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悟无言——访途虎养车网首席运营官 胡晓东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普通秋日的午后,在东北一个普通小城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里,降生了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幸福的父亲给他取了一个普通的名字叫“晓东”。可能就是因为普通,从童年起,他就对世界怀着一颗好奇而敬畏之心,对神秘的物理世界倾注了浓厚的兴趣。不说他的父母,即便他自己也没想到,当年那个少言寡语,动辄脸红的少年,日后会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始艰苦的创业历程,并成为中国首家养车类、中国最大汽车后市场B2C电商平台“途虎养车网”的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从公司开始的那一天,公司上下都一直亲切地称他为“晓东”,他似乎总是做的比说的多,用一种简单、自然、安静的方式开创和支撑起了新事业的一片天。

随心·一花一世界

乘着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晓东的第一次创业由此起航。

“三十而立”,对于孔夫子这句话后人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被认同的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晓东在他“三十而立”的年纪,一个偶然的机会,“创业”闯进了他的生活。从此,他便走上了一条与过去不同的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急剧增长、中国的汽车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到1995年时,中国的汽车产量就已经突破了100万辆。按照成熟的国际汽车市场惯例,汽车的销售利润仅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而有大概60%的利润是存在于汽车服务领域当中。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汽车市场终于在2002年左右开始爆发,从那开始,大家开始疯狂买车,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保持着逐年倍增的趋势。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一个巨大的商机也慢慢地进入到很多创业者的眼中,那就是汽车服务业。在2005年前后,以汽车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新型公司开始大量出现,主要业务为汽车保险、汽车售后、汽车零部件等。

2006年,受到曾一起在微软工作的同事的创业精神所感染,晓东放弃了在SAP的稳定工作,加入了一个以车险为主营业务的创业团队,开始涉足当年红极一时的电话车险领域——建立一家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汽车保险销售和服务机构,打造一个贯穿整个车险产业链、与各主体深层次合作的新型汽车保险平台,通过对金融保险和汽车后市场的不断整合,建立起高效的保险经纪业务系统、车险直销平台及全国维修救援网络,成为一个真正与保险公司、汽车服务提供商、车主共赢的创新经营体系。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们大都具备国际化与本土的复合经验,并曾经工作于IT行业、保险行业、汽车行业的全球顶尖企业,如微软、中国太平洋保险、固特异轮胎等,且大部分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尽管第一次的创业有一个美好的蓝图、有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但晓东辞职创业的决定难免还是令人惊讶的,因为他当时所在的公司是SAP。

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第三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全球第二大云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2001年,在同事的介绍下晓东来到了SAP。当时的手持设备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大而笨重且运行速度慢,而晓东在SAP做的恰巧是手持设备的相关研发工作。在SAP的5年,晓东一直从事研发,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产品线,包括面向小企业的B1、面向中型企业的A1整体解决方案等,他在SAP公司的老板曾给他这样一个评价:晓东虽然在别人眼中没有多么突出或特别的长处,但他的优势在于比较擅长综合,学习能力强,可以协调并带领团队工作,也能够独当一面地独立完成任务,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任务也具备快速的适应力。在一个受到高层器重的大公司,从一般意义上讲,晓东的工作环境满足了发展前景好、公司待遇优越等大部分职场工作人员对一个理想工作的美好愿望。尽管公司领导挽留,晓东还是选择了创业,选择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现在想起来,当时选择出来创业其实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往往这样的决定也没有办法真正能够考虑周全,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也没有办法判断,就是在一种热情和冲动下就决定了。SAP,大公司,很人性化,对员工的待遇也很好,工作节奏相对也比较闲适,但毕竟是德国的企业,它的总部在德国。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参与决策,更多只是参与执行。所以我选择出来创业,不只是想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可能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做些什么、能够影响些什么、决定些什么”。

准确的市场选择为晓东所在的创业团队带来第一桶金,但很快,来自市场的各类变化和竞争以及转型问题接踵而至。

在汽车服务业中选择保险,从当时的汽车发展和保险业务的发展两方面看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汽车维修保养虽然是公认最肥的一块市场,但也是汽车服务市场原有势力盘踞最深的一块市场。在中国,汽车厂家支持4S店在城市内5km半径、城市间100km半径内建立网点,这样车主在100~200km范围内总能找到自己驾驶车辆品牌的4S店,而4S店大部分都提供救援和维修保养服务,因此没有任何厂商资源背景的初创公司很难在这一市场分到“蛋糕”。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各类保险公司在中国各地筹办业务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业务员联系个人买家,通过这种单向联系来完成交易。车险行业也是这样,当时汽车在国内越来越普及,但车险还未成为保险公司重视的业务领域,而另一方面保险办理方式是单向的、相对不公开不透明的,这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机遇。车险公司的业务运作方式相对简单,技术层面要求很低,用户只需通过电话向公司表达保险购买意愿,车险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到保险公司领取保单;用户完成保单及相关业务手续并付款后再由车险公司将保单和相关费用交给保险公司——在如今看来,他们这个公司发挥的作用相当于车险中介。他们这一公司将众多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整合在一起,放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然后通过电话和网络等形式向其会员车主推荐销售,简单地说,车险公司就相当于一个“车险超市”,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除此之外,通过这一渠道购买车险的车主还能享受到价格优惠,这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面。

