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访别样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黄晓凌
- IT人在路上
- 王珏 陈国湧 邓煜坤 高博
- 12220字
- 2017-02-23 14:35:14
不追风口,只找痛点
他穿着一件红底蓝格的法兰绒衬衫,一条宽松的蓝色牛仔裤,还有一双军绿色的登山鞋。这身装扮让他看上去和许多普通IT上班族一样,但这正是他喜欢的衣着方式,简单而舒适。此时,他正站在明净的落地窗前,身材高大而挺拔,望着远处的一幢大厦若有所思。那里,在其他人看来也许只是一幢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大楼,但对于他而言,却是这一切的开始。他就是上海别样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晓凌,曾任汉庭酒店集团运营副总裁,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合作伙伴咨询部经理。如今他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酒店互联网开放平台开创者、互联网+酒店实践者、首家微信智慧酒店提出和落地者。眼前的那幢大厦正是2013年公司刚成立时的办公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利用云技术建立互联网酒店管理系统属国内首创。2013年的一天,黄晓凌约了数位好友到茶馆小聚,不只是为了品茗叙谈,而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商榷。近年来,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国内的在线旅游和酒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而传统的酒店业存在着由能耗高、人力重、收益增长慢等问题及传统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压力。传统的to B(to business,面向企业)企业级应用也一直没能给酒店业带来根本性变革。酒店业迫切需要利用新技术从根本上满足其诉求,提高酒店的入住率和工作效率。2013年起,云计算开始商用,虽然云计算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国家对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都预示着云计算将给很多产业包括酒店业带来重大变化。
“天时地利”,黄晓凌心潮暗涌。虽然十几年的打拼与磨砺让他沉淀出前所未有的成熟与稳重。但这一次触探到行业即将迎来质变的机遇,他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约来的这些人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和行业专家,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那便是一股再好不过的东风了。不出所料,一席茶话之间,朋友们也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之后,他和这些朋友又聚在一起开了整整三天的闭门会,会上不仅分析了国内外的产品和行情,还讨论了未来公司产品的原型及其基本功能。
对于产品方向,这群酒店行业的技术专家和业务专家,有着清晰明确的定位。曾经在软件公司为多个行业开发过大型企业级应用的黄晓凌和大家讨论后确定,基于互联网的酒店管理系统(PMS,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应该构建在PaaS平台上,将SaaS与PaaS两个概念融合起来,同时体现快速定制和开放平台。在当时,这个想法在国内实属首创。
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在线旅游和酒店行业,面对新技术浪潮冲击下酒店业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和空前机遇,整个业态已处于一触即发的质变临界点上。这批人怀揣激情和理想,取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立了上海别样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BeyondHost Technology),并准备推出最新一代互联网酒店核心管理系统——别样红云PMS。
黄晓凌是一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很快,他就办妥了公司的注册和资金募集。当选中眼前这幢大厦作为办公地点后,他马上着手安排办公室的装修,又和朋友置办了全套的家具、桌椅,定购电脑、电话和传真机。这些准备工作在一周之内统统办理妥当。为了节省资金,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还被隔成了上下两层。尽管它看上去有点简陋,但这里的一切对黄晓凌来说都像老朋友那样熟悉。大到一台电脑,小到一个门把手,他都清楚地知道它们的状态。在这里,他不仅是这家初具雏形的小公司的老板,也是第一个员工,同时还是保洁员、修理工。他亲自打扫卫生,和搬家公司的劳工一起布置家具。梦想再大也要从琐碎的小事开始做起。三四个月之后,这家公司终于有了二十几名员工。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是公司存在的根本,产品工程师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尽快实现产品的原型,公司员工每周六都在紧张地加班。碰上高温酷暑的天气,空调嗡嗡地奋力转动,却还是敌不过严酷的高温。“老黄,洒点水吧!”同事一声呼唤,黄晓凌赶紧拎着桶去抬水,在空调室外机上浇水,在办公室地面上洒水,屋子里这才凉快了一些。黄晓凌心中一直很感激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也没有半句怨言,依然在促狭闷热的办公室里一起埋头苦干。黄晓凌相信,在这群人的帮助下,预想的产品系统一定能完成;而这群人也相信,眼前的窘迫只是暂时的,跟着老黄迟早能干出一番事业。
