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施工图审查必备基础

第一节 施工图文件的设计

一、设计的内容

1.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内容

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需建设的房屋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平面状况的布置图。其中有的布置一个建筑群,有的仅是几栋建筑物,有的或许只有一两座要建的房屋。这些建筑物可以在一个广阔的区域中,也可以在已建成的建筑群之中;有的在平地、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村、有的在山陵地段,情形各不相同,因此建筑总平面图根据具体条件、情况的不同,其布置亦各异。近几年来,各地的开发区所绘制的建筑总平面图,往往要用很多张图纸拼起来才行。

总平面图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图名、比例。

②应用图例来表明新建区、扩建区或改建区的总体布置,表明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道路、广场、室外场地和绿化等的布置情况,以及各建筑物的层数等。在总平面图上一般应画上所采用的主要图例及其名称。此外对于《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中缺乏规定而需要自定的图例,必须在总平面图中绘制清楚,并注明其名称。

③确定新建或扩建工程的具体位置,一般根据原有房屋或道路来定位,并以米为单位标注出定位尺寸。

当新建成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或较大的公共建筑及厂房时,往往用坐标来确定每一建筑物及道路转折点等的位置。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还应画出地形等高线。

④注明新建房屋底层室内地面和室外整平地面的绝对标高。

⑤画上风向频率玫瑰图及指北针,来表示该地区的常年风向频率和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朝向,有时也可只画单独的指北针。

2.建筑平面图设计内容

建筑平面图经常采用1:50、1:100、1:200的比例绘制,其中1:100的比例最为常用。建筑物的各层平面图中除顶层平面图之外,其他各层建筑平面图中的主要内容及阅读方法基本相同。下面以底层平面图为例介绍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1)建筑物朝向 建筑物朝向是指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朝向,主要入口朝哪个方向就称建筑物朝哪个方向,建筑物的朝向由指北针来确定,指北针一般只画在底层平面图中。

(2)墙体、柱 在平面图中墙体、柱是被剖切到的部分。墙体、柱在平面图中用定位轴线来确定其平面位置,在各层平面图中定位轴线是对应的。在平面图中剖切到的墙体通常不画材料图例,柱子用涂黑来表示。平面图中还应表示出墙体的厚度(墙体的厚度指的是墙体未包含装修层的厚度)、柱子的截面尺寸及与轴线的关系。

(3)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 建筑物内各房间的用途,各房间的平面位置及具体尺寸。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房间的开间,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房间的进深。

(4)门窗 在平面图中门窗用图例表示,为了表示清楚通常对门窗进行编号。门用代号“M”表示,窗用代号“C”表示,编号相同的门窗做法、尺寸都相同。在平面图中门窗只能表示出宽度,高度尺寸要到剖面图、立面图或门窗表中查找。

3.建筑立面图设计内容

(1)图名、比例、立面两端的轴线及编号 详细的轴线尺寸以平面图为准,立面图中只画出两端的轴线,以明确位置,但轴线位置及编号必须与平面图对应起来。

(2)外墙面的体型轮廓和屋顶外形线 在立面图中通常用粗实线表示。

(3)门窗的形状、位置与开启方向是立面图中的主要内容 门窗洞口的开启方式、分格情况都是按照有关的图例绘制的。有些特殊的门窗,如不能直接选用标准图集,还会附有详图或大样图。

(4)外墙上的一些构筑物 按照投影原理,立面图反映的还有室外地坪,以上能够看得到的细部,如勒脚、台阶、花台、雨篷、阳台、檐口、屋顶和外墙面的壁柱雕花等。

(5)标高和竖向的尺寸 立面图的高度主要以标高的形式来表现,一般需要标注的位置有:室内外的地面、门窗洞口、栏板顶、台阶、雨篷、檐口等。这些位置,一般标清楚了标高,竖向的尺寸可以不写。竖向尺寸主要标注的位置常设在房屋的左右两侧,最外面的一道总尺寸标明的是建筑物的总高度,第二道分尺寸标明的是建筑物的每层层高,最内侧的一道分尺寸标明的是建筑物左右两侧的门窗洞口的高度、距离本层层高和上层层高的尺寸。

