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新兴经济体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实力对比的版图,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其作为一个群体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金砖国家在变革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五国经济上较强的互补性奠定了相互合作的基础,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五国营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国际金融危机为五国创造了共谋发展的合作机遇,同时五国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推动了机制化建设进程。

一 中国与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取得全方位进展

(一)在货币互换方面,银行间合作不断深化,货币互换稳步推进

2010年4月于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巴西开发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旨在为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金砖四国”银行合作机制备忘录》,这标志着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正式成立。2011年4月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三次峰会,各国又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为加强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便利相互之间的经贸往来,共同维护金融稳定,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五次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央行与金砖国家间签署的首个货币互换协议,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开展货币互换奠定了基础。

(二)在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方面,各项业务持续稳步推进,给贸易与投资提供了便利

早在2010年12月,俄罗斯就已经开始在国内进行人民币对卢布挂牌交易,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2011年中俄两国又签订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本币结算范围由原来的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2011年4月,金砖国家签署的《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及“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的业务规模,服务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准备,2012年3月金砖国家在印度新德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协议涉及贸易融资、投资项目等多个领域,贷款数额将视未来业务的开展而定。在2013年3月的德班峰会上,金砖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开发银行达成《可持续发展合作和联合融资多边协议》,同时为满足非洲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及其导致的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的巨大需求,五国还达成《非洲基础设施联合融资多边协议》。此外,中国央行还与南非储备银行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南非储备银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等。这些协议以多边促进双边的方式推动金砖国家境内以各国官方货币进行商品、服务与投资活动,必将有力推动各国经贸往来、扩大投融资规模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在开发性金融方面,五国逐步凝聚共识,共同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鉴于当前的多边开发机构对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融资和环保投资等相对有限、部分新兴经济体储蓄“逆流”到发达国家,以及为加强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等原因,印度提出了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倡议。2012年3月29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议上,五国对于设立合作开发银行表达了共同立场,提出要“探讨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以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并作为对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促进全球增长和发展的补充”,并指示各国财长们审查该倡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成立联合工作组进一步研究。2013年3月27日,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第五次会晤上发布的《德班宣言》中,五国领导人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提出银行初始资本应该是实质性的和充足的,以便有效开展基础设施融资。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第六次会晤上发表的《福塔莱萨宣言》中宣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并对银行首任理事会主席、董事会主席和行长,以及银行总部和非洲区域中心的安排达成一致。2015年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宣布开业。

(四)在危机救助方面,逐步构建金融安全网,共同筹建应急外汇储备库

2013年3月金砖国家德班峰会的亮点之一莫过于金砖国家拟建立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这是2012年6月五国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G20峰会上共同探讨决定的。在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中,中国拟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体现了金砖国家未雨绸缪,构建金融安全网,防范金融危机对其冲击的远见卓识。该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将有效缓解金砖国家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并为各国提供相互支持,以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应急储备安排也可作为一道增加的防线,为补充现有国际外汇储备安排、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做出贡献。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宣布签署建立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协议。

(五)在资本市场方面,业务合作成效初显,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加强金砖国家间资本市场的协调合作,不仅有利于拓宽各成员国的融资渠道,满足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2011年10月,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会议上,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中国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交易所联盟。2012年3月14日,该联盟五个创始成员又宣布,从2012年3月30日起各成员交易所的基准股市指数衍生产品在彼此的交易平台互挂,实现用本币买卖交易,从而为金砖国家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联盟合作的第二阶段,五家交易所还计划合作开发代表“金砖国家”的新股市指数相关产品,将其在各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及现货市场实现相互上市。在联盟合作的第三阶段,还可能合作发展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产品及服务等。金砖国家间证券业务和资本市场合作的逐步加深,将对完善金砖国家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六)在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倡导公平公正,逐步推进改革与创新

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金砖国家统一协调,坚定立场,要求尽快改革当今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组织架构。在历次金砖国家峰会上,各国都会表达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步伐缓慢的担忧,认为现在迫切需要按照已有共识,落实2010年的治理和份额改革方案,并敦促所有成员在2014年1月前完成下一轮份额总检查及就新的份额公式达成协议。金砖国家支持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稳定、可靠、基础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并提议就特别提款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包括关于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组成问题。在金融货币政策协调方面,金砖国家一致要求发达经济体采取负责任的金融和货币政策,避免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并采取结构性改革来削债减赤、增加就业、促进增长。

二 中国与金砖国家金融合作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来自金砖国家内部的挑战,表现在五国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可能掣肘合作深入发展

