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构师》2017年3月
- InfoQ中文站
- 1302字
- 2020-06-26 06:05:08
卷首语
聊一聊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最近,在InfoQ的邮箱中,我收到了一封关于C++某个关键字用法的投稿文章。虽然文章结构和内容都很不错,但我还是给作者回复了拒收的邮件。原因很简单,在InfoQ的介绍页面中明确有写,我们关注的是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处于“创新”与“早期应用”部分的关键技术,而非那些早已进入成熟和衰退期的技术。紧接着,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是技术采用周期,为什么InfoQ不去关注其他几个阶段的技术?今天我也想借着为《架构师》杂志写卷首语的机会,聊聊这个话题。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是一个用来衡量用户对某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Stockfeel)。这个理论最早源于1943年Ryan和Gross对玉米新品种的扩散行为研究,而后Everett M. Rogers提出了扩散曲线,并将采用者分为五种类型。1962年,随着Everett M. Rogers所撰写的《创新的扩散》一书的出版,技术采用生命周期这一研究开始被学术界和工业界所重视,逐渐变得流行起来。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形状是一个钟形曲线。这一曲线将消费者采用新技术的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分别包括创新者(2.5%)、早期采用者(13.5)、早期大众(34%)、晚期大众(34%)与落后者(16%)。以Golang为例子,各位也可以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应用模型。
· 创新者是一群技术狂热分子,他们喜欢拥抱新技术,并把这视为其生活最大的乐趣。所以在Golang发布之时,虽然有很多的坑,但却不乏不乏众多爱好者乐于踩坑。
· 早期采用者也是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但与创新者不同的是,他们并非技术专家,在选择新技术时,更愿意尊重自己的直觉和喜好。很多人在看到Golang的语法以及惊艳特性之后,也开始加入逐步探索应用,而这群人,就是早期采用者。
· 对于新技术来说,早期大众是新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占比近1/3)。他们对于新技术产品的采用往往比较谨慎,在采用之前,会重点关注其他用户的使用经验。Golang到现在已经发布了1.8版本,相信有很多公司还在观望阶段,他们想在各个的技术会议或者论坛上看看,都有哪些成功应用案例,在经过一番慎重思考之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我认为目前Golang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
· 晚期大众和早期大众在乎的东西大致相同。但晚期大众缺乏判断技术或产品是否可顺利运作的能力,因此他们会等到相关标准确立,生态完善时才会决定是否采用。等到Golang的整个社区生态完善之时,这部分人才会开始考虑使用。
· 落后者对新技术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在迫不得已时,他们才会采用。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比较容易接受某个新技术或产品,而早期大众由于在选择时比较谨慎,喜欢参考其他采用者的使用经验。所以在另外一本介绍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书中,作者提到说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存在一个巨大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决定着这项技术/产品的成败。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Stockfeel)。
到这里,我想我已经回答了文章开头抛出的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我们关注新技术能否被用户成功采用,我们需要帮助新技术顺利跨越应用鸿沟,我们需要让早期大众看到更多的应用案例。所以在InfoQ的网站、会议上,我们尽力输出新技术的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够推动技术的发展。
最后,用我们内容价值观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来收尾:We help software development evolve f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