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让存钱动起来

“存钱”不是字面上的一个名词,而是需要用行动来证明的。

2.2.1 先消费后储蓄VS先储蓄后消费

相信我,这个问题要比“先有鸡后有蛋”,或是“先有蛋后有鸡”容易回答得多。

读研的时候,我经常去南京找一个朋友玩,她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里做销售,每月的收入还算不错。她的日子过得非常有规律,月初工资到账时,我们几个朋友都会收到她的邀约电话,今天去这家饭店吃饭,明天去那个茶室喝茶,周末就开车去郊外野餐。到了中下旬的时候,她就会开始惦念着下个月的工资赶紧到账,开始紧张信用卡能不能还得上,大餐也不能吃了,KTV也不能唱了,除了在家里吃泡面外,就是四处到朋友那里蹭饭。每个月如此,节奏从未发生改变。

她就是最典型的先消费后储蓄的那类人。我曾经问过她,工作几年了,存了多少钱呢?她指了指家里一堆乱七八糟的包包、鞋子和衣服,对我说,“这些就是我的存款”。

我的另一位同样在外企工作的朋友选择的是另一种规律生活。她会在月初发工资时先到银行存钱,在月末的时候算账单做预算。我很少看到她冲动地跑到商场里拎一个好几千元的包包回家,也很少看到她每月都嚷嚷着自己缺衣服、缺鞋子、缺化妆品。

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先储蓄后消费的那类人。我没有问过她的存款情况,但是她的日子一向过得从容不迫,该旅行的时候旅行,该进修的时候进修,什么都没有落下。

所以呢,一个人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储蓄”方式。

可以像我的第一个朋友那样,每月有一半的时间在饮食的天堂里玩乐,有一半的日子在卡债的“地狱”里转悠,过的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刺激生活。几年下来,除了一堆等待着被时代淘汰的消费品外,还有一些不得不还的卡债。

当然也可以像我的第二个朋友那样,每月的日子过得淡定平静,没有高潮迭起,也没有惊慌失措,所有的节奏都安排计划好,生活少了一点惊喜,但多了一份安定。几年下来,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外,还有一笔不小的资产在悄然地增值。

对我而言,在“肆意挥霍”和“四处哭穷”中来回切换的日子已经受够了,我不希望自己再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中,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去学习理财,去努力积攒自己的第一桶金10万元,那么就必须努力做好储蓄。

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先存钱后花钱,绝对不能本末倒置,否则到了月底就会发现压根存不了钱。这就是一个心理博弈的过程,先存了钱人也没有了念想,即便之后看到喜欢的东西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反之,无论月初如何信誓旦旦,人在面对欲望时总是很容易缴械投降,一个月有那么几次心动的机会,那么还能有多少金钱结余下来。

2.2.2 我的方式:先从工资的50%开始

首先,我根据每月5000元的收入,准备好三张银行卡,一张工商银行卡用来日常消费,一张广发银行卡用来存放应急资金,一张招商银行卡用来存放定期存款,资金分配见下表:(三张卡&三个账户)。

(1)50%的工资,毛估在2500元左右的强制定存。很方便,在银行之间做一个关联,每月10日的工资发到工商银行卡上,11日招商银行就会划走2500元,自动转入一年定期,每月以此反复。

(2)20%的工资,毛估在1000元左右,作为应急资金。如同定期存款一样,每月11日,广发银行会自动划走工商银行卡上的1000元,转为活期。由于这部分钱是应急资金,所以不能随便乱用。如果需要购买大件衣物、电子产品或者其他金银首饰时,我会支取这部分资金。比如,我预计要购买一件3000元的物品,那么至少要预留三个月的备用资金。但是,在存钱的初始阶段,什么大件物品都要说再见,要是这个也要买,那个也要买,那还存什么钱。存钱是与欲望的一种精神对抗。倘若连续6个月的备用资金都有结余,那么我会凑一个整数,将其变成定存。切记,一定要将钱放在自己拿不到的地方,存一个定期,钱安全了,自己也就定心了。当然,自控力很强的人就不需要自虐了。

