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变——80后身价攻心术(1)

80后,想要进一步求发展,那么,必须对自己的“身价”开始重视——所谓身价,就是创造出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身价的筹码多不胜数:表层的衣饰、表情、言谈举止、风格气质;内在的思想见识、才华学问、性格意志;隐形的关系、背景、环境、运气……最关键的是,哪一样做得到位,哪一样适合你,哪一样对方感兴趣?

学会攻心,操控就全靠你。

【人无我有——你的身价是多少?】

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你的身价是多少?身价越高,就越能吸引到更优质的人和物。

怎样利用80后的特点,为自己创造更好的身价?

这需要包装。

我们先对身价包装做个基本的认识。

1.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忽视身价包装>>>

在商界,李嘉诚是领袖级的人物,他的公司里有四个副总裁专门负责树立公司和他本人形象。什么时候穿一丝不苟的职业西装,什么时候换有硅谷风格的休闲服,什么时候表现得像个老练的商人,什么时候表现得像个很有魅力的大男孩,这一切都有专门的班子进行策划。

社会各界人士的包装方式虽然与演艺明星不同,但目的都相似的,那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受欢迎的人。

在拉美地区,有一位小时候当过擦鞋童、做过苦工,后来成为工会领导人并步入政坛的巴西人,他就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

卢拉曲折漫长的从政之路是从1980年他创建巴西劳工党之后开始。从1989年起,卢拉开始参加竞选巴西总统。不过,由于当时他缺乏系统的思想,对于如何改变巴西经济并且控制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没有可行的办法,因此在第二轮投票中失利。

此后,卢拉又在1994年和1998年两次参加巴西总统竞选,但都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败给了卡多佐。然而,由他领导的劳工党在议会和地方选举中都大有斩获,成为最大的反对党。

尽管连续三次竞选均告失败,卢拉却没有就此放弃。这位从二十多岁就投身到巴西政治运动中的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

早在第一次参选失利之后不久,卢拉就在劳工党内成立了公民权利研究所,聘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讲课,为党员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在1993年~2001年间,卢拉走遍全国,实地考察和了解社会,为竞选总统和施政积累感性知识。

为了获得2002年大选的胜利,卢拉做了许多努力。作为巴西众多穷人的希望,往日的卢拉一贯以工人的形象出现,其政见被对手批评为过于偏激,这导致他在此前的三次总统选举中得票数处于第二。此番再度上阵,卢拉决定要向英国工党学习,将自己包装成一名“巴西的布莱尔”,改变以前的“激进工人领袖”形象。为此,他雇了形象顾问,把大把胡子进行了一番修整,脱掉了以前常穿的开领T恤,换成一身西装革履的打扮。

面对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群众,卢拉说:“我在不断改变自己,因为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改变。”

针对选民求变但怕乱的心理,卢拉提出了“和平与爱心”的竞选口号以重塑形象、改变主张,从激进左派变成了即求变又求稳的务实左派。正是这一改变使卢拉赢得了人心,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

通过研究演艺圈、商界和政界代表人物的包装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忽视包装的效果。

二、包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培养。

三、包装不可以由着个性随意发挥,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是一回事,根据你的出身、职业、所面对的环境和未来角色的期待,所形成的形象定位是另一回事。并且“喜欢”一定要为“需要”让步。

2.长生剑VS孔雀翎——包装的两大武器>>>

以下2种武器,一来可以让你进一步认识包装,二来有助于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包装。

“长生剑”——根据需要来强化自己的某一种特点

所谓的包装,并不是给人罩上一件金碧辉煌的大斗篷,把他完完全全地遮盖起来,只让人们看到华丽的一面。如果这样,谁都可以享受包装的效果,怎么还有“某某没有包装价值”的说法呢?