“别样红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是很困难的,中间还经历了发不出员工工资的情况。”黄晓凌回忆道。2013年公司刚成立时,黄晓凌并没有急于获取用户,而是专注于完善技术、打磨产品。这一整年公司没有接一个单,而公司的日常运营已经耗尽了其所有的资金。
别样红能渡过难关,能有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黄晓凌与妻子于2003年在上海完婚。黄晓凌的妻子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用黄晓凌的话来说,他的妻子在交大读书时是“学霸”,学习成绩始终位列学院第一。创业以来,黄晓凌对公司的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常常加班到半夜才回家,无暇顾及妻子和女儿。妻子深知丈夫创业的艰辛,从未因为缺少陪伴和关怀而埋怨丈夫,一力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妻子工作十分繁忙,但每日下班后还要辅导女儿功课。黄晓凌经常在公司加班到很晚,有时会忘记向家里打电话报备,这时妻子总会主动打电话给黄晓凌,叮嘱他注意身体,早点回家休息。黄晓凌半夜到家时,总会在餐桌上看到为自己留的饭菜,总会在卧室里看到为自己留的床头灯,每每凝视着妻子疲惫的睡容,黄晓凌的豪情壮志都化作心底对妻子的爱与感激。
除了感谢家人的支持,黄晓凌还要感谢的就是他的朋友。到现在为止,最早加入别样红团队里的朋友,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都没有一个人离开,“我非常感激这些朋友。在公司资金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朋友伸出了援手;在公司需要第一笔天使投资的时候,也是朋友给了最大的支持”。
“我们是一家to B公司,我们只专注于为企业级应用提供服务。”别样红专注于打造互联网化的PMS酒店管理系统,根据最新的技术和业务发展趋势,对业务流程进行提炼和优化,在关键的环节和系统结构上进行重新定义和架构,别样红云PMS将酒店各项管理模块与中心模块无缝集成在一起,并提供基于云端的自定义业务开发平台,向酒店提供更加完整、高效、智能、个性化的酒店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创立之初,别样红对自己的产品方向就有很明晰的定位。开发别样红PMS之初,在理念上借鉴了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Salesforce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云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其业务处于企业级软件与云计算领域的前沿。Salesforce搭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平台,可以实现快速的二次定制,并于2014年被甲骨文公司(Oracle,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以440亿美金(接近于甲骨文市值的四分之一的价值)收购。为了做好B(business,企业)端服务,别样红没有采用基于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传统且相对封闭的酒店管理系统,而是采用更加开放的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系统,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与PaaS两个概念融合起来,同时体现快速定制和开放平台。
在黄晓凌心中,别样红做的不仅是一个酒店的互联网开放平台,也不仅是做酒店PMS。在他对未来产品的构想中,与酒店相关的一切软件、硬件和服务都将对接起来,以便顺应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导致”酒店业底层改革的大趋势。“这与一些同行按照软件的思维来考虑,做一套PMS软件是很不一样的,”黄晓凌认为,“要做好酒店PMS这件事,有两方面:一是必须对行业有深刻的了解;二是精通互联网技术。软件公司不了解酒店业务,做不透;酒店了解业务却写不出这么灵活的代码。因此一家了解酒店业务的to B公司对酒店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汉庭五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酒店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做互联网技术他也有着足够的信心。他认为,做PMS并不难,但是要建立自己的壁垒,即技术优势与服务优势,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黄晓凌在别样红创立初期,面对那样大资金压力的情况下,还是坚定不移地做技术攻关的原因。事实证明,他对行业需求的洞悉和对产品的定位是明智的,为别样红规划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面对酒店担心别样红会成为一个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线旅行社),为C(customer)端客户提供订单,黄晓凌坦率地表示,别样红只想专注为企业级应用提供服务,并以此收取费用,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对于别样红提供的服务,黄晓凌表示:“我们是一家toB公司,我一直要求团队要保证实现99.99%的安全运营,一定要保证酒店的业务自主权与数据的独立性。”为了确保B端用户的数据安全,别样红组建了一个24×7的小分队,保证每一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有人维护客户的数据安全与系统的管理运营。B端酒店可以采用别样红的PaaS平台实现平台的二次开发,满足个性化定义的需求,并可按需不受限地扩展系统。
