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念过去不惧将来,做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过去,不管是凄惨还是辉煌,都已经过去,再想再念,也是枉然;将来,不管是残酷还是唯美,都将会如期而至,避不开,逃不过。所以,我们不能念想过去,也不能惧怕未来,要学会做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不念过去不惧将来,做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过去,不管是凄惨还是辉煌,都已经过去,再想再念,也是枉然;将来,不管是残酷还是唯美,都将会如期而至,避不开,逃不过。所以,我们不能念想过去,也不能惧怕未来,要学会做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小蜗牛每天都背着重重的壳跟妈妈一起爬呀爬,四处找食物。有一天,它实在是太累了,就停下来,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每天都背着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到处爬啊?能不能不背啊?”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只能爬,可是我们又爬不快,如果没有这个壳来保护我们的话,我们恐怕活不了多长时间。”这时,一只毛毛虫慢慢地从小蜗牛身旁爬过,小蜗牛就问妈妈:“毛毛虫姐姐不是也没有骨骼,也爬不快吗?可是为什么它就不用背像我们这样重的壳呢?”妈妈想了想说:“毛毛虫姐姐终有一天会变成蝴蝶,它能够在天空中飞,那么天空必然会保护它啊!”这时,蚯蚓弟弟又慢慢地从小蜗牛身旁爬过,小蜗牛就又问妈妈:“蚯蚓弟弟跟我们一样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但是它怎么也没壳呢?”妈妈说:“蚯蚓弟弟会钻土,它躲到地下了,大地肯定会保护它啊!”小蜗牛听罢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啊,天空和大地都不保护我们!”可是蜗牛妈妈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靠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内心强大,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不管是事业上的,还是家庭上的,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甚至还有健康上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怎么去承受这些瞬间就能把人的腰肢压弯的重压啊?

只有具备一个强大的内心,才能一直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坚定,才能不依靠、不奢求任何外界的力量做好自己,做强自己,做大自己!

索尼娅·甘地,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之妻,是一个内心超级强大、用良心发声的女政治家。

1946年,索尼娅·甘地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市郊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父亲是建筑承包商,家境还算不错。1964年,18岁的她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语,第二年与同校的拉吉夫·甘地相恋,之后喜结良缘。婚后的索尼娅在家相夫教子,育有一子一女。

1984年,时任印度总理、索尼娅的婆婆英·甘地遇刺身亡,她的丈夫拉吉夫·甘地继承母业出任印度总理。然而,7年之后的一天,拉吉夫·甘地在印度南部举行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也遇刺身亡了。

相继遭受最亲的人遇刺身亡的打击,索尼娅沉浸在深重的苦痛之中,很长一段时间鲜有在公开场合露面。当时,印度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大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甚至一度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身为甘地家族的一员,前印度总理的妻子,索尼娅·甘地不能再沉浸在悲伤中了,她必须要做个内心强大的人,必须要尽快从伤痛中走出来,担起利用甘地家族的威望重振国大党的重任。

于是,在国大党一些要员的邀请下,索尼娅·甘地加入国大党,并获推为国大党主席。当上国大党主席的她重振国大党,使国大党于2004年印度第14届人民院大选中获胜,索尼娅·甘地被推为总理候选人。然而,在选举的过程中,支持她任总理的人虽然占绝大多数,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以她是意大利人而非印度人表示反对。尽管后来选举的结果在国大党的意料之中,索尼娅·甘地很可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非印度裔的领导人,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索尼娅·甘地主动提出了放弃。“我必须谦卑地放弃总理职务。”57岁的索尼娅·甘地大声地对国大党国会议员说,“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声音,这是我的良心。”