(6)立面图中常用相关的文字说明来标注房屋外墙的装饰材料和做法 通过标注详图索引,可以将复杂部分的构造另画详图来表达。

4.建筑剖面图设计内容

①建筑剖面图的图名用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或拉丁字母加“剖面图”形成。

②建筑剖面图的比例常用1:100,有时为了专门表达建筑的局部时,剖面图比例可以用1:50。

③在建筑剖面图中,定位轴线的绘制与平面图中相似,通常只需画出承重外墙体的轴线及编号。轻质隔墙或其他非重要部位的轴线一般不用画出,需要时,可以标明到最临近承重墙体轴线的距离。

④剖切到的构配件主要有:剖切到的屋面(包括隔热层及吊顶),楼面,室内外地面(包括台阶、明沟及散水等),内外墙身及其门、窗(包括过梁、圈梁、防潮层、女儿墙及压顶),各种承重梁和联系梁,楼梯梯段及楼梯平台,雨篷及雨篷梁,阳台,走廊等。

⑤在建筑剖面图中,因为室内外地面的层次和做法一般都可以直接套用标准图集,所以剖切到的结构层和面层的厚度在使用1:100的比例时只需画两条粗实线表示,使用1:50的比例时,除了画两条粗实线外,还需在上方再画一条细实线表示面层,各种材料的图块要用相应的图例填充。

⑥楼板底部的粉刷层一般不用表示,其他可见的轮廓线如门窗洞口、内外墙体的轮廓、栏杆扶手、踢脚、勒脚等均要用粗实线表示。

⑦有地下室的房屋,还需画出地下部分的室内外地面及构件,下部截止到地面以下基础墙的圈梁以下,用折断线断开。除了此种情况以外,其他房屋则不需画出室内外地面以下的部分。

⑧在剖面图中,主要表达清楚的是楼地面、屋顶、各种梁、楼梯段及平台板、雨篷与墙体的连接等。当使用1:100的比例时,这些部位很难显示清楚。被剖切到的构配件当比例小于1:100时,可简化图例,如钢筋混凝土可涂黑;比较复杂的部位,常采用详图索引的方式另外引出,再画出局部的节点详图,或直接选用标准图集的构造做法。楼梯间的剖面,要表达清楚被剖切到的梯段和休息平台的断面形式;没有被剖切到的梯段,要绘出楼梯扶手的样式投影图。

⑨在剖面图中,主要表达的是剖切到的构配件的构造及其做法,所以常用粗实线表示。对于未剖切到的可见的构配件,也是剖面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表现的重点,所以常用细实线表示,和立面图中的表达方式基本一样。

⑩剖面图的尺寸标注一般有外部尺寸和内部尺寸之分。在剖面图之中,室外地坪、外墙上的门窗洞口、檐口、女儿墙顶部等处的标高,以及与之对应的竖向尺寸、轴线间距尺寸、窗台等细部尺寸为外部尺寸;室内地面、各层楼面、屋面、楼梯平台的标高及室内门窗洞的高度尺寸为内部尺寸。

在剖面图中标高的标注,在某些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如每层的层高处、女儿墙顶部、室内外地坪处、剖切到但又未标明高度的门窗顶底处、楼梯的转向平台、雨篷等。

对于剖面图中不能用图样的方式表达清楚的地方,应加以适当的施工说明来注释。详图索引符号用于引出详图。

5.建筑详图设计内容

①详图名称、比例。

②详图符号及其编号以及再需另画详图时的索引符号。

③建筑构配件的形状以及与其他构配件的详细构造、层次、有关的详细尺寸和材料图例等。

④详细注明各部位和各层次的用料、做法、颜色以及施工要求等。

⑤需要画上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⑥需要标注的标高等。

二、设计的程序

1.工程设计策划

①接受设计任务委托书、签订合同书。

②确定项目组人员数量及工作内容。

③确定设计计划和评审确认验证活动的内容。

④安排与业主沟通和协调,明确设计接口条件的内容。

2.工程设计输入

①发包人提供基础资料,包括水文气象资料、地质勘察报告等内容。

②经审批的前一阶段设计文件,如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安全卫生评价报告、规划文件、方案确认文件等内容。