黄晓凌对公司的产品有明确的定位,对公司的未来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坚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咬着牙挺过去。
在蓄势了一年之后,2014年4月,别样红获得了来自盈动投资的千万级天使投资,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公司创立一年之后,老办公室已经完全无法容纳全公司员工办公,于是全公司迁移至莘庄龙之梦办公楼。新的办公地环境改善了许多,黄晓凌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公司也终于设置了独立的会议室、财务室和茶水间。
同年,公司争取到了第一个客户——拥有300余家门店、20000多个房间,覆盖全国90多个城市的99旅馆连锁。当时,别样红为原本使用基于服务器端PMS的99旅馆连锁分析了PMS的几种做法:第一种是全部自己开发,但开发周期长,且可能开发失败,风险比较大;第二种是直接购买市面上成熟的软件,然后做定制化服务,但这种情况后期的维护成本比较高,最后甚至变成不可维护;第三种则是完全将服务承包出去,按月或按年缴费就好。别样红提供的正是第三种服务方式。借助云计算的商业应用,能够保证软件是快速定制且在不断升级中的。别样红公司上下勠力同心,与99旅馆组成系统迁移小组,制定全面的迁移计划。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将300余家门店从原有系统全面迁移到别样红云PMS。在这次合作中,99旅馆未投入任何软硬件,也不需自备专职的PMS开发和支持团队,实现了每家门店以零成本即时启用云服务。这次成功,让别样红在同行中崭露头角,也吸引到了投资人的关注。“在得到投资人的支持后,我们迅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同样在2014年,别样红与微信支付团队和多家酒店合作,在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国内近五百家酒店的智能化改造,全年达到1000多家。为了更好地实现微信智慧酒店,酒店改用了着力打造“云PMS”的别样红PMS系统,可以更完美地实现实时数据对接,从而为房客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实现微信端自助化入住的产品,以及预定、支付、选房、开门等全流程入住体验。在别样红的助力下,多家智慧酒店不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使用智慧化平台选房入住,还可以通过微信实现远程控制门锁。
投资者看到了别样红在大数据、移动及云计算这几方面的巨大优势,也看到了这家公司在未来酒店管理行业变革中的巨大潜力。2015年1月6日,别样红宣布完成来自华创资本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
黄晓凌感慨道,原计划公司将在龙之梦安置两年,然而第一次搬迁的一年之后,整个办公室里已满满坐了50多名员工。公司从人力到业务都在稳步增长。如今,别样红已经完成了第三次搬迁。新的办公室更加宽敞、明亮。从前台两侧推门进去,便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办公桌和忙碌着的工作人员,这里是公司的市场部。地上铺着厚实的地毯,几乎听不到脚步声。继续向里走,经过一条开阔的长廊,透过一侧的落地窗能俯瞰到工业园区的概貌,另一侧还空着许多备用的办公间。现在公司已经有了一百多名员工,而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长廊的一头摆放着一张乒乓球桌和一台跑步机,这是供员工休息健身用的。现在公司虽然刚度过初创阶段,但与当初狭小简陋的办公室已不可同日而语。穿过这条长廊,便可到达公司的核心部门——技术部。这里更加宽敞,不少办公桌上摆着两台甚至三台崭新的显示器。工程师们在电脑前忙碌着,也能看到两三个工程师聚在一起对着屏幕上的代码认真地讨论着。
成立两年半的时间里,别样红从默默无闻到被用户熟悉,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150多人。而在这150多名员工中,技术人员占到多数。正是这种对产品、对服务的执着追求,对客户利益的深切关怀,让别样红在激烈的竞争中迸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黄晓凌坦言道:“竞争才好,能真正推动行业的发展。”现在,别样红在全国34个省市中都有所布局,和3000多家门店达成合作,其中包含在全国具有千店规模的速8酒店集团。别样红用两年半时间发展了同行其他公司十年才发展的客户量。2016年,黄晓凌希望公司所合作的酒店数量还能翻番。
黄晓凌有野心,他毫不掩饰自己要让别样红的SaaS服务在行业内做到最好的目标。同时他也深知,服务好B端客户是别样红走到今天的资本。2015年12月18日,别样红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美团点评(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的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了战略投资。双方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搭建酒店平台。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在2016年别样红将争取做到行业的国内第一,之后它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领域开疆拓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有句话说99%的创业者都会“死掉”,而黄晓凌成为那另外的1%。多数创业者的创业道路都是不平坦的,对黄晓凌来讲,同样如此。在别样红之前,黄晓凌还曾经创办过一家公司,其主营业务是搭建在线机票交易平台,在航空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联网直销渠道。首次创业的黄晓凌在忙碌和坎坷中开始了尝试和摸索。“刚开始创业时,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想到除了要做好产品,还要考虑帮员工缴纳社保,支付房租、水电费,控制运营成本等各种琐事。”焦头烂额的黄晓凌深感自己生出三头六臂也不够用。
