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增订版)
- 白先勇
- 5245字
- 2024-11-04 19:56:53
第一部 北伐
北伐
[一九二六年~一九二八年]
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北伐秉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国民革命军北上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这是民国史上头一等大事。
父亲在北伐中指挥若定,立下大功,与他天赋睿颖、少年立志有关。一九一六年,孙中山先生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义师驱逐“袁皇帝”(袁世凯)。曾以少年敢死队参与武昌起义的父亲,之后进入当时刚在广西创办的广西陆军模范营,这个模范营后来成为孕育广西革命武力的摇篮。
父亲在模范营中崭露头角,第二年即升为连长,三年后升为团副,带兵军纪好、训练好,颇有声誉。当时,他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晋见省长马君武时,条陈施政意见,让马氏对这位出身保定军校、已成为广西建军新干部的年轻军官印象深刻。
一九二三年三月,父亲因作战足伤,赴广东治疗,孙中山当时正在广州,父亲乃以全权代表身份晋见孙大元帅,表达广西请求加入革命行列、广西统一对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也深以为父亲的建议为上策,立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父亲为参谋长,诚挚地对父亲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父亲说:“广西统一不需大元帅的物质支持,所需者只是革命信仰而已。”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父亲受命代行革命军总参谋长职务。北伐初期,父亲挥军底定湘鄂、进攻江西,击溃吴佩孚、孙传芳军。麾下第七军广西部队奋勇克敌,因有“钢军”之称。一九二七年,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父亲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一举平定浙江,进军上海。此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孙传芳部乘国民党内部分裂,回头反扑,占领南京龙潭。父亲恰自上海回南京,路上发现孙军踪迹,紧急成立指挥所,指挥第一、第七军与孙军激战六昼夜,遂将孙军击溃,毙敌二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孙传芳主力几全部覆灭。龙潭之役是北伐至为关键、扭转乾坤之一战。
一九二八年,父亲收编湖南唐生智部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奉命代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策划肃清关内残余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部,第一、二、三、四集团军都派有部队参加,父亲领军挥戈北上,九月直达北京、天津,东北张学良易帜,北伐底定。父亲成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在北伐诸战役中,父亲充分发挥了他战略家及指挥官的军事才能。
一九二六年七月,广州东校场,北伐誓师大会,国民革命军蒋介石总司令及各军将领授印、授旗和阅兵式。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广东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参加大会,异常热烈。
北伐纪录照片来源
张进德自北伐成为随军摄影记者起,数十年跟随父亲拍摄纪录。这一组照片皆为一九二八年父亲率第四集团军进唐山等地,即北伐末期时拍摄,亦是父亲仅存之北伐时期影像,弥足珍贵。
张进德将照片送给父亲时,有如下记注:
中华民国十七年五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北伐胜利抵津,前敌总指挥白上将健公会晤英国提督时,进德适在津从事新闻工作,曾将所摄新闻照片呈阅,蒙加谬许,并召随军摄影。计摄北伐纪实照片数千帧,精选四百张编制《北伐完成记》,以存史实。连年战乱,原册失存,但于携出之旧存照片中觅得当时洗印留存者三十九帧,虽属片段,且历时甚久,纸色泛旧,但国民革命北伐胜利灿烂之光辉,仍照耀于纸上。谨编成册,呈献健公,藉使丰功伟绩永存,胜利之光长耀。旧属张进德谨识。
张进德将照片送给父亲时的记注。
一九二八年九月,北伐最后阶段,父亲(中立者)领军征东,在唐山召开军民大会。
父亲(右一骑白马者)等人在唐山检阅第四集团军第三十七军。
驻北平使馆派武官至唐山观战,日本武官铃木(右五)、法国武官狄百义(右三),与父亲(右四)、李品仙(右二)、叶琪(右一)等合影。国民革命军初进北平,各使馆尚存疑虑,经父亲安抚保证,始改变态度。
随同父亲专车赴前线视察的法国武官狄百义(右四)等人。
父亲(前戴白手套者)携李品仙、廖磊、叶琪等人,从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赴一线视察。