(3)最后余下的30%,1500元左右就在工商银行卡中,这是我全月日常生活的来源。惭愧的是,我在日常开支方面比较占便宜,因为房租不用自己负担,单位中午有餐饮补贴并且提供还算营养均衡的午餐,这部分巨大的开支就在无形中结余下来。而我需要负担的就是早晚餐饮、水果零食、交通通信、娱乐休闲及小范围购物方面的开销。

在刚开始存钱的时候,兴致高昂,虽然电影看得相对少了一点,咖啡、面包也没有以往吃的那么频繁,一想到银行卡上的数字每月都在攀升,就偷着乐。每日在单位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着计算器,算着到了年底能够结余多少钱。

更让我开心的是,因为工作原因而结识的一些朋友也渐渐加入我的阵营中,我们在平时的聚会中开始把存钱作为固定的聊天话题,大家也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存钱方式。

2.2.3 其他朋友的方式

1.林妹妹的存钱方式:工资卡锁起来

林妹妹是我的好朋友,她是本地人,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无忧。可惜物质的满足并不能让她真正的开心,工作的不如意让她时刻想着离开父母的控制,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但离开就需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吃穿住行必须要自己开支,再也无法过以往那种“工资卡就是专项娱乐卡,回家就有热饭吃,平日里水果不缺,零食不缺,住的房子很惬意,连衣服都不用洗”的生活。

林妹妹对我说,太过安逸的家有时不是港湾,而是温水,是消磨意志的舒适区,在那里生活得越久,自身的勇气和毅力就会越少,往往更容易与现实妥协,也愿意接受世俗的观点,渐渐地自己也就成为另一个“别人”。

她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她只想成为自己。但这个“成为自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金钱。她需要钱去给自己立备一个安身之所,需要钱让自己能够在陌生的城市里坚持到开始工作的那一刻。

林妹妹每月的工资不算多,拿到手的现金只有2250元,每三个月会有一两次的津贴补助和加班补助,费用在1000元左右,年底奖金有3000元左右。她打算等两年后合同到期就离开父母,去上海找工作:

(1)因为吃穿住行消费相对比较少,所以她将自己的工资分成工资和津贴两个部分,工资从来不支取,每月的工资到账就存入,循环往复,无形之间完成了“十二存单法”(这个方式我会在后面介绍)。

(2)每两三个月发放的几百元补贴就作为自己日常的开支费用,比如看电影,和朋友喝下午茶。每半年和年底会有一部分的奖金,就留存作为当年购买大件衣物的资金。钱留存得多就可以购买大件衣服,钱留存得少就索性不买。

按照她的规划,只要没有超大额度的支出,只要能够保证工资的不支取,那么一年她就可以留存2250元×12+3000元=30000(元)。两年合同期满后,她会存下6万元的现金,应该可以支付她在上海第一年的房租和找工作准备。

我们在日常闲暇时会聊这个出走费用,一致的观点是:去一个一线城市必须留存1年的房租和日常开支,费用以5万元作为底线。

也许是风险意识较强,我们都不太赞成毫无计划,冲动地选择离开。年轻的人生可以走回头路,但如果不能对一次冲动的失败进行反思,制订好下一次行动的计划,那么即便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还是会失败。如果经历了一些无谓的失败,就算有再大的勇气也会消失殆尽。

所以,离开之前想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安排并准备好计划,做好资金储备,好好地安排人生。

否则,即便有一个刺激的开始,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没有钱吃饭没有地方住,举目无亲。说真的,这个时候,上当受骗的概率都会变高。倘若真的活不下去了,仓促跑到一家皮包公司去上班,又遇到一些糟糕的人和事,不断地打压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动力,不断地暗示说这里也不过如此,甚至没有家乡好,那么你的梦想、你的独立还能坚持多久?

2.美人乔的存钱方式:再艰难,也要存下20%的工资

我有一位朋友叫美人乔,人如其名的温柔贤惠。虽然不是生长在小康家庭,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但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坚持。

在某种程度上,我决心存钱,也有她的示范效应。

美人乔的家庭情况很一般,父母需要她每月的资金支持,她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学,也需要她时不时地救济。乔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在我所在的城市中,只能算是中下档次。她每月寄500元给父母,寄300元给弟弟,自己只有1200元的纯收入,还需要支付房租,满足日常的开支。

没有男朋友时,她租的是每月300元的民宅,就是空荡荡的一个房间,连床都需要自己买。去二手市场淘家具,去批发市场买日用品,怎么省钱就怎么做。我问她,那个时候你还能存钱不?她很诧异地反问我,“为什么不能?”

