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有幸进入大学。这就像时下彩民巧中六合彩,股民奇遇疯牛市,麻民欣逢杠上开花。然而,当时大学的法学课,充满了政治教条和政策话语,专业含量较低,学术品质很弱。毕业后任教以来,一面回头补课,一面努力追赶专业发展。这不仅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想要探索一些未知领域,也受到职业伦理的约束,避免以己昏昏,误人子弟。另外,还有来自晋升职称和各种考评指标的压力。几十年来,浸泡在法坛里,开口法言法语,下笔法学法理,整天搬弄那些法界“劳什子”,被自己编织的专业绳索,越捆越紧,却无所成。长年累月青灯黄卷,专业领域劳作,不免出现审美疲劳。于是,有时忙里偷闲,挣脱专业“紧箍”,在空中翻几个筋斗,涂抹一些闲情偶寄的文字。
这些文字,积攒数年,略可集结成册。侥幸付梓的《法缘记忆·醉心梦语》,便是其中之一。余下部分,主要是一些书稿的前言和后记,《清华法治论衡》集刊的卷首语与编后记,以及发表在报刊上的评论性文章。这些漫笔闲文,略加拣选,勉强分为三类:“法治漫笔”、“比较法散议”和“法缘余话”。鉴于全篇要义乃是“法治”,小书遂以“法治漫笔”名之。
这些文字,包含着我对法理学和比较法学的思考,尤其是对法治和民主的思考。其间是非,有待读者诸君评判,也有待未来实践检验。一个人的思考,并不代表一代人的思考。但任何人的思考,都会受到同代人的影响,都会打上所处时代的烙印。这些思考被记录下来,即便没有借鉴价值,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心路历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同许多师长、同学、朋友和学生的交往经历。我一路走来,深深得益于他们的提携、鼓励和惠助。借这本小书出版之机,对他们的深情厚谊深表谢意。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译林出版社编辑王笑红博士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全力支持。在此,我要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译林出版社编辑冯静博士细致审读文稿,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并精心安排设计封面和版式。对冯博士的惠助,我诚表谢忱。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鲁楠博士,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
治言寄天头,梵思寓地角。
记忆成旧事,法缘犹未了。
高鸿钧
2017年7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