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场:开头讲得棒,演讲有力量

万事开头难,演讲也是如此。想用短短一两句的开场白就牢牢抓住听众的心,那绝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倘若听众对你的开场白不感兴趣,那你后面的演讲就算再精彩也将失去意义。开场白可能只有三言两语,短短几句话,但必须匠心独运,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精彩开场白,衔接前面的演讲】

很多演讲活动中,都是你方讲罢我登台,你说你的,我讲我的,互不相关。但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往往会敏锐捕捉这“不相关”中的联系,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中吸收信息,然后巧妙地打开自己演讲的闸门。那么,演讲者应如何与前者衔接,让自己的开场白开出一朵花呢?

巧妙衔接,可以引出自己的话题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举行的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主持人刚讲完了耿丹学院美好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师资队伍,俞敏洪就接过话茬说:“同学们,刚刚主持人说了‘耿耿丹心,为国为民’,我特别认可!我希望从‘耿丹’这两个字来说一下,这两个字特别好,因为一说耿丹大家马上能联想到‘耿耿丹心’,这是中国为人处事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对人、对事、对国家、对家庭、对父母都要有这种‘耿耿丹心’的情义。耿丹其实是一个人名,尽管我没有对他的生平做过深入研究,但在他身上可以体现出几个重要的原则,如果同学们也能遵循的话,你也将成为一个英雄人物。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经历风雨 共同努力》。”

〖酷点评〗

登台演讲,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在上面提到的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主持人由于职业关系,难免会运用上面谈到的类似的开场白,讲了一番对耿丹学院的赞美和对听众的感谢,如果再有演讲者继续重复这样的开场白,就有“吃剩饭”之嫌。显然,俞敏洪由主持人讲话的最后一句话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话题,避免了老调重弹或无从说起的尴尬。

巧妙衔接,可以反驳他人谬误

费城乐观者俱乐部的前任会长保罗·吉朋斯发表演讲《罪恶》时的开头,堪称巧妙衔接的典范:

“没有人比我更佩服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因此,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想说的是,美国人是文明中最严重的罪犯民族。这种说法固然令人震惊,但同样令人震惊的是,这却是事实。俄亥俄克里夫兰的杀人犯人数是伦敦的六倍。按照人的比例来看,它的抢劫犯人数是伦敦的一百七十倍。每年在克里夫兰被歹徒抢劫,或是企图抢劫而遭到攻击的人数,比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地被抢劫的人数总和还多。每年在圣路易斯市遭人谋杀的人数,多过英格兰和威尔士。纽约市谋杀案的件数多过法国全国,也超过德国,意大利或英国。”

〖酷点评〗

保罗·吉朋斯用一句绵里藏针、似褒实贬的话以批驳对方的言论为开头,巧妙地衔接自己“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这一人所共知、无可辩驳的前提,然后还举例说明原因,令人信服。保罗·吉朋斯这样的演讲开场白,既为后面的演讲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又为进一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从而使整场演讲气势雄浑。

巧妙衔接,可以激发听众兴趣

有一次,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轮到最后一个车间主任做表态发言时,职工有的看表,有的交头接耳,会场秩序有些不安定。这位车间主任见此情景,开口就说:“刚才经理的演讲《时间是检验成果的最好方法》,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时间的确很重要。劳驾诸位——请大家对一下表,看看现在是什么时间。”说着,他也伸出胳膊,注视着自己的手表,情态极为认真。接着说:“现在是……九点二十分。我的发言只需要十分钟。到九点半我要讲不完,请前排的同志把我从窗口扔到外面去。好了,我今天晚上的演讲题目是《做事,要有耐心》。”会场内顿时爆发一阵欢笑,人们笑得都很开心,接着便鸦雀无声,开始听他的十分钟发言。

〖酷点评〗

在主题单一、时间集中的演讲活动中,听众最容易因内容的单调和重复而产生疲劳感,从而对演讲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己演讲的一开始就调动听众的积极性,激发听众的热情。车间主任的开场白,就富有新意,他巧妙地从手表和前面演讲者的话语过渡到自己的演讲上来,又把学校举办活动的意义和这二者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激发了听众的兴趣。

