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之研究

张芝 二月八日帖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此晋卫夫人之言也。其言执笔之法,真书去笔头定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定三寸一分。又言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我国晋唐以后善书者,其立论多本之。至元陈绎曾,其言执笔之法,分列手法、腕法、指法,最为明了。盖三法能知,执笔之法,思过半矣。今录于左:


手法 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腕法 分三类:

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

悬腕 悬着空中最有力。

指法 分八类: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欲直。

捺 食指着中节旁。此上二指主力。

钩 中指着指尖钩笔下。

揭 名指着指外爪肉际揭笔上。

抵 名指揭笔中指抵柱。

王羲之 长风帖

拒 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

导 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 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二指主来往。


然指法所举八类,《书苑菁华》引南唐后主李煜所著书述,列举相同。论者谓后主所云拨镫法 拨镫之说,古今聚讼,唐林韫谓:镫,马镫也。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执笔既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此说较确。即寓于八法之中。且云,其源出于唐之颜真卿矣。盖传授笔法,由汉迄唐,代有其人,《法书要录》,共载二十三人,今具述之:汉蔡邕传之崔瑗及其女琰,琰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羲之传其子献之,献之传其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僧虔传之萧子云,萧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其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之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此二十有三人,或工于篆,或工于隶,或工于真书行草,要之,能通笔法,则各体之书,皆可工也。

王献之 东山松帖

孙过庭 书谱

唐韩方明《授笔要诀》,述其所师徐之言,有曰: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此则由执笔而进言用笔,学书者不可不知。至孙过庭《书谱》,于执用之外,又言使转之法孙过庭《书谱》云: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宋姜夔《读书谱》,亦主其说,清嘉庆道光间,包世臣对于使转之法,尤加发挥,其详见于所著《艺舟双楫》论书中,文多故不备录。

至古人有谓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此皆形容之词。折钗股者,欲其曲折自然,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欲其横直相倚,匀而藏锋;锥画沙者,欲其无起止之迹;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善书者自能意喻,不必以此泥论于古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