③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包括规划批件、消防批件、卫生批件等内容。

④工程设计合同书。

3.工程设计方案论证

①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深化。由项目组及总师办对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评审。

②方案评审通过后,由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方案审定。

4.工程设计技术接口协调

(1)外部接口 设计负责人与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联系,对外联系或商定的有关信息应形成文件,且有责任人签署。

(2)内部接口 各专业互提设计条件,并在校审和会签中予以验证。

5.工程设计输出

①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②为设备采购、施工安装等内容提供适当信息。

③对影响安全和正常使用的产品特性做出有关规定。

6.工程设计评审

在适当的设计阶段,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系统检查,以评价设计结果满足需求的程度,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处理措施。

7.工程设计验证

①在设计出图前,实施设计验证,主要方法是各级校审(自校、校对、审核、审定)及专业会审会签,对超高层、大跨度、特殊结构等难度较大的设计,还应根据需要,采用更换方法进行工程计算、比较结果等内容。

②各专业应在审核前进行专业间会审。

8.工程设计成果交付

工程图设计完毕后进行交付作业。

三、设计的要求

1.建筑间距

①建筑物应能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给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这对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在总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质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

③建筑物的通风间距与周围建筑物的阻拦及风向有很大关系。为使建筑物既有合理间距,又能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通常采取夏季主导风向与建筑物成一定角度的布置方式。呈并列布置的建筑群,其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宜成30°~60°,这时的建筑通风间距取1.3~1.5倍建筑的总高度为宜。

④总平面图中的建筑除应满足日照、通风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防火的要求。防火间距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选定。

2.道路设计

①建筑总平面的道路设计,除应满足交通运输的功能要求外,还要满足安全防火的要求。使发生意外火灾时,消防车能够到达所有的建筑。通过消防车的道路宽度应大于3.5m,消防车通过建筑时道路应满足净高和净宽均大于4m。

建筑总平面的道路设计,还应满足建筑地段地面水的排放及市政设施管线的安排。从排水要求考虑,道路必须有不小于0.3%的纵向坡度,但不宜大于6%~7%。

要尽量减少建筑地段车行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的数量,以免增加干道上的交叉点,影响城市的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②车行道的宽度应保证来往车辆安全和顺利的通行。单车道3.5m,双车道6~7m。如果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单车道4m,双车道7m。人行道布置在道路的两侧,也可布置在一侧。一般布置在绿化带和建筑红线之间,或在绿化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灰尘的污染,并保证行人的安全。人行道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m,独立设置的人行道,其宽度也可设为1.0m。

3.竖向设计

①选择场地平整的方式和地面连接方式在确定场地平整的方式和地面连接方式时,必须尽量考虑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地平整的方式主要有斜坡式、台阶式、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自然土坡、护坡、挡土墙等方式,它们之间的交通联系可以采用台阶、坡道、架空走廊等形式来实现。

②拟定场地排水方案,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划分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制定出场地的排水组织方案。

③土石方平衡计算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它们接近平衡,且土石方总量达到最小。

④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确定设计标高,必须根据用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的错层等使用要求和基础情况,并考虑道路、管线的敷设技术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着减少土石方量的原则来进行。

⑤绿化和环境保护绿化是总平面图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仅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也是处理和协调外部空间的重要手段。绿化布置要考虑总体布局的要求,结合各种条件主次分明地选择树种和布置方式,要起到遮阳、分隔、引导的作用。

4.停车场及回车场

①在沿道路或道路中心线的停车道上停车时,有三种形式,即停车方向与道路相平行、停车方向与道路相垂直、停车方向与道路相斜交。

②当采用尽端式道路布置时,为满足车辆调头的需要,需在道路的尽头或合适位置设停车场,停车场的尺寸不应小于12m×12m。

四、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的建设审批单位对该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件号)。