巧妙衔接,可以升华演讲主旨

2014年央视春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时,央视台长、副台长、广电总局领导等纷纷发言。大家的发言内容,无疑都是说要做好春晚。轮到总导演冯小刚讲话时,他说:“前面大家都已经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接受挑战。虽然当初我接到这个邀请,来做这个马年春晚总导演,第一个念头是:为什么是我?第二个我想,一定会挨骂的。导春晚我是个外行,准确地说我是春晚的观众。让我导春晚不是我胆大,而是央视胆太大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他们说我会晚节不保。我知道我无论闹成什么样,都会挨骂。因为现在不是一个众口称颂的年代了,正常的创作者命运就是挨骂,这也是一种关注。我导了那么多电影,也用不着在春晚这个舞台上追名逐利了,我做春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这是我对观众的一次回馈。相当于做一回义工。况且,想让全体人都骂我,也跟想让全体人都夸我一样难。能让一半观众满意,我这罪也没白受。”

〖酷点评〗

在一些即兴演讲中,由于大家讲的都差不多,因此听众听来就会没有太大的印象,无法真正体会到演讲的主旨。因此,聪明的演讲者都善于在开场时归纳总结前面的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然后顺势衔接,讲出重点,指出发言的意义所在。冯小刚的开场白,就很好地概括了前面的发言,把大家要讲的意思进一步阐明,这样一来,就让演讲的主旨获得了升华。

〖超级点评〗

在演讲中,巧妙衔接,既可以是对前面演讲内容的连缀和整合,也可以是对前面演讲主题的升华或辩驳,无论采用哪种衔接方法,都能使自己的演讲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透彻,对听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开篇设爆点,调动听众的情绪】

蔡康永在一次演讲中想讲一段著名画家常玉的生平,他本来打算先讲常玉艰苦的求学经历,由此顺理成章地讲述常玉最终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他试着讲给朋友听时,朋友一开头就问:“常玉是谁?”蔡康永这才意识到,常玉在业内声名显赫,可在普通人中名声并不高。对于一个自己没听说过的人,听众会有兴趣听他的生平吗?

正式演讲时,蔡康永拿着一本常玉的传记说:“我手上这本书,大概只比鼠标垫大一点点,但这么小的面积,如果上面画的是常玉的油画,那么,它现在的市场价格,大概是台币两百万到三百万。”听众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蔡康永再讲述常玉的生平时,听众保持了很高的兴趣。

听众们可能不是艺术爱好者,可这么小的一幅画居然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这事他们却有兴趣听。蔡康永曾说:“把故事爆点藏在后面,很容易让故事废了。”他很聪明地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一个爆点,引起了听众的兴趣。所谓爆点,就是演讲中能触发听众兴趣的地方。如果在开篇时,你便设置几个爆点,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结论设置爆点

一位学者关于“杯酒释兵权”的演讲: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实际上,赵匡胤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即使是大将王继勋杀死并吃掉100多奴婢,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着,演讲者讲述了石守信、王全斌等人在交出兵权后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并说:“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在帝国后期,‘以腐败换兵权’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

〖酷点评〗

按照正常的顺序,这位演讲者应该先讲“杯酒释兵权”后各位将领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腐败现象,由此而推导出“杯酒释兵权是以腐败换兵权”的本质。可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即使是通过不一样的角度去讲,也很难调动大家的兴趣。而这段演讲的精髓就在于,它的结论是与主流观点大相径庭的,也是比较新颖的。因此,演讲者先抛出了自己的结论,使听众耳目一新,并很想探究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而始终对演讲充满了兴趣。

用问题设置爆点

龙应台《什么样的国家是先进国家》:

如果闭着眼睛让天方夜谭的神毯带你飞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就在市集中让你降落,睁开眼,你如何分辨这究竟是个已开发的先进国家,还是个所谓的“开发中”国家?……最好的办法是去办件事情。你来自天方夜谭,算是外国人入境居留,所以到户政机关、警察局、外交部几个衙门去跑一趟。如果你发觉柜台前排队的人很少,柜台后办事的人很和气,办事的手续很简单,两个小时就办好了所有的证件,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倒过来,如果人多得你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如果好不容易你喘着气到达了窗口,里面的人翻翻白眼说:“天方夜谭来的到一号窗口去!”而你刚刚才从一号窗口过来;如果在填了两个小时表格,黏了二十张半身脱帽照片、跑了三个衙门之后,你发觉你所领的证件有效期只有两个月,六十天之后又要从头来起……对,这八成是个不怎么先进的“开发中”国家。

〖酷点评〗

很显然,龙应台是想讲一个先进国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可如果平铺直叙,难免会过于枯燥乏味。她打开想象的大门,设想了一个童话般的场景,这还不算,她更是设置了一个问题,引发了听众的兴趣:你如何分辨先进国家和“开发中”国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真正回答起来却会让人感到不知从何说起。听众们便很想听听龙应台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这时,龙应台继续用讲故事的语气,通过一件小事的对比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令整个演讲生动有趣、浑然天成。

〖超级点评〗

一篇成功的演讲中,总要有那么几个地方,让听众一听便感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这样的地方就是演讲的爆点。如果你能在开篇时便设置几个这样的爆点,便能极大地调动听众的兴趣,使你的演讲更成功。

【讲一个故事,抓住听众的神经】

很多演讲者都喜欢用故事材料开头,通过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引入演讲的主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可你知道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故事材料吗?

夹叙夹议的故事,让开头富含哲理

演讲《吃谁的饭,替谁说话》开头: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有人对此评论说,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要我说不是这样,太监亲身经历过,怎么能不知道阉割的苦,只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着皇帝的面,他敢指责这种制度吗?吃着谁的饭,往往就会替谁说话,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官场上假话连篇,大部分都跟太监的心理差不多:上边给的饭碗,我不顺着上边说,那不是作死吗?

〖酷点评〗

这位演讲者的故事本身就很精彩,而他接下来对这个故事进行的分析也很精辟。他先是举出了社会上一些人对这个故事的评论,让人觉得很有道理,接着再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交锋,不仅使整个分析听起来更有意思,更吸引人,也加深了听众对故事的理解,引出了演讲的主题。故事开头,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在议论时采取观点争锋的方式,会使得整个开头更加富含哲理,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迅速把听众的思维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搭配呈现的故事,让开头更有层次

演讲《人生是“熬”出来的》开头:

莫言回老家,和侄子们聊天,说到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俗语,侄子们竟然一脸茫然,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小时候,看姥姥割麦子总比别人快,就问诀窍,姥姥说:“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一次熬到头儿,就没那么疼了。”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熬自然效率高。”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推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忘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一定。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酷点评〗

其实,这位演讲者只用刘震云的故事便能将“熬”字引出来,他为什么还要讲莫言的故事呢?一方面,两个内容相关的故事搭配着讲,会使得演讲更有层次,也能增加一些趣味性,吸引听众;另一方面,莫言的侄子们与刘震云的姥姥的对比,反映出年轻人对“熬”缺乏经历,缺乏理解,深化了演讲的主题。有时候,一个故事可能会显得单薄,找几个内容相关的故事搭配着讲,往往能使演讲的开头更有层次,效果更佳。

细节丰富的故事,让开头一波三折

周杰伦《开讲啦》演讲开头:

其实我是个蛮爱面子的人,一个很好胜的人。我讲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好了:搭公车。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吧,就是人很多的时候被挤到最后然后被公车门夹到,有没有这种感觉?有吧?但是我却是那种痛却不说出来。因为呢,前面坐着好几个学姐学弟学妹。我很爱面子,然后我就不敢讲。我想等到下一站,反正公车门会自动打开吧。结果它下一站竟然没有停下来(笑)。于是我就只好默默地跟学姐说:“不好意思,你可不可以跟公车司机说一下,我的手被夹到了。”(台下大笑)后来想想,我觉得公车司机一定很纳闷,学姐她们一定也很纳闷:为什么在第一站的时候不讲,在第二站、第三站的时候才说。这代表说我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爱面子又好胜,但是我觉得这却帮助了我在演艺圈现在的生活环境,因为我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输,永远都要在第一。

〖酷点评〗

周杰伦讲的是一件很小的事,为什么能让大家觉得好笑,引起大家的兴趣呢?因为他把一件小事讲得很曲折,充分挖掘这件小事的细节,并对这些细节进行夸张处理,虽然事情很小,却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引人发笑。如果你讲的故事,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议论,不妨把这件事讲细致,采用夸张的手法,制造一些戏剧效果,一样可以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冲突明显的故事,让开头引发思考

演讲《没有法治保障,大家都是“弱势群体”》开头:

我带82岁的父亲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针,感觉他们的排队程序不合理,弄得父亲和一群中年人一起等了好几个小时,体力不支,就去问护士:“为什么等这么久?”结果她立即回了一句:“大家都在等,你没看到?”这让我挺生气的,我把我对护士的“生气”发到了微博,结果竟然有十几位网友指责我“欺负弱势”、“不换位思考”,甚至上升到“恃强凌弱”,我一看,坏菜了,还是删掉吧,再这样辩论下去,我都快成“特殊利益集团”了。我当时之所以会生气,正是因为觉得82岁的父亲是弱势,医院一点也不考虑这种不合理安排,才理直气壮,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气还没有撒出来,那个护士就成了“弱势群体”的总代表……

〖酷点评〗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哪儿呢?就在于它的矛盾冲突特别明显,而且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护士和年迈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弱势群体”,那么到底谁才是“弱势群体”呢?这便引发了听众深深的思考,也引发了演讲的主题。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用故事开头,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讲这个故事,这样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冲突效果,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也能引发观点的碰撞。

〖超级点评〗

用什么样的故事给演讲开个好头,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精心裁剪,才能让故事材料适合我们的主题,引发听众的兴趣。

【拿自己开涮,拉近彼此的距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演讲。有些演讲者在开篇中,喜欢摆资格、讲成就,以证明自己演讲的权威性,可这样做往往会令听众反感,谁会喜欢听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教育自己呢?反而是一些演讲者,在演讲的开篇,便拿自己开涮,却使得演讲更有亲和力,赢得了听众的好感。

拿自己开涮,是一种幽默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经常在各地高校中举行演讲,深受广大学子们欢迎,这和他降低姿态,在演讲中善于拿自己开涮是分不开的。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开篇他就讲道:“我知道今天是星期天,同学们应该到外面去轻松愉快的,却留在这里听我的讲座,有点儿不好意思。我也知道这里有很多同学目的不纯,不是来听我讲座的,是来看我长得什么样的,我就站在这儿,你可以随便看。刚才我进来的时候,有同学跟我说:‘这是活的俞敏洪。’我说:‘我从来没有死过啊。’我一直都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尽管活得很艰苦,但是也活得很幸福。”简短的开场白,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情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酷点评〗

演讲中,俞敏洪丝毫没有自重身份,而是拿自己开涮,请同学们“随便看”,又用“活的俞敏洪”调侃自己。他这种做法,会使同学们觉得,站在台上的不是名人,而是隔壁宿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哥们儿,因而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也调动了同学们的情绪。调侃自己时,你也就放低了姿态,要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是不会随便拿自己开涮的。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和听众同等的位置上,更容易拉近距离。而且幽默的调侃还能活跃现场气氛,调动情绪,何乐而不为?

