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禅境景观中的材料

每一种构成空间的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特性,每一种好的材料都会让人的心灵产生悸动。比如青石或者青砖,它们素朴淡雅的外表中所透出的那种雅致自然的气韵令我们动容,当我们的手从它上面掠过时,仿佛是触及了历史和生活的脉搏。身处在这些自然材质的包围中,我们的心仿佛也宁静和平和了许多。好的材料应该是有灵魂和生命的,我们只有先走进这些材料,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

1.青石

青石板

青石主要由浅灰色厚层鲡状岩和厚层鲡状岩夹中豹皮灰岩组成,面呈青灰色,所以称青石。它学名为石灰石,是水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全国各地都有产出,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及黏土、氧化硅、氧化镁等。当氧化硅高时,青石硬度就高,其容重一般为1000~2600千克/立方米,抗压强度为10~100兆帕。青石相对花岗岩等其他石材来说材质较软,易于劈制成面积不大的薄板,所以中国的古人常将它用在园林中的地面、雕塑、墙体等处。许多民间的小巷和院落也多以青石板铺就,直到现在,人们一旦看到青石,内心总会升腾起一种古朴自然、返璞归真的感受。

2.青砖

青砖

青砖是由黏土烧制而成,黏土本身具有极强的黏性。将黏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在1000℃的高温下便烧制成了砖。因为黏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铁完全氧化生成的三氧化二铁呈红色,这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的过程中加水冷却,使黏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青色的低价铁,即青砖。青砖和红砖的硬度虽然差距不大,但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的性能却明显优于红砖。青砖采用自然原土无氧烧制,以水为灵,以火为刚,五行和人体相合,还具有保持空气湿度、吸水、抗氧化等特点,其中含有的微量硫磺元素还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青砖平铺

青砖立铺

青砖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主要材料,至今也被大家广泛应用,所以它也起到了一定的传承历史的作用。青砖色泽淡雅、体型规整,总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在现代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处理手法,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艺术神韵。

3.青瓦

制作青瓦的技艺比青砖要稍高,难度也较大一些。制作青瓦的泥料比制砖的泥料要更加细软,稍大一点的砂石便会导致瓦片上出现破洞。烧制青瓦的泥料先要堆积成长方体的泥块,工匠用弓形工具将泥块切成泥片,然后围贴在专门的瓦筒上加工成泥瓦,接着经过2~3天的晾晒,等到泥瓦无水分后才收起瓦坯,最终形成了一筒四片、每片为90°的弧形,才放在瓦窑烧制。烧制青瓦的火色特别重要,太大、太老都会导致瓦片变形。烧制过程中在红瓦窖上浇水,一般是1万片瓦浇水两天左右,这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之后青瓦才算烧制成功。

与青砖一样,青瓦也是我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主要材料,特别平民化和普遍化。它也能用现代的手法组合出更多的形式来,其弧形的形体组合更容易在几何形为主的现代景观设计构成中形成一些独特、另类的景观情趣来。

4.各种原木

防腐木

原木

木材因取得和加工都比较容易,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建筑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于树木的树干部分,它有着很好的力学性质。工程中的木材通常需要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将木材堆成垛之后进行自然风干;人工干燥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烘、烤,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挤出木材中的水分。在我国古代,木材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佛塔以及民居建筑中。中国现存的古建筑,最著名的有建于公元857年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和建于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该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它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修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到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整个修建工作才宣告完毕。该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我国地域辽阔,树种繁多,因此各地区常用在工程中的木材、树种各有不同,东北地区主要用红松、落叶松(黄花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水曲柳等;长江流域主要用杉木、马尾松;西南、西北地区主要用冷杉、云杉、铁杉。木材是大自然的结晶,有着其他人工材料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我国传统的皇家和寺庙建筑中的木材表面多被彩绘和红油漆所遮盖,只有民居中的木材多以自然的色泽和质感示人。原木自然的纹理、天然的色泽、幽香的气味,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人们处在木的包围中,身心安详,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5.白灰墙面

室外墙体的涂料涂装体系一般分为底漆、中涂漆和面漆三层,底漆用来封闭墙面的碱性,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对面漆性能及表面效果影响较大。如果不使用底漆,漆膜附着力会有一定的削弱。中涂漆主要用来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和遮盖力,增加丰满度,并相应减少面漆用量。面漆是最外面的一道涂层,一般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且有抵挡风吹雨淋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南方民宅多喜欢将建筑外墙涂成白色,尤以安徽民居为代表,青色的瓦片和白色的墙体组成了一组组层次分明的水墨画,引来无数人对此地魂牵梦绕,也带出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样的佳句。白色墙体给人一种纯粹感和安宁感,在景园设计的艺术境界中,它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用自己的“虚”大方地将其他元素衬托出来。

6.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

混凝土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混凝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建筑师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质感和美感上来,开始用混凝土的美学特征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情感。这里说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它属于一次性浇注成型,面层不需再做任何的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而已,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装饰材料。这种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色泽均匀,它的外观具有朴实无华和自然沉稳的韵味,其与生俱来的厚重感与清雅感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它的刚与柔、拙与巧、冷与暖的矛盾对比刺激到了很多设计师的敏感神经,所以许多设计师们都认为,清水混凝土是一种看似朴素简单实则无比高贵和雅致的建筑装饰材料。

当代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将清水混凝土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被人们尊称为“清水混凝土的诗人”。安藤使用的清水混凝土的四角都有一个圆形孔,这个圆孔是模板螺栓的残留痕迹。安腾对原本的清水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日本的传统工艺处理,并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拆掉模板之后的水泥墙面进行再次处理,使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传递出一种近乎“母性”的柔美质感。

清水混凝土的艺术质感奇特,有如老僧入定般的纯粹素净,也有如邻家少女般的青涩柔美,有如武士般的刚硬俊朗,也有如书生般的清雅脱俗。正是这种矛盾的结合才令人对它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眷恋。把它应用在禅境景观中,更能表现一种扑朔迷离的情怀,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冥想。

7.砖雕、石雕

砖雕

石雕

中国的砖雕由东周的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我国古代砖雕大多用于大门、照壁或墙面的装饰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做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花、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画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和减地平雕(阴线刻画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开始就有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石雕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浮雕、圆雕、镂雕、透雕等。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和卵石雕刻等。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也都有很大变化。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影响着石雕创作的发展和演变。

不管是石雕还是砖雕,都属于雕刻的范畴,它们都借助特定的材质,运用雕、刻、塑几种手法,创造着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出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世界。它也是室外景园中不过缺少的造景元素。

8.花岗岩、文化石及其他

自然面花岗岩

艺术石

花岗岩碎拼

透水砖

蘑菇石

不锈钢

素水泥

外墙砖

卵石

竹子

机刨面石材

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和冷却而形成的火成岩,它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的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是室外工程中的绝佳之材。由于花岗岩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分布较广且品种繁多,故从颜色上讲,其色彩纹样的变化也非常多,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装饰及室外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有芝麻灰、芝麻白、中国黑、樱花红、粉红麻、将军红、蓝钻、英国棕、黄金麻等数种。

文化石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但它具有粗粝的质感、自然的形态,表面肌理自然质朴。可以说,文化石是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心态的体现,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生活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追忆。文化石分为人造和天然两种,人造文化石是采用硅钙、石膏等材料精制而成的,它模仿天然石材的外形纹理,具有质地轻、色彩丰富、不霉、不燃、便于安装等特点。天然文化石开采于自然界的石材矿床,是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装饰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特点。

其他材料还包括艺术石、蘑菇石、卵石、竹子、不锈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