晓东所在的公司是最早进驻车险市场的公司之一,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联合汽车俱乐部和上海从众汽车联盟。公司刚起步时,因为潜在市场巨大且竞争对手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业务情况非常良好,前景一片光明。曾陆续获得包括华登国际、德同投资等数家风险投资的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并先后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进而谋划登陆纽交所上市,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国内车险中介的领头羊。

但是业务办理流程简单必然会带来一个“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也开始加入到这个行业,竞争对手也就越来越多,利润率也越来越小。后来,保险公司就车险领域出台了新政策,要求用户在领取保单的同时递交购买的经费,这就意味着车险公司如果还要继续进行此类业务必须在领取保单时先垫付保险费,这对于公司现金流的周转率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没有能够在持续变化的市场中做出积极和及时的转型也许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失败。

当时做汽车服务业主要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携程模式:后端将救援网点、4S店等汽车后服务实体的资源整合起来,前端发展大量会员,收会员费,其盈利来自会员通过联合汽车俱乐部订购相关服务以获取的不菲佣金收入。另一种是互联网模式:在步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让很多人开始考虑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来推动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大批创业者开始以互联网媒体模式切入汽车产业链,被统称为“汽车.com”,这些公司的主营收入基本都来自汽车厂家和4S店提供的广告和活动推广费用等。有的网站通过全新三级两线营销整合战略,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以营销管理及应用后台、广告营销系统、线下行销手段以及网站编辑运营系统四大系统作为营销手段,为汽车厂商、厂商大区、经销商三级商家提出一系列整合营销方案,并通过厂商联动及区域营销的两条营销主线达成汽车厂商、厂商大区、经销商在品牌及销售方面的营销诉求,最终成为汽车厂商和区域经销商整合营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晓东所在创业团队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合汽车俱乐部,在这次变革浪潮中积极寻求转型和改变,终于成为了后来的神州租车。神州租车的董事、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曾说过,中国的车险销售需要牌照,很多车险中介低价倾销甚至赔本销售,依靠保险公司的补贴过日子。加上车主考虑到维修定损的方便,一般愿意在4S店上车险,新车的车险70%~80%在4S店购买。后来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收益,加大了电话销售车险的力度。这意味着车险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赚钱”的业务,根本无法获得收益。到2007年,保险公司出台新政策,必须先交钱再出保单,保险中介机构更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受到保险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代理市场日渐萎靡。一些车险公司因经营不善和盲目扩张规模造成资金链断裂,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服务不够成熟,盲目向客户承诺条件又无法达到,造成部分车主积怨很深,也对电话车险整个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直销渠道的价格和服务优势强烈冲击着代理市场,在内外力量的夹击下,车险公司没能寻找到解决的出口,无可避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晓东参与的这一创业公司很快就出现了运转问题,失败的命运也在所难免。

有人在失败中看到结束,有人在失败中看到商机。

男孩儿小时候喜爱的玩具可能大多大同小异,比如船模、航模等,而晓东从小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玩具叫做“爸爸的工具箱”。他的父亲是北邮早期的毕业生,当时电力企业通信专业的一名工程师,家里常年有一个装满了各类电阻、电容等元件和万用表等设备的工具箱。也许出于一种特别的兴趣爱好,或者只是出于好奇,有的孩子可能会淘气地用电阻拼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有的孩子会在一阵儿新鲜劲过去后就再不问津,有的孩子可能会把工具箱翻得乱七八糟然后撒手去玩其他的游戏,可他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根据电阻器上不同的色环读出电阻的阻抗值,还能在父亲工作时给他打下手,拿来他需要的零件或设备——不仅仅是因为对元件的理解,还因为工具箱里的设备一直都是他童年时代趣味无穷的玩具,以至于有时连父母都记不清工具箱里物品的摆放位置,而他心里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做事井井有条也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拥有电脑的工程师家庭的氛围或许也在不知不觉中对他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或许就是从电阻开始,晓东养成了乐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第一次参与一个创业公司的运营,给晓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在这次创业中,他只是一名参与者、一名技术人员,但他还是通过这次的创业经历看到了汽车服务业巨大的商机,并认为还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所以,2007年11月,晓东和其他三位合伙人又重新起步开始做自己的新公司。这一次,他不再只是一个雇员,而是作为发起者之一参与到创业这个环节当中。