一九二八年九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最后阶段,第四集团军进驻唐山。北伐后期,国民革命军分为四个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宗仁。李因要务,羁留南京,父亲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领军北上,收复平津。完成北伐,第四集团军建立不少功劳。
满布电网的古冶阵地。
第四集团军将领合影。右起:第十二军叶琪军长、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陈耿副官长。叶琪、廖磊、李品仙与父亲乃保定军校同学,叶、廖两人为父亲麾下爱将,桂系军中得力骨干,北伐、抗战立下大功。一九三五年,叶琪在南宁意外坠马而亡,父亲哀痛逾恒。
第十二路军李品仙指挥(右五)、王泽民参谋长等人前线观察留影。
父亲偕同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第十二军叶琪军长与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等人,视察前线,抵达唐山古冶车站。
父亲(右九)与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右八)、第十二军叶琪军长(右十一)及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右十)等人,在古冶车站留影纪念。
第四集团军在前线行军中途休憩。
王泽民参谋长检查前线准备。
士兵整修操场留影。
父亲(前立者)向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训话。
父亲(中立者)与李品仙指挥等在司令台上。
李品仙指挥(右一)向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官兵训话,左一为廖磊军长,父亲居中。
官兵列队听白总指挥训示。
第三十六军官兵列队听训示。
父亲(深色战靴者)立于铁甲车顶,瞭望前线阵地。
父亲(前左五)偕同王泽民参谋长(前左四最低头者)等人,在前线展阅地图。
父亲(前立者)乘铁甲车由唐山总部出兵攻打滦州,这是北伐最后一战。
父亲(戎装中立者)视察前线,与第三集团军右翼军徐永昌总指挥合影于滦州车站。(父亲亲笔记注——徐将军系第三集团军派遣来者)
父亲骑马视察滦州前线。北伐即将结束,此是最后一战,国民革命军士气如虹。
历史时刻:东北易帜
北伐胜利,国民革命军高呼:“国民革命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被俘的铁甲军参谋长,系直鲁军雇佣白俄。各军之中,当时多有外籍军事顾问。父亲亲笔记注——直鲁联军共约五万余人,张宗昌为总司令,褚玉璞为副总司令,盘踞津东。白总指挥奉革命军蒋总司令命令,指挥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各一部,向津东征讨,于民十七年秋季将直鲁军全部解决。奉军派杨宇霆率部在山海关一带堵截,与革命军合作,故直鲁军均向革命[军]缴械,全军覆灭。
历史关键时刻——直鲁军残部最后溃败,奉军向国民革命军输诚,派杨宇霆(字麟阁)至滦州议和。图为父亲(中间右一)及李品仙(中间右二)、廖磊(中间右三)等人与奉军官兵在滦州车站。此时乃北伐最后一刻。
父亲亲笔记注——直鲁军在津东被革命军压迫,拟向山海关外退却,又为奉军杨麟阁将军堵截,故全部向革命军缴械。奉军派杨将军到滦州商东北自动输诚,改易青天白日旗,故白总指[挥]在滦州车站与奉军官兵谈话。
直鲁联军被俘官兵解除武装后,接受感化教育。
父亲试骑名驹“回头望月”。此时正在拍摄纪录电影,汽车上坐着王元龙、余省三等人。王元龙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一九五〇年代初从香港到台湾曾拜访父亲。父亲擅长骑术,并以此自豪,生平拥有名驹数匹,“回头望月”则是他的最爱。(父亲亲笔记注——“回头望月”,全身毛色为金黄色,为关外走马中跑第一者,据称日行八百华里,为奉军吴俊陞将军所有,嗣赠与张宗昌将军。津东之役,直鲁军全部覆灭,该马遂为白总指挥所有,马背右后方近马尾处,有一饭碗大之圆形白毛,近似月亮,故名“回头望月”。白将军最好驰马,尤钟爱此名马。)
征东胜利,唐山欢庆
父亲应邀在唐山广东会馆向两广父老兄弟发表演说,同乡参加至为踊跃。
父亲(前排右十一)与两广同乡拍纪录电影留念。
北伐完成,父亲(前排少年之间坐者)与唐山两广同乡会合影。
北伐完成,唐山各界欢迎国民革命军同乐会留影。
一九二八年九月廿三日,北伐最后完成,在滦州指挥革命军肃清张宗昌、褚玉璞残部,父亲(中立深色裤者)等返唐山受到第三十七军特别党部欢迎,图中横标写着“欢迎最后完成北伐的白总指挥”。北伐自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广州誓师,经历两年零两个多月,得到最后胜利。时父亲年仅三十五岁,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一座高峰。
唐山各界民众踊跃参加军民联欢大会。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以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口号,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故能以少击众,战无不胜,从广州一直打到山海关。当时,革命军真能做到如军民大会旗帜上标语所说:“不贪财,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北伐完成时刻,亦是国民党领导之国民革命军士气最高点。
一九二八年,双十国庆,父亲领导在唐山召开纪念庆祝大会。图中横标写着“双十节是中华民族得到自由、平等的诞生日”。
