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感觉控”吗?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

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

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

爱情会在任何地方留我

——《跟着感觉走》

 

茫茫人海,多少人与你擦肩而过,多少人与你有一面之缘,多少人与你同窗共事,多少人与你举杯同醉?可为何你还形单影只?原因很可能是:锲而不舍地寻找让自己有感觉的人。

我一定要找到你

小杜是一个时尚有个性的女孩儿,最近几年,她几乎成了相亲专业户。同事、亲戚、朋友轮番给她介绍对象,下了班、周末、放假,小杜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相亲场所。她跟朋友自嘲说:“我呀,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其实小杜的本身条件很好,研究生毕业,长相清秀、打扮时尚、性格开朗,父母虽然是工薪阶层,但因为父亲是公司的中层领导,薪水不低,家庭条件也不错。按理说这样的条件找个对象不是太简单了吗?可是,27岁的小杜愣是一个都没看上。当然,也有极少数先于小杜说拜拜的。

小杜的妈妈想通过《非诚勿扰》替女儿找对象,被小杜一顿猛批。

父母着急,问她想找什么样的,她说:“我总得找个自己有感觉的吧?没感觉,怎么过一块儿?”这句话,成了小杜回答父母的标准答案。

小杜找我咨询的时候,我问她:你一直要找的感觉有没有量化的标准?她说:感觉哪有标准啊!我又不是物质女。

咨询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杜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我找到了!我找到让我有感觉的人了!我真无法相信,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是他了。他的外表,他的笑容……总之我觉得他能读懂我,能够走进我的心里。我们坐在一起,哪怕不说话,也能感觉到对方。他发来的每一条信息,打来的每一个电话都让我心潮澎湃……

我们在寻找熟悉的感觉

我问小杜:“你是否感觉对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对对,你怎么知道?”小杜惊讶地说。

“你的潜意识告诉我的。”我说。

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三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了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女孩儿接触的第一个异性是自己的父亲,男孩儿接触的第一个异性是自己的母亲。这个记忆深深刻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女孩儿喜欢像父亲一样能保护自己的男性,男孩儿喜欢像母亲一样对自己温柔体贴的女性。所以,这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大多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我们的大脑还像是一个刻录机,在成长过程中,理想伴侣的形象会不断地完善。因为很多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让我们有过温暖或感动,或者感觉这个人很“特别”,让我们感觉非常愉悦,于是不知不觉中这个人身上很有吸引力的特点就被我们大脑记录下来,添补到理想伴侣身上。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兄长、老师、同学,或者明星等。这个理想伴侣逐渐成形,成为我们潜意识的一张“心灵照片”,然后我们“拿”着这张照片不断寻找让我们有感觉的人。如果遇到的那个人性格或者长相与“心灵照片”相似点越多,感觉被激发的程度也就越高。

特别有感觉反而不是好事

小杜沉浸在爱的感觉中,她觉得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没有一处不合自己的心思。他那么帅气阳光,那么成熟稳重,那么体贴温柔,那么有耐心,他能欣赏自己的每一部分。关键他还很浪漫,每周给自己写一封情书,还会给自己制造很多惊喜。小杜贪婪地享受着爱情,这份感觉真是太完美了。

小杜沉浸在自己“完美恋人”的爱情中没有多久,便哭着来找我。

原来,让小杜这么有感觉的男人在老家是有家庭的。而且他同时交往的不只小杜一个人。知道了真相,小杜非常震惊,大闹一顿,把那个男人赶跑了。

小杜感觉自己被欺骗、被利用,几乎要崩溃。她伤心的不是失去他,而是自己最信赖、最期望、最有感觉的爱情幻灭了,这是最令她心痛的。

“他让我爱上他,而且他曾经那么爱我,没想到,他竟然是骗子!”小杜泣不成声。

我轻轻抚着她的肩膀,给她理解和安慰。等她慢慢平复下来之后,我说:“是我们把他虚化成完美恋人,我们感受到的爱,来自我们内心,与他无关。”

小杜抬起头,瞪大了眼睛:“与他无关?”