②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文件号)。

③当地消防、人防、园林局、交通管理局等对本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④勘察设计研究院的详勘报告。

⑤房地产开发提供的有关地形资料图。

⑥相国家规范及规定。

五、设计关键词

1.容积率

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2.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绿地率(绿化率)

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①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

②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③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5.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6.横向、纵向、横向轴线、纵向轴线

①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②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③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

④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7.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8.建筑物与构筑物

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9.砖混结构

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此类结构形式叫砖混结构。

10.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11.剪力墙

剪力墙指在框架结构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墙又称抗震墙。

12.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的结构。剪力墙长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标准设计。

13.全剪力墙结构

全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14.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15.钢结构

钢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由钢材构成的结构。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点。钢结构多用于超高层建筑,造价较高。

16.框架结构

(1)优点

①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kg/m2;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600kg/m2,仅为砖混结构的1/3。

②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③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地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2)缺点

①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②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17.建筑“三大材”

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18.建筑安装工程费组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19.统一模数制和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①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②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③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

④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20.房屋的开间、进深

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及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及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21.层高、净高

层高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一层楼面或地面的高度;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22.建筑总高度

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23.标高、绝对标高、相对标高

①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

②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③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24.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①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②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

③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④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⑤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25.红线

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红笔圈在图纸上,具有法律效力。

26.建筑物划分等级

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①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②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27.地基和基础

①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②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28.基础埋深、深基础、浅基础

①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②埋深大于等于5m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5m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m。

29.建筑物的基础分类

(1)按使用材料分 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2)按构造形式分 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基础、板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 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30.圈梁作用

①圈梁又称“腰箍”,是在墙身上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连续封闭梁。

②作用是加强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抵抗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1.构造柱作用

①构造柱是在墙身的主要转角部位设置的竖直构件。

②作用是与圈梁一起组成空间骨架,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的延展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2.变形缝

(1)概念 当房屋受到温度变化及相邻部位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引起的相互碰撞等不利的外界因素影响时,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变形、开裂等破坏,为避免房屋遭到这样的破坏,常把房屋人为地分成几个独立单元,保证它们各自变形时互不干扰,这些单元之间的缝隙就是变形缝。

(2)变形缝类型、设置原则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分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①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②沉降缝:沉降缝是考虑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因此,设置沉降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保证每个单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约。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

③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

33.防潮层

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隔开,这个阻断层就是防潮层。防潮层的位置一般在首层室内地面(+0.00)下60~70mm处,即标高-0.06~-0.07m处。

34.勒脚、踢脚

①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高差。

②踢脚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150mm。

35.散水、明沟

①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②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36.横墙、纵墙

①横墙是沿建筑物宽度方向布置的墙。

②纵墙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布置的墙。

37.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

①横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横墙上。

a.优点:横墙较密使横向刚度大,抗震性高,外墙开窗灵活性大,容易组织穿堂风。

b.缺点:用材量较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②纵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纵墙上。

a.优点:建筑物分间灵活,材料用量少。

b.缺点:刚度较差,外墙开窗局限性大。

③纵横墙混合承重就是把梁或板同时搁置在纵墙和横墙上。

a.优点:房间布置灵活,整体刚度好。

b.缺点:所用梁、板类型较多,施工较为麻烦。

38.普通黏土砖的标准规格

一块普通黏土砖的标准规格是长240mm、宽115mm、厚53mm。灰缝宽度按10mm考虑,这样标准砖的长、宽、厚度之比为(240+10):(115+10):(53+10)=4:2:1的比例关系。1立方米体量砖砌体的标准砖用量为512块(含灰缝)。

39.顺砖、丁砖、眠砖、斗砖

①顺砖,指砖的长度沿墙面;丁砖,指砖的宽度沿墙面。

②砖平砌叫眠砖;砖侧立砌筑叫斗砖。

40.过梁

①过梁是门窗洞口上方的横梁。

②作用是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到门窗两侧的墙上,以免门窗框被压坏或变形。过梁的长度一般为门窗洞口的跨度加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