由于缺乏经验,首次创业的黄晓凌很快遭遇了接连打击。在创业8个月后,经历了种种挫折与打击,黄晓凌最终离开了自己首次创业的公司。这短短的8个月,对黄晓凌来说仿佛过了半辈子。初次尝试,让他体味到了创业的艰辛。经验不足和考虑不周也给了他不少教训,损失了不少钱。但细想来,黄晓凌并不觉得失败,这大概是创业人的必经之路吧。“法院给的传票,可比读个EMBA‘有用’多了。”黄晓凌对这次不算成功的创业看得很开。
美国作家Jacob Riis曾写道:“当一切看起来无可挽回之时,我跑去看石匠重复锤击他面前的岩石一百次,而那块石头连一个裂缝都没有露出。接下来的第一百零一次锤击之时此石一分为二。这不是因为这一次锤击,而是因为你的不懈努力和始终如一。”这段话被黄晓凌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以作鞭策。
现实磨掉了他很多棱角,但内心的坚持黄晓凌一直保留着。初次创业受挫的黄晓凌并没有打算放弃,选择创业这条路就像开启了一次没有终点的航行,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和更美的风景。他带着一如既往的坚毅与执着韬光养晦,静静等候发现下一次机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黄晓凌终于等到了别样红。从创业初期的荆棘满地,到如今的闲庭信步,靠着专注与坚持,黄晓凌熬过了那段失意的岁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晓凌出生于云南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各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保留着独特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为黄晓凌的成长增添了独特的乐趣。然而,想见识外面的世界,想改变贫穷的生活条件的迫切心情盘踞在少年的黄晓凌心中,敦促他不断探寻着改变命运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努力学习、通过高考、到外地求学。
从小学至高中,黄晓凌始终笃信好学,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凭借着优异的高考成绩,黄晓凌在同学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那一年,云南省仅有13人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在同乡人或称赞、或羡慕、或祝福的目光中,黄晓凌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他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既为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充满骄傲,也对知识改变的命运满怀希望。
这样明媚的心情在黄晓凌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以后,逐渐黯淡了下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聚集在这里,让黄晓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和压力。在云南省名列前茅的他,在26个同班同学中竟然排名倒数第六,一直让他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中简直是不值一提。而历来让交大学子闻风丧胆的英语课程也给了黄晓凌一个重重的下马威。云南省的教育比较落后,与其他省市的学生相比,黄晓凌的英语功底薄弱得可怜。每次英语课,黄晓凌总是惶恐而战战兢兢地听着老师口中陌生的语句和知识点。一连串的打击,让黄晓凌多年的骄傲和自信轰然崩塌,长期以来自以为是的优秀到头来只是坐井观天。伴随着学业压力而来的,还有让黄晓凌更难承受的经济压力。收入微薄的父母供他念完高中已是倾其所有,再让二老背负高昂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黄晓凌于心不忍。
人生第一次的困境和坎坷,并未让黄晓凌消沉。其实,每个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总会产生害怕、焦虑和自我怀疑等缺乏安全感的负面情绪。离开原有的“舒适区”,设定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就必须挑战原有的能力结构、资源范围、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变革秉持热情态度的人、思维具有弹性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会随着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而扩大“舒适区”,获得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技巧。而对变化秉持戒备态度的人、思想僵化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则无法突破“舒适区”的限制,不思进取、故步自封。彼时的黄晓凌,自然还未接触到“舒适区”理论,他只是懵懵懂懂地想着,他只能依靠自己,也只能相信自己!