“是的,与他无关。他就是他。你遇见他,而他正好符合我们理想伴侣的形象,于是我们就产生了强烈的爱的感觉。在交往中,我们一直在美化他,过分夸大他对你的好,忽视他身上一些缺点,他的任何借口我们都深信不疑,甚至还为他的失约找种种安慰自己的理由。他的一个眼神,我们都可以解读成爱,他的一个微笑,我们都会产生触电的感觉。其实,这些感觉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虚构了一个完美的恋人,我们一直在与这个完美恋人谈恋爱,而不是他。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他的爱,因为他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爱过我们,我们所有的感觉也是我们自己产生的。”

小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特别有感觉未必是好事,因为它会蒙蔽我们的心,很容易与虚构的完美恋人谈恋爱。如果现实的他与我们的想象差距很大,我们就会有巨大的失落感,甚至会愤怒地诘问对方:为什么你跟原来不一样?

若我们从虚幻飘忽的半空落到地面,真实面对那个人的时候,如果能真正接受他(她),包容理解他(她),关心照顾他(她),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当初那份感觉会成为细水长流的爱情之河,日日滋润彼此的心。

别让感觉控制你

一位来访者说:最近感觉我男朋友不爱我了,今天给他打好几个电话都不接,后来接了电话说工作忙匆匆挂掉。昨天晚上我明明在线,他也不跟我打招呼。我感觉我男朋友喜欢上了别的女孩儿,但是我又没有证据,每天胡思乱想,非常痛苦。

又是“感觉控”!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感觉控制。因为过去有被伤害或被抛弃的经历,那些痛苦的感受盘踞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为心理情结,或者叫“受伤的小我”。它敏感地注视着外界的一切动静,当发现身边有一点点变化,比如男(女)友一次电话没接,或者回家晚一点等一切它认为都有可能导致伤害的细节,都会让它联想出可能发生的最具危害性的经过和结果,甚至“生动”地描绘出对方如何与别人卿卿我我,“受伤的小我”害怕过去的经历再次重演,于是产生极大的焦虑和痛苦。

焦虑和痛苦导致他们要牢牢地抓住对方,死命地黏在对方身上,这样他(她)才能安心一些。万一有一点失控,他们都有可能变得情绪暴躁,歇斯底里。

感觉控的人一般比较自卑,他们潜意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没有资格拥有幸福快乐。每天活在过去的伤痛里,活在自我编织的对未来的焦虑恐惧中。感觉,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遮住了他们生命中的阳光,使他们看不到事实,看不到人生的积极变化。

他们一般采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譬如女人被一个男人伤害,她就以为“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对方因为一次和朋友出去没打招呼,就以为他(她)以后都会对自己撒谎。

有一句话:女人是直觉动物。女人的直觉真的很准吗?

女人善于观察,能很快捕捉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进行推理联想。譬如,一个女孩子有几个异性朋友,她对其中一个很有好感,但是没有挑明。本来说好周末出去踏青,结果她心仪的男孩子说:“这周我的一个好久没见的同学要过来,我去不成了。”女孩儿心想:难不成去相亲了?等周一见到心仪的男孩儿,看到他新理了头发,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感觉,于是对那个男孩儿越来越冷淡。

恋爱中,敏感的一方相信了自己感觉出来的东西,与对方沟通的时候明显带着指责和攻击。对方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反击,本来只想澄清事实,结果变成了一场争吵。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能打破自己的感觉:问个明白,不带指责地澄清事实。

事实能击败一些猜想和揣度。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相信事实,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感觉。

最后,我让那位来访者回去与男朋友平和沟通,了解男朋友最近的工作状态和内心感受。她打电话告诉我:他最近刚接了新工作,有些不适应,怕我担心,没敢告诉我。

我提醒她要多体谅对方,尽量减轻对方压力,帮他渡过难关。然后希望她不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男朋友身上,抽出时间提升自我。

没有感觉无法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完全被感觉控制,我们又会成为感觉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