用她的话来说,每月1200元的收入中,雷打不动地先存下300元,宁可不买衣服,不吃零食,宁可吃上一两个星期的蔬菜,也要存钱。在她看来,虽然钱少,但是能留下一点是一点,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如果觉得300元是小钱就不存,那么就一分钱也留不下来。如果未来有急需花钱的地方,该怎么办?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男孩子,两人的生活理念一拍即合。这个男孩子的月收入多一些,5000元左右,两人就住在乔的那个空房子里,吃穿用一律节约,男生的月收入除去寄回老家的800元,其他钱全部存入银行。乔的1200元收入作为两人全月的日常支出。

平日里,周末出去做兼职,多积攒资金,毕业的前两年,衣服都没有添过两件,鞋子也没有买过一双,锅碗瓢盆都是大学时用的旧货。不知不觉两人已坚持了三年,当乔乔某一天告诉我,他们准备买一套小房子结婚,首付13万元已经攒足的时候,我怎么也不敢相信。

两人全部月收入不过7000元,每月还要支持老家的爸妈和弟妹1600元,工作三年的时间,结余有13万元。对于很多一线城市的人而言,十几万元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一年的收入,甚至有些金融行业一年的年终奖就是这个数字。但他们起点低,这么努力,就是觉得自己得买房子,在这个城市留下来。他们在郊区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交完款后,存款为0,夫妻两人又开始想办法留存一年后装修的钱。

这两个人靠自己的独立打拼,在一个陌生甚至有一点排外的城市留了下来,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现在乔和她老公都跳槽换了一个更好的单位,有了更高的薪酬,而且有了自己的新车。整个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初同样条件一起留下来的那些朋友,因为吃不了他们两人的苦,绝大多数都离开了这个城市,回到了那个并不发达的家乡。

前几年的辛苦坚持,换来的很可能是另一种生活。

小TIPS

每当身边的朋友抱怨自己的收入少,存不下钱的时候,我就会说出乔的故事给她们听。其实工资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自己是否愿意去存钱才是最关键的环节。收入高时,可以适当的将存钱比例提高到40%~50%,而收入低时,可以将比例降低到15%~20%。

(1)20%的工资存入银行。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所在城市(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比较高,而自己的初始收入不高,那可以将结余的20%存入银行。我相信,对于一个收入4000多元的“月光族”而言,每月消费4000元+,和每月消费3000元+,差别不会很大,无非就是少看几场电影,少一些聚餐,少买一两件衣服而已。倘若有人还要说,哎呀,为了攒钱,娱乐消费都要牺牲,这有什么意思。如果这样我相信你一定来错了地方,一个人连几年的辛苦都熬不住的话,那么几年后只能看着别人日子过得惬意了。

曾经有一位朋友和我抱怨过“存钱”的问题,在她看来,如果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即便存下20%,也就是600元,都很难。毕竟每月除去房租和开支,没有多少结余。那时候我的建议就是,如果存下20%都有困难,那就存下10%。这个相对会容易很多,9折的生活支出跟不打折的生活支出总归不会有很大的区别。总之一句话,无论怎么找借口,这个10%的底线都不能突破,除非这10%的留存会影响到你的生死存亡。

(2)30%是租房的极限。在外地生活的孩子们都会有租房的压力,租房也是一个需要衡量的问题。四五千元的工资,如果还希望能够存钱,必然不可能负担得起昂贵的房租。除了要有一个有钱的爸妈外,那些奢侈的人生,没有几年艰辛岁月是催生不出来的。稍远一点地区的房租会比市区的房租便宜,单间比套间便宜,合租比整租便宜,朝北的房间会比朝南的房间便宜。能不能熬过最初艰辛的几年,就要从条件稍微差的租房开始规划。

(3)40%是日常开支,这个部分需要由自己来进行规划,吃不了大饭店的,那就吃小饭店;消费不了饭店的,就自己动手;不要囤货也不要没事淘宝,不要容易被各种打折促销洗脑;给每月的支付宝限制一个最高消费额度,找人监督,违者就以各种会心痛的方式来惩罚自己;零食、奶茶、咖啡,能少吃就尽量少吃,实在不能,尽量用合理且便宜的方式去购买;朋友的娱乐聚会能少去就少去,能通过其他免费方式搞定的就选择免费的方式。钱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开动脑筋,分享你们的省钱妙招吧!

