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 叶圣陶 郭绍虞 周予同 覃必陶编 庄俞 魏冰心等编写 薛天汉张元济等校订
- 1315字
- 2025-04-01 18:52:33
从掷石子说到原子弹
躺在壁角里的一块小石子,要是你不去动它,它就永远躺在那里,跟任何人不发生关系。如果你高兴用手去摸它,除了觉得它是一种有棱角的坚硬的实体以外,并无特别的感觉。
然而假使有一个顽皮的小朋友,看见了这块石子,由于偶然的兴致,把它拾起来用力掷出去呢?那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这块石子本来是安分守己,过着平静的生活的,现在却会到处闯荡了。碰到玻璃,玻璃被它打碎了;碰到墙壁,墙壁上的石灰被它打落了;如果这块石子凑巧经过你的身旁,你用手去摸它,你的唯一的感觉将是剧烈的痛楚,甚至把你的手擦得鲜血淋漓。
同样的一块石子,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性质呢?
科学家的回答是:运动着的石子具有动能,静止的石子没有动能。
所谓“能”,指一种不可捉摸的能够使物质发生变化的力量。风的吹力,水的流力,人畜行动工作的力,都是能。此外还有会使空气振动的声能,会使照相片发生化学变化的光能,会使物质膨胀的热能,会使机器转动的电能,会使两种物质紧密的结合起来的化学能,等等。
不过我们寻常得到的能都不是物质所固有,而是从外界加入物质,依附于物质的。在目前,我们这世界上的能都取之于太阳。譬如前面所说的石子的动能,是从小朋友的动能得来的;小朋友的动能,是从吃下去的饭菜的化学能得来的;饭菜中的化学能,是从太阳的光能得来的。
因为依附于物质的能都从太阳得来,所以能与物质,一向被认为互不相关的。但是,等到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1905),才知道能与物质实在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根据爱氏的计算,如果使一磅任何物质全部转变为能,就可以得到惊人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一百一十四万万度的电力。这样多的电力,照目前的情形而论,足够供我们全上海市民十年的应用。
由于这个巨大数字的吸引,各国科学家纷纷努力,研究变物质为能的方法。一切物质既是由九十多种原子组成的,他们研究的第一步就注重在侦查原子的内部构造。后来知道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核,核外有电子环绕着。核由质子与中子结合而成。原子的性质不同,就因为核中的质子与中子多寡不同。于是科学家觉得,如果要变物质为能,先得把原子核击破。科学家对于击破原子核做了好多年的实验,但是结果都不十分满意。
到了一九三九年,有一个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铀原子可以用中子来击为两半,同时还得到了大量的能。这个消息传到美国,立即引起美国科学家的注意。实验的结果,非但证明了这消息可靠,并且发现在被击破的铀原子碎片中,复有中子射出。因而有人想,这射出的中子,有击破其他铀原子而引起一连串的爆炸的可能。要是这个设想能够成为事实,那一定可以利用铀原子造成一种猛烈无比的炸弹。因此,在一九四〇年六月间,美国政府就动员了一切的人力物力,并且联合了英国与加拿大政府,以及受不住法西斯压迫而逃到美国的欧洲科学家,秘密地从事原子弹的设计与制造的工作。经过了整整五年的工夫,原子炸弹便完成了。
(一)科学家一向认为能与物质是互不相关的,到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之后,才知道能与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变的。科学研究探究万物的奥秘,新的发现纠正旧的错误,往往如此。
(二)利用原子能制造炸弹,还是破坏性的事情。爱人群的科学家尤其愿意把原子能利用在建设性的事情上。由于他们的努力,必将有满意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