拿自己开涮,是一种亲切

一次,《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她说:“首先我想说的是‘谢谢你们’。这不仅因为哈佛给了我非比寻常的荣誉,而且为了这几个礼拜以来,由于想到这次毕业典礼演说而产生的恐惧让我减肥成功。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一次深呼吸,然后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正在参加哈利·波特的大会。

“做毕业典礼演说是一个重大的责任。我的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是一位英国的杰出哲学家,对她演讲的回忆对我写这篇演讲稿帮助巨大,因为我发现她说的话我居然一个字都没有记住。这个发现让我释然,使我得以继续写完演讲稿,我不用再担心,那种想成为魔法大师的眩晕的愉悦,可能会误导你们放弃在商业、法律、政治领域的大好前途。你们看,如果你们在若干年后能记住这个笑话,我就比那位哲学家有进步了。所以,设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是个人进步的第一步。”

〖酷点评〗

演讲中,罗琳女士采用了一些幽默的手法,拿自己开涮,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她这几个礼拜以来,为了完成这次演讲的忧思与焦虑,这一方面说明了她对这次演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听众们看到了她的坦诚。紧接着,她对自己听毕业演讲一个字也没记住的调侃,以及担心自己的演讲会误导学生的忧虑更是将她的坦诚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听众们感觉到,台上的演讲者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从而拉近了距离,增强了演讲的亲和力。故作姿态,永远不会让人感到亲切,反而是拿自己开涮,更容易让听众感受到你的坦诚,从而觉得你的演讲是那么亲切、可信。

拿自己开涮,是一种谦逊

一次,著名博客作家、学者杨恒均受邀进行一次演讲,一开篇他就说:“刚才听到主持人介绍,这个‘岭南青年论坛’将‘邀请各路精英名师现场讲述从业点滴,帮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听得我是诚惶诚恐,冷汗直冒,意识到他们邀请错了主讲者,我只是一个博客作者,哪路‘精英’也算不上,我对大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吧。如果我讲的同学们不喜欢,你们可以喝倒彩打断我、中途退场,还可以举牌抗议,或者干脆向我丢鞋子。说到丢鞋子,我可是有备而来。在来之前,已经比划着布什总统灵活的避鞋绝招练习了几下,不信,你就丢给我试试看。不过,你们最好还是不要丢,否则,从下一场讲座开始,你们要么就是登记鞋子入场,要么就是光着脚丫进来。有网民已经提出了建议,继深圳买菜刀实名制之后,买鞋子也有必要实名制。”

〖酷点评〗

杨恒均的演讲可谓妙趣横生,在听完主持人的介绍后,“诚惶诚恐”,并坦言自己对听众的“职业生涯规划”帮不上忙,甚至允许听众退场、丢鞋子。可他越是拿自己开涮,听众反而会觉得这个人如此谦虚,他所讲的应该更加可信。如果演讲者一上场便大讲自己这也行,那也行,不但会招致反感,反而会有人问,他真的那么厉害吗?反而是拿自己开涮的人,听众更容易感受到他的低调、谦逊,从而增强演讲的亲和力和可信度。同时,这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因为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敢拿自己开涮,反而是那些没什么真才实学的人喜欢拉大旗作虎皮。

〖超级点评〗

演讲的开篇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你整场演讲的起点和基础,也奠定了整场演讲的基调。如果在开篇时你便能放低姿态,拿自己开涮,那么你整场演讲的亲和力便会极大地增强,你演讲的说服力也会提高不少。

【提个小问题,激发听众的思索】

很多人听演讲,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与敬仰的心情去听的。在演讲过程中,平铺直叙往往波澜不惊,但如果能够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提问,不仅能够与听众进行良性互动,还能启迪听众思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说,在演讲时,演讲者善于提问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

自设障碍、激起猜测的提问

张泉灵在《请用行动证明你的价值》的演讲中这样说道:“你们知道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吗?卖煤的。”台下观众一听都骚动起来。张泉灵继续演说:“现在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职业变成终生职业呢?你是幸运的。我经常会这样反驳:如果你考大学时候,选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你喜欢的,而是待遇最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并且成为终身的职业吗?凭什么?”