全世界人民都很好奇,索尼娅·甘地为什么要选择放弃总理职务呢?有人猜想,可能是因为曾担任过印度总理的婆婆和丈夫都死于暗杀,她害怕自己担任了总理一职之后会成为新的暗杀对象。其实不然。真实的原因是她担心她这个外裔媳妇执意出任总理一职的话,不仅自己会遭到人身攻击,而且有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破坏印度当时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作为甘地家族的一员,她绝不希望成为分裂印度和破坏印度经济发展的“罪人”。所以,她明确表示,她不会担任总理一职,当总理并不是她的梦想,她的梦想是为印度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索尼娅·甘地此举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高尚的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持新政府的稳定,同时也增强了她在党内的影响力。2013年8月20日,美国《福布斯》评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身为印度执政党主席的索尼娅·甘地位列第三。

大家在看到索尼娅·甘地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谐主动弃总理一职的高尚行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她内心的强大。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接受婆婆和丈夫都被暗杀身亡这样一个悲惨的事实?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使一个相夫教子的妇人担起一个党派乃至一个国家的欣荣发展?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出放弃做国家总理这个千千万万人一生都渴求不来的重大职务的决定啊?

内心强大的人,他的人生目标是清晰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时刻心存希望,所以才能够战胜一切恐惧与悲伤,战胜一切困苦与艰难。

内心强大的人,他具有积聚外界能量的能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丰满,富足而优雅。

内心强大的人,他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是心无旁骛之人,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能够坚守心中的那份坚定,默默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内心强大的人,还具有宽容和谦让之心,能永葆自己内心的安定与平静。

我们大家都要做个内心强大的人,把过去留在昨天,为将来活在当下。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

俗话说得好:“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你所说过的话,你所走过的路,你所经历过的事,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既然事实不可更改,人生之路不能回头,那我们唯有接受,唯有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大千世界。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曾听朋友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森林里的一只老鹰和一只野猫同时怀孕了,老鹰生下了五只肥肥嫩嫩的小鹰,野猫也生下了五只肥肥胖胖的小猫。不过它俩喂养自己孩子的方式却大大不同,以至于造成这两种动物的繁衍发展相悖。

为了哺育这些小生命,老鹰和野猫每天都到森林里觅食,老鹰每次找到食物回来,哪只小鹰抢得凶它就分食物给谁吃,那些抢不过凶狠的小鹰的家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咀嚼美食,而自己则一天天地瘦下去。就在它们快要被饿死时,老鹰还残忍地把它们赶出去,让它们自己去寻求生存。有的在被赶出家门之后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不仅自己能找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越飞越高,当然,也有的因为适应不了突然变化的环境,很快就饿死在森林的某一个角落。如此这般一直延续,老鹰一族留下的都是强壮的子孙后代。而野猫则遵循平等的原则,每一只小猫都分同样大小多少的食物,让它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地长大。

老鹰的子孙后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考验下,一代比一代强壮,成为了森林里最强壮的一族,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之中,天宇之内。而野猫一族则渐渐没落,最终成为了人类饲养的宠物。

人生也是如此。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强者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也只有强者中的强者才能够走在世界的顶端。这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谁也改变不了,那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才能够找到自己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和意义。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有“中国铁娘子”之称,以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心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赢得了我国人民的崇高敬意,她也因此获封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我从没想到要投身政治,只想做个企业家。”西北工学院国防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的吴仪,一直都想要做个企业家,为此她十分卖力地工作,寻找着合适的机会。然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并未给她做企业家的机会,反而一步步地把她往政坛里推。

她毕业之后先是在兰州炼油厂里做技术员,在政治部办公室做干事,通过多年的努力,她从技术员升到了副总工程师,然后再到副厂长,之后到了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任副经理、党委书记,1988年,50岁的她凭着几十年的热情和干劲,得到了组织的信任,让其担任北京的副市长。她这个一心想当企业家的“从男人堆里干出来”的女人,为了适应当时的大环境,毅然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无怨无悔地加入了政治家的行列。

任北京副市长的最初几个月,吴仪根本就顾不上回家,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她遍访了30多家企业;1991年,她入主外经贸部,经常出访海外,从早忙到晚,甚至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仅靠一包泡面便解决了一餐。

不过那时大家对这个素有“拼命三娘”之称的吴仪还不是很熟悉,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熟识她,是在国际谈判桌上。