包装只是把一个人的某一个特点提炼出来,通过大力鼓吹,将其引向实力强的、可依赖的、时尚的、高雅的一面。比如有一种苹果被冰雹打了,表皮上坑坑洼洼,如果你把它装到不透明的塑料袋子里卖,是欺骗,把它宣传成“名副其实的高原苹果,甘甜爽脆”,这就是包装。同样的道理,周杰伦唱歌有些吐字不清,要让他练成刘欢那么足的底气,恐怕很难。往人多的道路上走,成就再高也有限。于是,包装周杰伦,就要突出他冷峻的作风和个性的音乐,当周杰伦的缺点变成独特的味道时,包装就成功了。

其他一切行业,都有包装的需求,只是与演艺圈三天两头推出新人的造星运动比,要低调一些,含蓄一些。这种包装,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也可以称为培养或者打造。

“孔雀翎”——淡化自己的不得意,展现你最美的羽毛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某一个城市有大型车展或者顶级楼盘面市时,必是满城的名流精英云集。越是对来宾身份要求苛刻(有的售楼处宣传规定,客户要有几千万身价,才有资格被接待),人们越是趋之若鹜。

买不买还在其次,特意来看这顶级名车豪宅的人,无非是为了让富人圈内的远近朋友了解,他依然逍遥快活,日进斗金,有能力摆谱风光。这样大家才会依然尊他成为圈子里的一员,放心和其来往。

即使在私下已经被资金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也决不能让人看出破绽来——如此包装自己,也许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但是,只要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这不失为一种好包装,要知道,人间有很多不美好的东西,能接下来、撑下去才是本事,若总是把辛酸痛苦之态挂在脸上,也许能换来一些廉价的同情,却可能会招来更多的鄙弃。

罗蒂克·安妮塔是英国著名的女企业家,她是美容小店连锁集团董事长,是家庭主妇创办公司的成功典范。

安妮塔出生于意大利移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经营一间小餐馆。安妮塔毕业于面向平民子女开放的牛顿学院,做过小学教师、国际机构工作人员。结婚后她在英国南方小镇小汉普敦协助丈夫戈登开办过小旅馆、小餐馆,生意都不算成功,收入仅够维持生计。

安妮塔决定自己创业。结婚前,安妮塔曾到南太平洋旅行,对土著居民使用的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采集了不少天然化妆品配方。她认为天然化妆品,一定会比市场流行的化学化妆品更受消费者欢迎,但困难在于4000英镑的投入,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向银行贷款。

安妮塔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小汉普顿的一家银行,向银行经理诉说她的困境,说她急需开一间小店养家糊口,希望银行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她提供资金支持。经理认为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拒绝了安妮塔的贷款要求。

但是,坚强的安妮塔没有绝望,她在一刻不停地想办法。安妮塔研究了一番,一周后她穿上了特制的西服,俨然一幅商界女士的打扮再次来到银行。她还准备了一大摞文件,包括可行报告和房产凭据等。她在文件中把自己筹划的小店说成世界上最好的投资项目,把自己美化成具有丰富商业经验的化妆品专业奇才。这次她改变了策略,用商业一行的游戏规则——越有钱的人越容易借贷,来与银行周旋。

那位银行经理因为一周前根本没有把安妮塔放在眼里,没有认真注意她,所以她这次改头换面再来时,竟没有认出她来。安妮塔的资历通过了银行的审查,顺利地贷到4000英镑,这笔钱成为她非常重要的启动资金。

1976年3月27日,安妮塔的美容小店正式开张。由于此前《观察家报》报道了她开店的情况,结果该店一炮打响,顾客盈门,第一天的收入就达到130英镑。

此后安妮塔不断开设分店,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她的小店变成了遍布全球的大企业。

这个世界上的穷人,是被机会列车抛在后面的人。当他们发现别人手中都握着名气、财富、地位,而自己始终两手空空的时候,不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卑的心理,使他们一直蹑手蹑脚地行事,小心翼翼地说话。

长此以往,这种谦卑成了他们身上最深刻的烙印,即使有人想拉他们一把,也是以前施舍者的面目而不是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现代社会,人们的眼睛多是往上看的,当我们需要外界的助力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困苦决不如展示自己的信心有力度。民间有句俗语说:“有粉擦在脸上”——让人多留意你的光辉,你才会有支持者和崇拜者。

如果说包装的第一种武器是根据需要来强化自己的某一种特点,第二种武器就是“淡化自己的不得意,展现你最美的羽毛!”