初次创业项目是当时国内领先的汽车售后服务平台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在线汽车售后服务的网络平台,主要提供三滤保养、轮胎更换、刹车产品更换、汽车用品等汽车售后服务。考虑到自己相对传统内向的特点和较强的技术背景,晓东清晰地将自己在整个创业团队中担当的角色定位为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技术领域的工作,例如内部网站建设、资源管理等。在时代的浪潮中,晓东在第一次的创业失败后完成了自己从参与到实际意义上第一次创业的转型,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佛说“随心”,“心”乃心中所求。有人说“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有人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指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也许我们不能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让自己缺少一双发现美和发现美在哪里、美在何处的眼睛。

诚然,学会读电阻值是小事,只是当一个电阻放在面前时,有人或许会不闻不问,有人可能略感好奇,有人在知道了使用规则后便不再问津,有多少人能够静下来去研究和了解色圈及其排列组合?做好简单事、平凡事并且一直做下去或许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第一次失败的汽车保险创业经历中,晓东是一名技术人员,更是一名尽管不怎么参与决策但一直在用心体会、用心感受、用心呵护着最初那份出来创业时的热情和冲动的创业初尝者。他说自己并没有带着一份极强的企图心在创业,但他一定带着一颗忠于自己的内心,所以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成功与失败、看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看到那失败背后微弱地闪烁着的可能成功的光芒。

随缘·无心插柳柳成荫

上海是晓东创业的起点,而他从东北来到上海的原因,不能说是因为爱情,但确是因为初中时同桌的女孩。

初三时,一个上海女孩成为了晓东的同桌。女孩的父母是知青,为了支持东北电力建设来到了他的家乡。女孩从小是被上海的外婆抚养长大的,等孩子长大些,出于对孩子教育和发展的考虑还是送来了父母身边。在晓东的印象里,这个上海女孩浑身散发着和东北女孩不一样的气质:长相甜美、清瘦,举止优雅,衣服永远干干净净,东西永远都收拾得整整齐齐,不仅学习好,人缘也非常好。“当时她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当然,什么都没有发生。多年后再次相遇时,当年的女神也已经嫁人。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他在电力公司工作几年后的1997年,选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信息工程系继续读研深造。

软件、计算机编程是晓东创业的根本。他对软件的浓厚兴趣是源自他的高中时期与计算机偶然的相遇,而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求学生涯是他走向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之路的重要转折点。

当晓东在沈阳的回民中学念高中时,他在电力企业从事通信领域工作的父亲从公司里带回来一个286笔记本电脑(80286,官方名成为iAPX286,是英特尔公司的一款X86系列CPU,最初发布于1982年2月21日)。与现在的笔记本截然不同的是:那台电脑不仅厚重庞大,而且屏幕是黑白的,硬盘容量只有几兆,用的也是最早期、最原始的DOS系统。后来,晓东在学校里用过麦金塔(Macintosh,简称Mac,苹果公司最早的计算机产品之一),感受过最早的Windows3.2系统,也经历过所有的安装均由软盘操作完成的时期。当时的计算机远没有如今这么友善的用户界面、这么好的用户体验,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对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

1989年,他进入保定华北电力大学学习通信工程专业,他的毕业设计是用C语言独立完成的——在当年那个计算机刚进入“个人电脑”领域发展的时代,C语言、编程等技术对于大学的教授们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课题和领域。1993年本科毕业后,他“子承父业”地进入了电力企业的通信部门工作。当时的主要工作和运维相关,因为是值班制,“上一天休两天”的工作时间给了他很多自由的个人时间。在每三天两天的休息时间里,他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和英语。他坚持骑40分钟自行车上下班,由此锻炼出的一身强健的体魄支撑着他坚持不断地努力工作和学习。他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贡献给了家里那台自己组装的486,从高中时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他从没停下对软件越来越深的求知。

考进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以后,除了有些课程需要去上海交通大学法华镇路校区修读,晓东主要住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校门口恰好有一家软件公司,受个人兴趣驱使,在整个读研期间,他一直在这家公司实习并做到了研发经理的职位。在他交大读书的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时,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在上海初创,因为其快速的发展需要而面向高校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去参加了1999年微软公司的招聘笔试。他不是计算机或软件专业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所修读的全部课程领域也和通信相关,能谈得上的“基础”就是在电力企业工作时自习的软件编程等相关知识。