1991年4月,时任对外经贸部副部长的吴仪临危受命,以“替补”的身份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一开场,美国贸易代表便十分嚣张地说他们是在跟小偷谈判,吴仪闻言后面不改色地用犀利的语言还击道:“我是在跟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正是这机智、干练又不失强硬的谈判智慧和谈判态度,使她赢得了“中国铁娘子”的美誉。

2003年,刚当选为副总理的吴仪,在SARS疫情暴发时再次临危受命兼任卫生部部长,当天便随温家宝总理去考察北京非典防疫情况,即刻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她的组织和安排下,抗击非典的“雷霆行动”迅速展开,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吴仪超乎常人的能力使她不断地被拉去充当“救火队”,不论是盗版蔓延,还是食品、药品安全出了问题,中央必然会将她派往第一线委以重任。

或许是因为公务太忙,吴仪错过了最佳的结婚年龄。2008年,她以69岁高龄正式淡出我国政治舞台之时,依然是孑然一身。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感到不快乐,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赋予我这个机会。我没谈过恋爱,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闯进我的生活。”既然上天没有给予她恋爱的机会,既然那个人始终未曾来到她的世界,她唯有接受,然后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手中的职权去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是环境去适应人,而是人去适应环境。吴仪,就是这么一个很会改变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人。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命运不公等,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不停地抱怨上,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改变不了的事实上。

人没法选择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但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就有可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的无限潜能,将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在平凡中寻找精彩,在精彩中畅享人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然而,精彩却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的,许许多多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平平凡凡的,做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如成家立业,如相夫教子等。但并不能说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他们的人生没有价值,他们能把大家都在做的事做好,也就不枉此生了。何况,他们看似平常,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身上缺少亮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奋斗、不断前进,指不定哪一天就登上了一个人生的高度,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别人。

俗话说得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够拥抱充实,耐得住平凡的人才会获得精彩。出彩的人生蕴藏在平凡的生活之中,平凡的生活也会绽放出精彩。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寻找精彩的眼睛,要学会在平凡中寻找精彩,在精彩中畅享人生。

有一只蚂蚁,平凡得在森林里简直就是被忽视的对象,几乎没有一只动物是正眼看它的。不过它并未因此而感到郁闷,而是自己在平凡的生命中寻找精彩。

它曾偷偷地爬到大象身上,在大象的背上翩翩起舞,大象对它无可奈何;它也曾悄悄地跳到老虎身上,趁老虎不注意咬了它一口,疼得它“嗷嗷嗷”地大叫;它还爬到骏马身上,骏马怎么甩都甩不掉它,只好让它跟着自己四处去游历……

正是因为它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让它红遍了整个森林,所有的动物几乎都认识它了,对它是又怕又敬,真害怕哪一天它就爬到自己身上来了。

一株株小草,看似平凡,但却可以组成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滴滴水珠,看似平凡,但却可以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一朵朵彩云,看似平凡,但却可以组成一大片广阔的天空。

平凡的人,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也能让别人欣赏到自己的精彩。

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偏远地区板升乡弄丛村,有一位名叫蓝云的平凡村医带病行医的事迹被新华社、河池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化瑶族自治区于1988年10月成立,当时年仅20岁的蓝云刚刚高中毕业,一心要为家乡服务的他回到了家乡弄丛村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两年之后更是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弄丛小学担任教师。

蓝云的父亲是一名“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即我们俗称的“赤脚医生”,他从小就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所以常常会备有一些药物。

一次,弄丛村村委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说自己的妻子阑尾炎复发,痛得死去活来的,当时村里并未有正规的挂牌医生,情况又那么危急,大家就想到了蓝云,请他去看看,他去了之后给病人开了一剂急救方子,为病人争取了一定的时间送往医院救治。

这次经历使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医生。于是,在教学之余,他自学医术,到都安卫校读了三年医学。在取得了行医资格证之后,32岁的蓝云正式改行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做乡村医生的几年,他收获了爱情,成了家,也做了父亲。他的妻子蒙超英曾是他的学生,也曾到他的诊所看过病,也算是他的病人,因为敬重他而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