改变是痛苦的,成长是艰难的,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黄晓凌将害怕、焦虑和怀疑狠狠地压制在内心深处,顶着学业和经济压力,迎难而上,向着自己的弱项猛攻。他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疑难问题,交流学习方法,全情投入到学习中。为了缴纳学费,黄晓凌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和黄晓凌一样家境贫困的同学还有很多,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丰富的勤工助学岗位。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黄晓凌在成人教育学院兼职讲课,在周末做家教辅导中学生功课,收入一部分偿还助学贷款,另一部分供日常开销。大学毕业时,黄晓凌的学习成绩从班级倒数第六上升到正数第五,而且在还清助学贷款的同时,攒下了两万元的存款。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四年,黄晓凌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自我蜕变,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坚韧不拔的男人。上海交通大学是一个优秀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走出校门的他,不再惧怕未知,不再惧怕改变,勇敢迎向新世纪发展的滚滚洪流。
黄晓凌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决定、每一个重大的转折,都来源于他对世界、对自我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994年,黄晓凌首次走出云南省,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黄晓凌常常与同学相约在大草坪上,不是谈恋爱、谈八卦,而是谈人生、谈理想。那时候,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毕业后的唯一出路,未来的人生还有很多的可能性亟待发现和尝试。在同学们的启发下,黄晓凌在参加工作时并未将眼光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是投身于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行业。
1998年,毕业后的黄晓凌到北京南天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3年回到上海加入微软工作,2007年加入汉庭酒店集团工作,2013年开始创业。18年一路走来,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微软公司,黄晓凌做过讲师,高级工程师,部门经理。做讲师的那段经历对他而言特别难忘,期间黄晓凌成为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金牌讲师。微软当时的全球副总裁陈永正先生和国家发改委一起为黄晓凌颁发了金牌讲师的证书,与陈先生的合影,被黄晓凌珍藏至今。在黄晓凌一年半的讲师生涯中,每堂课都有200~300名微软员工参与。这些员工在各自的领域精益求精,有着挑剔的品位。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满意,黄晓凌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都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其授课实力从100%的讲课满意率中可见一斑。
在做工程师和经理的时候,微软为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并辅以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依据员工的职位、部门、年限,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深度。培训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的产品,还包括英文、销售技巧、管理等各方面培训。在微软工作的五年中,黄晓凌参与了数十次培训,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高潜质员工”项目(high potential program)。该项目每年选择微软全球前4%的高潜质员工(所谓的高潜质员工是指他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之内可能有多级别提升的潜力的员工),把这些员工放到一个人才项目中,让他们与其他部门的人一起工作,从而有更多机会了解其他部门,接触其他同事。此外,微软会定期请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去帮助他们做项目管理培训,选择微软各个部门的业务挑战分享给高潜质员工进行思考。例如,如果你是管理者,如果遇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应对,让他们来分享自己的想法。管理者会在最后指出哪些思路是对的,哪些思路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帮助他们去做更好的判断。这些培训让黄晓凌掌握了大量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开拓了眼界和见识。
