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任务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探索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对每一个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都要探索和发现其发展的规律性。就渔业经济而言,要针对各个海洋经济区内特有的经济鱼类或优种鱼类资源不断衰退的状况,探索如何搞好繁殖保护?怎样做到合理捕捞?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管理措施?科学研究如何为渔业生产服务?促进本区渔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及实施的措施是什么?如此等等。如在环渤海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渔业捕捞能力较低,黄、渤海海况无特殊的恶化原因,在黄、渤海的海洋生物生态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基础生产力较高,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对虾等经济鱼类产量都较高,各沿海地区海洋捕捞业效益均较好。但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随着机动船只代替木质船,网具不断更新,捕捞量长期超过可捕量,实行掠夺式捕捞,渔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濒临绝迹,而由毛虾、毛蚶、对虾等取而代之。水产品趋于低龄化、低质化、低值化,使沿岸各市海洋捕捞业都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研究恢复和发展这一地区渔业的措施,找出其客观规律,方向是人为施加影响,维护渔业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的繁衍生息,促成良性的渔业生产经济系统。现有关方面已采取了一整套综合管理的措施,如加强渔政管理,整顿渔业的无政府状态,加速捕捞生产力的转移,调整作业体系,发展海洋水产增养殖业,实现海洋水产农牧化等。这些措施,都需要在研究该地区渔业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制定出来。

又如发展海滨旅游业,不能仅看某地是否有可以成为海水浴场的沙滩地带,还要考察该地的交通条件如何,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其他物质条件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有没有具备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各个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为之服务,有没有名胜古迹足以吸引游客,水、电、饮食等的供应是否充足;该地邻近有没有更富有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地与之竞争,在该地建立旅游区是否脱离人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水平?如此等等,事先都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确认上述问题都不存在,该地确有发展海滨旅游区的前景,方可在该地开拓海滨旅游业,否则,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仅仅因为该地有沙滩,具备建立海水浴场的条件,就在该地发展海滨旅游业,则必不能吸引大量游客,最后导致经济亏损,旅游业再也办不下去。

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和发现海洋经济区内诸海洋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充分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海洋经济资源,促使整个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二)正确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的海洋开发事业正处于从传统海洋开发方式向现代化海洋开发方式转变的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随着海洋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海岸带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索取的方面越来越多,范围也更加广泛。这样,在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发各种海洋资源的同时,对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也愈加强烈。针对这一严重情势,既经济又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全面保护海洋自然环境,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在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互相矛盾与对立的关系,以讲求生态效益来保障取得长期的、稳定的经济效益。

在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轻重,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兼顾多方面的需要。随着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海洋经济区内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造船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都会由于区域内海洋开发的需要而有新的发展。目前,海洋资源的开发由传统产业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并且新兴产业的比重在逐步增长。第一,海洋传统产业不断调整改造和提高,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如限制近海渔业捕捞量,发展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再如,海洋运输业加强专用码头和深水泊位的建设。第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越来越大,1985年以前的投资为100亿美元,“七五”期间预计投资为100亿美元。同时,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服务业,也在积极地投资建设。海洋石油生产现已初见经济效益,预计2000年将达到1000万吨。第三,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由单纯捕捞生产型转向增养殖开发经营型,使养殖产量大幅度增加。1982年养殖产量为49.5万吨,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6%; 1983年产量为54.5万吨,占17.8%; 1984年产量为63.93万吨,占19.3%。到1988年已超过199万吨,养殖面积达244万亩。在大力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的同时,新兴海洋产业正在不断得到加强,在这种形势下,相应地就要解决与之有关的科学技术、信息、文化教育、人才、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往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面临的这些新发展、新问题,在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都要给予全面的考虑,统筹安排,妥善解决,兼顾多方面的需要;在考虑当前海洋利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预见并照顾到将来潜在的用途,不可只顾当前的需要,而“断绝后路”。

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能预见和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使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个逐步的自觉的经济发展过程。对区域内有经济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要制定有计划地进行新地域经济开发战略,以促进对新地域进行经济开发,进而形成新的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制定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还要注意保持地区传统产业原有的优势,使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恰当的比重。就青岛市而言,保持地区传统产业原有轻纺工业优势,而不能片面发展耗水耗能的化工、冶金行业,考虑到青岛是我国海洋科技最集中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技术试验,使青岛成为具有特色的海洋科学城和海洋产业城。

(三)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

1.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意义

所谓生产力布局,是指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等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组合关系。我国海岸带纵跨三个气候带,光、热、气候以及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很大,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是加快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措施,也是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一。

