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均衡教育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非均衡管理是一种发展手段,目的在于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失衡现状采用非均衡管理的方式实现其整体的均衡发展。当前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国办与民办、重点与普通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衡,严重导致了不同区域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水平的差异。因此,避免发展上“齐步走”、分配上“一刀切”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思路,在剖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比差异与失衡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模式,实现体育教育整体的均衡协调发展,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研究内容

首先,界定相关研究概念,描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范畴与特征。课题研究对象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包括其当前管理现状和未来的非均衡管理模式;界定的主要概念包括社会分层、均衡教育和非均衡发展等。描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特征常量,包括场馆项目特征、面积特征、数量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开放与维修特征、软件匹配特征、使用环境特征、其他服务特征等。

其次,分析不同类别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并进行对比。不同层次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资源的不均势必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进而导致体育教育的发展失衡。这种不均主要表现为不同学校学生群体在获取体育场馆资源的过程中享有机会的不平等性,体现在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重点与普通、国办与民办等不同类别学校资源分布的对比之中。

再者,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管理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自治型模式、内外共生型模式和政府扶持型模式三种。自治型管理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利用其内部各方面的资源,并定制符合自身资源建设的特色方案和实施措施,进而实现其体育场馆资源管理的一种发展模式;内外共生型管理的发展模式是借鉴生物科学领域共生理论的重要论断,并将这种自然的有机互补与协调促进作为一种理念人为地引入社会学范畴进行探索与研究,以促进共生双方或多方的共同发展;政府扶持型管理的发展模式是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二、三线城市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探索,强调通过党政机关的官方宏观调控行为与政策干预,使模式系统中各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使所有体育场馆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一种运作思路。

最后,构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自治型管理和内外共生型管理分别制定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自治型管理模式评价指标赋分标准表”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生型管理模式评价指标赋分标准表”,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模式。如果自治型管理和共生型管理均不符合,则选择政府扶持型管理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