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事彼亲,亦宜加礼
原典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译释
四海五湖之内的异姓之人,结义拜为兄弟,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必得是志同道合而又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商讨此事。一旦结为兄弟,就要让自己的孩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朋友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待之以礼。近来见到一些北方人对此事很轻率,两个人陌路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在排定长幼次序时,他们只从年龄的长幼而定,不讲是非,以致有把父辈当成兄长,把子侄辈当成弟弟的。
解读
兄弟情义,礼数周全
看过《投名状》的人一定还记得其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台词,“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姜午阳、赵二虎、庞青云三个人结为异性兄弟,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杀敌之路。
我们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人在江湖中行走,必定需要同伴的扶持,若是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么受“兄弟情义”的感染和鼓舞,几个异性之人就会拜把子,结义拜为兄弟。
在颜之推看来,结拜为兄弟这件事,必须要求几个人要志同道合,否则就容易因分歧而闹矛盾,甚至有兄弟失和的事情发生。而且,几个人在结为兄弟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
我们看历史故事,看电视剧,知道历史上有一种称呼叫“相父”。国君对待丞相(宰相)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其言听计从,恭敬有加,就尊称其为“相父”。比如周武王的相父是姜子牙,刘禅的相父是诸葛亮。不论是周武王对待姜子牙,还是刘禅对待诸葛亮,都是非常恭敬的。
所以,结拜兄弟不仅有兄弟义气在,而且还牵扯到一些隔代之间的礼仪。
2015年7月1日,一则名为“大学生因病去世,同学照顾其母亲11年”的新闻引起热议。
2001年,正读大一的张旋(化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2004年,张旋因病离世,只留下母亲盛汝芝一人。张旋的同学们集体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替张旋照顾好他的母亲。此后,他们就经常来到位于合肥包河区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的张旋家看望他的母亲盛汝芝。
如今,11年过去了,同学们早已离开学校,各个成家立业,担当起不同的社会角色。虽然时间在变,但他们对张旋母亲的爱心不变。他们仍然会定期去看望和照顾张旋的母亲,如果身在外地,他们就会嘱咐他们的妻子带着孩子去看望,去陪老人谈心。比如在新疆工作的李飞,经常会回家乡合肥看望盛妈妈,而住在盛妈妈家附近的付晓争,每隔几天都要去看看老人,有时候还会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几天。谈起这些多年来给予自己照顾的孩子们,盛妈妈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她说:“有的孩子担心我夏天怕热,就给我装了空调;有的知道我比较节俭舍不得花钱,就经常过来送各种营养品……他们都给我留了号码,让我有什么事就打他们电话。”在盛汝芝保存的一个小本子上,这些同学及他们妻子的电话号码赫然在目。
这些热心的同学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着自己同学的妈妈,谱写出一曲感人的赞歌。正如颜之推所说的“身事彼亲,亦宜加礼”一样,这些热心的同学已经将张旋当作了自己的好兄弟,于是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恭敬孝顺地对待张旋的母亲。
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他们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些年迈的老人,有的会直接把头别过去,如同无视;有的不仅不让座,当老年人不便的行动妨碍到他们时,他们还说很多难听的话,让他们的尊严尽失。
孟子在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和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对于那些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长辈们,我们还是要学会以礼待之。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帮助时,要学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善待他们。
中国人是讲求情谊的延续的,不仅亲属之间的关系需要延续,结拜之交的关系也需要延续。这种延续也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报恩情怀。上代人之间互相存有恩情,那么他们也希望下代人之间可以延续这种恩情,让彼此间的扶持能够更加长远。
颜氏家训精华
既然是结拜兄弟,就要兼顾彼此的家庭,将上下代人之间的情谊串联起来。做小辈的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对方的长辈,对双方的双亲,要以礼待之。
待客诚恳,周公一饭三吐哺
原典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
译释
从前,周公宁愿随时中断沐浴、用餐,以接待来访的贫寒之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人。
解读
重视待客之道
大理白族有种很出名的茶,叫做“三道茶”。其实,三道茶,指的是“三次茶”的意思,而每道茶的泡制和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不同的,经常被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热诚的待客方式自然也赢得了客人的喜爱。
毋庸置疑,我们都喜欢热情好客的人,因为在主人热情的招待中,我们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若是遇到那种格外热情的主人,我们还会生出一种被当做尊贵者的心理满足感。当然,热情好客的人也是非常受人喜爱和欢迎的。古代的先贤十分重视待客之道,他们明白,广纳贤才的基础是,要让那些贤才感受到尊重和重视。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一节讲了关于待客的礼仪。其中讲到了周公待客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诸多困难,商朝的旧贵族们随时准备复辟,而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也引起了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野心很大,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此外,他们还勾结商纣之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奉命出师,三年内平叛,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个人。
我们现在看,周公之所以能够辅佐君主建立那么大的功业,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礼贤下士。这样他才能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和归附。曹操在《短歌行》中写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讲待客之道,颜之推还举了个反例,“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什么意思呢?说晋文公以正在洗头为由拒绝接见下人头须(编者注:竖头须,宫中一个名叫头须的小臣),以致招来“图反”的嘲笑。
在颜之推看来,不使宾客滞留在门口,这是待客非常重要的礼节。那些没有教养的人家,看门人也没有礼貌,他们有时以主人正在睡觉、吃饭或发脾气为借口,拒绝为客人通报,这是一件值得深以为耻的事情。
为此,颜之推还举了黄门侍郎裴之礼的故事。裴之礼被称作士大夫的楷模,他如果发现家中的奴仆怠慢客人,就会当着客人的面用面仗打仆人。所以,他的僮仆、门童在接待客人的时候,都显得非常恭敬有礼,没有怠慢过客人。
其实,很多富有成就的人,都是深具修养的,他们深谙待客之道,懂得以礼恭敬待人,招揽人心,为自己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曾被齐王任为相国,官位显赫,令万人敬仰。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贵族的大官,却非常亲民。他为人亲和,能结交普通老百姓,而且“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孟尝君在生活方面强调人人平等,从不搞特殊化。《史记》里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孟尝君将自己和客人摆在同等地位上,将心比心,平等待人,这就是他能赢得民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孟尝君不仅待客人有礼,而且很关心客人的家属,让来他这里谋生的客人无后顾之忧。史书上说,孟尝君和客人谈话,“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冯谖客孟尝君》说,孟尝君家来了个食客叫冯谖,刚来的时候,他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就让仆人给他吃中等饭菜。后来,他又说出门没有车,孟尝君就让下人给他配车。但他还不满足。有一次,冯谖弹着剑铗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他说自己不能照顾家,旁边的人都很厌恶他,认为他不知足。但孟尝君却很关心地问:“冯公家里有亲人吗?”有人回答说:“他家里有老母。”孟尝君就派人给他母亲送饭。冯谖很感动,他使出浑身解数为主子工作,精心打造了“狡兔三窟”,使孟尝君平安为相十年。
俗话说,患难成知己。困难时候能够相依相伴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孟尝君为齐相时,能够热情招待各种各样的客人,让那些生活贫困的客人都很感激他,所以当他后来遇到难处,遭遇危险时,总是有门客能够挺身而出,救他于水火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善有善报吧。孟尝君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落难的朋友,当他们向自己求助时,要热情招待,不要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日后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在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所以,在待客时,父母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尽量做到以礼待人,为孩子树立待客榜样,让他们慢慢养成恭敬待客的习惯。
颜氏家训精华
生活中,我们要向周公学习待客之道,真诚恭敬待人,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差异而对他们有所怠慢,相反,无论何时,都要恭敬有礼,以诚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