合理布局区域生产力,有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区域内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石油开发、科技部门、城市和农村,航运和港口的密切配合,协同开发,有利于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保持;有利于沿海工业同时或分别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产品消费地和交通枢纽,尽量减少原料运输、产品加工直至成品到达消费地的各个阶段的劳动耗费,有利于工业建设、经济效果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消费需求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此外,还有利于国防安全的巩固。如果区域生产力布局(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决策)一旦失误,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不但经济损失大,持续时间长,而且调整改变起来会相当困难。

2.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原则

(1)区域性的海洋开发,必须服从全国统一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区域生产力布局,不仅取决于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而且首先要在国家统一计划下考虑区域生产力布局问题。因为国民经济的全局对区域生产力的布局起决定性作用,它指明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发展方向,规定区域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民经济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着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互相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考虑区域生产力布局时,首先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并充分考虑到本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防止把不属于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当作优势去发挥,努力使区域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民经济全局及国家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恰当的地位,使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国民经济的全局能够相互协调。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行合理的地域分工,这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因此,合理地进行区域生产力布局,首先就要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根据区域内工业、农业、渔业、航运、港口等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港则港,使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如某地宜建港,不宜围垦,事先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地区这一特点,从而避免在此地盲目围垦,导致破坏该地原有的建港的优越条件。

(3)适当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就生产力布局空间来说,同时存在着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它们是互相制约和互相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过于集中,将会对继续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如用地、用水、原材料及燃料供应、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过于分散,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技术、经济协作,交通运输,生活设施,都会造成诸多不便,带来很大的麻烦,以致严重影响各项生产事业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进行区域生产力布局中,适当集中又适当分散,在集中之中有分散,在分散之中又有集中,就会使区域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这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必然发展趋势。

(4)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发挥经济优势,发展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生产,要求区域之间进行经济协作,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区域分工与经济协作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根据目前的情况,强调沿海地区与内地相互间的协作和联合尤为必要。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加工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较低;而沿海地区经济基础比较雄厚,文化科教和工业较为发达,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但某些自然资源,尤其是工业原材料和燃料相对不足。对于这种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既不能人为地采取一律拉平的办法,也不能割断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是通过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协作,把各地区的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组织区域生产力,使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在地域分工上实现最优的结合。通过经济、技术协作,沿海地区可以从内地取得一部分原料、能源,弥补自己的短缺;内地可以从沿海地区取得资金、设备、物质和技术人才,促进沿海、内地的经济共同发展。

(5)区域生产力布局要有利于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进行区域生产力布局,是以开发利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物质前提的。当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时,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过程就可以正常进行,它的有机体数量就最大,生物量最大,生产力也最大。相反地,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例如有大量污染物进入海洋渔场,或进行掠夺式的酷渔滥捕、滥围滩涂,就会使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以致丧失,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最终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也就使生产力遭到破坏。因此,在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必须实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尤其要在布局中防止环境污染,以有利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

(6)充分考虑国防安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它也受社会政治与国防军事的影响,布局中也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既要求在和平时期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也要求在战争时期能经受住战火的考验,有效地抵御来犯之敌。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多是从海上来的,这一历史的教训,使我们在进行海洋经济区区域生产力布局时,更加不能不充分考虑国防安全方面的要求。

(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要实现海洋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首先要在区域内建立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是指海洋产业各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结构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海洋经济是否能协调发展,以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海洋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运动着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建立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合理的和优化的海洋产业结构不可能是个僵化的模式,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固定的比例,它将随着社会需要、生产条件的改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经常变化,是一种相对的、有弹性的合理结构。一般来说,合理和优化的海洋产业结构应有如下标准:

1.充分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用性,如同一岸段可能同时适宜建深水码头、搞滨海旅游或发展海水养殖业等,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应能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的这一特点,以多种方式,生产、推出多种多样的产品,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但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发生冲突时,可选择综合效益最高的部门进行发展。

2.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协调是指产业之间有较强的相互转换关系,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能和谐地运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应相互创造条件,形成良性的经济互补关系,而不是互相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由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决定的,各个海洋产业部门在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量上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如海洋捕捞业和海上石油、海上运输、制盐业都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海洋石油业发展不当(包括海上石油开采与运输),势必造成部分海域的污染,影响渔业;盐池纳潮不当,也会造成鱼类幼苗的损害。反之,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彼此协调发展,消除因某一部门发展不当而导致其他部门受害的因素,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就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各海洋产业部门的发展应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任何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都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各个海洋产业部门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如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要能适应内地经济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海水水产养殖业要适应近年来对海参、对虾、扇贝等海珍品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出口换汇率高的形势,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业,如此等等。