微软的职业经历和文化,对黄晓凌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微软公司无论大小事务几乎都靠邮件来通知、同步和记录,每天邮箱里都会积累上百封邮件。微软的邮件文化造就了公司的扁平化结构,即便是底层员工,也可以通过发邮件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共享给同事、领导或其他部门。学会收发邮件,是每个微软员工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微软的五年里,黄晓凌养成了随时随地查收邮件的习惯,并且掌握了应对各种场合的邮件撰写方法。微软公司倡导的“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今天成为了别样红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也在黄晓凌的穿衣品位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最爱穿牛仔裤,若非场合需要,绝不愿把自己拘束在西装革履下。
2003年,黄晓凌首次走出国门,探访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黄晓凌一直在脑中试图勾勒着美国——这个占据着互联网技术制高点的国家的轮廓。当飞机终于降落在旧金山机场,黄晓凌首先见到的就是世界闻名的金门大桥。金门大桥是桥梁建筑学上的一个创举,与其他桥梁不同,金门大桥只有两根支柱,设计者没有采用桥墩支撑桥身的思路,而是利用桥两侧的弧形吊带产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黄晓凌曾多次透过照片和文字了解这座大桥,为设计者超凡的想象力和智慧所折服。终于在这一天,黄晓凌能够亲眼看到这座横卧在碧海白浪上的凌空巨龙,感受那宏伟朴素的造型下,迸发出的智慧的光芒。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全人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黄晓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这个惠及全人类的事业,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走进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黄晓凌领略了微软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在这里,人类想象和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微软总部探访之旅的重要一站是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它是许多微软员工的灵感之源。当年,比尔·盖茨的创业热情和由此迸发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微软。员工在大公司工作久了,难免产生惯性思维,黄晓凌也不例外。但通过参观比尔·盖茨的办公室,黄晓凌感受到比尔·盖茨当年创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久违的创新热情重新被激发出来。为了招待来自全世界的微软人,微软大手笔地包下了整个海湾,举办微软全球大会。当主持人宣布比尔登场时,喧闹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会场中心,掌声雷鸣,有的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黄晓凌望着这位传奇人物、微软的精神领袖,心中澎湃不已。这一刻,他顿感自己的人生也要活得精彩!
从微软离职加入汉庭酒店之后,黄晓凌沿袭了在微软的工作方式。他每日六点起床,七点半到达公司,处理前一晚收到的邮件。九点员工正式上班后,黄晓凌开始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会议,直至下午六点员工下班。黄晓凌并不与员工们一起下班,他还要留在办公室里,处理当天收到的邮件,晚上八点左右才能回家。在工作中,黄晓凌发现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与微软的同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于是,他仿效微软高级技术培训中心的讲座形式,在汉庭组织了“星期五论坛”。一开始主讲人只有他一个,他会和大家分享如何写邮件、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等。后来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其他员工也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特长,不论是技术知识还是生活乐趣。就这样,这个论坛在黄晓凌的引导下,从微软走进汉庭,成为汉庭每周五的固定活动,在员工中颇受欢迎。
从云南到上海,从微软到汉庭,黄晓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十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交大,黄晓凌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交大人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完成了自我蜕变和自我超越。在微软,黄晓凌参与了很多跨国的项目,结识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工作伙伴,也去过很多国家出差游玩。文化的熏陶,思维的碰撞,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汉庭,黄晓凌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确立了创业的人生目标。这些经历,是黄晓凌认识世界、定位自我的重要工具。可以说,黄晓凌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决定、每一个重大的转折,都来源于他对世界、对自我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黄晓凌鼓励年轻人通过旅游、交流、留学等方式,走出家乡,走出国门,认识世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全球化的眼光,拥有前瞻性的思维,树立更远大的理想。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