微软的笔试题是相当有名的,除了专业相关知识外,所涉及的考试题目涉及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比如“马路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假设地球是圆的,问在某个区域内有多少个加油站是合适的?”“显示器的比例为什么是4:3”等——笔试题目考察的是应试者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当天笔试结束后晓东自我感觉并不好,考卷中还有很多软件相关的知识,自己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并没有抱太多的期望。却未曾想到收到了面试通知书。整整一天,轮转一个又一个的房间,参加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从早到晚,直到最后一轮唐骏面试。在被面试的过程中,晓东无意间瞥见了自己的考试卷,上面赫然写着的评语是“Excellent”。

在那个通信领域最红火的年代,意料之外的微软的聘用书让晓东想要涉足软件行业的理想成为现实。他放弃了金饭碗的专业从微软起步,也非常幸运地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后来的创业伙伴。

很早以前,能够进微软工作就是晓东的梦想,哪怕是在电力公司工作和在工作期间自学编程和英语期间,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涌动着想去微软工作的渴望,想象着如果有一天能够进入微软一定要有所作为,想象着当别人用Windows系列产品时,他可以很骄傲地说哪个功能或者哪个界面是他设计的……如果这些可以成真,那将让他觉得无比自豪。

1999年,晓东收到微软亚洲技术支持中心的聘用书,而整个部门只有几十个人。当时正是中兴、华为等迅速崛起、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通信工作者特别挣钱的一段时期。众所周知,微软是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的世界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好在微软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公司,职工的待遇也十分不错,才让晓东能够在那个计算机行业还未蓬勃发展的年代得到了父母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计算机领域,真正开始从事软件行业的工作。

在微软两年的时间里,晓东和微软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2000年的元旦,虽然大家根本不知道倘若“2000年问题”果真的出现该如何解决[Year 2000 Problem,简称Y2K,中国台湾称千禧虫危机,中国香港则常称为千年虫问题,指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问题,使得计算机在处理2000年1月1日以后的日期和时间时候,可能会出现不正确的操作,从而可能导致一些敏感的工业部门(比如电力、能源)和银行、政府等部门在2000年1月1日零点工作停顿甚至是发生灾难性的结果],但所有人都不眠不休地在公司加班,以防出现任何问题,这次经历给晓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晓东在微软主要从事的是技术支持和咨询类的工作,做的是服务器端的产品比如Web服务器等,虽然总体来说相对偏技术,但是为了让客户满意,真实的工作状态基本是60%的技术工作和40%的人际交流工作,这与他想做研发的“个人定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2001年他由同在微软工作的同事引荐去了SAP,后来又与同在微软工作过的伙伴一起投入到了汽车保险的创业中——一个偶然的决定,一次看似偶然的工作经历,竟让晓东的生活从此以后因为它变得那么不一样。

首次创业过程并不顺利。

晓东的第一次创业过程并不顺利。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尝试,创业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却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学习不到的东西——除了不断尝试积累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如何选择你的创业伙伴。

如果合伙人之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那就是不合适,并不是大家想不想团结的问题,也并不是谁错了的问题。2013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做《中国合伙人》,关于梦想、关于创业、关于团结、关于伙伴,也许恰是这段不断试错的经历让晓东意识到合适的合伙人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首次创业失败后,晓东又做回了一个“打工仔”,到一家美国软件公司驻上海的研发中心继续做自己擅长的技术工作,又因工作需要去美国待了半年。但晓东放弃创业了吗?也许曾经有过一点这样的想法,但在一天天的累积中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声音在问他:伙伴们一起努力了这么久,怎么好像一点儿成果都没有。在那个创业远没有现在普及和盛行的时代,或许一种更包容、更宽容的时代节奏让晓东不急于成功、不急于寻找下一个方向继续创业,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可以仔细而平静地反观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与收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是的,晓东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还是失败了。但幸运的是,晓东在这次的创业过程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合伙人,就是后来途虎养车网的首席执行官陈敏。

