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与重建

第一节 概述

公元前埃及人已经提出了膝交叉韧带的概念,同时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古希腊著名医师Hippokrates(公元前460—前370年)曾对膝关节在交叉韧带损伤时发生半脱位进行了描述。古罗马时期医学家Claudius Galen(公元129—199年)将髁间窝内的韧带取名“Genu Cruciata”(拉丁文意为膝十字韧带),认为其具有稳定膝关节的功能。但是在此后较长时间内膝交叉韧带未受到人们重视,直到19世纪才逐渐出现较多的相关研究。1845年法国学者Amedee Bonnet在《关节疾病的治疗》一书中提到,前交叉韧带大多在股骨止点撕裂,关节腔内积血、膝关节功能缺失是其主要症状。1850年,德国学者Stark报道了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并注意到患膝弹响、支撑力减弱等膝关节不稳现象。1875年埃及学者George C. Noulis首次报道了膝关节交叉韧带查体中著名的Lachman试验。法国及希腊等国家现在仍将Lachman试验称为Noulis-Lachman试验。1886年,德国学者Gebrueder Weber首先开始对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并描述了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胫骨的异常活动。

1900年Battle发表了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成功修复的病例报道。1903年Mayo Robson报道了第1例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缝合术,随访8年效果良好。1913年Goetjes报道了30例交叉韧带撕裂病例,建议对ACL急性撕裂缝合。然而,1916年英国学者Jones指出对前交叉韧带进行缝合是完全无效的,唯一可靠的修复方法是ACL组织瘢痕的自然愈合。1938年瑞典学者Ivar Palmer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论文中详细叙述了膝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及病理学研究和治疗方法,也介绍了他研制的钻头和导向器,其研究对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修复与重建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伤前参加运动的时间、运动水平、关节内损伤、膝关节韧带松弛度和再损伤的可能性以及膝关节不稳的程度等因素。

ACL手术重建是膝关节重获稳定性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重建的标准为:患者年轻、损伤前运动水平较高、强烈要求恢复伤前的运动水平和积极要求进行手术重建的患者。对参加竞技性运动合并半月板撕裂伤的患者以及ACL缺损导致的慢性膝关节不稳,也应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

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患者多有外伤史,早期检查通常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手术要待急性期过后,膝关节屈伸功能得以改善再进行,通常为伤后7~10天,有的患者可能需要2~3周的时间。术前应对膝关节进行全面评估,详细采集病史和查体。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平片检查,以排除骨折,记录下肢力线。磁共振(MRI)扫描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确认ACL撕裂及撕裂程度,该检查在记录半月板损伤、骨挫伤和其他韧带损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关节镜可进一步检查、评估和处理关节内病变。

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具有定位准确、固定可靠、损伤小、保持关节囊完整性,具有传统手术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ACL损伤首选治疗方法。随着临床与科研对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和康复的深入研究,其术后功能和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