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传统的“四大名校”之一,地处宝山区高境镇。其地因庙而得名,据民国时期《江湾里志》记载:“高境庙,在镇东北殷九图,祀汉陈曲逆侯。”该庙始建于元朝末年,原在吉浦河东侧,文革时因河流改道而划入校内。庙毁于文革时期,今为学校花园“仰晖园”。陈曲逆侯即汉朝开国功臣陈平,被封为曲逆侯,曾“六出奇计”助刘邦夺取天下。司马迁《史记》称其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正是在这样一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庙墟之上,交大附中走过了六十多载的风雨历程。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大附中就以其优秀的理科教学而闻名沪上,特别是物理学科在当时独树一帜,成为该校的品牌和特色。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一方面继续巩固理科的优势地位,一方面也逐渐重视文科的建设和发展。近几年来,该校文、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始终在区内名列前茅,学生在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以及上海市青少年科创大赛(社会科学)中也屡创佳绩,我想这与其“文化立校”的发展新策有直接联系。在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中,徐向东校长明确提出“要通过文化建设丰实办学内涵”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学校文化综合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学校成员的发展状态,因此,要创生卓越品质,我们需要将文化立校作为一条重要的发展策略。”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套《中华文化与中华经典》丛书,就是学校为配合开展中学文化课程系列而精心打造的校本教材。

该丛书紧扣中华文化与中华经典的核心内容,即以经、史、子、集为分类传统的“四部文明”,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兴趣,感知文化,陶冶身心。经部主要是儒家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之类;史部主要收录历史以及政治、地理等方面的著作,如《史记》《水经注》等;子部涵盖了哲学、军事、天文、数学、医学、农业、艺术、工商等各方面的内容,如《老子》《庄子》等;集部主要收录总集、别集及其他各种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四部文明”不仅仅只是文学和历史,它包含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涉及自然科学。与此相应的是,本丛书也分为四册,曰:中华典故,曰:唐诗宋词拾趣,曰:前秦诸子导读,曰:四部经典导读。典故大多出自经、史、子三部,而诗词则是集部之精粹。因此,从读者的角度而言,学习典故可以夯实基础,阅读诗词可以激发兴趣,而诸子导读和四部经典的选读则是拓展与延伸,四册读本俨然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四部典籍基本上都是古代文言著作,考虑到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本丛书所选主要以古文和诗词为主,并配以相应的注解和译文。因为古诗文不仅是高中语文的基本教学内容,而且代表了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我相信,这一套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文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学校的文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有效作用。故乐为之序。

彭国忠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