〖酷点评〗

张泉灵一上台便向听众提出一个问题,还给出惊人答案说自己是卖煤的,这种看似给自己设置障碍的提问,实则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注意,促使他们很快便把思想集中起来,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演讲中,采用自设障碍、激起猜测的提问,可以大大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时,凝聚了对方的全部精神。

未讲先发、引起注意的提问

作家宁小逆有这样一段讲话:

“什么叫公共卫生事件?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多瑙河的突发性水污染》。在这篇文章里,我对比了政府间对突发性事件的做法,我说公共卫生事件,无非是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我还说,不要小看这些损失,民众如不能树立可持续的环境意识,而是一味地以经济利益作为幸福的终极目标;政府官员如不克己遵循公共事件的处理机制,而是基于私利的方式去敷衍塞责,那么,社会受伤害的总成本最终还是会由民众和机制共同承担。如此,就真的是全民其乐融融‘熬猪汤’了。”

〖酷点评〗

上述演讲中,演讲者的提问是演讲之前的相同话题,他现在做诠释而已。但他并未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准确的定义性的回答,而是运用自己之前写作的一篇文章,进行间接引申的回答。这里就是属于无疑而问,目的全在于引起听众的注意,让对方能够聚精会神地领会最后两个假设所要表达的深意。这样的演讲,也能比一般平平淡淡的演讲产生更好的接受效应。

激发反思、问中含答的提问

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卢步东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大会上演讲道:“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七万多亿元。这些数据折射出的是国内土地市场的繁荣‘盛宴’。但其背后,巨额的‘卖地’收入如何使用值得深思。还记得历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杭,两位原副市长因利用土地出让贪污受贿上亿元,而共赴‘天堂’!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土地总有卖完的时候,到了那一天,房卖了,厂卖了,地卖了,我们还能卖什么?我们的子孙后代靠什么生存?这能让我们不深思吗?当然不能。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土地出让收入是不是应该好好管一管了?”

〖酷点评〗

此例中的提问也是引发式的提问,但它多采用反问句,有时还是连续反问,反问句式的特点是答案在问话之中。那为什么还要问呢?那是为了加强语气,激起听众思考,共同判断问题的正误,比不问而讲的效果要强得多。卢步东的连续反问,显然答案是很清楚的,因为事实俱在,不需要做回答。这种问中有答的反问技巧,在演讲中所形成的气势是十分震撼的。

有疑而设、可答可不答的提问

罗永浩在天津大学所做的题为《我们的父亲》的演讲中讲道:

“同学们,你们见过青年画家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吗?如果见过,还记得那位动人的中国老年农民的形象吗?让我们再看看这幅油画,再看一看我们的父亲吧!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抱我们的男人,第一个听见我们哭、看见我们笑,第一个叫我们宝贝的男人。不管他是老是年轻,也不管他是贫是富,他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疼惜的人。要知道,这个世界,最高的不是山峰而是父亲的背影;最深的不是沟壑而是父亲的皱纹;最广的不是大海而是父亲的爱;最温暖的不是阳光而是父亲的怀抱。请大家和我一起默默地想象自己父亲五年、十年后的形象,然后,在脑海中,尝试给自己的父亲绘制一幅《我的父亲》吧。”

〖酷点评〗

罗永浩问同学们见过那张油画没有,还记得不记得那个形象,听众可能见过可能没见过,可能记得可能不记得,但演讲者没有等听众回答,接着就“自说自话”地讲下去。既然如此,为什么先要问呢?因为,对见过的人来说,这是唤起回忆;对没有见过的人来说,是引起注意和想象,这样讲下去,整个演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因为这个有疑而设、可答可不答的提问,整场演讲不仅奠定了一个温情的基调,更是构建了演讲的骨骼,让演讲显得既感人又严谨。

〖超级点评〗

演讲缺少提问,会显得单调,让听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距离感。因此,在演讲中,一定要善于提问,恰当而巧妙的提问,可以增强与听众的有效沟通,让你的演讲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