北伐完成后,父亲(戎装立于“北伐告成”标旗前者)等赴北平,北平各界向白总指挥献旗致敬,由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背手立者)代表呈献。
北伐时期媒体报道
北伐之时,父亲临危受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四集团军北上,于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入北京,成为历史上华南领兵到北京的第一人。六月十四日,天津《大公报》名记者张季鸾发表社评说:广西军队之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
一九二七年,《良友》画报集中刊出“国民政府先后到沪之要人”,其中有父亲留影(图见《良友》,第十四期):
蒋介石 革命军总司令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白崇禧 东路前敌总指挥
何应钦 东路总指挥
李宗仁 江左军总指挥
陈友仁 外交部长
孙 科 交通部长
宋子文 财政部长
一九二八年,《北洋画报》发表摄影“北平故宫中崇禧门前之白崇禧总指挥”。此门之名暗合父亲本名,亦是一大巧合。父亲当年三十五岁,此时应是他前期军旅生涯意气风发的一刻。(图见《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八月一日)
一九二八年,《北洋画报》有关父亲的报道,“白崇禧携属察勘修理滦河铁桥工作”;“名将名马(白崇禧乘‘回头望月’)”;“大中华百合电影公司王元龙等在滦与国军奉军联欢合影”。(图见《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一日)
一九二八年,《良友》画报第二十八期刊出“国内时事”,其中有父亲留影——“旅鄂两广同乡会联欢会(中坐者为该会主席广东银行行长李煜堂,右为李宗仁,左为白崇禧)。”
一九二八年十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一期刊出“国民军征东之胜利”专辑,其中有父亲留影——(1)父亲在北平与傅作义、王泽民、商震、南桂馨等合影。(2)父亲与奉军代表杨宇霆等会于滦州东站,左为叶琪。(3)唐山两广同乡会欢迎父亲。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二期刊出“华北时事”,其中有父亲等人的留影——“北平阅兵场中之白崇禧”。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三期刊出“华北时事”,其中有父亲等人的留影——(1)白崇禧向张宗昌俘虏训话。(2)国奉两军联欢会将官合影。
广州号飞机
据《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四日,北伐完成,父亲暂驻北平,当时有中国飞机广州号,由广东一路飞来,飞武汉飞南京飞北平再飞东北,并返回飞天津飞上海至粤,乃中国航空业之壮举。北平各界开欢迎大会庆祝。报道中,有父亲与主席团于天安门台上,及登广州号参观留影。
| 龙潭之役 |
北伐战史上至为关键、扭转乾坤的一役
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孙传芳,以南京为中心,割据东南。后北伐战起,国民革命军围攻南京,孙传芳率残部北窜。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部发生“宁汉分裂”,形成汪精卫、唐生智、张发奎等人为首的武汉政府,蒋介石、李宗仁为首的南京政府,双方为争夺正统发生激烈争斗。南京国民政府桂系第七军北上攻入山东境内,驱逐张宗昌、孙传芳等军阀。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派兵北伐,攻入河南境内。一九二七年七月,武汉方面派出唐生智、程潜、张发奎等部队,进攻宁方。桂系将第七军调回南京附近防范。第七军南调后,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失败,孙传芳军再度兵临长江。八月,蒋介石为时势所迫宣告下野。
宁方一面与孙传芳军隔江对峙,一面派李宗仁赴庐山与武汉方面会谈。掌握兵权的唐生智拒绝停止东进,但谭延闿、孙科两人同意与李宗仁前往南京,以示和解。孙传芳趁机率军渡江,以抢在唐生智之前占领江南。
由于通讯断绝,南京方面无法指挥龙潭以东的第一军部队。幸运的是,当时父亲为筹集军费前往上海,在返回南京途中,得知孙军南渡,已占领龙潭车站,南京、上海交通中断。父亲立即在无锡下车,用车站的电话命令驻扎附近的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就近率部向龙潭反攻,同时命令正从常州开往杭州的第一军第二师刘峙,回师增援。卫立煌奉令率部赶往龙潭,将孙军逐出龙潭车站。但孙军仍据守江边,掩护大军陆续渡江,向国民革命军反攻,国民革命军渐有不支之势。父亲得讯,自无锡赶往镇江坐镇指挥,何应钦、李宗仁急调第一、第七军由东西两面会攻龙潭,对孙军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遂向龙潭地区的孙军发起总攻击。是役,孙传芳部战死和淹死约二万余,被俘三万余,主力几乎消耗殆尽,再无力南侵。北伐军伤亡也不计其数,但民国基业,由此战以后真正巩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龙潭山上于当年父亲和何应钦会师处建造一“会师亭”,并立石碑刻字记之。
抗战胜利后,南京龙潭建龙潭会师亭,于一九四七年建成,纪念龙潭之役。图为父亲(左)与主持建亭的黄显浩工程师合影。(父亲亲笔记注——民国卅六年龙潭会师亭完成时,与主持该亭总工程师黄显浩先生摄影。崇禧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