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兼士墨子:草根阶层哲学家

兼士,奉行墨家兼爱学说的人。“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墨子》)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华书局,2006墨子出身社会中下层,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这是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与孔子“仁爱”推己及人、厚薄亲疏不同,墨子“兼爱”主张社会上一切人无差别地爱;对他人的爱与对自己父亲的爱是放在同等地位上,所以孟子说他是“无父”。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及其语录,在其弟子收集完成的《墨子》一书中传世。他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处世为人的原则。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总之,墨子是一个有重大成就和影响力的人。荀子写《非十二子》,对先秦十二位学派代表人物作批判,点评墨子时说道: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战国)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第六》,孙安邦、马银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荀子说墨子不懂得一统天下、建立国家的法度,只是一味崇尚功利实用,重视节俭而轻慢等级差别,甚至不容许人与人之间有分别和差异的存在,也不让君臣间有上下的悬殊,殊不知国家社会、上下等级;但他的这些理论却显得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

的确,墨子的主张反映了社会底层的需求。诸子也是同样关心底层,但一种是悲天悯人的贵族,站出来帮穷人说话,为民做主,所以思维方式还是贵族的;一种是自己就是草根,“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战国)墨翟:《墨子·卷四·兼爱中第十五》,方勇译注,中华书局,2011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共利相联系,以外力加之于人,搞平等共利,见诸行动,作非理性的、无原则的宣言。孔孟比较偏于前一种;而墨子则属于后一种。墨子自身就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对社会不公的抨击很有力;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反映得也更真实。墨子要让底层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休息时间,这个诉求绝对合理而且是当务之急。墨子显然比孔子熟悉民间,所以他更能说出民间的心声。墨子在中下层社会的感召力应该要大于孔子。但是墨子的视野其实比较有限,所以对整个贵族传统不但排斥而且隔阂。老子、庄子、荀子对贵族传统也排斥,但不隔阂。因为墨子站在穷人立场说话,是草根阶级的哲学家,不能理解社会规则的必要性,不能理解贵族等级传统存在的意义,所以毫不介意将之彻底否定。刘勃:《战国五大公知·第二章 遗世独立墨巨侠》,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墨学兴盛了大约一百多年,与儒学、道学一道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显学。但后来,墨家在历史中不见了踪影,墨学无人传承,这门显学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司马迁都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在《史记》的记载中只有二十四个字。在一个社会中如此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被湮灭得干干净净。在十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的中国历史中,这种现象实属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