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日记(2)

译文

各种弊病都因懒散而引起。懒散则纪律松弛,纪律松弛则对人的管理不严,而督促事功也就不勤敏,一处迟缓则处处懈怠。

评点

懒散者不能治事。这段日记说的是懒散对政事的危害,可知从政者尤其不能懒散。

三乐

原文

勤劳而后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忮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译文

勤劳之后稍稍休息,第一大乐趣。以非常淡泊的态度来消除嫉妒之心,第二大乐趣。读书时发出金石般动听的声音,第三大乐趣。

评点

以何事为乐,能见一个人的趣味取向。曾氏的这三乐,乃真正的君子之乐。关于三乐,曾氏还有一种说法,即以“宏奖人才,诱人日进”来取代“至淡以消忮心”,其他两乐则与此说同。

喜誉恶毁与患得患失

原文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译文

凡喜欢称誉厌恶诋毁的心思,也就是普通人的患得患失的心思,在这一道关口上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只能用来欺世盗名。

评点

曾氏认为,喜誉恶毁与患得患失是同一个毛病,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不同罢了。如果在这一点上不能彻悟,即其人所具有的学问才智都是假的。不诚无物:不能在自身得到验证,学问将从何谈起?

言物行恒

原文

言物行恒,诚身之道也,万化基于此矣。余病根在无恒,故家内琐事,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能成。戒之。

译文

言之有物持之以恒,这是致身于诚的方式,一切教化都以此为基础。我的毛病根源在无恒心,故而家中琐事,今天立下条例,明天仍旧散漫,仆人没有常规可循,将来管理众人必不能使人信服,做事必不能成功。要戒除此病。

评点

这是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二日的一段日记。这段时期,正是曾氏跟随唐鉴研习程朱理学,努力修身之时。这段时期的日记,几乎每天都在对自己一点一滴的言行缺失进行深刻反思批判。其深刻之处体现在挖病根上,挖出病根后又将它与“诚”这个本体联系起来。说到做不到,便是自欺,便是不诚;而不诚,则什么都不是。所以,这段时期的日记中,曾氏常对自己痛加指摘,甚至骂自己下流卑鄙,是禽兽。骂得越厉害,震动便越大,纠正的决心也便会下得越大。

安逸不能肩大任

原文

孙高阳、史道邻皆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今已养成膏粱安逸之身,他日何以肩得大事?

译文

孙高阳、史道邻都是极能耐得苦的人,所以能够艰难驰驱,成为一代伟人。现在我已养成专吃美味只能安逸的身子,今后怎么能肩负大任?

评点

孙高阳即明末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曾总督山海关与蓟辽,长年与清兵作战。罢职家居后,又在家乡高阳率家人与来犯清兵搏斗,城破自杀。史道邻即史可法,明末崇祯年间南京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清军南下,他孤守扬州。城破后被执,不屈自杀。翰苑中的曾氏以此二人为榜样,勉励自己不能耽于安乐,以便他日担当大任。

遏欲之难

原文

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

译文

自从戒吃潮烟以来,心神彷徨不定,几乎像缺了主心骨似的。遏制欲望之难,大致都如此,若不挟破釜沉舟的气势,怎能有成呢?

评点

曾氏青年时代有两大嗜好,一为吃烟,一为下棋。道光二十二年,曾氏曾经下决心戒除这两个嗜好。结果烟戒成功了,棋却没戒成。后来身处军营,即便军情严重到了极点,他每天也要下几局棋。之所以一成一不成,或许是吃烟有害健康,曾氏下死决心戒之,而下棋虽耗时光却也能澄定心绪,故未下定死决心。

借拂逆磨砺德性

原文

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奸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译文

古人办事情,遭遇掣肘的地方,碰到违逆的端由,每朝每代都有,每个人都有。厌恶违逆而一味要求顺从,从而设法诛锄异己,这是权奸的行径。听任它违逆,从而震动心意,坚韧性情,委曲求全,而且以无敌国外患易招致灭亡作为长远思虑,这是圣贤的用心。借别人的违逆,来磨砺我的德性,这也许是可以做到的吧!

