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把自己的心摆正——清除杂念,驱散烦恼(1)
- 宽怀:人生幸福哲学课
- 管庆龄编著
- 4964字
- 2018-03-30 15:35:51
度己篇 给自己一份宽怀
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用微笑的态度处世,用快乐的心情生活。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多看些阳光、健康、快乐、温暖,不是世界温暖了,而是自己的心温暖了。要破除“我”,就要去掉我们内心的自私、贪婪、愤怒、傲慢、嫉妒、狭隘等。
——延参法师谈“宽怀度己”
佛家有云:“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会使我们的心一次次地偏离轨道,纠结过往,计较细微……
所以,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心摆正,让心灵回归本真,清除心灵中是非的污水,驱散烦恼的黑烟,才能获得清净,获得欢喜。
敞开心胸,学会不计较
我们的生活难免会有很多不顺,但有时候,导致烦恼的并不是一些具体的事情,而是心态出了问题,一旦心态发生了变化,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我们计较同样的付出,别人得到的回报却比自己多;我们计较别人说话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我们计较同样的东西,他人的就是比自己的好;我们计较命运总是把机遇给了别人;我们计较给了他人很多,却得不到同等回报;我们为一毛两分钱计较,为一句无心的话计较,为偶然的小挫折计较,为自己的付出到底能得到多少计较……
在这斤斤计较中,满足离我们越来越远,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幸福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1.把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生活就会充满不快乐
攀比是希望自己完美,而不是让自己变得卑微,但盲目攀比却会让人变得情绪不好,让人变得不知道什么是满足。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本来小两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对丈夫说:“你看隔壁的老张,衣冠整齐,哪像你这样邋遢。”丈夫听后,脸色马上由晴变阴,尽管当时不一定言语,但心中肯定会不痛快。过了一会儿,丈夫怒气冲冲地说:“你若看重生活上追求吃喝穿戴、工作上马马虎虎的人,那你就干脆找别人去。”
妻子随便一句比较的话,使丈夫的尊严受到伤害,由此,妻子在丈夫心中也失去了不少光彩,一场舌战不可避免。
几十年前,《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春节过后,杜丽丽突然变得挑剔了起来,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谈话中句句离不开钱,让人听了特别心烦。
原来杜丽丽在春节期间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看到同学们一个个财大气粗、有车有房有事业,让她心里特别不平衡。都是同龄人,为什么别人样样出色,而自己也是每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却总是稍逊一筹?
于是,她对众友人夸下海口,说近日要携家人出国旅游一次。但回家一合计,此行开销不菲,于是,她又对众友人说近期工作繁忙,凡事要以大局为重!
众友人对此不以为然。但过了几日,杜丽丽觉得朋友们对她的言论没有发表意见,有些不寻常。她不禁心想:难道大家都在笑话我穷吗?咱人穷志不短,我不去旅游,还不能做点别的事情让你们看看?
苦思冥想了几日后,杜丽丽决定买一些饰物来装扮自己,同时达到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的目的。于是,她不顾丈夫的反对,提出了家中的定期存款,买进了戒指、手链、名牌包和鞋子等饰物。
她以为有了这些东西,装点着门面,自己应该能赢回自信了,于是又邀了友人二三相聚。起初看到友人们个个清汤挂面,着实让她得意了一番。宴请完毕后,她又大方地抢着付账,畅快地接叙友情。
聚会结束,杜丽丽怀着激昂的心情回了家。回家后细细品味此次聚会的风光,她突然又想到众友人都是开着车去聚会的,只有她自己是打的去的。
这下,她心态又不平衡了。想想看,春节聚会时那些没上大学或上普通大学的同学们都有车有房,那些当初学习不好的女同学也嫁得无限风光,而自己当初样样强,如今却样样不如人!