网购时代的到来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最初的途虎养车,一鸣惊人。

途虎养车网的起步也略带有一些偶然、巧合的奇妙色彩。2003年前,淘宝的出现打破了eBay在国内C2C市场上的垄断局势,两家网站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交战,直到2006年eBay关闭了在中国的网站,这场战役最终以淘宝的胜利而告终。也恰是这场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网上购物的习惯被渐渐地养成,这也为途虎养车网的成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晓东进入汽车领域创业最早是从汽车保险开始的,当时的创业方向主要是金融领域,结果以失败告终,但也恰是那时,晓东和他的伙伴们看到了潜在的巨大汽车售后市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始终保持着15%~20%的年增长率。根据西方,例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汽车的前装和销售在整个汽车产业这块大蛋糕里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售后市场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车主在购买汽车后的很多年内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消费,每年的汽车售后大约可以达到7000~8000亿元。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晓东和陈敏决定在汽车售后领域进行创业,同时通过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决定从轮胎开始做起,最初创业的时候,整个公司就只有几个人,最早的工作地点也只是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民宅里,除了客厅被用来当作接电话打电话处理订单的地方,剩下的房间都堆满了轮胎。虽然条件艰苦,但公司推出的产品意外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2011年10月,途虎养车网官方商城正式上线。从2011年到2015年,汽车机油、滤清器、保养、刹车片、汽车美容产品、“5分养车”“抗霾产品”、汽车用品、贴膜等陆续在商城上线;2015年5月份,途虎养车网推出中国首家轮胎保障服务;2015年6月份,途虎养车网完成近一亿美元C轮融资。

经历过创业失败,又经历过重新回到软件行业工作的时间,晓东坦言“一个人一旦开始创业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不是说这个事情难,而是自己放不下。心里总想着自己还能做点事情。很多人连续创业连续失败,但是依然在创业,因为自己已经很难适应那种朝九晚五,在某一固定组织做固定事情似的工作,也因为心中总有一种想把未完的事业做下去的期待,哪怕失败了心里也会默默地鼓励自己下次一定会成功。”或许是出于一种不甘心的期待,或许是出于一种不想放弃的拼搏,又或许只是出于命运的机缘巧合,2011年,晓东和陈敏又再次聚到了一起,开始了途虎养车网的创业历程。

有趣的是,在前一个创业团队中,晓东给自己的定位只是技术人员,未想过要挑起管理公司经营的担子。经过几年在创业团队中的磨砺和见闻,经历过“专业人士”指导和带领下创业的失败和创业市场的错误选择,也感受过、了解了大公司的运作方式,晓东逐渐建立起了个人在创业市场敏锐度方面的自信,他说:“之前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做技术的人的角色上,很多事情会不太愿意多想,觉得自己想的东西肯定不对,但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说实话自己对业务还是有感觉的。做创业,就不能放弃对市场的感觉。也许是在大公司工作时传承下来的习惯,我本来是挺迷信‘专业’的人。当然现在也还是很尊重专业,但是在我们尝试做新的东西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能够给一个完全确定的方案,很多东西也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尝试。”

最初的分工是晓东主要负责公司内部业务,包括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订单物流仓储财务管理等内部业务的统筹]等,而陈敏负责外部网站系统、销售推广以及供应商的沟通交涉等。两人都发挥了自己在软件编程方面的特长,而分工定位也和他们的个人性格及教育背景相关:金融的知识背景给予陈敏较高的业务敏感度,而工科背景的晓东基于自身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整个公司的资源管理。随着公司逐渐步入正轨,晓东也从最初创业团队中的骨干成员逐渐成为了如今的首席运营官,随着陈敏负责的业务更加对外,例如新业务、市场、销售、融资合作等,晓东则也渐渐接管了所有公司内部的业务运作管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生活有时就像一个圈,从微软走出来创业的理由是怀着潜心研发的梦想,而如今,当途虎养车网也逐渐做强做大的今天,晓东的工作竟也延续了在微软60%的研发和40%的与人沟通的模式。无巧不成书,也许晓东并不张扬的个性让他看似并不是一个创业型的人,但生活冥冥中也许就存在许许多多的巧合。有人把这些巧合称为机遇,有人称为灵感,有人称为机会,也有人称为幸运,但重要的是,在每个巧合的时间点,晓东都准备好了也都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也让所有的偶然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存在。

《论语·学而篇(2)》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哪怕到如今成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在晓东的内心深处还是一以贯之地保持对自己非创业型、传统型技术人才的定位。他说最自豪的事情是一个人编写了公司的内部管理系统——从2011年7月准备开始,到10月系统上线,之后逐步完善,一直到13年,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写这个系统。这套系统考虑了订单、客户管理、询价、仓储物流、财务等所有公司所需信息模块。以财务模块为例,一般刚起步的小公司都会买一个简单的财务系统如常见的“管家婆”等现有的财务管理软件把钱管起来。但在晓东编写的这套系统里每一笔单独的账都在里面,进、销、存都在里面,任何一个点都知道库存多少、欠多少钱、赚多少钱、利润率多少,反应非常快。普通公司要到月底才知道,但是他们每卖出一单都能看到,在他们A轮融资时,这套财务管理系统甚至让前来审核的财务专家惊讶不已。

