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的生产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性成熟早,多胎高产
一般地方品种猪4~5月龄达到性成熟,5~6月龄即可配种。
瘦肉型猪的初情期6月龄,7~8月达到性成熟。
猪妊娠期平均114天。一般断奶后4~7天可再发情配种,性周期为18~20天。
猪是多胎动物,繁殖力强。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枚,一般每个发情期排卵12~25枚,每胎产仔8~12头,母猪年产可达2~2.4胎。
我国太湖猪的高产品系,平均每个发情期排卵25~68枚,每胎产仔12~16头,曾创下一胎产仔36头的纪录。
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
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35日龄时体重可达8千克,为初生时的6~7倍;70日龄体重可达25千克,为初生时的20倍左右;5~6月龄体重增至90~100千克。生长期料肉比3∶1左右,而在生长前期料肉比仅为2∶1,饲料转化率高。因此要供给充足的营养,保障适宜的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特别是抓住前期生长快的特点,使其充分发育生长。
三、杂食性,饲料来源广
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较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和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饲料利用能力强,其产肉效率高于牛、羊,但比肉鸡低。但猪对粗纤维的消化力较差,仅靠大肠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远比不上反刍动物的瘤胃,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率也就越低。消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猪对饲料的消化率(%)=(92.5-1.68x)%,
其中:x为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的百分比。
一般仔猪料粗纤维低于4%,肥育猪料低于7%,种母猪料为11%左右(有报道16%有利于母猪肠道改善,对哺乳期多采食有利,并能防止便秘等)。
四、不耐热,对光化性照射的防护力较差
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阻止大量散发体内热量,皮肤的表皮层较厚而且被毛稀少,造成对光化性照射(特别是紫外线)的防护力较差。当环境温度达30~35℃时,食欲下降,超过35℃时则不能忍受(大猪)。高温不利于猪的生长和繁殖,高温季节运输也很危险,易造成中暑死亡。与大猪相反,仔猪因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怕冷和潮湿,低温可使其体温下降,甚至冻僵冻死。猪的适宜温度为:仔猪30℃左右(1~3日龄34~30℃,4~7日龄28~32℃,以后每周下降2~3℃),种猪为15~22℃。等热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猪可根据物理性调节,感觉舒适体重增长较快。等热区下限称临界温度。
五、视觉不发达,听觉和嗅觉灵敏
猪的视觉很弱,对光线强弱和物体形象的分辨能力不强,近乎色盲。但猪的听觉很灵敏,能鉴别出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口令和声音刺激物的调教养成习惯。猪的嗅觉也特别发达,仔猪在出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而固定乳头(哺乳母猪靠声音信号呼唤仔猪吃奶,放奶时间约45秒,放奶时发出哼哼声)。猪能依靠嗅觉有效地寻找地下埋藏的食物,能识别群内个体(合群咬斗),在性本能中也起很大作用。例如:发情母猪闻到公猪特有的气味,即使公猪不在场也会表现出“发呆”反应。
六、群居位次明显
仔猪同窝出生,过群居生活,合群性较好。当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远,若受到惊吓会立即聚集在一起或成群逃走。群居生活加强了它们的模仿反射。例如:不会吃料的仔猪会跟着会吃料的仔猪学吃料。
七、喜清洁,易调教
猪有爱好清洁的习性,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便,喜欢排在墙角等潮湿、阴暗、有粪便处。若猪群过大过挤或圈栏过小,它就无法表现出好洁性。养猪生产中要注意猪的饲养密度,并通过适度调教以培养猪采食、躺卧和排泄粪便“三点定位”的良好习性。
养猪生产中,应根据猪的这些特性对猪进行合理调教、分群、合群、发情鉴定和采精训练等,以便提高养猪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