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配置

要准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现状,必须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单纯意义的学校体育场馆有何区别?这是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研究领域中一个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考虑,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现状并思考未来体育场馆资源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概念、内涵等又是一个不得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要研究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管理与发展,就必须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范的界定。忽视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概念与内涵来研究其配置、管理与发展都是奢谈。

第一节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概念的界定

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概念的界定,从大概念角度讲,必须对“概念”和“界定”两个词准确把握。概念(Idea; Notion; Concept)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人类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而界定原意是指:“划定界限或确定所属范围”。在用于概念界定时,凸显其逻辑学术语含义,即下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56.。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对于定义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认为对于某一事物的概念界定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二是要与相似事物之间区别开来;三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四是让读者看后能够对该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从属于“资源”“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等概念,促使在界定“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之前要对“资源”“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等概念有清晰的认知。因此,课题首先对“资源”“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等概念进行了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加以界定。

一、体育资源

(一)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时,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5,6:373.”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源的定义既包含了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又囊括了包含劳动力、技术等财富的社会资源。

由此可见,资源的组成不仅有自然的,还有社会的,特别是伴随人类社会而发生的经济、知识、信息、技术等因素,让资源的范畴变得更加广泛。长期以来,对于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一,特别是处于不同研究领域范畴下,其概念界定也应有所区别。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资源的认知和理解应该是动态化的,即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内容,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会随之发展而发生变化。

《汉语大典》和《辞海》对资源的解释分为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两种:“第一种,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第二种,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的总称。如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输入和输出设备、数据库、各种系统程序等。由操作系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管理和调度,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资源的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地下资源、水力资源、开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资源科学》中将资源进一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或由此而生成的能量;社会资源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可以被利用与消耗的财富。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资源同样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社会资源又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类,有形资源包括人力(职员、顾问和职工等)、物力(设备、家具和用品等)、财力(私人捐献、政府补助和企业赞助等)、场地空间等,无形资源是指技术、知识、组织、社会关系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定义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进步,资源的含义也会发展变化。特别是一些新生能源,会使资源概念的范畴不断扩大。但无论资源的概念怎样发生变化,其一些基本的、本质的特性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根据上述对资源概念界定的种种解释,可以发现资源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征:1.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资源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

3.资源转化为财富是通过人类劳动实现的。

4.资源是指一切可以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二)体育资源

从资源学角度来讲,体育资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按照对资源的特征来理解,体育资源应该包含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部分,通过人类劳动作用可以转化为财富。按照资源的基本属性来分,体育资源分为自然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资源;按体育资源的存在形式来分,体育资源分为有形体育资源和无形体育资源;按体育资源的内容来分,体育资源分为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物力资源、体育财力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等;按体育资源的使用人群来分,体育资源分为竞技体育资源、群众体育资源、学生体育资源、农民体育资源和军队体育资源等;按体育资源的可利用状况来分,体育资源分为现实体育资源和潜在体育资源;按体育资源的发生区域来分,体育资源分为学校体育资源、社区体育资源、农村体育资源和军区体育资源等。分类标准不同,其包含的内容也就有所差异。由于体育资源包含内容的差异,促使诸多学者对体育资源的概念界定观点不一。

刘可夫、张慧(1999)研究指出:体育资源,是人们从事体育生产或体育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类条件及要素。从体育资源属性上考察,体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体育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体育产品生产的物质要素及必需的环境条件。体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中可用于体育服务产品生产的各类要素,主要有体育科学理论、训练技术、体能、道德法规、风俗、经济条件等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该观点强调了体育资源的可利用性与可资利用性,并立足资源的属性上对体育资源进行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分类。

任海等学者(2001)研究认为,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体育资源是发展体育的物质凭借。一般而言,体育资源越充沛,体育活动就越容易开展,其发展水平就越高。体育资源是一个伸缩性极大的资源领域,社会通常对自己拥有的体育资源估计不足,在体育资源的利用中往往存在普遍的浪费现象,体育资源的改善常有较大的空间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5.。任海教授突出了体育资源的投入性特点,并对体育资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体育资源的可伸缩性特点,以避免由于估计不足而造成浪费现象。

