解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来更好地理解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更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

(3)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经济学的主题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周围的世界。经济学家使用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根据假设建立,而且是现实经济的简单化。


2.为什么经济学家要做出假设?

答:经济学家之所以要做出假设,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经济学家之所以做出假设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通过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假设,略去对问题的答案没有实质影响的因素,突出实质性的内容,可以集中思考,从而更为容易地解释问题,得出结论。而且通过假设略去对问题没有实质影响的因素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乃至经济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2)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当然,现实世界由许多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成千上万的不同类型产品。但通过假设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就可以集中进行思考。一旦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更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

(3)经济学家用不同的假设来回答不同的问题。假设要研究当政府改变流通中的货币量时经济中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价格会做出什么反应。经济中的许多价格并不经常变动,如报摊上的杂志价格就需要好几年才能变动一次。了解了这一事实后,当研究政策变动在长短不同时间中的影响时就会做出不同的假设。为了研究这种政策的短期效应,可以假设价格变动并不大,甚至可以做出极端而人为的假设:所有价格完全是固定的。但是,为了研究这种政策的长期效应,可以假设所有价格完全是有伸缩性的。正如物理学家在研究大理石下落和气球下落时用了不同的假设一样,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量变动的短期与长期效应时也用了不同的假设。


3.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吗?

答:(1)经济模型的含义

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事物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简化。经济模型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现象间互相依存的数量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反映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及其运动过程,帮助人们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形、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2)经济模型不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原因如下:

经济模型不可能准确地描述现实,也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现实世界太复杂,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者分析太复杂以致无法进行。通过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因此,模型通过忽略掉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来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的现实。


4.说出你的家庭参与要素市场的一种方式,以及参与产品市场的一种方式。

答:家庭是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卖者,同时也是产品市场上的买者。

(1)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有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向企业出售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所需的各种投入(例如,劳动、土地、资本等)。

(2)产品市场是指可供人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产品市场为家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在产品市场上,家庭向企业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5.举出一种没有包括在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的经济关系。

答: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没有包含政府部门和国外经济部门。

(1)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在微观层面,政府通过公共管制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某些限制,纠正市场缺陷、制止竞争失灵。其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价格管制,即由政府规定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企业只能按政府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二是反垄断,由政府通过立法禁止独家或少数企业控制价格的行为。②在宏观层面,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2)世界经济是开放的,一国与他国展开国际贸易,从而使得各自的状况变得更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一国不可能生产出所需的所有商品,它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进口自己急需的商品,同时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自己的产品。


6.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使该经济中的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答:(1)牛奶和点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牛奶和点心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如图2-3所示,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全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000升。PPF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2-3 牛奶与点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PPF2线。但如果该经济体只生产点心而不生产牛奶,那么奶牛的数量减少并不影响点心的产量,但是只要生产牛奶,奶牛数量减少就会影响牛奶的产量。


7.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效率”的思想。

答:如图2-4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如B点,增加X产品的生产必须减少Y产品的生产,反之亦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点表示无效率的结果,如A点,在A点可以增加X产品的生产而不减少Y产品的生产,由于某种原因,该经济所生产的XY的总量小于它能够使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量。

图2-4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

8.经济学分为哪两个分领域?解释这两个分领域各研究什么。

答:经济学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领域。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所谓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惟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既定的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社会分配到用于该商品的资源就越多,市场上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厂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可采用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有效率高低之分。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采用效率高的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厂商将选择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实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

③“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厂商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所以,决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就决定了社会产品的归属。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9.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1)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含义

实证表述是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它试图如实地描绘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实证表述的结论常常被用作规范表述命题的依据。实证分析的本质是要证实或证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这个假说,不仅是“是什么”,而必须包涵着“将是什么”命题,是一个把“是”与“将是”联结起来的判断。

规范表述是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它在实证表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规定经济活动应该如何展开,提出“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价值判断对规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不同于实证表述的是,规范表述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设本身,并通过对假设的检验,再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

