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自云计算步入市场算起,新一代计算技术刚好走过了第一个十年。

在过去十年里,围绕计算、存储、网络三大基础服务,围绕敏捷服务和规模处理两大核心诉求,新的概念、模式和工具争相涌现。这些创新的开源技术成果,提高了整个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门槛,让“互联网+”成为可能。

如果说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让互联网络的虚拟化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那么容器技术的出现,毫无疑问称得上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又一大创新。从Linux Container到Docker,看似是计算技术发展的一小步,却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性突破。容器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体验上的改进,更多的是新的开发模式、新的应用场景、新的业务可能……

容器技术自身在快速演进的同时,笔者也很欣喜地看到,围绕着容器的开源生态系统越发繁盛。Docker三剑客Machine、Compose、Swarm相辅相成,集团作战;搜索巨人则推出Kubernetes,领航新一代容器化应用集群平台;还有Mesos、CoreOS,以及其他众多的开源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弥补了现有容器技术栈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容器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容器技术在更多领域的竞争力。

在第2版中,笔者参照容器技术最新进展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增加了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与容器相关的知名开源项目,利用好这些优秀的开源平台,可以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受益。

成书之际,Docker发布了1.13版本,带来了更稳定的性能和更多有趣的特性。

再次感谢容器技术,感谢开源文化,希望开源技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贡献!

最后,IBM中国研究院的刘天成、李玉博等帮忙审阅了部分内容,在此表达最深厚的感谢!

杨保华

2016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