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能医疗
近年来,智能医疗在国内外的发展热度不断提升。有人提出,“尽管安防和智能投顾最为火热,但AI在医疗领域可能会率先落地。”根据CB Insights 2017年8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全局报告》,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最热的投资领域,从2012年至今已经有270起交易。一方面,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以数据密集、知识密集、脑力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医疗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提升医疗技术、延长人类寿命、增强健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实践中却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药物研制周期长、费用高,以及医务人员培养成本过高等问题。对于医疗进步的现实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疗产业变革升级浪潮的兴起。
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场景
“从全球创业公司实践的情况来看,智能医疗的具体应用包括洞察与风险管理、医学研究、医学影像与诊断、生活方式管理与监督、精神健康、护理、急救室与医院管理、药物挖掘、虚拟助理、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总结来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领域:
医疗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不少见,比如智能假肢、外骨骼和辅助设备等技术修复人类受损身体,医疗保健机器人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等。”目前实践中的医疗机器人主要有两种:
一是能够读取人体神经信号的可穿戴型机器人,也称为“智能外骨骼”;
二是能够承担手术或医疗保健功能的机器人,以IBM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为典型代表。
智能药物研发
智能药物研发是指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借助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已在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常见传染病治疗药等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中智能药物研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诊疗
智能诊疗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诊疗中,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智能诊疗场景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能够更快地处理海量数据,通过深度学习从大数据中总结、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差异,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
智能医学影像
智能医学影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的诊断上。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上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图像识别,应用于感知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影像进行分析,获取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二是深度学习,应用于学习和分析环节,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对神经元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促使其掌握诊断能力。
智能健康管理
智能健康管理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健康管理的具体场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精神健康、在线问诊、健康干预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
(1)风险识别:通过获取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识别疾病发生的风险及提供降低风险的措施。
(2)虚拟护士:收集病人的饮食习惯、锻炼周期、服药习惯等个人生活习惯信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协助规划日常生活。
(3)精神健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语言、表情、声音等数据进行情感识别。
(4)移动医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5)健康干预:运用AI对用户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定制健康管理计划。
智能医疗产业应用典型案例
医疗机器人
一是智能外骨骼。俄罗斯ExoAtlet公司生产了两款“智能外骨骼”产品:ExoAtletⅠ和ExoAtlet Pro。前者适用于家庭,后者适用于医院。ExoAtletⅠ适用于下半身瘫痪的患者,只要上肢功能基本完整,它能帮助患者完成基本的行走、爬楼梯及一些特殊的训练动作。ExoAtlet Pro在ExoAtletⅠ的基础上包括了更多功能,如测量脉搏、电刺激、设定既定的行走模式等。日本厚生劳动省已经正式将“机器人服”和“医疗用混合型辅助肢”列为医疗器械在日本国内销售,主要用于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肉萎缩症等疾病患者的步行机能。
二是手术机器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做手术的机器人就是达·芬奇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系统分为两部分:手术室的手术台和医生可以在远程操控的终端。手术台是一个有三个机械手臂的机器人,它负责对病人进行手术,每一个机械手臂的灵活性都远远超过人,而且带有摄像机可以进入人体内手术,因此不仅手术的创口非常小,而且能够实施一些人类一生很难完成的手术。在控制终端上,计算机可以通过几台摄像机拍摄的二维图像还原出人体内的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以便监控整个手术过程。目前全世界共装配了30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300万例手术。”
智能药物研发
“效率是药物开发的关键”。美国硅谷公司Atomwise通过IBM超级计算机,在分子结构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方法,经评估选出820万种药物研发的候选化合物。2015年,Atomwise基于现有的候选药物,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就成功地寻找出能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两种候选药物。
