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比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2017版)
- 张金海
- 4566字
- 2020-06-25 20:10:31
二、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切实提升能力
(一)化龙图定义
根据矛盾得来的方式我们把矛盾分为直观的矛盾和反思的矛盾。直观的矛盾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直接感知(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触摸)得到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是指人的思维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或推理判断得到的矛盾。
1.【例1】分析桌子上“这一瓶果汁”蕴含的内部矛盾。
教学方式:举“这一瓶果汁”例子,画化龙图阐释“揭示矛盾”的辩证思维运行机制。
教学目标:教学员画化龙图,写下若干对矛盾。让学员理解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深入到“这一瓶果汁”的内部去发现矛盾,把事物的多重属性揭示出来。从而训练和提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
【思路点拨】
(1)这一瓶果汁蕴含的内部矛盾有:
①直观的矛盾:按空间划分为外面与里面、瓶子与果汁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固体与液体、容器与饮料的矛盾;推断出能喝(果汁)与不能喝(瓶子)、主要(果汁)与次要(瓶子)的矛盾。
②直观的矛盾:瓶子蕴含瓶身与瓶盖、静止(瓶身)与运动(瓶盖)的矛盾;瓶身蕴含塑料瓶与标签的矛盾;瓶盖蕴含左旋与右旋、开与合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实用性与商品性的矛盾;推断出好看与不好看、相反与相成的矛盾。
③直观的矛盾:果汁蕴含果浆成分与水、不透明与透明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溶质(果浆成分)与溶液(水)的矛盾。推断出:好喝与不好喝、喝与不喝、买与不买的矛盾。
(2)与这一瓶果汁相关的外部矛盾有:这一瓶饮料与手、这一瓶饮料与嘴巴、这一瓶饮料与肠胃、这一瓶饮料与5元钱的矛盾。
(还可以揭示更多的矛盾,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2.化龙图定义
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是唯物辩证思维的图形化、符号化、公式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3.图例
图例(1)“图-1”是化龙图基本图形,“图-2”是化龙图的线描体变式,适用于手绘或者单色简略绘制,“图-3”是化龙图把s移到中间的变式,适用于形象标示s的场合,“图-4”是“图-3”的线描体变式,适用于手绘或者单色简略绘制。这四个图本质一致,只是为了适用各种不同场合进行变形。另外:某些场合需要区分符号的大小写,可以分别用大写或小写字符。
图例(2)“o”用于标示矛盾体(即思维对象),以下简称事物。
图例(3)“w”用于标示矛盾体“o”置身的具体环境,或矛盾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图例(4)“p、q”用于标示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p与q”是可以属于任何范畴的,只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就构成一对矛盾。(为什么要用p表示矛,用q表示盾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片面地把矛盾关系理解为反义词关系,我们用p、q两个符号来表示,有利于消除这种片面认识。)
图例(5)“s”既可以用于标示划分“p与q”的标准,也可以用于标示“p与q”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用于标示转化矛盾所需的居中调停者、条件、措施和步骤。
图例(6)化龙图中的两条化龙鱼,蕴含着能动的、革命的辩证否定观,刻画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变与量变规律。化龙图中的两条化龙鱼:始于鱼,终为龙——质变;龙头鱼身,尚未成龙,亦鱼亦龙,非鱼非龙——量变;蕴含了质变中蕴含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的规律。这样就生动形象的呈现了取鱼和龙之精华,去鱼和龙之糟粕,在“变”中有承继,在“化”中有创新的辩证否定的思维方式。化龙鱼“o”运动变化的力量来自内部矛盾“龙p与鱼q”的斗争,也就是说来自内部的自为的对立与统一的互动,而不是来自外部矛盾的斗争。
4.画化龙图的实质
抽象概括能力是人脑智能活动的核心,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入的形式抽象(从纷繁复杂的事实材料或表象中抽象出逻辑框架、形式结构)为基本线索的,因此,加强形式抽象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学员概括能力的重要措施。
画化龙图的实质就是以不断深入的形式抽象为基本线索,把脑子里辩证思维的运行轨迹通过画化龙图展示出来,从而使思维过程明晰化、可视化。
在对事物辩证分析时,画出化龙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有利于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
5.作用
学习是一个从模仿别人到自己创新的过程。化龙池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对各个题目均运用辩证思维,并且大量创作化龙图,这样就为学员模仿提供了范式,为学员创新提供了借鉴,诸多课程以及题目中的化龙图和文字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的平台”。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让学员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就凸显了强大威力。
自觉运用化龙图有利于头脑构建程式化的思考系统,相当于在人脑中安装一套“类似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使人脑的思考活动在化龙图的平台上快捷运行,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人脑的思维能力,增强人脑的记忆力。
推广化龙图有利于唯物辩证法通俗化、实用化,有利于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工作,使辩证思维训练常态化、长期化、大众化。
(二)《张氏成对律》