秦贺余、朱俊全(2004)研究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应该是广义的。它包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具体地讲,经济学意义的资源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方面,必须对人类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必须是现实的或潜在的生产要素,或早或晚都能进入生产过程,不能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的东西,不能算是资源。根据以上分析,将体育资源定义为:体育资源是投入到体育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或者说是体育生产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类条件及要素秦贺余,朱俊全.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7-20.。该观点对体育资源的界定依据是经济学领域的资源含义,既强调了体育资源对人类的可利用性,又强调了体育资源的生产性。

吴广宏、孔德银(2011)在《体育资源及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体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探讨了体育资源的开发原则、内容及方法,依据体育资源的属性把体育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认为体育资源就是围绕体育活动展开的、一切可以利用于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集合吴广宏,孔德银.体育资源及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4):9-12.。该观点强调了体育资源所发生的领域,即围绕体育活动而展开,凸显了体育资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

隋路(2011)研究认为,体育资源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一般来说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如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经费等),还包括各种体育信息、科研、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等无形资源,是针对体育活动主体而言的一切体育行为的条件集合或要素结构隋路.中国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19-20.。隋路对于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与秦贺余、吴广宏等学者的观点基本统一,但其研究对体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细化,并对体育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分别从人力、物力、资金、设施和信息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由上述学者的种种观点来看,我国关于体育资源的概念界定多种多样,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义。首先,从目的性角度来讲,体育资源是用于体育活动开展的,是依附于体育活动进行而存在的资源;其次,从内容角度来讲,体育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其中包含的实质内容却是基本一致的,如体育资源具有自然与社会之分、有形与无形之分等,包含多种要素;再者,从利用角度来讲,体育资源为体育活动而存在,如果不能被体育活动所利用,或者不具备潜在的可利用性,不能称之为体育资源;最后,从服务对象来讲,体育活动是体育资源所服务的对象,这一对象包括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因此,借鉴前人学者对体育资源定义的相关成果,对体育资源进行如下概念界定:体育资源是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体育活动发生的过程中,能够发生作用并能够被积极利用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要素的总和。

二、学校体育资源

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方面资源的存在,离开了资源,学校体育活动将无从开展。学校体育资源可以是人力的,也可以是物力和财力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由于学者们均站在自身的角度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概念加以理解,造成了目前对学校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们对学校体育资源的界定有的直接给出,还有的以高校为例来加以详细说明。

(一)学校体育资源概念的直接界定

顾雪兰(2003)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资源是指那些有利于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奠定国民体育基础,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开展全民健身的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潜在拥有状况顾雪兰.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J].体育学刊,2003,10(4):98-100.。顾雪兰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概念界定凸显了资源存在的目的性,表现在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竞技水平等方面,同时又突出了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差异。该种观点的学校体育资源界定有利于在对学校体育资源研究时进行类别区分,但其界定范围相对较广,既包含了竞技体育、又包含了全民健身;既包含了体育事业、又涵盖了体育产业等。

幸昊等学者(2007)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余暇时间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幸昊,夏思永.试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相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5):66-67.。张大超、孟建斌(2011)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资源是指为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总和张大超,孟建斌.我国城乡中小学体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1-6.。幸昊、张大超等学者对学校体育资源概念界定的特点表现为:该资源的目的与价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更强调其在学生体质水平提高与健康体魄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学校体育资源进行了多维度的划分,但在划分过程中更凸显了资源学中的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二)以高校为例对学校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

李荣等学者(2001)认为,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类条件及要素,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李荣,杭子星.论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29-30.。许红峰等学者(2004)认为,高校体育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能够满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水平的资源许红峰,庄昔聪,彭雪涵,连文毓.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J].体育科学研究,2004,8(4):24-28.。刘小平、陶玉流(2004)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狭义的高校体育资源仅指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教育经费等刘小平,陶玉流.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4):12-13.