(4)10%是应急资金,我知道这笔钱不多,可能聚会一两次就没有了,但是这笔钱必须要有意识地预留出来,最好不要以现金的形式藏在床底下,我倒不担心有小偷光临,反而担心自己把它给盗用了。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一帆风顺,没有意外。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当自己暂时找不到人帮忙,借不了钱时,当银行晚上取不出固定的存款时,这笔应急资金就可以发挥效用了。

当然,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在一个三线城市,每月收入仅800元,或者在一线城市,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这该如何是好呢?

我想如果这种情况存在的话,需要思考的不是存钱的问题,而是好好工作,多读书,尽早换工作,换一个能让你攒下钱的工作,或者找一个有钱的男朋友,一起努力吧!

2.2.4 网络上常见的方式

1.十二存单法、三十六存单法、六十存单法

存钱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最可爱的存钱罐,可惜那个没有银行的金库作为屏障,很容易败给自己的贪欲,为此,每天拿点硬币喂喂它也就够了,每月月底掏出来吃一个必胜客或其他的,也是一个不错的犒赏。

2010年,我自己的基本存钱方式也就是再简单不过的“十二存单法”,每月固定的11日存2500元,这样一年过后,就有12笔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那么从第二年起,每个月11日都会有一笔定期的存款到期。如果到期的存款暂时不用,则可以新加上50%的工资继续作定期。这样既能保证手头上有活钱用,又能享受到定期存款的利息。依此类推如下。

简单来看就是:

第一年每月2500×12个月=30000年利率3%(假设)

第二年(上年每月本息为2575+每月2500)×12个月=60900年利率3%

第三年(上年每月本息为5227+每月2500)×12个月=92724年利率3%

第四年(上年每月本息为7959+每月2500)×12个月=125508年利率3%

第五年(上年每月本息为10773+每月2500)×12个月=159276

“十二存单法”最大的好处在于提供一个不错的心理暗示:“坚持过一年,每月的固定日子里都有利息进账。”简单来说就是,12个月之后,每月存钱银行都会奖励一年定存的利息作为奖励。

当然,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让账户的金额增长变得可视化,尤其对于那些没事就爱看自己账户的守财奴们而言,是一种不错的精神鸦片。

依此类推还有针对三年定存和五年定存的“三十六存单法”和“六十存单法”,这两种方式的周期更长,好处在于,当三年或者五年周期坚持下来,在第四年或者第六年的时候,每个月都会有一笔三年或者五年的定存到期,可以享受利率更高的收益。

查找网络中关于十二存单法、三十六存单法及六十存单法的表格图样。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每月存入2500元,每月选择3年定期,坚持存36个月,从第37个月起,每月都有一笔三年利息的定存到期,除了本金2500元外,还有100元左右的利息,这就是“三十六存单法”。

同理可知,“六十存单法”就是每月存入2500元,选择5年定期,在坚持60个月的定存后,从第61个月开始,每月都会有一笔五年定期的存款到期。

当然,我自己只使用了“十二存单法”,一来是因为后两种方式战线拉得太长,二来是机械的存钱本身就是一种暂时的理财方式,等未来财务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我想尝试其他更好的方法。

还有很多朋友对我说,可以买理财产品啊!但问题是,这5万元起步的要求有多少刚工作的朋友们能达到呢,在存款0~5万元这个过程中,能做哪些事情?