4.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要使各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大目标,努力做到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与短期目标的统一,避免短期行为,只顾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效益。按照上述四项标准,在区域内建立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就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除了在海洋经济区内建立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之外,还要在区域内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首先,要在各海洋经济区成立一个权威性的指导、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使之不断完善的区域决策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能负责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需求量的预测,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区域内主要开发、整治、建设项目最佳区位的选择,区域内资源开发合理规模与时序的安排;区域开发、整治总体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近期重点开发、整治项目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模式的建立等,以能随机地合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又负责抓规划、措施的落实。其次,要搞好智力投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才素质,以期充分合理地利用区域内的劳动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区域资源开发合理化

实现区域资源开发合理化,目标是使区域资源开发长期稳定地发挥最大效益,不断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此,首先要牢固地树立起海洋观念,在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发生对立时,把保护海洋环境放到第一位。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要积极进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要预防、制止因忽视海洋环境保护而导致海洋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发生,而且要致力于恢复已遭到破坏的海洋资源,促使海洋资源的再生和增殖。

在海洋区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经常会出现互相矛盾和对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要把讲求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基于:(1)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讲求生态效益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2)生态效益差,迟早导致经济效益也差,反之,生态效益好,早晚经济效益也好。如果破坏生态,所造成的损失,以数十倍的经济代价也无以补偿。因此,要防止盲目开发海洋资源,避免短期行为,在保护和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要有超前考虑,避免先破坏后治理,应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并举,力求在区域资源开发中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这样去做了,经济效益必然会有显著的提高,也就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治理环境,保护生态。根据以上原则,做好区域资源开发方案的评价工作,就能较好地实现海洋区域资源开发合理化。

二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方法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众多学科有关的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其研究方法既注重定性研究,又有定量分析;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宏观分析方法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对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良好的宏观整体布局,能避免社会性的巨大浪费。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的宏观分析方法,体现于对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宏观决策之中,这种宏观决策的内容,包括各海洋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需求量的预测,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区域内主要开发、整治、建设项目最佳区位的选择,区域内资源开发合理规模与时序的安排,区域开发整治总体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近期重点开发、整治项目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模式的建立等。能否运用宏观分析方法制定正确的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对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微观分析方法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是由对区域内各个海洋经济部门所进行的研究组成的,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的微观分析方法,即体现于对区域内各个海洋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微观分析,发现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之中。如在渔业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探索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与保护问题。通过微观分析,认识到由于人们对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利用渔业资源时,没有遵循人们的生产规律必须与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规律相协调的原则,从海洋里捕获的资源超出了自然生长量,即捕捞过度,引起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而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就要通过对鱼类各种生息环境和环节的保护管理,譬如说对越冬场、产卵场、幼仔鱼的繁殖保护、最适渔获量、捕捞强度的管理,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开捕期等手段,使鱼类具有一个良好、安定的生长栖息繁殖环境,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资源潜在量,从而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或避免衰退。由此可见,对海洋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只有通过微观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正确的途径。

(三)计量方法

在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中,不揭示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即不掌握和运用计量方法,就难以发现区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中运用计量方法,要注重调查研究与数字统计,从量的变化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或以统计数字说明问题。比如为了确定各海洋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生产综合体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范围,就要借助于增长指数、专业化系统、直接费用系数等,对实际资料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准确说明所要确定的问题。

(四)调查研究方法

我们要研究和发现海洋区域经济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海洋资源,就要搞好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海洋工作者不断地对我国各海洋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海底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资源以及海洋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我们研究我国的海洋区域经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海洋区域经济研究,除了要利用海洋工作者对海洋经济区的各种调查资料外,还要求海洋经济理论工作者亲自参加海洋区域经济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与专业研究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使海洋区域经济研究能够更好地对海洋经济区的资源进行评价,提出符合国情的有关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各门科学的最根本的方法论,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也不能例外。我们在进行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时,自始至终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法则,从事物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中,从各种海洋产业、海洋部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中,研究和发现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沿海地区围海造田,多打粮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能只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要从事物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经过比较,权衡轻重,选择更有利于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的方案。如根据一些地区的具体情况,在该地围海造田,配合工程跟不上,又缺乏淡水灌溉,粮食产量不高。如果海涂滩地不宜围垦,而宜发展养殖,则将不当围垦的农田改为养殖对虾或牡蛎等贝类,经济效益就要比种粮食大得多。这样把不同的开发方案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就能对开发某地区的滩涂资源,选择最优的开发利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