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周新让鹅收礼
- 史鉴录:明~清
- 《史鉴录》编写组编著
- 1315字
- 2018-04-04 10:41:21
广东羊城曾经有一条叫做高第里的街道,不过这条街道在明成祖之后被更名为仰忠街,以纪念明朝的一位廉吏—周新。
周新,字日新,是明朝有名的廉吏。他幼时家贫,深知百姓生活艰难,所以非常痛恨贪官污吏。他做了按察使(按察使的职务是对官员进行考察)之后,有很多人给他送礼,他都一一拒绝了。但当时朝廷贿赂成风,想走后门,拉周新下水的人比比皆是。很多时候,行贿的方式都令人难以应付。
有一次,一个人带着一个大盒子来拜访周新。周新一见那个盒子,就知道对方是来行贿的,心里非常不舒服。可是那人打开盒子后,露出来的竟然是一只泛着油光,黄澄澄、热腾腾的大烤鹅,香气扑鼻。周新虽然官居三品,但他一直生活非常简朴,每天粗菜淡饭。孟子说“食色性也”,周新自然也不例外。那人说:“这只烤鹅也不值什么钱,给大人尝尝鲜,不成敬意。”周新那句“我不能收”还没说出来,那人已经飞也似地跑了。
周新望着那只烤鹅,心里犯了难。不收吧,人已经走了;扔出去,也不行,烤鹅确实不值多少钱,他这一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嫌少。但是如果收了,以后就会有下次,下下次。而且还会被后人唾弃。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地思量,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仆役叫过来,让他将那只烤鹅挂在房檐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只香喷喷地烤鹅被风干成了满身尘土的腊鹅。
以后再有人上门送礼,周新就将人带到屋前看“腊鹅”。还笑着跟人家解释:“你知道,我是不收礼的,你要是执意把东西留下,就跟这只鹅商量一下,它要是肯,我就收,要不然就请带回去吧。”
自然没人能让一只腊鹅收礼。周新这一“癖好”传出去后,再也没有人给他送礼了。周新不仅自己不收礼,他身边的人也因为受到他的影响,以收礼为耻,受贿之风收敛很多。
周新在按察使任上,对于那些廉洁的官员,总是不吝称赞。有一次,他听说钱塘县令叶宗人,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他就微服去调查,他到了钱塘县之后,一打听,人人都说叶县令是个大清官。周新听了这些赞誉。并没有马上相信,又趁着叶宗人外出的时候,去他家查探。发现叶家非常简陋,没有任何贵重之物,仅在竹箱中发现一包太湖银鱼干。周新这时才相信,此人是个清官,第二天他特地宴请叶宗人,大力表彰他的清廉。叶宗人感念周新的知遇之恩,更加勤政爱民,被人们称为“钱塘一叶清”。
周新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周新的妻子也同丈夫一般安于清贫。她在周新未做官以前,靠给人缝补衣裳养活自己;周新当官之后,她也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有一次,周新一位同僚的夫人举办宴饮,广邀官属女眷。众人都穿的光鲜亮丽,唯有周夫人衣着朴素。那些官太太起初还嘲笑她像个农家妇,但她并不以为耻,不卑不亢。而那些官太太却在以后的宴席中,再不敢攀比衣着了。
周新死后,周夫人回了广东南海老家,两人没有子女,周夫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广东巡抚杨信民说:“周新当代第一人,怎么能让其夫人终日挨饿呢?”便经常给予救济。周夫人去世时,凡是在广东做官的浙江人都赶来参加葬礼,以此寄托他们对周新的哀思和对周夫人的敬仰。而浙江人民为了纪念周新,在编写《浙江通志》时,把他放到了“名宦传”里。并在杭州建庙祭祀他。羊城百姓因为仰慕周新的刚正廉洁,不仅在乡贤祠里祭祀他,而且把他故居所在地的街巷(高第里)易名为仰忠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