2010年我刚开始存钱时,还没有出现余额宝,不过如今想来,即便是有,我还是会存入银行。毕竟余额宝对于淘宝消费的诱惑太大,而且以一种随时准备消费的姿态摆在那边,即便每月有钱存入余额宝,也指不定哪天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手一抖心一动,就这么划走了,还理什么财啊。当然,余额宝的事情以后会聊到。

2.百元周

有一段时间这种方式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很多人自发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组,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热帖,为的就是证明自己可以将“百元周”进行到底。

然而,这种方法与减肥圈中流行的“鸡蛋黄瓜减肥法”一样让人生不如死,只不过后者是和自己的肠胃过不去,前者是和自己的欲望过不去。

好吧,就是因为我亲身体验过,所以我才知道它真的让人生不如死,更重要的是,一旦停止这种省钱的方式,人就会陷入一种报复性花钱的状态。就类似“鸡蛋黄瓜减肥法”一旦停止,人也会陷入报复性暴饮暴食的局面。

回到“百元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操作方法很简单:每周只给自己100元,涵盖吃穿住行等各种消费。如果在周三或周四就把100元花完,那么余下的三天只能喝水,前提还要是喝水不用花钱。如果周一激动吃了一个小型的大餐,那么就要看一个人的脂肪有多厚,可以坚持余下的六天什么都不吃。

真心想尝试这个方式的朋友们,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数,100÷7≈14元。每日从通勤费开始计算,只能花14元,是不是想一想就觉得难以接受。在一二线城市,恐怕很多朋友的通勤费就要超过20元。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朋友们,该方法就是让你们在闲暇时嘲笑解闷的。

我自己尝试的那段日子里,早晨走路上下班,一趟公交车都不敢坐。早饭也不敢出去吃了,买米和面条在家里开火,晚上下班跑菜市场,一看鸡蛋肉的价格,便转身去蔬菜区,更贵!这时除了泡面吃得起,其他的都吃不起。水果也不能正常保证,去超市,要跟阿姨大妈们抢打折的苹果,皮厚肉松,还不甜。

我苦苦坚持了11天,真心受不了这种自虐的日子,稍不留神想吃顿好的就立刻超支,这日子没法过了。脾气不好、气色不好,最后弄得睡眠都不好。于是在第12天彻底放弃,拿出400元连吃了三天大餐。瞧,这就是典型的“减肥后报复性反弹!”

折腾过这个方式,我再也不相信网络上那些节约大行动,什么20元过一天,100元过一周,玩可以,但真刀真枪实干,只会弄伤自己。这就类似减肥只靠“绝食”,饿一两天行,甚至四五天,但时间久了呢,能坚持一年吗?

3.信封花钱法

原理其实和“百元周”差不多,只是金额会宽裕很多,每月工资到账,从日常开支1500元里抽出1200元,分配成四份,写上“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每周开支300元,主要用于支付饮食。看起来不难,每周有300元可以消费。但使用了两周就发现问题了。现金从卡上取出,就变得异常诱人起来。如果平日里不带卡出门消费,看到好玩的东西会稍微克制一下。可是如果随身携带信封,往往抽取一张和抽取两张没有什么区别,就好比在钱包里装上1000元,肯定花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从卡里取钱的速度。

第一周没有什么要购买的,仅仅是吃饭和买水果,7天花了210元,还有90元结余。可是第二周呢,期盼已久的电影上档,于是赶紧花钱买票,看看信封里有钱,又觉得还有上周的结余,支付一个爆米花、可乐什么的,应该不是问题。于是,心中一念,手里一松,100元就没有了。第二周还没有结束,信封就没有钱了。到了第三周,不知为何又冒出一个必须要去的聚餐,于是继续从第四周的信封里取钱。就这样,信封没有成为钱的保护者,反而成为钱的怂恿者。

坚持了两个月之后,我实在认为这个方式摧残人性,从自保的角度出发,我必须选择终止计划。

2.2.5 网络上流传的其他存钱方式

当然,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可行且好用的方法,我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罗列和点评,大家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1.阶梯存款法

阶梯存款法适合已有一笔固定资金的投资者,看清楚了,需要“已有固定资金”的投资者,如果自己手里只有200元,那么可以跳过不看,或者在此地方做一个标记,等未来有了固定资金之后,再回头看也不迟。

