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活心理学:千万不要忽视人生小细节(2)

无论你认为从外表衡量人是多么肤浅和愚蠢的观念,但社会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根据你的服饰、发型、手势、声调、语言等自我表达方式判断着你。无论你愿意与否,你都在留给别人一个关于你形象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工作中影响着你的升迁,影响着你的自尊和自信,影响着你的幸福感。

利用近因效应终善其身

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注意过这种事情: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某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一生声名卓著,却晚节不保,因为一桩私生活的丑闻而败坏了一世名声;一个之前有不良记录的人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好事,人们就认为他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前的不好都随之而去,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在朋友交往中,有时多年的友谊会因一次小别扭或误会而告终;夫妻之间吵架,一气之下,可能全忘记了对方过去的好处和恩爱,只想着离婚……这些都是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近因效应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比如,老师跟学生说:“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或者说:“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因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给人的印象却全然不同。前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则给人乐观的印象。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近因效应也被称为“新颖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强烈谴责喜新厌旧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在交往中,很多人都有“喜新厌旧”的习性——比较重视“新”的信息,而不太重视旧的信息。

近因效应实际上包含着人类喜新厌旧的本性。这提醒我们,人际关系是需要“保鲜”的,尤其是夫妻之间。

贺岁大片《手机》里有句流行一时的台词:“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难免会有一些‘审美疲劳’。”不管当初如何恩爱、如何甜蜜,如果不能经常保持新鲜感,近因效应都会使我们忘记对方过去的好,并且因为喜新厌旧而具有移情别恋的可能。

新近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交往活动有更大影响,一个突如其来的信息会使人们早已习惯的认识和印象发生质的飞跃。比如,张娟和郭珊珊是同时进入公司的新同事,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脾气相投,背景学历相当,对问题的看法和角度都很相似,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慢慢成了好朋友。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也越来越有默契,友谊之树在慢慢成长。但是最近,在闲谈中,张娟发现郭珊珊的一些话语和以前告诉她的不一样,前后矛盾,于是心中犯疑,对郭珊珊以前的一切友好都打上了问号,认为她是个不真诚的人,从此以后对她说的任何话都不相信了。

那么近因效应是否和第一印象互相矛盾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而是各自有着适用的范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第一印象影响较大,而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有较大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吃老本,而要时刻注意近期的表现,时刻注意保持已经树立起来的形象。

平时在和老朋友的交往中,每一次交往都要认真对待,特别是每一次交往最后几分钟的音容笑貌。由于是老朋友,就没有什么第一印象可言,而到底哪一次交往能发生近因效应,却是无法预料的。只要有一次表现得有点异样或特别,那么,过去的表现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笔勾销。因此,每一次交往都得小心行事,不能因为是老朋友就“忘乎所以”。

使用敬语和谦词

平常说话有许多口头“敬语”,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等委婉的用词。

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敬语和谦词,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有一位服务于某大型电脑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的职员,在公司已经服务六年,技术优秀并很关照晚辈,上级对他也另眼相待。但他却在一次与客户的交涉中犯下了意想不到的大错误。

某客户买了这家公司的电脑,因而召集员工听该电脑公司的人讲解。这位系统工程师极其认真而详细地解说电脑的操作和内容,在说明会的休息时间里,他前往洗手间,要洗手时才发现没有洗手用的香皂。他看见隔壁放着一块,但正好有一位老人在用,这位工程师由于赶时间,并未向老人打声招呼就径自伸手将香皂取过来用,然后在隔壁取了卫生纸擦手,就匆匆走了出去。

那位老人对这位工程师的所作所为很生气,认为不招呼一声就随便用别人位子上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这位老人正是这家客户公司的董事长。

“这么不懂礼貌的人,是哪家公司的人?”

这位董事长一询问,知道就是电脑公司派来讲解的工程师,结果使得原来要成交的电脑被退了回去。这么一来,电脑公司也开始调查原因。电脑公司总经理特地到这家公司谢罪,但还是无法挽回工程师所造成的恶果,工程师也因此引咎辞职。

这位本来很有前途的优秀工程师,若能在洗手时多说一句“对不起,让我先用一下”,整个情形都将为之改观。由此可见,短短的一句话,也是不容轻忽的。

倘若经常觉得“这种小事不说也无妨,对方一定会知道的”或认为“芝麻小事,不说也罢”,这就错了。自己这样想,对方是不是也这么想呢?所以,虽然是芝麻小事,仍是要经由嘴里讲出来对方才能明白、谅解。

虽然道了歉,但并没有缓和彼此间的气氛,反而加深其间的裂痕,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前去道歉的人,心里总是难过,头也是垂下的。道歉之前,总想先解释事情,结果往往忘了说几句对不起的话,反而更引起对方的不满。所以,去道歉的人一看到对方最好马上就说:“真对不起,我错了。”然后再说明事情也不迟。在说明时,也不要忘记强调歉意,并说“真的很抱歉”“你所说的很有道理”,或说“我了解你的意思”。