(2)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差别

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主要差别在于如何来判断其有效性(validity)。原则上,实证表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否定的;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含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

(3)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例子

例如,关于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争论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引起什么后果,二是应不应该这样做。“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是一种实证表述;“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是一种规范表述。


10.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

答:经济学家有时向政策制定者提供相互矛盾的建议的原因有两个:

(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因而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学家有时意见不一致,是因为他们对不同理论的正确性或重要参数的大小有不同的直觉。例如,经济学家对家庭储蓄对储蓄税后收益变动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

(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例如,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看法不同。

在现实中,虽然经济学家对于许多问题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许多经济学原理上是极为一致的。

三、快速单选

1.经济模型是( )。

a.复制经济运行的机械设备

b.对经济的详尽而真实的描述

c.经济某些方面的简单再现

d.预测经济未来的电脑程序

【答案】c

【解析】经济学家通常使用由图形和方程组成的模型来了解世界。经济模型忽略了许多细节,不包括经济的每一个特征,以便了解真正重要的东西。所有模型都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都是为了加深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所以说,经济模型简单再现了经济的某些方面。


2.循环流量图说明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

a.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b.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

c.家庭和企业都是买者

d.家庭和企业都是卖者

【答案】a

【解析】在循环流量图中,经济简单化为只由两类决策者——企业和家庭——所组成。家庭和企业在两类市场上相互交易。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具体来说就是家庭购买企业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而企业是买者,家庭向企业提供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


3.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一点是( )的。

a.有效率,但不可能

b.可能,但无效率

c.既有效率又可能

d.既无效率又不可能

【答案】b

【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的各种组合。该经济可以生产该边界上或以内的任何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点代表该产量小于它从可以获得的资源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可能产量,因此是无效率的。


4.一个经济生产热狗与汉堡包。如果一项热狗对健康非常有利的发现改变了消费者的偏好,它将( )。

a.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

b.收缩生产可能性边界

c.使经济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变动

d.使经济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内变动

【答案】c

【解析】当经济增长时会发生的情况,社会可以使生产从原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一点移动到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一点,如某行业的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社会选择该边界上的哪一点取决于它对两种物品的偏好,偏好变动则使经济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变动。


5.以下所有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 )。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6.以下哪一种说法是实证的,而不是规范的?( )

a.X法将减少国民收入

b.X法是一种好的立法

c.国会应该通过X法

d.总统应该否决X法

【答案】a

【解析】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它在努力解释世界如何运行,如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而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规范结论并不仅仅根据实证分析,还涉及价值判断。

四、问题与应用

1.画一张循环流量图。指出模型中分别对应于下列活动的物品与服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a. Selena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1夸脱牛奶。

b. Stuart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

c. Shanna花30美元理发。

d. Salma凭借他在Acme Industrial公司10%的股权赚到了1万美元。

答:循环流量图如图2-5所示。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投入与产出的流向。

图2-5 循环流量图

2.设想一个生产军用品和消费品的社会,我们把这些物品称为“大炮”和“黄油”。

a.画出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解释为什么这条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

b.标出这个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再标出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

c.设想这个社会有两个政党,称为鹰党(想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鸽党(想拥有较弱的军事力量)。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标出鹰党可能选择的一点和鸽党可能选择的一点。

d.假想一个侵略成性的邻国削减了军事力量。结果鹰党和鸽党都等量减少了自己原来希望生产的大炮数量。用黄油产量的增加来衡量,哪一个党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并解释。

答:a.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是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6所示。

图2-6 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2-6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的。这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和要素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使得机会成本递增,这就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时,随着一种商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呈递增趋势。

具体来说,根据大炮衡量的黄油的机会成本取决于经济中正在生产的每种物品的数量。在这个经济中,当经济用它的大部分资源生产黄油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是非常陡峭的。因为甚至最适于生产大炮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黄油,经济为了每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相当可观。与此相比,当经济把其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大炮时,生产可能性边界非常平坦。在这种情况下,最适于生产大炮的资源已经用于大炮行业,经济为每一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

b.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所以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完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