从高中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开始,从第一次捧起软件学习的书籍自学开始,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后在软件公司的实习开始,从微软、SAP、车盟再到途虎养车,他都没有停下敲击自己的键盘,终于这份对软件的情有独钟和突出的软件编程能力使他成为了创业公司的技术支撑。在学校学习、在公司工作和在创业公司打拼的这些年,他磨砺和提升了个人的技术水平,也增加了对创业、对业务、对管理、对一个公司方方面面的了解和认识。也许有的人会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翻开书籍、才去求人问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晓东,随着经验的累积,条件反射地从一开始就知道正在做的这件事一定要具备的东西,比如从刚开始做内部管理系统就能考虑到整个系统的连通性、看到系统的构造,把曾经积累下来的见地和经验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一路以来的顺利也好、挫折也罢,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从未放弃过他始终坚持和热爱的软件和计算机,他的成长、成功源自生命体验给予他的感悟和收获,或许也源自对自我、对本真、对他内心热爱的坚持。从书本中来的知识带领他跨进了大门,而实践中增长的经验和智慧让他在工作中有条不紊,建设和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随性·宁静方能致远

经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生活这本书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清晰地认识自己、越来越好地接纳自己,也越来越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越来越多的状况和越来越多的事情。

小时候的晓东或许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具备“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工作比较自我、不愿意受到约束、有比较强的想法和非常想完成某件事情的意愿”等创业性格的人。相比外向开朗,他似乎更喜欢独处;相比善于与人交际,他也似乎更享受工程应用给自我带来的乐趣。大约因为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生活在父母身边,他的生活圈子很小,交际面很窄,与人交流的热情和机会也比较少。等到了上大学的年纪,父母为了培养他独立的性格鼓励他出去看看。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和照顾,加之大学里参加社团活动,他改变了很多,也开始和人交往、交到了许多朋友。大学是他生命中学会团队合作、重塑性格的重要一环。从一名纯粹的技术人员到具有市场眼光的创业者,其中的改变,其实并不是角色的转变这么简单。

从微软、SAP等大公司出来创业,除了带来了工作经历和能力,也带来了凡事追求完美的“大公司病”。在途虎养车网最初的创业时光里,他曾是一个严厉的管理者——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着相当严苛的要求。当晓东还在电话车险公司任研发总监期间,曾经有一次整个开放的楼层都特别地安静,只能听到他指责公司成员的声音。被指责的成员不回答,他就接连不断地持续问,直到他被逼得没办法了回答“我不是”晓东才继续点评他工作中“不负责任”的地方。

“现在看当时其实是有点太过分了。那时公司里还有一些员工曾经目睹过这件事,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以前的同事都说我现在和以前有很多不同了。这种改变有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当年微软、SAP和创业者团队中都是比较优秀的人,基本上做事也都能做得很出色、很认真,如果一件事做不好就会很努力地改正。来到小的创业公司,首先招人就不那么容易,学历、能力、责任心都有很大的差距。这时还用原来的标准去要求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行。”从批评者转变为一个教导者,变成老师、兄长和朋友,带着公司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晓东希望途虎养车网的每个人都能够在途虎做得长久,但他也希望他们不论是在途虎,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公司都能做得好。如今晓东做事还是追求完美,比如现在做应用的APP,还是会反复雕琢许多地方。但是随着公司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作为公司的COO,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去仔细地看每一个细节,而应该把工作的重点转到去找合适的人,建立更好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架构。他也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和开放的公司氛围。给每个人自己的空间,保证整个环境的公正,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

晓东依旧是一个传统、性格相对淡然的人,经过了大学的培养、经过大公司的历练、经过创业的失败也经过了自我的再发现和改变后,虽然他可能依旧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人,但他已不再单纯迷信专业。在经过那么多的失败后,他也开始相信自己的创业眼光。在积累了创业公司的管理经验后,他也在工作中找到了个人角色的平衡点。每一段经历都让他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是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上充满风险的创业道路,是尊重心中那一点拼搏的冲动,也是源于传统自我的心安。

正因为掌握着过硬的软件技术,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这当然有追求理想的冲动,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就算创业失败了也可以回来凭着自己的技术在一个软件公司或者通信公司谋求一个还不错的工作。所以哪怕是在最初的冲动里,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和清醒,做着一个传统而低风险的规划。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这个从传统行业发展向创新型方向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今社会对创业者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当越来越多人开始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创业者面临的压力也会越大,买房压力、婚育压力等往往成为了创业者们在创业途中的拦路虎。晓东从2006年开始创业,到2008年创业不成功,又经历过在创业公司和传统行业工作的兜兜转转,到2011年,也就是晓东40岁的时候,终于开始了途虎养车网的创业历程,而在这段历程开始前,他心里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创业。