听对方说话时,在必要的时候,还要点头附和,这样对方的火气才会降下来,并通过这次会谈使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在这种与人交涉方面很能干的人,在公司更容易受上级看重,并受客户欢迎。

清爽的外在形象为你加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和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而另外那个男青年则很难搭到车。

这个实验说明: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不仅仅是以貌取人的问题。

媒体策划专家有一句名言:要给人好印象,你只需要7秒钟。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者们得以成功描绘出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不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够了,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和衣着的细微差异;大约40%的内容与声音有关。音调、语气、语速、节奏都将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只有少于10%的内容与言语举止有关。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长得美若天仙或是英俊非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干净整洁。油性皮肤者一定要注意脸部和头发的干净清爽,干性皮肤者则要避免脸上出现令人不快的皮屑。然后就是衣着是否整洁得体。你的衣服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不自觉地依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所以有句话叫“人靠衣装”。

服饰只有与穿戴者的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才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得体的穿着讲究和人本身的身材、年龄、性格和谐,同时也讲究和场合的和谐,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再讲究搭配的技巧。平时应该多浏览一些时尚杂志或网站,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技巧地打扮自己,让自己赏心悦目。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外交家,他们的穿着都给人一种信赖感——穿西服打领带。我们也会看到市场上卖豆腐的经常穿着一件围衫,头顶个帽子,手里拿着一把扇子。

假如掉过来,一个外交家穿着一件围衫,头顶个帽子,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穿个汗衫,手上戴个手套,脏兮兮的样子,你敢相信他是个外交官吗?假如卖豆腐的在市场上穿着西服,系个领带,穿个白衬衫,你敢买他的豆腐吗?可能你觉得他的豆腐不太新鲜或怎么样吧,因为做什么就应该要像什么。

工作就应该有工作的样子,外在形象影响着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研究你给人什么样的印象,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希望别人看到你以后有什么感觉,别人在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如何谈到你。把这些仔细规划好之后,你才能达到给别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的目的。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是不无道理的。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但它们的重要性所占比例是:语言只占7%;语调占38%;视觉(即形象)占55%。由此可见形象的重要性。而服装作为形象塑造中的第一外在要素,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未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重要,它的操纵能力将超乎你的想象。

在关于办公室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调查中,“保持东方女性的含蓄”得到了5%的认可;同时有63%的参与者选择了“重要问题上干练精明,平时工作中有张有弛,敏锐、聪明”;“不外露的聪慧,懂得为同事化解尴尬”也很可爱,得到了23%的选票;“偶尔体现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的认可度是9%。

看似个性化的“穿衣戴帽”一旦走进办公室,就不再是一件私事。个人作为公司形象的一部分,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不仅在工作风格和沟通上要融入团队,着装也要融入团队。据调查显示,24%的人已经意识到得体的职业着装不仅能让人出彩,还能让人得财。个人着装风格与公司的风格融为一体,会让公司其他成员和外部客户都更容易接受。

你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是事先设计好的。很多人,他们参加很多团体、俱乐部,参加很多协会,甚至不断做一些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事,比如抗洪抢险、捐助希望工程等。他们都是要累积一个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有一个良好的声誉。由于他们的形象与他们的举止是一致的,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认同他们。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希望让别人感觉到他非常有朝气、有活力,同时又很有专业水平,所以他在搭配西服的时候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他在演讲的时候通常会举很多例子,让别人了解到他对这个主题非常有研究,因为他花了很多时间搜集这些案例方法,并且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他也要分享一些他自己的经验,当别人知道这些方法是他实践过的方法后,大家都愿意去尝试,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把大家当作试验品,所以大家对他非常信赖。

每个人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形象。你希望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你现在就应该设计出来。假如你现在无法设计出来的话,那么你以后在外面与人交往的时候也许会遇到麻烦,你在工作的时候也许会失败,你在重大的场合也许无法建立你应有的自信感。

形象决定你能否成功。建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快速提高你的工作品质,不良的形象会立刻让你充满挫败感。让形象操纵你还是你来操纵自己的形象,要选哪一个,你自己决定。

认清自我,秀出独特的自己

有一位牧师正在考虑第二天如何布道,却总也想不出一个好的讲题,很着急。

而他6岁的儿子总是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那,弄得他心烦意乱。

为了安抚他的儿子,不让儿子来捣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回房子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好还原,我就给你一美元。”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哈哈,这下终于可以清静清静了。”

谁知没过几分钟,儿子又来敲门,并说地图已经拼好。

他有点诧异,也有点不太相信,就跟着儿子一块来到了儿子的房间。果然,那张撕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会这么快?”他吃惊地看着儿子,不解地问。

“是这样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抚着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已经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了。”

我们经常因为人际关系不畅而焦头烂额,也常常抱怨这个社会太过复杂,觉得世事艰险、人心难测。

但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难以有所成就,之所以觉得事事难遂己愿,不是世界不对,而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自己都不对,世界怎么可能对呢?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认清自我,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有一则伊索寓言讲的正是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故事。

赫耳墨斯想要了解他在世间拥有何等地位,于是化作凡人,来到一家雕刻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