可见,支持学校体育开展的因素很多,其存在方式可以是物质或精神的、人力或财力的、目标或内容的、校内或校外的、当前或未来的、有形或无形的等等,只要这些要素能够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并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均可列入学校体育资源的范畴。因此,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课程内容、信息等因素均可作为其发展的资源差异性特征来进行描述。人力资源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的健康理念、班主任的组织能力、校医的医学指导上等多个方面,而体育教师将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人力资源中的关键因子;物力资源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实施的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财力资源是保证学校体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特征差异体现为体育教师科研经费配比、奖励、活动费用等,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课程内容资源主要是指对原有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新型体育项目的引进、当地体育项目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食粮”;体育信息资源具有时代气息,可以通过图书、报纸、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获得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方法,以便不断充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

三、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含义

体育按照运动项目的类型可以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推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的好坏也决定着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否昌荣。因此,要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概念。在此,查阅了大量体育场馆资源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相关文献资料,力求在借鉴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场馆资源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较为准确的把握。

(一)体育场馆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学界对体育场馆资源的概念界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钟天朗(2004)从体育场馆的功能角度把体育场馆定义为:为了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大众消费等需要建立的各种运动场所的总称,如向公众开放的体育场地、场馆、游泳池,学校为满足教学和学生健身的田径棚、篮球馆及其它类体育场馆设施,社会中的健身俱乐部、体操房和其它群众体育健身休闲的活动场所等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144.。张岩(1992)在《体育经济学》书中,把体育场馆纳入了体育设施之中,认为体育设施就是体育场地、场馆和其它体育设备的总和张岩,等.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186.。日本学者宇土正彦(1991)则认为,运动场馆包括形成运动场馆所具备的一切地理性和物理性条件,其中还应该含有一些体育用具和设备宇土正彦.体育管理学入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10:26.。雷厉(2001)从人类需要的角度把体育场馆资源定义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稀缺运动场所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298-301.

从体育场馆资源的投资、管理方来说,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由于多数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经营管理的。所以,课题组在前人学者观点借鉴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定义为,大多由政府部门出资建设并由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为满足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以及体育健身的相关场地和场馆设施的总和。综观学界对体育场馆资源不同的定义,可以得出体育场馆资源的概念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场馆资源是一种公共服务性资源。一方面体育场馆资源的资金来源多数是从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中提取或是相关管理部门直接拨款建设的,属于公共属性或准公共属性设施。另一方面,体育场馆资源多数是用于服务大众体育健身的,很大一部分位于公共场所,所以体育场馆资源又具有服务性。因此,体育场馆资源同属于公共服务产品的范畴。

2.体育场馆资源的基本功能是健身。修建体育场馆资源的目的是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和促进民众身心健康,所以体育场馆资源从基本功能的角度看是健身。

3.体育场馆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体育场馆资源的种类上看,体育场馆资源通常包括体育场和体育馆,如田径场、田径棚、篮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等多种类型,所以体育场馆资源又具有多样性。

4.体育场馆资源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体育场馆资源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健身的需要和发展竞技体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多种价值。从健身的目的看,有健身价值;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具有提升城市文化的价值;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体育场馆资源含有不同的社会价值。

综合体育场馆资源的各种特征,认为体育场馆资源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为了顺应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观念,由政府或某一投资主体出资而建设的用于满足人们健身需求或竞赛需要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总和,这种场馆资源往往带有公共服务性、健身性、价值性及多样性等基本特点。

(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同属于资源、体育资源、体育场馆资源的一部分,其概念与资源、体育资源、体育场馆资源既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点。于静(2009)以高校为研究对象,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定义为,由教育部门拨款建设并分属学校体育部门主管,主要为学校各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以及体育健身和周围社区、组织提供健身、竞赛服务的各种场地或场馆于静.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与经营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雷厉(2000)将体育场馆资源定义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可进行开发利用和选择的稀缺的运动场所,他认为体育场馆资源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选择性等特性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史,2000(3):12-14.。通过各种有关体育场馆资源的定义,可以得出:

首先,从物质形态上看,具有有形和无形之分。通常有形的体育场馆资源是指学校存在的如田径场、羽毛球场、篮球馆等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体育设施;无形的体育场馆资源一般是指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背后所拥有的无形价值,如体育场馆本身的名称、租赁权等资源。

其次,从体育场馆资源归属类型的角度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同样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本身就是依赖自然存在的土地而建立起来供师生健身使用的各类设施。所以,其本质的属性是自然性。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除了依靠先天存在的自然条件外,还经过了劳动者的加工和改造过程后,才投入到学校的体育事业服务中去。所以,从这一点又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又具有社会性。