除挖掘化合物研制新药外,美国Berg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研究生物数据研发新型药物。“Berg通过其开发的Interrogative Biology人工智能平台,研究人体健康组织,探究人体分子和细胞自身防御组织以及发病原理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推算人体自身分子潜在的药物化合物。这种利用人体自身的分子来医治类似于糖尿病和癌症等疑难杂症,要比研究新药的时间成本与资金少一半。”
智能诊疗
国外最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诊断的是MYCIN专家系统。我国研制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是发展很快。早期有北京中医学院研制成的“关幼波肝炎医疗专家系统”,它是模拟著名老中医关幼波大夫对肝病诊治的程序。80年代初,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计算机中心研制了林如高骨伤计算机诊疗系统。其他如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计算机专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在智能诊疗的应用中,IBM Watson是目前最成熟的案例。IBM Watson可以在17秒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试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2012年Watson通过了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部署在美国多家医院提供辅助诊疗的服务。目前Watson提供诊治服务的病种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多种癌症。Watson实质是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技术、自动推理、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等技术,并给予假设认知和大规模的证据搜集、分析、评价的人工智能系统。
智能影像识别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乳腺癌病理图片中癌细胞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2%。
美国企业Enlitic将深度学习运用到了癌症等恶性肿瘤的检测中,该公司开发的系统的癌症检出率超越了4位顶级的放射科医生,诊断出了人类医生无法诊断出的7%的癌症。
智能健康管理
一是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分析公司Lumiata,通过其核心产品——风险矩阵(Risk Matrix),在获取大量的健康计划成员或患者电子病历和病理生理学等数据的基础上,为用户绘制患病风险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利用Medical Graph图谱分析对病人做出迅速、有针对性的诊断,从而使病人的分诊时间缩短30%~40%。
二是虚拟护士。Next IT开发的一款APP慢性病患者虚拟助理(Alme Health Coach),“是专为特定疾病、药物和治疗设计配置。它可以与用户的闹钟同步,来触发例如‘睡得怎么样’的问题,还可以提示用户按时服药。这种思路是收集医生可用的可行动化数据,来更好地与病人对接”。该款APP主要服务于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其基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电子病历等多渠道数据的整合,综合评估病人的病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投资了一款名为AiCure的App。这款App通过将手机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相结合,自动监控病人服药情况。
三是精神健康。2011年,美国Ginger. io公司开发了一个分析平台,通过挖掘用户智能手机数据来发现用户精神健康的微弱波动,推测用户生活习惯是否发生了变化,根据用户习惯来主动对用户提问。当情况变化时,会推送报告给身边的亲友甚至医生。Affectiva公司开发的情绪识别技术,通过网络摄像头来捕捉记录人们的表情,并能分析判断出人的情绪是喜悦、厌恶还是困惑等。
四是移动医疗。Babylon开发的在线就诊系统,能够基于用户既往病史与用户和在线人工智能系统对话时所列举的症状,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和具体应对措施。AiCure是一家提醒用户按时用药的智能健康服务公司,“其利用移动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来判断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再通过APP来获取患者数据,用自动算法来识别药物和药物摄取”。
五是健康干预。Welltok通过旗下的Café Well Health健康优化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来源于可穿戴设备的Map My Fitness和Fit Bit等合作方的用户体征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生活习惯干预和预防性健康管理计划。
国内智能医疗发展情况
根据方正证券发布的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信息服务阶段,实现人和信息的连接;咨询服务阶段,实现人和医生的连接;诊疗服务阶段,实现人和医疗机构的连接。”在实际的产业发展中,中国智能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资本的追捧,多家智能医疗创业公司已顺利获得融资。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公司应当加强数据库、算法、通用技术等基础层面的研发与投资力度,在筑牢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智能医疗的应用领域。
智能医疗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政府监管障碍。医疗领域本身属于政府高度监管的行业领域,在医疗行业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深度推广智能医疗的应用,都会引起政府监管政策的调整。推进智能医疗的纵深发展,应当首先符合政府的监管要求。如近期我国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即提出,我国将对互联网诊疗服务实行严格管理,强调依法依规保证质量和安全。
医疗数据的获取限制。由于医疗数据本身具有的敏感属性(如涉及个人基因数据、患病信息等),许多国家对医疗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都做了比一般数据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澳大利亚规定,除列举的特殊情况外,境内的医疗数据不得传输到境外。美国也要求医疗信息的商业化应用必须严格符合HIPPA和HITECH两个法案的规定。而智能医疗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依赖大量医疗数据的积累。正如德勤医疗负责人Rajeev Ronanki所说,只有三股强大力量的结合,才能推动机器学习向前发展,这三股力量是:数据的指数级增长、更快速的分布式系统,以及更智能的能够处理和理解数据的算法。医疗数据获取和使用的限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智能医疗的发展。
与传统医院业务兼容困难。实际上,目前传统医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智能医疗的应用,需要从根本上更新传统医院的IT系统和信息化业务,这不仅需要更新设备设施,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成本较高,且会对传统业务造成冲击。与传统业务的兼容也会滞缓智能医疗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