两人婚后十分恩爱,一家三口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夕之间便将他们的幸福生活击碎。

2006年年底,蓝云被查出了鼻咽癌。

患病的蓝云,想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村里需要看病的群众。万一自己哪一天一病不起了,村里的群众也需要有村医看病。

2007年8月,他把自己的妻子送去河池卫校读医,学成之后继承自己的医学事业。蒙超英平时跟蓝云在一起,对医学耳濡目染,所以学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她在河池卫校学了中西医结合和护士两个专业。

在妻子学医期间,为了省钱,除了动手术和化疗外,蓝云还结合土医来控制自己的病情。早期病情还不算严重,他依然骑着摩托车上门给村民看病,一些不通车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儿子没人照顾,他去哪儿看病都背着儿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蓝云的病日益严重,步履也日渐蹒跚,他的上睑开始慢慢下垂,左脸因鼻咽癌而变得肿胀,左鼻翼、嘴巴还严重水肿变了形,颈部也因化疗而变得紫黑。

2009年7月,蒙超英学成归来,穿上了白大褂与蓝云一起去治病救人。蓝云感到很欣慰,但是蒙超英却很难过,看着蓝云一天天病重,她无数次红了眼圈。

按照一村一名村医的原则,本来板升乡有十名左右的村医,但是一半以上的村医因受不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而放弃了,只有蓝云和妻子坚守岗位。但是蓝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消瘦到80多斤时,他就只能进食一些玉米糊等流食了,嘴角还不时流出白沫和血水。

原本一直在接受治疗的蓝云,因开诊所每月只有700多元的收入实在无法再支撑自己高额的治疗费用,毅然决定放弃治疗,不过他还是每天坚持在诊所里给病人打针看病,对于那些需要上门救治的病人,只能让妻子前往。

他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结点在哪里,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尽自己医生的本分,治病救人。

“贫困的瑶山深处,他默默行医十几载,不管地质条件多恶劣,不管生活条件多困苦,他都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山里人称他为‘生命的守护神’……丈夫悬壶济世,贤妻子学医接班。”

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宣传报道,广西卫生厅、河池市卫生局、大化县卫生局等医疗机构还分别派出医疗专家到弄丛村合作医疗卫生所对他的病情进行了会诊,不过很可惜的是,43岁的蓝云还是于2011年5月6日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爱着的医疗事业,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伤痛以及崇高的敬意。

蓝云,在他看来,他毕生所做的事,是一件多么平凡的事,但是在世人眼中,他虽然看似平凡,但却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平凡的生活也会有精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凡,也没有绝对的精彩,只要我们好好地把握自己,好好地展现自己,相信在我们平凡人生的背后,必然会隐藏着灿烂的光芒。

坦然接受不公平,找到内心的平衡

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操劳一生也还是过着贫穷线以下的生活;有的人不用工作都有花不完的钱财,有的人却累得死去活来也赚不到一点钱;有的人能力一般却能高官厚禄,有的人才华出众也只能做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顺心,如果我们一味地埋怨,一味地悲哀,那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希望,永远也不会活得开心和快乐。一味地去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导致自己的心理严重失衡,使自己变得焦躁不安,变得心悸易怒,如此一来,我们还怎么愉快地继续走自己的人生路?还怎么轻松地去做自己想做要做能做的事呢?我们唯有学会接受不公平,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才能轻松快乐地面对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一只狐狸和一根香肠结伴一起生活。狡猾的狐狸负责寻找食物,它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凭着自己的狡黠性格,总是能在日落之前弄到一些蔬菜瓜果和肉类回来。香肠则专门负责在家做饭。每次狐狸把自己辛辛苦苦从外面弄回来的瓜果蔬菜拿回来,香肠只不过洗洗然后放锅里翻炒几下就端上桌吃了。狐狸觉得很不公平,自己在外累死累活,香肠则在家轻轻松松地把弄一下锅铲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于是,它要求跟香肠换“工作”,它要在家负责炒菜做饭,让香肠去外面弄吃的东西回来。香肠出去的第一天,才滚进一户人家的厨房,就被人一把抓住扔锅里炒熟吃掉了。而狐狸第一天做“厨师”,火是烧得很旺了,却不知道怎么拿锅铲,当然,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可让它往锅里放,最后,它干炒了半天空锅,自己不小心掉进锅里被活活地烫死了。