评点

古往今来,许多处高位握重权的人,都喜欢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其好处是个人意志行使顺畅,权力欲望得到充分满足,不好处则容易招来怨恨,弄不好也有可能带来杀头毁家之祸。应该说,此种做法不好。正确的态度应是宽宏大量,海纳百川,若能存无敌国外患而亡之心,有意培植反对派,那就是大政治家的作为了。

心力劳苦

原文

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译文

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评点

凡处危难之际,必定是特别的艰苦,要做此际英雄,自然得有超人的吃苦耐劳本领。这种本领既体现在力量上,也体现在心志上。

得人与治事

原文

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译文

治理政事的办法,获得人才、处置事情两者一样的重要。获得人才这方面不外乎四件事:叫作广泛收录、谨慎使用、勤于教导、严格管理。处置事情不外乎四点:叫作分析、综合、思考详尽、把守简约。

评点

通常官员都只把治事作为为政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政事本来就繁多,每一桩每一件都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逼得你非办不可。重治事原本不错。不过,事情要靠人去办,而“人”又不仅仅只是自己一个,故而为政在治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得人。这一点,常常易于被忽视。曾氏有一套得人的本领和经验,此乃其成功之本。这段话说到他得人的四条经验,看似无奇特之处,若要真正做得,则颇不容易。譬如拿勤教一条来说,许多为政者就做不到,即便想教,也教不出一个名堂来。曾氏认为,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不能为贤主更生异才,人才要靠培养教育而成。曾氏教育人才的方法很多,“宏奖”是他使用得最多最为得手的一种,他甚至把“宏奖人才,诱人日进”视为自己的一大乐趣。在治事上,他对“经分”“纶合”有独到认识。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曾氏在日记中这样说道:“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亡,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当综核一次。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账。总以后胜于前为进境。”对于约守,他在当天的日记中也有很好的阐述:“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人不信不从矣。”

精心果力

原文

每日须以精心果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

译文

每天必须以精诚心思、果决力量去独自造访幽深奥赜,径直奔向细微之处,借以求得上升的境界。若一天没有得到上升的境界,则一天一天地渐渐后退了。

评点

这是曾氏为自己提出的一个较为苛严的要求。《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看来,这段话当是曾氏的指导思想。每日都有进境确乎不易,所以要精心果力,要独造幽微。若果真如此,日新日日新也不是不能做到的。当然,这个“新”,这个“进境”,只是点滴之间罢了。滴水成河,到时便波澜翻卷了。

清早单开

原文

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事,本日必了之。

译文

在清早用单子开出当天应了结的事,当天必须了结它。

评点

一早起便开列出来,既是提示,也是督促。人们办事最易犯的两个毛病是:一为遗忘,一为拖拉。曾氏的“单开”,系专治此两症的良方。

精神贯注与军事日进

原文

与胡中丞熟商江南军事。胡言凡事皆须精神贯注,心有二用,则必不能有成。余亦言军事不日进则日退。二人互许为知言。

译文

与胡中丞反复商量江南用兵的事情。胡中丞说凡事都须精神贯注,一心二用,则必定不能有成效。我也说军事上若是不能每天有长进则将每天后退。两人互相赞许对方的话为明了事理的言论。

评点

胡中丞即胡林翼,时任湖北巡抚。

咸丰十年初,太平军行围魏救赵之计,二月下旬攻破杭州,浙江巡抚罗遵殿自杀。闰三月下旬,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接下来攻占常州、苏州等大城市。江南军事形势陡变。

四月初,罗遵殿灵柩运回原籍安徽宿松。此时,曾氏正驻军宿松。前几天,左宗棠、李元度从湖南来到宿松。初十日,胡林翼从湖北英山来到宿松。曾、左、胡一时同处宿松,可谓东南大变中的一次湘军主要统领的小聚会,正如《年谱》中所说的,他们“昕夕纵谈东南大局,谋所以补救之法”。十五日夜里,曾氏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段话。胡谈办事须专心致志,曾谈军事须日有所进,彼此都称赞对方说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