所谓的“阶梯存款法”是把一笔10万元的资金,平均分成5份,按1、2、3、4、5年的期限存5份定期存款。第一年过后,把到期的1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5年定期;第二年过后,则把到期的2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5年定期。依此类推,5年后,5张存单都会变成5年定期存单,但每年都会有一张存单到期,并且都能享受5年定期的高利率。

点评:我觉得此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已有固定资金”,倘若职场新人“刚巧”手头很紧,每月能存下1000元就很开心了。难不成还要把这1000元分成5份,以200元为单位存定期。虽说开通网上银行后,定期存款的最低门槛是50元,200元已经算不少了。但计算一下就会发现,200元的利息,无论是1年还是5年,估计在这个时代都不够吃一碗面的。

当然,如果手里有超过5万元的闲钱,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此方式还是相当简单、便利的。

2.四分存储法

如果一个人现在有1万元的闲钱,可以将其分成4张定期存单,每张的存额应注意呈梯形状,以适应急需时不同的数额。也就是将1万元分为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4张一年期定期存单。此种存法,假如一年内需要动用2000元,就只需支取2000元的存单,避免了需要小数额而动用“大存单”的弊端,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损失。

点评:前面的方法对资金要求有一点高,此方法在资金的要求上就低了很多。非常适合手中存有1万元左右闲钱的朋友们。而且此方法还有一个好处,他们可以通过这几次资金的闹腾,尽快熟悉了解银行存钱的一些流程。估计利息赚不了多少钱,但会赚到一个还算不错的方法。

3.组合存储法

组合存储法是一种存本取息和零存整取相组合的存储方法,假如你现在有5万元,可以先存入存本取息储蓄户,一个月后,取出存单储蓄的第一个月利息,再开设一个零存整取储蓄户,然后将每月的利息存入零存整取储蓄账户。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存本取息储蓄利息,而且还可以获得其利息存入零存整取储蓄后的利息。

点评:嗯,此方式我个人觉得有一点麻烦,管理起来也比较烦琐,所以当时自己也没有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操作。

4.接力储蓄

如果每个月固定存入银行2000元的活期存款,可以选择将这2000元存成3个月的定期,在之后的两个月中,继续坚持每月一笔2000元的定期存款,这样一来,在第四个月时,第一个定期存款就会到期,从此你每个月都会有一笔3个月的定期存款到期供你支取。此储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用钱需求,还能取得比活期储蓄更高的利息收入。

点评:嗯,此方式和“十二存单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定期存款从“一年”变成了“三个月”而已。

别的方式我也没怎么关注了,银行里的那些存钱方式,大家可以去银行,问一问大堂经理,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并问清楚当下什么存款利息比较高。当然,必须要注意,千万别被忽悠做了自己没弄明白的事情,买了一些不应该买的东西。

切记,自己明白了的事情再去做,无论是赚还是赔,都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否则,未来出现同样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避免;未来出现类似的机会,也不知道该如何抓住。

2.2.6 关于一些存钱质疑的回应

写豆瓣和理财帖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不过我实在是懒,看到那么多的留言就害怕,而且很多人的质疑性质都相似,一个个的回复太浪费网络资源,想想就做罢了。反正现在重新写,总归要回答那些疑惑,不如先发制人,把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写出来。

1.你不用负担房租和中午餐费,当然能存下钱

这个质疑的前提就是,房租和中午餐费是不能存下钱的关键因素,而不是自己的消费习惯出了问题。如果工资有3000元,提出如此的质疑,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月收入过5000元,过8000元甚至是10000元,还有这样的质疑,那么我就要怀疑,是否租住的房屋是豪宅,中午吃大餐了。存不存下钱,这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为了存钱而暂时放弃一些享受,而非那些似是而非的因素。

2.你刚进职场工资起点这么高,当然能存下钱

工资起点高,不代表就能存下钱,这两者之间没有充分必要的关系。只能说,工作起点高,如果克制一下消费,就会多留存一点钱。工资起点低,要留存多一点钱,就要辛苦一点。如果一向大手大脚的消费,那么再多的钱也是不够花的。