如果狐狸能够接受“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它跟香肠的小日子还是能好好地过下去的。

没有蓝天的深邃有怎么会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又怎么会有小溪的涓涓细流?没有原野的灿烂芬芳又怎么会有小草的郁郁葱葱?

大千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公平还是不公平,我们都要学会坦然接受,我们要相信,希望会在前方默默地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气馁,不怯步……

2015年10月,我国85岁的药学家屠呦呦女士凭借发现抗疟特效药青蒿素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了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当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消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时,有人就发出疑问了,为什么一个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会没有院士头衔呢?

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屠呦呦是“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不过“三无”并不影响她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热情,她顶着“三无科学家”的帽子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奋战了一辈子。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因从小就对中药治病的奇效感兴趣,故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就读,毕业后分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专门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

1969年,各项科研工作都已停顿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参加一个代号为“523”的战备项目。当时正值越南战争,耐药的恶性疟在越南流行,引起了双方部队严重的非战斗性减员,中国在越共的请求下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军内开展抗疟药的研究。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的经验,38岁的她在此机遇下被委任为组长,负责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小组耗时3个多月,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找到了曾经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效果的青蒿,之后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具有100%抑制率。1972年3月,屠呦呦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之后她又带领自己的研究小组进行临床观察,她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最终分离提纯出了抗疟有效单体,即我们所说的“青蒿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屠呦呦也因此成为了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屠呦呦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她从未因病而落下工作,不管是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试验研究,她都坚持自己完成。她带领科研组的同志们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历代的医籍和本草,收集了2000多种方药,归纳编写成了《抗疟方药集》。

2011年9月,她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在中医药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给她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2004年获得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然而,时隔40多年之后,已然是85岁高龄的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世界公认的卓越学术荣誉,这是对她在寻找青蒿素的艰难旅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的肯定,更是对她将毕生的心血都投放在科学研究上最大的褒奖。

其实,在2011年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就很高,当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就曾预言:“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医科学家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结果她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也许有人会觉得,40多年前的发明研究,40多年后才获诺贝尔奖,对一个坚守在自然科学领域几十年且又为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是屠呦呦却不这么认为,她很淡然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包括扣在自己头顶上的“三无科学家”的帽子。什么拉斯克奖,什么诺贝尔奖,对她来说,得了是锦上添花,不得也没什么损失,因为做科学之人,无关地点,无关身份,也无关头衔,只要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

人存活于这个世界之上,必然会遭遇各种不公平。

越是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我们越是要学会接受,然后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以最佳的状态突出重围,赢得喝彩;越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下,我们越是要保持冷静,保持淡定,只有淡定才能更好地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自卑是失败的温床,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的人总是过低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喜欢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所以总会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以致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这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为,自卑是失败的温床,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自信能够释放出积极的正能量,将人往成功的方向推;自卑会释放出消极的负能量,将人往失败的方向推。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而更加自信,能够攀爬更高的山峰,而失败的人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的自卑,跌落到更深的人生低谷。所以,人务必要学会摒弃自卑,用自信来全面武装自己。

森林里有一只蚊子叫莎莎,起初它非常的自卑,总觉得自己在森林里的众多动物中显得最微不足道,所以每次遇到一些块头比较大的动物,它都不敢去咬它们,吸它们的血来填饱肚子。

有一天,跟它玩得很好的一只蚊子乐乐飞到森林之王老虎的身上叮了一个大包,把老虎气得暴跳如雷,但是还是不能把它怎样。

莎莎就问叮老虎的蚊子乐乐:“你不害怕吗?你就不怕老虎把你拍死吗?要知道,它的一个脚掌都比你大很多很多哦。”

“怕?为什么要怕?怕的话就什么事儿也做不成了!自信点儿,莎莎!”

