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近代以来日本的海洋军事战略

3.1 日本海军的建立

德川幕府末年的开国海防论是日本海军思想源流的起点。18世纪以来,欧美势力向远东扩张过程中对日本的侵扰也不断加剧。幕末日本的国防环境日益严峻,使得少数日本人的传统的朴素海权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有识之士的危机感与日俱增,有关海防的言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幕府的海防论分为两类:一是以仙台藩士林子平为代表的民间积极开放的海防论;一是以幕府统治阶层为代表的消极锁国的海防论。作为日本近代海防理论的先驱之一,林子平于1786年在其《海国兵谈》一书倡导开锁国、放禁海、建海防。他认为,“所谓海国是指无接续之地、被大海所包围之国。军舰乘风而行,只需一两日便可纵行日本。海防不可懈怠。海国防御在于海边。海边兵法在于水战,水战之要在于大炮。此为海国之必须。从江户日本桥到中国、荷兰均乃无境之水路也。”《林子平の海防論》,参见http: //www.geocities.jp/macshoji77/history/shihei.html。林子平强调建立“海国武备”的重要性,其“海国海防”论,是日本近代海防意识觉醒的起点。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提督佩里率领东印度舰队进入东京湾,要求日本开国,史称“黑船事件”,这一事件最终打破了日本历时二百余年的锁国状态,结束了幕府的锁国海防。严峻的形势、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迫使幕府不得不加强军备,并试图建立一支西洋式的海军以备海防。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不仅无军舰,就连船舶也不多。日本真正的近代海军建设是伴随明治维新同时开始的。明治政府海军省成立于1872年,当时收集来的破旧舰船大小合计仅仅17艘,共13832吨。1875年向英国订购了3艘军舰,同时也开始在国内建造3艘。甲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1艘(59898吨)、鱼雷艇24艘(1475吨);正在建造的军舰6艘(33330吨)、鱼雷艇2艘(165吨)。至此,常备舰队已经编成。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吉川弘文館2013年版,第40—46页。

1883年12月,明治政府颁布了修改征兵制度的法律。规定全国男子17岁以上,40岁以下者均须服兵役。海军兵役分为常备、后备及国民兵役三种。常备兵役又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二种。现役3年,预备役4年,现役结束后再作为预备役服役;常备兵役服完还得服后备役5年。明治政府依靠征兵制确立了全民皆兵、天皇直接统帅和统帅权独立等建军基本原则。海军确立了以征兵制为基础,以志愿兵为重点的兵役制度,对其战斗力的加强、海军的发展壮大都起了重要作用。

明治维新后,新式海军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1869年,明治政府恢复了位于东京筑地的幕府时期的海军操练所。1870年,海军操练所改名为兵学寮。1873年,聘请的英国海军教官团重新制定了海军兵学寮的规章制度,新设轮机专业,使海军教育开始了正规化建设。1876年,海军兵学寮更名为海军兵学校,1888年8月,海军兵学校从筑地迁到广岛县江田岛。这一年也是中国北洋水师成军的同一年。江田岛后来被称为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的摇篮,直到1945年被撤销。明治政府还大力发展各类海军专业学校,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除了海军兵学校外,还有海军轮机学校、海军军医学校、海军经理学校、水雷学校、航海学校、海军大学校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海军军官教育体系,为日本海军建设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明治政府首次向外派遣的留学生,是到外国军舰学习的实习生。1870年派遣两名学员到英舰上实习,学习航海技术,后又多次派往英、美等国家。至1887年为止,派赴英国25人,美国21人,法国6人,德国1人;派往英舰5人,美舰3人,德舰8人。包括以上人员,到1907年日本海军派出留学生的总人数达150人,派往各国舰艇人数达21人。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吉川弘文館2013年版,第28—29页。明治时期的日本海军元帅及少将以上将领中,除了旧幕府和各藩培养的军事人才以外,如东乡平八郎、山本权兵卫、坪井航三、井上良智等人都曾赴欧美留学,回国后都成为日本海军的高级将领。

明治初年,日本政府还出高薪聘请外国技术专家和教师提高军事教育水平,使学员迅速掌握西方的近代海军技术。1870年,兵部省聘请英国海军大尉哈斯,次年聘请布林克理,分别负责对龙骧舰的炮术生传授炮术。1873年,聘请英国海军道格拉斯教官团34人任海军兵学寮教官,教官团由6名军官、12名士官、16名水兵组成。教官团帮助日本重新制定了海军学校的规章制度,促进海军教育走上正轨。丁一平:《世界海军史》,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页。

明治维新后,日本面向东西两大片海域分别设置镇守府。东海镇守府位于横滨(之后移往横须贺),西海镇守府位于长崎。根据1886年制定的海军条例,又将全国海岸线划由五个镇守府管理:北海道室兰、神奈川县的横须贺、京都府的舞鹤、广岛县的吴、长崎县的佐世保,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日本重要的海军重镇。这一制度于“二战”结束当年的11月被废止。镇守府是日本海军的基地,也是管理舰队后方勤务的中心。1876年成立东海、西海两个镇守府。东海镇守府设于横滨,1884年12月从横滨迁往横须贺,即为横须贺镇守府。根据1886年颁布的海军条例,全国的海岸及海域划分成五个海军区,在各海军区设置镇守府和军港,为执行任务的舰队提供随时停泊、修整和补给的港口,并提供舰船修造设施。镇守府除作为海军基地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外,还具有内线部队的性质,担负日常警备,以保障外线部队无后顾之忧地去对付海外之敌。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虽然只开设了几个镇守府,但是它对稳定当时编成的常备舰队的后方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常备舰队的编成可以追溯到1871年成立的小型舰队,1872年发展为中型舰队,1885年又发展为常备小型舰队。所谓“常备”是根据其担负的任务而言。鉴于这些组建的舰队均是中小型舰队,其作战能力有限,所以日本于1889年新编成了常备舰队。常备舰队可以看成是一旦有事便能随时出动的、机动的常态化舰队。常备舰队逐年都有新造舰艇服役,并进行经常性训练演习,以确保战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最终在甲午战争前夕的1894年7月编成了联合舰队,它也成为日本帝国海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