如图2-6所示,A点是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B点是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

c.鹰党可能选择C点,尽量多生产大炮,尽可能少生产黄油。鸽党可能选择D点,多生产黄油而少生产大炮。

d.用黄油的生产来衡量,鹰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在鹰党的政策下,经济用它的大部分资源生产大炮,甚至最适于生产黄油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大炮,经济为了每门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的增加相当可观。因此,当鹰党决定少生产大炮时,黄油产量增加很大。与此相比,鸽党本来就把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黄油,因此,再少生产一门大炮,所带来的黄油数量的增加也是很微小的。


3.第1章讨论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社会在两种“物品”——清洁的环境与工业产量之间的权衡取舍。你认为什么因素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位置?如果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更少污染的新的发电方法,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本题讨论的是环境清洁和高收入的组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两种产品是完全替代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是不能实现的状态。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一旦达到了该边界上有效率的各点,得到更多的一种物品的惟一方法就是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如图2-7所示,若将该经济的所有资源都用于改善环境,人们可以享受到A级的环境条件;若将所有的资源所得用来发工资,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人们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对环境改善的支出,于是环境指数下降;反之,要想享受清洁的环境,就要减少收入。这就是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之间的权衡取舍。

图2-7 生产可能性边界

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位置的因素主要是这一经济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和技术水平。具体来讲,决定本题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因素主要是保持环境清洁的成本,或者说是改善环境的技术水平。

如果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更少污染的新的发电方法,就是改善环境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外移,如图2-7所示。


4.一个经济由Larry、Moe和Curly这三个工人组成。每个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并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割草和洗汽车。在一小时内,Larry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Moe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两辆汽车,而Curly可以割两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

a.计算在以下情况(即我们所标的A、B、C和D)时,各能提供多少每种服务:

·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割草。(A)

·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洗汽车。(B)

·三个工人都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C)

·Larry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而Moe只洗汽车,Curly只割草。(D)

b.画出这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你对a的回答来确定图形上的A、B、C和D点。

c.解释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这样的。

d. a中有哪一种配置是无效率的吗?请解释。

答:a.在A情况下,能割40块草地,洗0辆汽车;在B情况下,能割0块草地,洗40辆汽车;在C情况下,能割20块草地,洗20辆汽车;在D情况下,能割25块草地,洗25辆汽车。

b.这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8所示,A、B、D三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C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图2-8 生产可能性边界

c.在一小时内,Larry在割草和洗车这两项工作上的效率是一样的,而Moe洗车的效率更高,Curly割草的效率更高。

d.C种配置是无效率的,因为只需要通过简单地对这三个人的时间再分配,就可以洗更多的车和割更多块的草地,也即产出会更多。


5.把下列话题分别归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

a.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b.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c.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工人的决策。

e.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可以判断,a、b、d属于微观经济学;c、e属于宏观经济学。


6.把下列表述分别归入实证表述或规范表述,并解释。

a.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b.降低货币增长率将降低通货膨胀率。

c.美联储应该降低货币增长率。

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

e.降低税率鼓励人们更多地工作和更多地储蓄。

答: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主要差别在于如何判断它们的有效性。从原则上讲,实证表述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描述,而规范表述的判断不仅涉及事实数据,还涉及价值观的问题。由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的含义及区别可对题中的各种表述作如下归类:

a.实证表述。它描述的是一个事实,是描述式的,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数据发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给出了“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样的事实描述,所以是实证表述。

b.实证表述。它描述了一个事实,是描述式的,回答的是“是什么、将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数据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很强,给出了“降低货币增长率将降低通货膨胀率”这样的事实描述,所以是实证表述。

c.规范表述。它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是命令式的,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

d.规范表述。它并未描述一个事实,相反它是一个关于“世界应该怎么样”的陈述,所以属于规范表述。

e.实证表述。经济学家已经研究出税率与工作以及税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而且已经发现这两种关系都是负相关关系。所以,该表述是关于“是什么”的,属于实证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