2014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做《后会无期》,其中一句很火的话叫做“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所谓创业,也许不过是开始一个新的传统行业,回归本真,也许就是顺应时代发展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而诞生的新行业——无所谓新旧、创新和传统,重要的不仅是为了理想的冲动,也是每一份工作中需要的理性和思考。晓东不是一个为了创业放弃一切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男儿:在开始自己的创业前、在开始一段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人生旅途前,他已经买好了房并还清了房贷、买了车。“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传统的理念里,在传承了中国人许多传统美德的晓东心目中,那份作为一名华人内心对家庭安定的坚守、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也帮助他能够在大风大浪里还能气定神闲地不慌也不必害怕一败涂地,这也许真的就应了那一句叫做“不忘初心”,方能“不负光阴”。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需耐得住寂寞,用心去打磨自身的亮光。

如今创业团队越来越多,对软件编程人员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同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许多同学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创业团队来招聘,我该不该去呢?当这个团队只是招我作为工作人员而不是创业合伙人,我还是否要去尝试一下呢?

事实上,虽然说汽车保险那次的创业是晓东的第一段创业经历,但他认为当时自己就是一个程序员,是去打工的。首先对于如果只是作为打工者而不能马上成为合伙人的这个问题,可能就和市场上买东西是一样的。“你值什么别人就会把你当成什么,认为你有多大的价值,所以从个人角度并不用多想。我相信只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那么你自然就会被当做应该被当成的角色去对待。可能刚进公司的时候别人不了解你,可能就当你是一个普通职员,但是如果你真的有那个能量、真的有那么‘亮’,别人总会看到你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许并不意味着大学刚毕业,甚至大学还未毕业就要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对于晓东来说不只是听从领导的安排干活、付出劳动,也是在实践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随着在公司岗位的不断提高,晓东逐渐能够看到公司不同管理层思考问题的领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如何运作公司的方方面面,也恰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在学校、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年轻人当然有拼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或许还无法看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年轻人在公司的职位通常不是很高,所以在公司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这一片天地,公司从上到下的整体情况是不了解的,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样,许多创业团队在初创、也就是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可以做得红红火火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人员增多后,公司运营就会出现问题——这恐怕就是因为初次创业者缺少一些管理大公司的经历,所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不知该如何去管理。所以太年轻的创业公司可能会比较缺乏后劲。同时人脉、经验、知识的积累不足也可能导致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比较保守的想法。就像我一直说的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如今的别样红总裁黄晓凌、百姓网首席运营官王建硕等都曾和晓东一起在微软的一个团队里工作过。“我觉得微软是有创业基因的公司,从微软团队中离开创业的人比较多。所以如果青年人去有创业基因的公司多看看也许会对他们的创业有帮助。当然,这也要看个人,包括个人的心态和机遇。”

努力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越“通”的人或许越能获得成功的“幸运”。

当人们谈到“机会”“机遇”,常常都会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幸运”。当然,晓东也是这样认为的,从被加入创业团队到这一路走来成功创办途虎养车网,他也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心灵鸡汤”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而晓东却认为努力和幸运并不具备必然的联系。

如果幸运并不和努力成正比,那么到底怎么样的人或许会比较幸运呢?晓东说了一个字:“通”。通不是说聪明,而是“智慧”,具备想通想透的智慧。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讲一个公式,如果只是学会了记下来了然后止于此,当然题目也能做得出,但事实上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公示背后真正的含义,也就无法触类旁通地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甚至生活里、创业里。不管是某一特定的方面,还是在人、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通”,能够具有比较透彻的看法,或许比努力干活更重要。

为了寻找创业灵感,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海外镀金学习或者工作。晓东也去过欧美国家工作,而对于他而言,虽然说在外国的经历对他的创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影响,但是出去看看还是能够开阔一些眼界。比如他发现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养产业和国内完全不同,并看到他们是如何经营汽车保养服务的,也是因为这些经历,使他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去预想十年后的中国养车也可能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要出去看看,就不只需要关注商业的东西,还应包括不同地方的人文、思想、文化,这对整个的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诚然,创业的偶然性会非常大,晓东相信运气,相信不确定的东西,相信运气是完全偶然的产物,但也相信运气和自己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有关系。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对周围人有怎样的感染力,比如一个有吸引力的、有能力的人或许就更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团队,能够把握好一个公司,能够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能说服别人,一切都和这个人本身有关系。

晓东的这些观点,也恰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了他心目中的“通”。从学业到工作,从确定的过去到不确定的未来,从人到思想人文,从他本身到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看法。他的专业是通信,他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他的创业领域是养车,他的工作职责是首席运营官。在越来越强调跨专业、跨领域发展的当下,这份“通”,不知是否还能够给更多的人一点点的体会和一点点的启示。