后来,在乐乐的鼓励下,莎莎终于鼓起勇气飞到跟老虎一样大的狮子脸上,对着狮子鼻子没有毛的地方咬了下去,狮子十分恼火,但它用爪子抓破了脸也还是抓不到蚊子,只好向蚊子低头认输,求它放过自己。

莎莎战胜狮子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森林,从此以后,莎莎不再自卑,每天都很骄傲地在森林里飞来飞去。

俗话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所以,人无需自卑,更不要自负,要坚持自信,要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又矮又瘦的身体使他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成年之后他追求一位美丽的姑娘不成功,更加深了他的自卑感。幸好,他一直研究人生哲学,才弥补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使他不断地强大、自信起来。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勒肯的一个牧师之家,他5岁的时候,父亲死于脑软化症。之后不久,他2岁的弟弟又夭折了。“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至亲接连死亡,尼采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苦痛,使他变得性情孤僻。父亲死后不久,尼采随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生长在一个被女性环绕的家庭里。家里的女人们十分宠爱他,使他变得娇惯、脆弱和敏感,自卑感也因此而逐渐加深。

尼采14岁入读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教授古典课程,十分严格,也培养出了许多名人,尼采为了适应严格的教学环境,很少有时间娱乐和休闲,加上他又性格比较孤僻,所以很少与人接触,音乐和诗歌成为了他全部的感情寄托。1861年,17岁的尼采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休学回家休养,接受基督教的按礼。

1864年,身体恢复得还算不错的尼采到了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他对神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学了一个学期就不再学了。他喜欢希腊诗人,巧妙地将希腊神话中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同德意志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这激发了他对古文字、文学和古典主义艺术的热爱。

1865年,21岁的尼采因为自己喜欢的古典语言学老师到莱比锡大学任教,他便也跟着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上买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从此以后开始思考哲学,他全身的细胞都被哲学给激活了。正是因为有了哲学思想的武装,他开始不再那么自卑,渐渐建立起自信。

自卑是一种怯懦的表现,自信是一种勇敢的表现。1869年2月,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尼采战胜了自卑,过得相当愉快,甚至还成为了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

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两年之后发表了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将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凝练在其中。

尼采对于哲学的研究,并不止步于此,之后连续发表了四篇立足于文化的利益而批判强权政治的长文,结集为《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虽然尼采因此而遭到了维拉莫维茨领导的语言学家圈子的排斥,但此书还是赢得了一片狂热的喝彩声。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生涯,他的创作生涯,也同时进入了黄金时期。

1883年到1885年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三个部分,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响彻千年。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四处漫游之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编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系谱》两本集子,以此来摧毁陈旧的道德。之后,他还一气呵成写下《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这个人》《尼采反对瓦格纳》等多部著作。

对尼采而言,“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在大家看来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无须推理论证,也没有体系框架,只不过是自己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罢了。他指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鸣。他的著作也对多个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意见,对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卑通向失败,自信通向成功。灿烂的人生,七彩的舞台是专为自信的人而设的,我们不能让自卑阻挡自己前行的路,要树起自信的旗帜,大踏步地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不想一直处于弱势,就要先学会示弱

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

示弱不是退缩,也不是妥协,而是权宜之计,是理智的忍让。

人与人相处,没必要时时都处于强势地位,适当示弱,是一种真诚接纳的态度,可以有效地消除隔阂;是一种尊重礼让的精神,可以给人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示弱,学会以柔克刚,能助我们结出人生的硕果。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雨林中有一种类似于马蹄莲的植物,名叫海芋。海芋每逢产卵期,都会有一种名叫巢蛾的毛毛虫跑到它的叶片上产卵。巢蛾的虫卵会靠吸收植物叶片的营养来进行孵化,虫卵是得到了孵化,但是这些叶片却因此萎缩、糜烂,甚至坏死。

