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管理法: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 黄志伟
- 1932字
- 2020-06-25 07:48:24
注重个人成就感的人不能当领导
我们区别干部有两种原则:一是社会责任(狭义),二是个人成就感。社会责任不是指以天下为己任,不是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社会责任,我们说的社会责任是在企业内部,优秀的员工对组织目标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大于个人成就感。他以目标是不是完成来衡量工作,以完成目标为中心,为完成目标提供了大量服务,这种服务就是狭义的社会责任。
有些干部看起来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成就,但他负责的目标实现得很好,他实质上就起到了领袖的作用。范仲淹说的那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体现出的是政治家才能,我们这种狭义的社会责任体现出的是企业管理者才能。我们还有些个人成就欲特别强的人,我们也不打击他,而是肯定他、支持他、信任他,把他培养成英雄模范。但不能让他当领袖,除非他能慢慢地改变过来,否则永远只能从事具体工作。
这些人没有经过社会责任感的改造,进入高层,容易引致不团结,甚至分裂。但基层没有英雄,就没有活力,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把社会责任(狭义)和个人成就都作为选拔人才的基础。企业不能提拔被动型人才,允许你犯错误,不允许你被动。
使命感、责任感,不一定是个人成就感。管理者应该明白,要帮助部下去做英雄,为他们做好英雄、为实现公司的目标提供良好服务。人家去做英雄,自己做什么呢?自己就是做领袖。领袖就是服务。
——摘自任正非的《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过一句话:“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这是任正非很欣赏的一句话。的确,在战争中,将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将领思想上的光芒,会在队伍陷入困境、艰难无助时,激励队伍走出茫茫的黑暗,乃至走向光明。
然而,作为团队领导,任正非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部下源源不断地培养成为英雄,而不是自己去当个人英雄。所以,领导者要淡化个人成就感。对此,任正非说:“当然,英雄也可转化成领袖,领袖就是我们的项目经理、科长、处长、办事处主任,等等。领袖不重视个人成就感,只注重组织目标的成就感……我们有非常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是我们未来的一切,我们要依靠他们团结奋斗,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我们要构建干部体系,通过价值评价体系把我们所需要的优良作风固化下来……那么下个世纪,我们将是大有希望的。”
实际上,华为走到现在,也是从“英雄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当初,华为刚创立时,不过是个小公司,各个部门出现了大量英雄,推动了华为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奠定了华为的基业。那时,为了能够让公司大力发展,任正非鼓励员工们积极发挥个人才干,争当华为各部门的英雄,华为后来的很多高级管理者就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
随着华为的不断壮大,公司内部的治理就不能再单凭激情和热忱了,更多的是需要制度和理性。这个时期的任正非,也已经敏锐地觉察出了公司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便开始认真思索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于是,任正非逐渐不再把“英雄”挂在嘴边,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使华为成为一家能够长久发展的企业。
在2000年,为了使华为的高层管理者进一步了解领导者的职责,任正非组织华为高级副总裁以上的干部,以“如何有效地治理公司”为题目进行命题作文。这次考试并非一考定终生,考不好的人还可以学习改进,只要下一次能够有进步就行。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考不好的高级管理者,将面临被降级的风险。
其实,通过这样的考试,任正非希望从“英雄时代”发展起来的很多高级管理者重新整理思想,变“个人英雄”为积极培养更多的英雄,从而支撑华为的持续发展。任正非甚至还强调:注重个人成就感的人,不能当领袖。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还没有从“个人成就感”里走出来,就将在未来发展上失去机会。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任正非曾举了个例子:一列从广州开往北京的火车,有数百人在维护铁轨,从而确保火车正常前进;有数十个司机负责火车安全行进,这列火车才能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这并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人的功劳。所以,没有某一个人是孤立的英雄,大家都是奋斗者,都是英雄。
其实,强调淡化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是希望将华为逐渐发展为职业化管理的公司,组建起依靠流程化和职业化进行管理的团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华为在美国Hay公司的协助下,制定了高层干部任职资格的评选标准。其中,任职资格共分为5个等级,每个高层管理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要填写任职资格表,年底要填写述职报告,公司会根据高层管理者这一年的努力和表现来评定其是否合格、是否达到了标准。
这项干部任职资格评定工作,由任正非亲自主持,高级副总裁以上的干部一起参与评定工作。通过这种做法,高级干部们进一步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聚集团队的力量,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
微语录
企业管理者不要热衷于自己当英雄,而要将自己带领的团队培育为集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