我见过一个人,三年前的工资是3500元,在上海的确不算多,每月只能结余300元左右,后来觉得300元不算什么钱,攒一年也不过是3600元,还不够买一个iPhone,于是灰心放弃,彻底融入月光族中。两年后,受不了那家公司到处克扣资金,于是跳槽,换了一家一个月6000多元的公司。我原以为工资收入上去了,总能够存下钱,结果呢,人家工资是涨上去了,但消费水平也一路飙升。以前早晨只吃3元的早餐,现在变成了8元,以前买衣服常去商场折扣区,现在开始专攻品牌。工资涨了,立刻发现自己住的地方又憋屈又狭窄,连时常被忽视的阳光都变得重要起来,嚷嚷着一定要在年底换房子。无论工资怎么长,她都有借口把自己变成月光族。

3.即使100元,也值得存吗

值得,绝对值得!别说,如果我自己收入在短期内无法提高,真的很少,哪怕只有50元,我也存。因为存钱会给自己一个暗示,我有安全保障,即便如今它很微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总有一天它会慢慢地壮大。即便最终一年只有1000元的存款,万一有一点小财务危机,还能够满足两个月的吃饭问题。

更重要的是,存钱会让你体会现金不断变多的美妙时刻,你会从慢慢痛苦的状态,过渡到每月开心的计算数字,再过渡到找寻更多存钱的方式,最后会将存钱变成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习惯。

再说,工资总不可能永远不涨,工作不可能永远停滞不前,首先把习惯养成,等待工资和工作齐飞舞的时候,好习惯就能派上用场。

所谓,荣耀和光环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的人。

4.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这个问题不是豆友先提出来,而是我身边的朋友义正严辞地指责我的存钱行为毫无意义。我依旧记得当时她无所谓地把《小狗钱钱》这本书还给我,并抛下了一句,“这本书是德国人写的,又不符合中国国情,有什么好借鉴的。我妈就和我说过,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攒钱根本没有用,挣大钱者才是王道。”我听了她的一席话,默默地在心里鄙视了一下自己借给她书的行为,多此一举,自讨没趣。

当然,我鄙视自己,是因为自己明知一些人固执得不可改变却还偏偏以为自己可以改变。所以,鄙视的是自己的“自不量力”和“自以为是”,但绝不是认为“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这句话的绝对正确。

不可否认,想拥有巨额财产,甚至说,想拥有千万级别的资产,这的确不是靠“攒钱”就能够实现。就好比,仅靠一份10万元一年死工资的工作,不吃不喝,在退休的时候也无法积攒到1000万元。但认识一个道理不能用僵化的思维,也不能用固执的视角来认识。

在我那位朋友看来,“攒钱”毫无用处,能够让她发财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挣钱”。可是她忘了“挣大钱”需要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是“原始资金”,第二是“守财之道”。

首先,没有“原始资金”的启动,何来事业的发展,又何来“挣大钱”的可能性(请不要用“空手套白狼”这种稀罕事和我抬杠)。其次,没有“守财”的能力,挣再多的钱也会被挥霍一空。就好比在蓄水池中放水,却偏偏忘了把池底的塞子塞上。除非放水量远远大于出水量,否则,池子必然会空。挥霍力就是出水量,挣钱速度就是放水量。在当今的社会,让挥霍力增大易如反掌,而让挣钱速度加快却难上加难。

更有意思的是,开口闭口就是“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的人,往往都是家无存粮的月光族,而这句话恰恰就是用来自我安慰的最好借口。

最后我再举一个小例子来“诱惑”一下大家吧。很多财经网都会做一个假设,如果一个30岁的年轻人每月存下100元进行投资,每年累计投入本金1200元,坚持到他60岁的时候,结果如何?

假设他投资的年利率是25%,他60岁时就可以获得480万元,如果年利率再高到30%,那么他能够得到1360万元。再倘若,每月要是投入500元或是1000元呢,请大家自动把480万元乘以5或者10,把1360万元乘以5或者10。惊讶吧!

好吧,没有存不下钱的说辞,工资少,那就想办法节省,节省不下来,那就想办法提高能力换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公司,如果连存钱都是一条死胡同的话,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们难道都有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吗?

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在初期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倘若天生就有好的存钱理念,估计也不用去挣扎在“自己好穷”的抱怨中。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要从一开始就对自己说,辛苦几年,这份付出和牺牲一定会加倍补偿回来。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动力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