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刘基仁政严法

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名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认为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治世安民应该采取德刑并用的政策,但是必须是以德治为主。因此,他特别反对暴虐的凶残行为,对待百姓要有仁爱之心。总之他的观点是:德政需要有严明的法纪做保证,使用刑法的目的最终是实现仁政。

在元朝末年,刘基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有一次刘基来到了乡间,去体察当地的民情。他发现在当地有一些不法的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勾结在一起。那些人目无法纪,无恶不作,严重地干扰了老百姓的生活。刘基听完老百姓的哭诉后,十分愤怒,决心要为民除去这些祸害。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刘基掌握了那些恶霸犯罪的证据,接着就将他们依法查办。办完这件事情后,刘基又整治了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很快,高安县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起来。

在五年当官期间,刘基一直坚持“严而有惠爱”这个原则来治理地方。他体恤民情,但不宽恕违法的行为,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是同时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一直给刘基制造麻烦。幸运的是,刘基的上级很看重他的为人,因而他才避免了灾祸。

后来刘基感觉元朝快要灭亡,就不再在元朝任职,转而投奔了朱元璋。在刘基的帮助下,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向刘基请教治国之道,刘基说:“经过了十几年的战乱,国家凋敝,百姓困顿,需要休养生息。现今整顿纲纪,颁布法典实行仁政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有一天,朱元璋想要对一个人用刑罚,刘基问明太祖是怎么回事儿。朱元璋说:“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我要杀人。”刘基进谏说:“这是一个好的征兆啊,陛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土地和人心。陛下应该停止行刑,静待佳音才是。”说来也巧,没几天,海宁就归顺了朱元璋。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很高兴,下令让刘基释放囚犯。以后,朱元璋又让刘基做了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由他审理一些重大的囚犯。刘基每次都是尽量从宽处理,以此来安定民心。

此外,加强法制也是刘基的一贯主张。他在《感时述事十首》中说:“虞刑论小故,夏誓殄渠魁。好生虽大德,纵恶非圣裁。官吏逞贪婪,树怨结祸胎。法当究其源,剪锄去根荄。”因此,他上书请求皇帝要立法定制。在他的提议下,皇帝令他与李善长、杨宪、傅璇等人一起拟定律令。这些律令成为明朝之后立法的基本依据,为后来《大明律》奠定了基础。

有一年,刘基向朱元璋请奏颁布《军卫法》,在奏章中他提出了“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朱元璋看了十分高兴,并以此作为官员做事的依据。同年明军在北伐时占领了山东、河南,朱元璋要去汴梁进行下一步的军事战略。临走之前,他命令刘基和丞相李善长留在南京守卫京师。此时刘基是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纠察和弹劾官员的违法行为。他认为:“宋代和元代都是因为纲纪不严而失去了天下。因此现在应该严肃纲纪,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法,必须严惩。”所以即使那些宿卫朝廷的宦侍犯了法,他总是向太子请奏,之后将他们依法查办。

刘基由于严格执法,得罪了不少人。有一个叫李彬的人,是中书省都事,也是李善长的亲信。有一次,他犯了法,被刘基抓了起来。刘基弄明白了来龙去脉,决定要依法将李彬杀掉。李善长赶紧去找刘基说清,请他网开一面。刘基认为李善长是在包庇李彬,就向朱元璋报告了这件事情,请求皇帝定夺。没多久,刘基接到了朱元璋的批示,依法将李彬处以死刑。这件事情,引起了李善长的不满。李善长是开国第一功臣又是当时的丞相,他认为自己的亲信被杀,让他丢了面子,于是对刘基采取了报复。最终刘基在李善长的诋毁下被迫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