于是越想越不平衡,开始对家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这个指责那个,怨天怨地……
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曾提过一个问题:“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美国人都选择了后者。弗兰克写过一篇论文《多花少存:为什么生活在富裕的社会里,却让我们感到更贫穷》,里面提到了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面积,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人们往往在攀比着别人的幸福,望着他人姹紫嫣红的花园,而忽略了自己脚下青翠的小草。殊不知,幸福是自我,是相对,是拒绝。幸福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属于每一个人。
据心理学家调查,《福布斯》榜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和生活在纽约地铁的流浪汉回答感到快乐的比例差不多,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人与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的幸福感也非常相近……正如一棵青草,虽没有乔木高大,却衍生了“更行更远还生”的顽强生命力。
城市万家灯火的喧嚣能让你如痴如醉,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愫也许更使你流连忘返。幸福犹如天上点点闪烁的繁星,总有一颗属于你。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看向别人的肩膀,那他就会为自己的肩膀不如别人的高而情绪低落甚至是气愤难平。当他努力挺直了腰板,感觉自己的肩头有所升高,而且比刚才的那个人高了点后,心里便会窃喜不已。
但是,他马上就会发现又过来一个肩膀比他高的人。这次,他再怎么挺腰也不行了。于是,他想到可以踮起脚尖,果然这下子也超过了那个人。
然而,他又发现一个比他高的。这一次,他可能需要跳起来才能超过那人……
就这样,他的眼睛仿佛就是一个小雷达,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搜寻比他高的人上,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超过他人。
从挺腰到踮脚再到跳起,然后他开始投机取巧,一架无形的梯子搭建而成。
他一级级向上爬,登上一级之后,他刚开始会有点幸福的感觉,但是马上就会发现更高的目标,于是他不得不继续向上爬。这虽然残忍,但他已停不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道路。有的坷坎,有的平坦;有人一帆风顺,有人百转千回、四处碰壁,满身的伤痛和疲惫。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选择。其实,路不在好,适合自己走的就是好路。
如果你把自己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你的生活就会充满不快乐和遗憾。
链接:女人一辈子在“比”什么?
25岁,比谁打扮得漂亮
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女子深信一个“真理”:再高的学历、再体面的工作都比不过一副好面孔。对她们来说,姣好的外表是任何难关当前的敲门砖。“我比她皮肤白”“我比她衬衣服”“我比她会化妆”“我比她洋气”这样的攀比比比皆是。
30岁,比谁身边的男人多
30岁,基本上都在爱情的旋涡里浴了一遭,因此更有资本说,我比嫩女更有阅历。30岁熟女的魅力无可抵挡,感性兼具理性,成熟兼具激情。可以长相平凡,但不能没有气质;可以穿着简洁,但不能不是品牌。到这个岁数,手中握着几个男人的名单,身边有几个追求者;这就是女王,傲视一切。
35岁,比谁的车好谁的房子大
35岁了如果还与人比脸蛋那纯属傻瓜。于是,35岁的女人开始比家境。谁开的车子好,谁住的房子大,都成为她们攀比的内容。
45岁,比谁嫁得好
也许有人说,怎么35岁的时候不比,偏偏45岁再比呢?女人们这时比的更多的是老公有多疼自己。45岁,女人失去了25岁的脸蛋,享受过了35岁的虚荣,人老珠黄的她们,老公正事业有成,面对着外界无数25岁、35岁们的诱惑,什么高大帅气、什么事业有成都已成过眼云烟。45岁的女人渴求风雨过后,老公体贴如初。
55岁,比谁的孩子混得好
55个春秋,即使当初美丽,即使当初奢华,即使现在夫妻恩爱,一切已成定局。女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孩子的身上。与其他女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干,怎么帅气!
