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图文精华版)
- 吕佳宁
- 2395字
- 2020-06-24 17:24:06
3 自己眼中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
苏格拉底晚年的时候,很想点化一下一名学得很不错但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来将我的学说传承下去。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能帮我找找吗?”助手说:“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
果然,这位助手一诺千金,他不辞劳苦地寻找着苏格拉底事业的接班人,可是他找来的人都一一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有一天,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已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点化他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都远不如你……”可助手仍然不明白,只是向老师保证:“我一定加倍努力,就是找遍天涯海角也要把最优秀的人给您找出来。”半年后,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找到。助手非常惭愧,流着泪对老师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伤心地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未说完,一代伟大的哲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助手始终没有理解苏格拉底的话,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苏格拉底心中最优秀的人,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其实,很多人都像这名助手一样,毕生都没有客观地认知自己。
关于客观自我,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模式,用“窗”喻指一个人的心,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人的内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开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也称“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符合“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的逻辑。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以及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
“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
“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自我常常察觉不到这些关于自我的信息,但是别人却心知肚明。
盲目点可能是一个人的优点,也可能是一个人的缺点,由于本人对此毫无知觉,当别人将这些盲目点告诉自己时,一般会产生或惊讶、或怀疑、或辩解的情绪反应,尤其当听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相符时。
“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盲点比较少,“盲目我”比较小。
隐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目我”正好相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为“隐藏我”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隐忍的人、自闭的人、自卑的人、胆怯的人、虚荣或虚伪的人,隐藏我会更多一些。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其中也包含着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潜意识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充分探索和开发未知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由于“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导致人们虽然每天与自身相处,但是其实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便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来完全认知自己。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够给朋友们一些启发。
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打扫干净。”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孩子十分聪明,因为他学会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认识自己,更因为他敢于尝试去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关于如何客观认识自我,有如下三种渠道: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镜我”,是根据他人的判断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复杂的人际关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3.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这一点看似容易,其实做到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尝试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指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指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情感反应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