逞强好胜,往往会撞得头破血流;懂得变通示弱忍让,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海芋为了避免巢蛾在它的叶片上产卵,故采取了“装病”的示弱策略,主动在叶片上伪装出已经遭过“袭扰”而呈现出一定的色斑。植物叶片上有色斑,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生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巢蛾看到海芋的叶片上有了色斑,就断定它“有问题”,为了自己虫卵的健康,巢蛾自然就不会再在上面产卵了。海芋因此得以顺利地生长。

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习惯于向别人展示自我的长处和优势,很喜欢将自己放在一个至高点耀武扬威,殊不知,适时地向人示弱,更有助于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更有助于将自己推向更高的地方。

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

她聪明绝顶、机智无比,手段也极为高超,被卷入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涡之后,为保国家免受罗马帝国吞并,她巧妙地对恺撒大帝和安东尼将军示弱,成功维护了埃及王国领土的完整,为埃及人民赢得了20多年的和平。

克利奥帕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当时统治埃及的马其顿王国的后裔克罗狄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的次女。她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17岁的时候,她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就是她的丈夫托勒密十三世一同继承了王位。两人的统治意见相左,关系一直都很不和谐,长期因权力的平衡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埃及人民因此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因为埃及的“分崩离析”,强大的罗马帝国欲大举进攻埃及,以侵吞埃及的国土。

当罗马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埃及进犯时,克利奥帕特拉知道自己再跟托勒密十三世如此僵持下去,必然会亡国,老百姓的生活必然不得安宁。于是,聪明的她向罗马的恺撒大帝示弱,将自己苦苦受制于托勒密十三世的痛楚向恺撒大帝倾诉,将自己柔弱女性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恺撒大帝顿时被她这个“弱女子”给俘获了,全力支持打击托勒密十三世,成功帮她夺到了埃及的整个统治权,使埃及人民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

然而,恺撒大帝去世之后,野心勃勃的罗马帝国又开始打埃及的主意,再次派军进犯埃及。这一次,领军的是安东尼将军。克利奥帕特拉再一次使用“示弱”战略,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乘坐一艘金色的大船来到安东尼跟前,极具魅惑地向安东尼将军大倒苦水,安东尼被她的美艳迷倒,对她的柔弱气息心生怜爱,不仅把她纳入自己的妻室之列,更是对她和她的王国极尽庇护,埃及王朝因此再一次得到了保护。

尽管有人对克利奥帕特拉以示弱的形式、美艳的容貌和魅惑的身体来换取埃及和平的行为表示“不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阻止了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南岸的征服行动,切实维护了埃及王国的利益和领土的完整,为埃及人民带来了22年的和平。在埃及人民心目中,克利奥帕特拉是最杰出的法老之一,是真的勇士。

其实,克利奥佩特拉不仅仅是一个和平的使者,更是一位善良的学者,是一位富有文化底蕴的统治者:她精通五国语言,可谓是一位语言天才;她写过许多科学著作,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化学家和哲学家;她开凿运河,将尼罗河河水引入亚历山大,可谓是一位工程师;此外,她还是一位城市规划专家,她于亚历山大城的建筑计划“史无前例的庞大”。所以,美艳无比的克利奥佩特拉还被列为“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

一个人不可能处处都很强大,再强大的人也会有弱处。适时地示弱,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和帮助,毕竟,人不是机器。

一个人不能够太好强,太好强只会让自己过得更辛苦,该示弱的时候就要示弱,该放松的时候就要放松,弦绷得太紧都会断,何况是人?

示弱是一种艺术,一种柔软的行为艺术,它可以帮助你舒缓心情,让负面情绪远离你,让正能量时时伴随着你。

示弱是一种生存技巧,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它可以帮你建立平衡,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人活于世,谁都不想自己身处于弱势群体。人若不想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就务必要先学会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