在母亲生病的日子里,黄晓凌发现,原来照顾家庭是一件比创业更辛苦的事业。
2012年春节,身在云南老家的母亲给黄晓凌打了一个电话。一直十分健康的母亲在电话中说,连着几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发现患有糖尿病。这个电话让黄晓凌开始反省自己对家庭疏于照料。自己作为儿子,都没有尽到责任,创业繁忙不能再作为逃避的借口。因此,黄晓凌将手中的工作托付给合伙人,专心陪伴母亲治病。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母亲体内有一颗恶性肿瘤。黄晓凌白天四处为母亲求医问药,晚上在病床前为母亲陪夜。身体的奔波劳苦,比不上心里对母亲日渐恶化的病情的焦虑忧愁。没有对父母多加关心和照料的悔恨感,让黄晓凌内心备受煎熬。妻子这么多年以来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贤惠顾家,其中的辛酸苦楚,黄晓凌终于得窥一二。
老人的离世,让黄晓凌开始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和亲缘关系。但从那之后,黄晓凌逢年过节都会亲自为自己的至亲们挑选礼物。他们衣服和鞋的尺码,对食物的喜好,对哪些东西用着顺手,黄晓凌都清楚地记在心里。对待他们,黄晓凌用足了心意。
在同学心中,黄晓凌一直是有情有义的代名词。班级竞选班委时,黄晓凌参选了团支书一职。在班级里,黄晓凌并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也不常参与打牌、踢足球等集体娱乐活动。对于竞选,他心中没有很大把握。黄晓凌的同桌看到黄晓凌不自信的模样,便把黄晓凌的选票纸抢过来,在团支书一栏里写下了黄晓凌的名字,开玩笑地说:“你投自己一票,选上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黄晓凌万万没想到,唱票的时候,每一张选票都投给了自己。班级一共26名同学,唱到第25票时,黄晓凌忐忑地想着下一张票千万不要有自己。当班主任在第26票中念出黄晓凌的名字时,全班哄堂大笑。班主任笑着打趣道:“黄晓凌,难道你自己也给自己投了一票吗?”26个同学,26张投票,黄晓凌以真正意义上的全票通过当选班级团支书,事实上,同学们都对他十分敬佩,他当选团支书是众望所归。
毕业至今,黄晓凌在同学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依然不减当年。在公司,黄晓凌是运筹帷幄的老板;在家里,黄晓凌是坚强可靠的家主。只有在同学面前,黄晓凌能够放下责任与压力,畅谈畅饮到泪流满面。“人生成功与否,并不是看职位做到了多高或者钱赚了多少。虽然当领导或者赚很多钱能做很多事情、解决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身边有这些同学。”黄晓凌说,“与这些同学的感情,是我最看重的。”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创业至今,已过四载寒暑。如今的黄晓凌与四年前的他已大不相同。曾经,他会因为失误而叹息,因为背叛而愤怒,因为前景不明而愁闷。现在,这些情绪很难再扰乱他的思绪。不仅是因为公司已渡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增长期,更因为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黄晓凌已经把很多事情看透了。他知道在每天的奔波忙碌背后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他也知道在这纷繁百态的世间自己最珍惜的是什么。所以,当同事因意见不合冲他拍桌子时,当年轻的员工在背后埋怨他时,他一点也不生气。他理解这些人的想法,也能发自内心地包容他们的想法。他明白,只有把这群人团结起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公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要想让这么多人齐心协力是一件越来越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但他相信未来会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黄晓凌经常教导公司员工:人只活一次,为了让仅有一次的生命更为精彩,要用200%的努力对待自己。同时在企业文化方面,他提倡热爱和奉献,希望员工能够以积极和正能量的热情对待工作和生活。
既然是技术出身,必然善于计算。历练让黄晓凌总结出一套公式:1.01³⁶⁵=37.8,0.99³⁶⁵=0.03,即每天多做0.01和少做0.01在365天之后产生的差距。也正因为带着“每天多做一点”的想法,黄晓凌让创业成为了一件停不下来的事。黄晓凌清晰地明白创业不能虚掷光阴,获得新一轮融资后,他将更加忙碌了。对黄晓凌及其他正在创业或即将创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好时代,还有很多的可能性等待着他们去发掘,去实现。
采访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李雯文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徐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