途虎养车还在成长的路上。不论何时,内心的安稳与宁静,永远是最初和最终的依靠,是可以让心走得很远也不必担忧、不必害怕的港湾。

晓东在微软工作时,所有微软的员工都是拼了命地工作,工作压力大是一方面,在微软公司整体快速、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公司里单独开辟了两个房间,一间茶点室,常备有各类食物和饮品;另一件事休息室,放置了一些供大家休息的床铺。工作时他和大家一起地努力干活,但到了晚上,在大家纷纷选择继续在公司上班、困了累了抢床休息时,他还是坚持不管每天加班到多晚还是要回家。

创业,看似一帆风顺,它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和精力是不可度量的。他的伴侣并没有和他一起参与创业,“当初我说我要出来创业的时候,她没有反对。不反对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是不支持夫妻一起创业的,首先夫妻两个一起工作容易闹矛盾。夫妻本身的状态就不是同事的正常关系,很多交流是很难做的。尤其交流不一致的时候,容易把夫妻的感情放到里面。还有就是,创业的人肯定是不稳定的,除非有一定的积累,或刚起步就有人愿意投资,但是这些钱也可能很快就花光。毕竟创业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如果创业的一方失败了,那么至少家里还有一个人还在继续工作。”

或许在晓东的口中,简单的上班、下班、回家只是一种“习惯”,因为“不习惯晚上不回去”“不习惯外面的床”,或许也因为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尽管曾经有“大公司病”,晓东与生俱来的那种更愿意用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性格在团队中也能够起到一个稳定剂的作用。如今在途虎养车,可能因为晓东年纪相对较大,大家也比较信赖他,当各部门间出现什么矛盾时,都由他出面协调和解决。“我从一开始创业就没有那么强的企图心”,或许自己内心的宁静,是他无论起步或终结、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安心的原因。

虽然途虎养车网如今已经成功成为了行业领跑者,但在晓东心目中它还是一个需要继续付出大量努力和心血的“孩子”。途虎养车还在继续向前的路上,晓东也还在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的路上。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念大学期间,《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使晓东开始对自己的整个价值观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在那之前,晓东是一名主流价值观的追随者,而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思考者、思想者,他会对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曾经走过的路开始有很多的思考,然后更理解自己、更了解社会、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佛说“随性”,“性”指性情,是说不要太过压抑了自己的本性。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创业风险特别大,如果不成功整个职业都会走下坡路,生活也将陷入困顿之中。所以很多人在开始前就放弃了,或许还有一些人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一直做着自己并没有那么想做的事情、成为着自己并没有那么想成为的自己。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会把没有遇到的困难想得特别大,会放大即将遇到的危险,可当真正遇到困难并解决它后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艰难,没有那么可怕。

怀着一种开始创业前的清醒克制,带着创业中的全情投入,晓东认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不慌不忙、不急不缓地冷静处理接踵而至的许多问题,重要的不是那些问题是什么,而是他那份无论在什么处境中都能够与自己和平相处、与身边人和谐共处的心态以及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对事态度。如果说生活就像练功升级,那晓东每一分每一秒对生活的体悟都成为了他累积的经验值,终于厚积而薄发,让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走上了自己想要的道路。

佛家有一句话叫做“大悟无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在明白和发现一个道理的时候往往会骄傲地、大声地说出来和熟人、和朋友共同分享。然而,那些真正得道的大德高僧们在明白一个十分重大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和大道理的时候,往往只会释然地陶醉和沉浸于自我愉悦或静穆的幸福之中,或者默默地与上天或天神一起去分享、去感受天地间那种似乎能够俯瞰万物的、大一统的、壮丽的美,而不想去大声嚷嚷地、骄傲地去告诉世人他有了如何重要的发现。有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真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有人理解这句话是在讲一个人如果完全通达、完全看透了真谛,反而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无声胜有声地引导和感悟。

晓东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初次与他见面的人,都会为他贴上“内向”“腼腆”“安静”的标签——至少,他看起来绝对是一个没有那么外向的人。但是他的经历记录了他一路以来的成长和改变,他的故事,也的确是一名工科男、一个简单的、秉承着华夏传统文明的中国男儿从一个人的成长到带领一群人的进步、从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超群到带领一家企业到行业领先地位、从一个不具备创业性格的人成为了企业的首席运营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性格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的关键,而他成功的道理,很多都已经在故事里讲完。他,还在路上。“大悟无言”,他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胡晓东。

采访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王钰楠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郑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