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 三个火枪手(上)(译文名著精选)
- (法)大仲马
- 2952字
- 2018-04-28 10:37:29
我们即将有幸叙述给读者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尽管他们的名字以OS和IS结尾,还是完全可以肯定他们与神话毫无关系。[1]
大约在一年以前,我为了写《路易十四[2]史》,在皇家图书馆搜寻资料,意外地看到了一本《达尔大尼央先生回忆录》,像那个时期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本书是在阿姆斯特丹[3]的红石书店出版的,因为那个时期的作者既要坚持讲真话,而又不想去巴士底狱[4]或长或短地蹲上一段时间。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当然是在征得图书馆馆长的同意之后,我把它带回家,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
我并不打算在这儿对这部奇异的作品作一次分析,仅限于向我的读者中那些喜欢欣赏特定时代画卷的人加以推荐。他们在书中将会找到一些出自大师之手的画像;虽然这些速写往往是草草画在营房的门上和酒馆的墙上,他们仍然能够认出路易十三[5]、奥地利安娜[6]、黎塞留[7]、马萨林[8],以及当时的大部分廷臣的形象,一个个都和昂格蒂尔[9]先生的历史书中描绘的一样,与本人十分相似。
但是,大家都知道,能打动诗人变幻莫测的心灵的,并不总能给广大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别人毫无疑问也会赞赏的那样,在我赞赏我提到的那些细节时,最吸引我的是一件在我之前肯定还不会有人注意过的事。
达尔大尼央叙述他初次拜访国王的火枪队队长德·特雷维尔先生时,在候见厅里遇到了三个年轻人,他们当时正在他请求得到录用的这个著名的部队里效力,名字叫阿多斯、波尔朵斯和阿拉密斯。
我承认,这三个外国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刻想到它们只不过是些化名,是达尔大尼央用它们来隐瞒一些也许非常显赫的人名,要不然就是用这些名字的人自己在由于一时任性,由于心怀不满,或者由于缺少钱财而穿上普通的火枪手制服的那一天挑选的。
打这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安宁,直到有一天,我在当代作品中找到了与这些曾经引起我如此强烈的好奇心的、离奇的人名有关的记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阅读过的书籍,单单把书目开列出来,就可以构成整整一章;也许开列出来有很大益处,但是对我的读者来说,肯定不是很有趣的。因此我仅仅对读者说,在一再徒劳无功地查阅以后,我已经失去信心,准备放弃我的查找,谁知就在这时候,我的名声显赫、学识渊博的朋友保兰·帕里斯[10]来指点我,我终于找到了一部对开的手写本,编号是4772还是4773,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标题是:
《德·拉费尔伯爵先生回忆录——有关路易十三国王统治末期到路易十四国王统治初期的这段期间在法国发生的几件大事》。
这部手写本是我的最后希望,在翻阅中我在第二十页发现了阿多斯这个名字,在第二十七页发现了波尔朵斯这个名字,在第三十一页发现了阿拉密斯这个名字;读者不难猜想这时候我有多么快乐。
在历史科学发展到这样高度的一个时代,发现一部完全不为人知的手写本,在我看来简直是个奇迹。因此我赶快请求许可将之付印出版,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如果我不可能——十之八九不可能——带着自己的作品进入法兰西学院[11],至少,我还可以带着别人的作品成为铭文与美文学学院[12]的一名成员。我应该声明,我的请求有幸被接受了;我把这事记载在这儿,是为了公开揭穿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谎言,他们断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文人相当不友好的政府的统治之下。
我今天奉献给读者的是这部珍贵的手写本的前一部分,还给它起了一个合适的书名,并且许下诺言:如果这第一部分,如同我深信不疑的那样,获得了它理应得到的成功,我就立即发表第二部分[13]。
同时,因为教父[14]就是第二个父亲,所以我要求读者读了以后不论是感到愉快还是感到乏味,都把责任归诸于我,而不要归诸于德·拉费尔伯爵。
说完这些以后,让我们开始讲我们的故事吧。
注释:
[1]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有许多都是以OS或IS结尾,如财神普路托斯、天神乌拉诺斯、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以及法律和正义女神忒弥斯等。这儿提到的主人公指阿多斯、波尔朵斯和阿拉密斯,他们的名字的结尾不是OS,就是IS,不像一般法国人的名字。
[2]路易十四(1638—1715),法国国王(1643—1715),路易十三之子。即位初由其母奥地利安娜摄政,首相马萨林掌握实权。1661年亲政后,加强专权统治,使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17世纪时是欧洲重要城市和港口。
[4]巴士底狱:法国巴黎的一座要塞和国家监狱,建于14世纪。原为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从17世纪起成为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国家监狱,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路易十三(1601—1643),法国国王(1610—1643)。1610年5月父王亨利四世遇刺后即位。初由其母玛丽·德·美迪奇摄政。1624年黎塞留任首相,很快成为政府中有势力的人物。1635年向西班牙宣战,到1642年12月黎塞留去世时,法国已经取得对西班牙的重大胜利,路易十三被人尊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之一。
[6]奥地利安娜(1601—1666),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王后。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之女。路易十三一生对她十分冷淡,而首相黎塞留又极力阻止她对丈夫施加任何影响。她和母后玛丽·德·美迪奇试图劝说路易罢免黎塞留,没有成功。1635年黎塞留向安娜的哥哥,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宣战,而她始终同情西班牙。1643年路易十三死后,她的儿子路易十四即位,由她摄政至1661年。
[7]黎塞留(1585—1642),红衣主教,公爵,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1624—1642)。执政期间,取消胡格诺派的政治特权,惩治叛乱贵族,加强专制主义,对外鼓励航海和殖民掠夺。1628年,他亲自指挥军队,攻占胡格诺派的重要据点拉罗舍尔。三十年战争中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和荷兰、瑞典等国,反对哈布斯堡参战。由于不断增税,人民不胜负担,接连爆发起义,但均为其镇压。
[8]马萨林(1602—1661),红衣主教,原籍意大利,1639年加入法国国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即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奥地利安娜摄政,奥地利安娜重用马萨林为首相(1643—1661)。首相任内继续执行前首相黎塞留政策,对内巩固专制王权,对外积极扩张,扩大了疆土,加强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
[9]昂格蒂尔(1723—1806),法国历史学家,著作有《法国史》。
[10]保兰·帕里斯(1800—1881),法国学者,曾任皇家图书馆馆长。对法国中世纪文学史特别有研究。
[11]法兰西学院,法国最高学术机构,也是组成法兰西研究院的五个学院中最古老的一个,由黎塞留创办于1634年。院士四十名,享有极高荣誉和威望,被称为“不朽者”,主要任务之一是编纂《法兰西语言词典》。法兰西研究院的其余四个学院是:铭文与美文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美术学院,伦理学与政治学院。
[12]铭文与美文学学院,1663年由法国财政总监柯尔培尔创办的法国学术研究机构,院士四十名。主要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13]这儿提到的第二部分,指大仲马的长篇小说《二十年后》,出版于1845年。再加上1850年出版的《布拉热洛纳子爵》合成了达尔大尼央三部曲。
[14]教父,基督教入教者接受洗礼时男监护人称为教父或代父,女监护人称为教母或代母,他们有责任监督并保护受洗者的宗教信仰和行为,犹如父母之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