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体内所有的元素都来自于这片土地
我的血液无法不和她保持着永恒的亲密
我的心跳无法不同这里的高山大川律动着同一脉搏
宇宙历经亿万年的发展与演化,产生了生命这种物质形式,而再进一步产生了人类。这是宇宙存在的终极目的吗?宇宙无目的,它是自然而然的。宇宙携带着自己密码发展变化,而我们人类也携带着生命密码生息繁衍,在“道”的作用下,整个宇宙包括生命,好像是在一定电脑程序下的存在物。从探索“道”,探索宇宙,直到探索人类社会,回到为人自身服务本身。这是老子“悟道”的根本目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而然的,“道”看似出现在“帝之先”,其实它与宇宙同在,万事万物按其“旨意”发生发展变化,“道”深藏不露,而在万事万物的背后“清静无为”地自然而然地规定着这个世界的存在。离开“道”,万事万物便不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也不会存在;离开“道”,我们的现实宇宙不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以及“道”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和理由,时间、空间、道以及宇宙,四者之间不可分割,有宇宙存在必有时间、空间和道,有道存在必有时间、空间和宇宙,有空间存在必有时间、道以及宇宙,有时间存在必有空间、道以及宇宙存在。空间肯定着宇宙,让万事万物(包括空间本身)成为现实的自己,空间以规模、大小等形式规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而时间否定着宇宙,总是不断地否定现实存在的一切(包括时间本身),时间以诅咒的方式和无可比拟的力量降临和俯视我们的宇宙和我们。道是宇宙存在的理由和根本,宇宙承载着一切(包括时间、空间、道和宇宙本身)。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客观事物,离开了时间、空间、道和宇宙,“有”和“无”都不会存在。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会被被恒星弯曲和压缩。由此,我们甚至可以科幻地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地方(甚至我们身边不计其数地存在着),即使我们看似在外观上只有拳头大的一块、被未知的宇宙实体力量压缩和弯曲的时空,甚至小到针尖大的一块地方,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找到一个有效的时空隧道,能够进入那个世界,当我们的飞船飞临它的时候,越来越接近它的时候,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空将越来越大,当我们进入它的内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浩瀚,浩瀚到与我们所居住的现实宇宙一样无边无际,同样有着无数灿烂的星系组成。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我们所居住的现实宇宙之外,从外观上看,我们所居住的现实宇宙是不是就只有拳头大小甚至针尖大小呢?宇宙里包含有无数的宇宙,就造成了永恒无限的时空。这样的想象是有趣而奇幻和文学性的,虽然是天方夜谭,甚至是巫术思维。
老子是不会空谈“道”的,他好像一位诚恳的实用主义者,他清楚他论道的目的。在前一章,他探究了“道”,探究了“宇宙行为”,老子便把视觉转入人世,深入人间,思考社会与生命,探求人类的认知、心理以及道德伦理,深入人类内心,探求人的“道”,从而归纳人类社会发展和治理的“道”,《老子·第二章》如是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那么,同时关于丑的看法也就自然产生了。
都知道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那么,同时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因此,有和无、难和易、长与短、高与下、音同声、前同后,是相生相成、相依相伴的,这是恒常的规律。
所以,悟道至深的人,就能以不妄为的态度而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去处事,施行不说空话的教化;
他任由万物蓬勃兴盛而不乱加干涉,横加指责,也不胡乱倡导;像“道”一样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养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
如此这般,正是因为不居功劳,所以功劳才不会失去。
老子坚持走《易经》朴素的辩证法道路,看清了万事万物的相对存在,相互转化地存在。有了人类,就有了离不开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的产生,就有了观念的产生。客观宇宙本没有“美丑善恶”,万事万物无所谓“美丑善恶”等美学观念和道德伦理方面的评判,它们没有意识,而有了人类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有了精神世界,才有了这一切。老子最早给我们提出了关于美的哲学,并明确长短、前后、美丑互为根源,但它们之间的转换一定有个“度”。宇宙本没有“高下前后”之分,是人类为了人类的认识自然的便利,“名”之为“高下前后”而已,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高挂天上,如果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抬头看,而一颗蔚蓝色美丽的星球便升起于前面的天空。
