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禅境景观设计案例

渡桥

设计解析

按照佛教的说法,观音菩萨与南瞻部洲(佛教中我们人类所存在的这个空间)中东土(佛教中中国的代名词)的众生渊源颇深,我国相当一部分民众存在着“朴素的观音信仰”。此设计便以“观音慈航化度众生”为主题,创造了一个有着序列性和故事性的景观空间。该设计主体渡桥的大形体由佛教的“卍”字形拆分而成,经过变异与重新组合,形成了现在的渡桥平面。在渡桥下半部分由两个“Z”字咬合而成的小空间中放置了一个木结构装置,内置一块大石,大石脚下摆放了9块小石,象征了佛教世界观中的“九山八海”。当人们通过这座曲折渡桥从“此岸”向“彼岸”行进的时候,有可能顺利通过,也有可能由于自己的迷痴和桥的曲折迂回而徘徊其中,甚至出现回到原点的可能。通过图面,我们可以看出此岸的建筑以小的道路和亭子为主,代表了俗界的平庸和低俗,而彼岸的建筑则以宽阔的道路、高大的牌坊、威严的庙堂为主,一幅圆满吉祥的场景。从渡桥开始行进的时候,一个关于人生历程和修行的序列便开始了,此岸行进的动作便代表了个人修行的开始。行进的第一步,我们遇到的是一个由“卍”字形拆分出来的构建端头所形成的小型观景平台,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进时要不时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人生的风景。紧接着遇到的是象征佛教宇宙观的装置,提醒我们在修行的开始就要竖立正确的心态和人生观、价值观,因为佛教认为“一切唯心造”,心的能量可以改变一切,包括以后的人生前程。装置的偏右下方是一个码头,码头的端头上跨有一个现代式的牌坊,下部还有一块更低的亲水平台。三叶小舟停泊在此,白色的舟身再加上一根轻盈的撑杆,使整个小舟有一种凌空飘逸的神话美感。这些小舟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代表,在这里专门运送那些凭借自己能力无法到达彼岸的人们。继续往前走,看到的是另外一处观景平台,此平台正对着一个小岛,小岛象征了观音菩萨的修行场所——普陀山。走到桥的尽头右拐,有一棵生机蓬勃的柳树,柳枝即代表了观音菩萨手中水净瓶里的柳枝来源。继续前行,有一条伸入水中的木栈道,栈道的尽头是一个由汉白玉雕成的三面观音站像。在这里,人们朝拜观音后即完成了这个关于人生历程和修行的序列。

该作品是此系列设计中故事性和序列性较强的一个,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俗人通过修行而到达得道成圣的历程,同时也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概念清晰表达了出来。此设计描述了一个修行者的历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从一无所有到成就事业、成就自己这样的一个历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