3.举一反三,随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身价筹码>>>

那些演艺明星或者是位高权重的要人,身后总会有一家公司、几个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包装策划。可芸芸众生,要工作、要生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也需随时随地展示自己的最佳形象。

没有专门的策划方案也无妨,我们可以自力更生,借助几种小道具,举一反三,随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加分筹码。

书籍和名片,最简单的包装工具

最简单的包装工具,无过于书籍。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还是热门的时候,小伙子手里拿一本诗集,连谈恋爱都有底气。在今天,我们要展示的,则是自己的专业形象。

我有一个同学,学的是桥梁建筑,在政府机关工作。他的公文包里总少不了几本桥梁建筑专著。如碰巧哪位领导问几个专业问题,他能对答如流。再加上时常向领导送呈一些新的利民方案,几年功夫,效果就出来了,在我们一伙旧同学里,他是第一个被提了副科并且又是第一个被称为局长的人。

在家里,书籍的装点作用更是强。在今天的中国家庭,如果你客厅摆放的是《家庭医生》、《知音》你就是平民趣味;摆放的是《读者》、《时尚》之类,你就是正力争上游的小资;摆放一两本英文杂志,你差不多就是一个精英分子了。

名片比书籍更为小巧直观,名片上的头衔称谓,就是一个人社会位置的概括。那些成功者的名片上,总会有三两个有分量的职位,有自己的公司名称,也有某一级的人士、政协代表等社会资源,或者是某个学院、某个民间组织的兼职,总之凡能给自己增光的,决不肯有所遗漏。

据说李嘉诚有一种名片,上面只有姓名,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我们不是李嘉诚。对于普通人,别嫌虚伪,也别嫌俗套,老老实实地把能表明自己身份的东西都注明了。总而言之,是就高不就低,宁肯被当成一个商业社会的大俗人,也不能让人没印象。

时间包装——“请稍等一下,让我看看工作计划”

在日本,曾有个热门的电视节目《电话表演》,备受人们的欢迎,这个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充当观众的演员打电话给朋友,请他下次上电视表演。

看过几次节目后,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当观众打电话问朋友“你明天能不能抽空参加表演呢”,能立即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情况很少,常见的反应是:“你稍等一会儿,让我查查我的工作计划,看看是否有冲突。”

然后过一段时间才回答:“没问题,这段时间正好是空当。”自然,也有人这样回答道:“很对不起,明天我要排演,没时间,你再找别人吧。”

据了解,在这个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在观众打电话以前,主持人和对方早就联络上了,在一切就绪之后才开始表演。但这种内幕若被观众知道,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叫他们故意回答:“稍等一会儿,让我查查工作计划。”否则,若立即回答,就会让人觉得此人在家里闲着没事干。

因此,在回答邀请时,我们宁肯将有时间说成没时间,以摆出自己忙忙碌碌的样子。在《电话表演》播出后,日本开始流行一句话:“请稍等一下,让我看看工作计划。”

一个人忙碌的情况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息息相关。这种情形并非只发生在文艺界,在其他社交界也是一样,特别是在商场中,时间排得紧凑的人,常给人以能干的印象。

但单凭口头上说“我很忙”还不行,这样做会很容易被人识破。

在别人和自己约时间时,即使明知某天有空,也尽量避免立刻回答,而先假装看看工作计划才回答,如果那天真的已安排了工作,就将计划翻开给对方看,这样能加强效果,使对方认为自己非常精明能干,同时也可显示自己的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