从表面上看,大自然好像什么也没有“作为”,任万事万物自由发展,看起来处于“不作为”和“静虚”的状态,看似无为,而实际上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地不停地“作为”,都在按物理规律和“道”在不停地“无所不为”地运行,只是没有也无能超越“道”而“作为”,如果超越了“道”便是“妄为”,便是“乱作为”。可大自然没有那样做,超越“道”的事物是没有的。“道”在万事万物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道”看似“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这是老子关于大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关系的清醒认识。那么,最终生于自然并取法自然以大自然为法则的人类,该怎么运用这一规律呢?因为人类有意识,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于是,便有两种情况产生,一者人类按“道”的规律办事,探求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这种情况看似“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比如人类按季节播种粮食,便有收获,否则颗粒无收;如果不掌握好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我们就不能让卫星上天、让飞船登月;另一者,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这种情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绝对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种行为就是“妄为”,老子谆谆告诫人们在这个方面千万要“无为”。老子进一步推演到治国者一定要遵循社会之“道”来治理国家,不能胡作非为,对民众施行“不强权不霸权”的教化,春风化雨似的对待民众,福泽天下,民众方可安居乐业,并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身教甚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老子的这个“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无为”思想,如此的治国和处事哲学,对后来儒家反对“严刑峻法”的“仁政”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影响到墨家个人尚俭、法家的“正身”思想,他们提倡自身修炼,保持个人自身的高洁,反对奢华。不同的是,这种“修炼”,儒家主张靠自身悟道似的修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轲《孟子》),以达到儒家理想化的人格境界,而法家主张需要借助外力“法”来帮助人“端正人自身”。
老子为什么苦口婆心提倡圣者治国、谆谆告诫世人处事要“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呢?老子如是说:无论治国之法还是个人的为人处世,都要像宇宙规律或“道”那样,不倡导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天地无言”,任凭宇宙万事万物自由生长而不横加干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孔子思《中庸》),产生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培育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广大无边的才能,产生、培育万物的大功告成以后,却不居功自傲。老子继续辩证地讲,正因为宇宙规律和“道”从不炫耀自己无与伦比的功绩,达到了“光而不耀”的理想人格的思想境界,所以他的功绩才永不磨灭、永垂不朽。宇宙和“道”的精神是大公无私的、是忘我的,“大爱无疆”,就像庄稼,果实成熟后,不占有自己的果实,而把果实献给人类;就像太阳,把光明和能量无私地给予宇宙空间和大地。宇宙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从不把万事万物占为己有,因为宇宙不占有,万事万物反而属于宇宙,不是不追求伟大的功名,而是功成名就之后不骄傲,且不占为己有,而是以此为基点继续前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老子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民众,热爱生命,大爱不在于多言,大隐不在于山野,他留下短短的平易近人的五千余言后,独自飘然而去。
如果把老子“无为”思想理解为“什么事情都不干”,那是一种字面上极其庸俗的理解,那只是帮助“消极待物、积极避世、不思进取”的人寻找消极的理论根据,为培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格而寻找理论靠山。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要有所作为才能更快地发展,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应该清醒的是,老子只是在形而上的哲学高度给我们透露出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并没有给予我们以具体办法和措施,缺乏方法论,不同的是,历史上西方人在实证上进行探索,偏向于走制度化的道路,以合理的制度来规范社会和人的行为,而我们多半在“悟”的方面进行追求,走空想或想象化理想化的道路,制度化虽然也看重,但“人为”的成分居多。中国并不是没有走非常明显的“制度化道路”,在韩非等人的影响下,早在秦国时代和秦朝,治国者以及圣哲们就做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可惜“走过火了”,超越了“法”的“度”,产生了“严刑峻法”,被新建立的汉朝废弃,而后走上了影响中国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偏向于“人治化”的治国之道。随着当今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化的轨道,步入经济迅速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更加飙升、我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科技文化更加发展,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社会更加和谐的时代,我们将会十分大度地平心静气地毫不隐晦地看待这一命题,并在“无为而无不为”的过程中,这一历史命题是会逐渐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