再次,从功能性角度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功能具有多重性。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功能与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功能相比,在统一性中凸显出特殊性。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除了承担着师生健身的任务外,其建设初衷是为了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服务对象除了学校师生外还包括周围的社区群众,即能够推动社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最后,从存在的价值角度分析得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也具有多种社会价值。如前所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除了推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外,还对周围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拉动作用,所以其就兼具了提升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经济价值,这一价值在高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最大的价值就是增进师生的身心健康,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因其多种特性的存在,所以在概念的定义上也表现出多维性。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为了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其它各种体育活动,由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和其它集资方式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体育馆以及内部各种配套设施及管理资源的总称。这些资源依据其类型,可分为体育场和体育馆两种。体育场、体育馆按照其条件又可以分为是室内和室外场馆、基础和非基础体育场馆。如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既属于体育场也属于基础体育场馆资源,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馆、跆拳道馆之类的场馆也类似,属于体育馆和非基础体育场馆资源的范畴。

四、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基本特征

站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不同的角度上分析可以得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从规模或数量的角度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具有有限性;从体育场馆资源的功能角度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具有多用途性;从体育场馆资源的空间布局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存在地域分布的差异性。而要搞清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内涵,也必须要清楚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这些基本特征。

(一)有限性

“有限”一词的含义是指事物的发展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顾名思义,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限性就是指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拥有量和规模上受到一定限制,并不是完全由学校主观意识决定。具体而言,决定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有限性的条件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方面:第一,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多数是由行政部门主管建设的,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从整体上影响着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发展。当前多地政府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第二,学校的思想观念。学校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各种教育资金比例的投入。当前,“重文化、轻体育”的发展思想还是普遍存在,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主、客观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必然表现出有限性的特征。

客观因素方面:第一,经济实力。由于体育场馆资源的修建是耗时、耗财、耗力的一项巨大投资工程,所以修建体育场馆资源必然涉及经济投入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前提就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任何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建设体育场馆资源。第二,土地资源。修建体育场馆资源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或多或少地受到土地资源的影响,这一因素尤其是对城市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的影响更大。第三,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受家庭、社会等体育文化环境的影响,体育文化深厚的环境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

(二)多用途性

多用途性简单地说就指是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从体育场馆资源的概念理解:第一,健身是根本用途。学校修建体育场馆资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师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具有体育教学的功能。学校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小型社会,其成员几乎都是青少年,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课程内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开展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承担着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第三,开展各种体育赛事活动或运动训练。如今,多数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开展适应学生需求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一来,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直接功能就是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从体育场馆资源的价值角度考虑:第一,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具有带来经济收入的功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对外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经济性,特别是在很多高校中,把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开放过程中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场馆使用费,这样一来就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第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体育场馆资源的拥有量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与学校的社会地位直接联系。一所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规模、质量直接与学校的综合实力相挂钩。第三,是避灾避险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据了学校面积的“半壁江山”,具有开阔、牢固的特点,所以说是应急避灾避险的安全场所。近年来,我国各种灾害不断发生,学校体育场馆在抢险避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汶川地震发生时,当地中小学的很多田径场就成为了临时的抗震救灾的指挥部和避灾场所。除此之外,一旦学校发生一些如火灾等意外紧急事故,体育场就可以成为较好的应急避难场所。

(三)地域差异性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二元结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区域布局和不同类别学校中的分布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区域之间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分布失衡;从学校类型看,表现为国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分布失衡;从学校级别的角度看,表现为小学与中学、中学与高校之间的分布失衡;从学校的属性看,表现为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分布不均。其中,城市与农村之间和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之间的发展失衡。体育场馆资源的投资需要巨大的财政做支撑,而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早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所以学校和政府的各种经济条件就明显优越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因此就造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差异。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受到了不同经济条件的影响,造成了二者之间体育场馆资源分布的失衡。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结果也可以看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体育场馆资源无论是场地数量还是场地面积都要远远少于东部沿海地区(表1)。东部7省市的体育场馆总量分别是中、西部地区1.38和2.22倍,人均场地面积是中、西部地区的1.38和1.59倍潘民,张洁.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现状的分析和研究[J].运动,2010(5):152-154.。从这些统计结果中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比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要充足得多。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失衡上要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多数城市学校除了拥有齐全的基础体育场馆资源外,非基础体育场馆资源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很多农村学校基础体育场馆资源还呈现出不足的现状,非基础体育场馆资源更几乎是完全缺失。综上所述,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布局上表现出巨大的区域差异性。

表1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体育场地分布情况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 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