65岁,比谁遛弯儿时间长
风霜雨雪过后,老胳膊老腿的,就看谁能多逛会儿公园,多溜会儿弯儿了。望着朝气蓬勃、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想着自己也曾年轻过,而且年轻的时候也如此张狂。45岁开始想游山玩水,65岁的时候计划能将中外的名胜都游览一遍。
75岁,比谁的身边还有伴
一生陪自己走得最长的就是自己的爱人了,无论恩爱一生还是打闹一生,多则50少则40载的陪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75岁,奶奶们炫耀的多是自己的老伴还硬朗,即使半身不遂了,两个人还可以互相搀扶着共度春秋。爷爷奶奶们都想说:我们一辈子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回家做饭,从来没分开过。
85岁,比谁还能喘气
人到七十古来稀,85岁的人只能努力多喘口气,多留在这个花花世界一些时日,对其他的奢求早已减退。于是,此时唯一能攀比的就是:“我身体还好着呢!”“我一天医院都没进过!”“我还要等着抱重孙呢!”
2.少点计较,就是对快乐和幸福的放生
有很多人,尽管拥有金山般的财富,拥有他人无可企及的事业,可他们却过得一点都不开心。因为在无数的计较中,他们早已忘记惊喜为何物、快乐为何物、幸福为何物了。
有位女士,能力过人,如果她能将心思花在自我提升上,绝对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可惜,她偏偏是个喜欢事事计较的人。
这位女士日日上班都愁苦着一张脸,她计较老板安排了她太多的工作,让她无法得到跟其她同事一样的休息时间;她计较与人合作完成的项目,老板夸赞别人永远多于自己;她计较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薪酬却比别人少;她计较同事生日总跟自己收份子钱,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她甚至常常为这样的事纠结:为什么旁边的同事有好吃的却总是不给自己?为什么大家聊天,话题的主角永远是别人?为什么明明是别人发出的奇怪声音,大家偏偏要往自己这边看……这些弄得她时时刻刻心情烦躁。
这位女士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猜疑,小问题总被她放大来分析。可是,她没注意到,一钻牛角尖,就要“魔鬼”缠身了。比如,朋友开玩笑说:“你女儿以后嫁给我儿子。”她便开始猜疑,以为对方诚心不让自己有儿子,是在诅咒,心里便不舒服起来,就算当时不说,以后也必定会找个机会把这话还回去;若她帮助了别人,下次等到自己有事时,别人也一定要主动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她就会非常不舒服,觉得对方忘恩负义,以致莫名其妙地就对对方横眉竖眼;再比如参加友人婚礼,自己送了多少礼金,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别人还礼太少,她就要不舒服了,必须找机会把“本”捞回来。
因为凡事喜欢计较,同事们都不怎么喜欢她,老板觉得她不大气,朋友们也不愿意跟她来往。而日常生活中,她那爱计较的毛病,也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与人发生争执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想想看,她整日因为计较而生活在乌烟瘴气中,哪还有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人生苦短,我们何不大度点,用心去看那些值得我们看、能让我们快乐的事物,而忽略掉那些会让我们痛苦、郁闷的事呢?
我们总觉得别人的伤害是对自己的侮辱,以为不还击就是懦弱的表现。可是,冲动的背后藏着魔鬼,它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千万不要给心中那些计较的魔鬼机会,宽容大度地对待一切人和事,才是你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最佳武器。
有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有些事会不会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我们要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少计较,不仅仅会让自己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平易相处。
其实,很多人的烦恼,并不是由多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因为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和计较导致的。
有的人对别人说的话总是喜欢一句一句地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地抱怨;他们对自己的得失常常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过分敏感,而且总是曲解和夸张外来的信息。正是这种人狭隘而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了可怕的心灵监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寻烦恼。
早在2000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就曾发出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后来,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停止抱怨,生活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糟糕
我们每天抱怨的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长期积累就会变成心理上的千斤重担,从而左右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寸步难行。
1.抱怨就等于往自己的鞋里放沙粒
人为什么要抱怨?抱怨过去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抱怨未来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抱怨还需要一张不知疲倦的嘴……抱怨真的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可是有的人却把抱怨当成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