何谓矛盾?矛盾是一个哲学范畴,即一事物“o”蕴含“p与q”两个方面,“p与q”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就称“p与q”构成一对矛盾。“对立”体现在:“p与q”各具独立性、特殊性;“统一”体现在:“p与q”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并且“p与q”融合形成新的事物“新o”。
《张氏成对律》:辩证思维者坚信“事不孤立,凡事成双”,思维过程“事必成双,思必成对——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自觉地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思考,思维总是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言辞表达“自然成对,体现矛盾”。
【例1】(2017国考-91)白醋:消毒
A.热水器:加热
B.汽油:去渍
C.白糖:调味
D.人参:滋补
【解析】答案:A。考点:功能作用。本题蕴含主要功用与次要功用的矛盾。
消毒是白醋的次要功用,去渍是汽油的次要功用。故答案选B。
加热是热水器的主要功用,调味是白糖的主要功用。滋补是人参的主要功用。故排除ACD。
【例2】(2017国考-92)生死:存亡
A.轻重:缓急
B.亲疏:长幼
C.真伪:对错
D.好坏:优劣
【解析】答案:D。考点:反义与近义关系。生与死存在反义关系,存与亡存在反义关系。生与存意思相近,死与亡意思相近。D项,好与坏存在反义关系,优与劣存在反义关系。好和优意思相近,坏和劣意思相近。故答案选D项。
A项“轻与缓”,B项“亲与长”,C项“真与对”意思都不相近。故排除ABC。
【例3】(2017国考-93)成百:上千
A.三教:九流
B.三头:六臂
C.千变:万化
D.千方:百计
【解析】答案:C。本题蕴含同义联合与不同义联合词组的矛盾,具体实指与概括虚指的矛盾。“成百”与“上千”是同义联合词组,“成百”与“上千”都是概括性的形容数量多,并不指向具体的每个事物。“千变”与“万化”是同义联合词组,“千变”与“万化”都是概括性的形容变化多,并不指向具体的每个变化。故答选C。
A项,三教和九流;B项,三头和六臂都是具体实指,都不是同义联合词组,故排除。D项,“千方和百计”不是概括性的形容数量多,而是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故排除ABD。
【例4】(2017国考-94)踢皮球:互相推诿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
【解析】答案:C。考点:俗语与寓意的关系。踢皮球隐含的意思是互相推诿。睁眼瞎隐含的意思是目不识丁,俗语与寓意对应正确。故答案选C。
A项,燕归巢的寓意是游子归乡,不是时过境迁;B项破天荒的寓意是前所未有的,而不是闻所未闻;D项纸老虎的寓意是外强中干,不是不堪一击。故排除ABD。
【例5】(2017国考-95)观众:电视:新闻
A.士兵:靶场:命令
B.渔夫:渔船:渔汛
C.教师:课堂:知识
D.消费者:消费指南:优惠信息
【解析】答案:D。考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主体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什么。观众通过电视收看新闻,看电视是过程,获得新闻是结果。D项“消费者通过消费指南查阅优惠信息”,看消费指南是过程,获得优惠信息是结果。观众和消费者都属于受众,电视和消费指南都属于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新闻和优惠信息都属于受众获取的信息。故答案选D项。A项“靶场”和B“渔船”不是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C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获取知识的受众。课堂和靶场是场所不是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故排除ABC.
【例6】(2017国考-96)战术:战争:胜负
A.血型:人种:胖瘦
B.诉状:案件:输赢
C.策略:竞选:成败
D.经验:能力:高低
【解析】答案:C。考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战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种斗争方法。策略是决定竞选成败的一种斗争方法。战术和策略都属于斗争方法,都属于原因。战争和竞选都属于零和博弈。胜负和成败都属于结果。故答案选C项。A项,血型不是决定人种胖瘦的方法;B项,诉状不是决定案件输赢的方法;D项,经验不是决定能力高低的方法。故排除ABD。
【例7】(2017国考-97)寒:寒冷:寒舍
A.甘:甘甜:甘愿
B.恨:仇恨:怨恨
C.肤:皮肤:肌肤
D.讽:讽刺:讥讽
【解析】答案:A。考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蕴含“构词形式与题干相同”与“构词形式与题干不同”的矛盾,两个词的内容不同与相同的矛盾。
寒,在形式上在“寒冷和寒舍”的前一个字;在内容上,寒冷与寒舍词义不同,寒冷中的寒指天气冷,寒舍中的寒指寒碜、穷酸,两个寒字的含义不同。甘,在形式上在“甘甜和甘愿”的前一个字;在内容上,甘甜与甘愿词义不同,甘甜中的甘指味道甜,甘愿中的甘指心甘情愿,两个甘字的含义不同。故答案选A项。
B项,恨,在形式上在“仇恨和怨恨”的后一个字;在内容上,仇恨与怨恨词义相同,且两个恨字的含义相同。C项,肤,在形式上在“皮肤和肌肤”的后一个字;在内容上,皮肤与肌肤词义相同,且两个肤字的含义相同。D项,讽,在形式上在“讽刺和讥讽”的前后一个字;在内容上,讽刺与讥讽词义相同,且两个讽字的含义相同。故排除BCD。
【例8】(2017国考-98)设计:发放:问卷
A.播放:快进:磁带
B.制定:执行:政策
C.复制:修改:文字
D.预习:复习:考试
【解析】答案:B。考点:前提条件关系(先决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先后承接关系)。蕴含先与后的矛盾。
先设计问卷,后才能发放问卷。
先制定政策,后才能执行政策。故答案选B。
A项,播放与快进;C项,复制与修改;D项,预习与复习都不存在前提条件关系,故排除ACD。
【例9】(2017国考-99)教案 对于( ) 相当于 ( )对于 分类
A.课件:信息
B.教学:归类
C.提纲:商品
D.授课:标准
【解析】答案:D。考点:必要条件关系。
教案是授课的必要条件。标准是分类的必要条件。
按教案授课,按标准分类。
A项,课件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信息是分类的对象;B项,教案是教学的依据,但归类就是分类;C项,提纲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商品是分类的对象。故排除ABC。
【例10】(2017国考-100)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怀古
A.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答案:C。考点:理解诗意。“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西辞”是老朋友向我辞别,站在我的角度就是送别的意思,对应C项的“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铁未销”是指“戟还没有完全锈蚀掉,还埋在沙中”历历在目,抒发怀念旧事之情。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