金砖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上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体制模式上各不相同,导致在重大经济战略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共识和交集,从而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分歧。金砖国家间经济、政治、历史等现实问题和利益冲突,将使他们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很难独善其身,以上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妥协,则很可能影响或迟滞金砖国家间的货币金融合作进程。

(二)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挑战,表现在发达经济体对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防范与打压,并极力维护其国际主导权

随着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机制逐步成熟,很多程序与合作也开始更加务实有效,这难免会引起发达经济体的戒备与不安。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进程和成果将由新兴国家经济体主导,并主要面向其他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这可能弱化发达经济体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的影响力,触动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削弱其现有的国际地位,对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带来潜在冲击和挑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关于国际规则与架构主导权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三)来自其他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挑战,表现在猜忌与“搭便车”心理的并存

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成果主要面向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成果的最大受益者肯定首先是金砖五国。其他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对这些成果到底能给其带来多大的实惠难免心存疑虑。金砖国家对非洲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以及继续推进金砖开发银行建设等措施,令非洲及其他新兴与发展中国家信心大增,而其对金砖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和预期也会越来越高。一方面,这会给金砖国家带来一定外部压力;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合作如果受阻,不能有效落实这些业已达成的协议和决定,必定会引发其他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质疑,打击其对该合作机制的信心。其他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对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成果也存在“搭便车”心理,希望从金砖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当中分得一杯羹。

(四)来自国际金融组织的挑战,表现在一些现存的国际金融组织担心其作用和地位受到新机制的挑战

长期以来,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实际上由欧美控制着,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沦为欧美外交政策的工具,对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困难与需求并不真正关心,这注定其适用性和实际作用甚微,甚至遭到一些国家民众的抵制。对于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的成果,世界银行集团在表面上虽然表示欢迎,并提出愿与即将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减贫、提高发展中国家福祉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但同时,其对新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选址、人选、治理结构和评级等细节问题表达了关注。IMF对这一提议也迅速做出反应,表示将密切注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一计划。这些表态均透露出其既对这一新组织的强烈兴趣,却又难掩内心的不安,背后折射出的实质是表面支持、实则排斥的复杂心理。

三 推进中国与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建议

(一)在合作主体上,坚持适度有序开放,主体参与多元化

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应体现包容性与多元化的特点,并渐进有序开放,更多体现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于开放主体参与问题,要注意把握进度与尺度,保持内外制约和平衡。金砖国家可根据金融合作进程与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在短期内,该金融合作机制应开放包容,不宜将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完全排除在外,但可设定规则将发达经济体的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中期内,可依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与影响,基于五国向亚非拉拓展,逐步扩大合作和参与主体范围,加强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和功能,将这一合作机制发展成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新型国际多边金融平台。长期来看,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的目标应具战略性,布局全球,即构建一个由金砖国家主导和掌控的、其他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全新的国际金融合作组织或集团。

(二)在合作目标上,坚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发展

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机制应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长远发展,为五国的贸易往来、资本投融资、基础设施完善、技术研发、低碳节能等提供支持。以全球经济正在重塑为契机,金砖国家通过加强互补和整合各自经济力量,探索实现更公平发展、更具包容性增长的新模式和新方式,逐步将金砖国家发展成为就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日常和长期协调的全方位机制。组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目的是解决长期融资和外国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实质是打破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和架构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局面,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争取国际话语权,保障自身相关利益,携手实现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相关国际、区域性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应有利于维护国际法、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中心地位,为全球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三)在合作策略上,坚持以我为主,抓大放小,牢牢把握主导权

对中国而言,与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策略应是在均衡各方利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以我为主,避轻就重。其底线是掌握绝对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对于控制权和否决权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谈判,应坚持这一底线。为此,可考虑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内或国际合作的其他方面做出适当让步和妥协,以示对做出让步国家的安抚与补偿。

(四)在合作领域上,坚持以开发性金融为突破点,逐步扩大合作范围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将使金砖国家由一个松散的会晤机制转变成一个实体组织,这对金砖国家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金砖国家可以此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合作领域与范围逐步扩大。将该开发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逐步扩大至贸易、绿色低碳发展、高科技研发、医疗卫生、减贫减赤等众多领域。

(五)在合作形式上,坚持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并行

对中国而言,可供选择的合作形式有:(1)双边合作模式:输出中国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模式,在东道国创造有利于开发性金融合作的小环境。(2)一对多模式:此处的“一”指中国,“多”指东道国所在的多边合作平台。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加强中国与现有地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第二种是由中国推动设立新的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3)多边模式:以积极姿态参与现有的多边机制并增强影响力。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是中国参与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机构。

关键词:金砖国家 金融合作机制 开发性金融 新开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