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世界和中国能源互动展望

第一章 概论

一 性质、特点与结构

(一)性质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5—2016)》(下称本部报告)是以学术研究的独立视角,通过不同的情景分析和数据推演手段,分析中国与世界能源发展中长期态势的第三部年度展望报告。本部报告侧重分析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前中国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趋势和能源安全新局面,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能源转型、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和影响。

本部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创新工程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也是课题组推进国内外能源对话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

本部报告秉承2013年以来形成的基本研究思路、情景分析方法,借助不断完善的能源展望数据库,稳步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提升研究层次和深度。与前两部报告相比,本年度报告的特点如下:

一是通过各章分析,更清晰地展现中国与世界能源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即“中国因世界发展而变化,世界因中国变化而不同”的内涵和在能源转型中的具体体现;

二是更贴近中国“十三五”此处“十三五”以及其他类似缩略词均参见第八章第二部分对中文缩略词的标释。规划期的能源目标分析、2030年前中国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也首次概述了2050年中国能源的概貌;

三是经过多轮扩展、更新和提升的数据库对本部报告的分析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从能源转型和“一带一路”倡议角度,深化了对能源安全的研究,同时简化了对煤炭清洁利用方式、石油产业前景、核电的理性选择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专题研究。

(三)方法与结构

本部报告继续推进现行政策情景(CPS)和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EES)的展望方法。有关上述两种情景的基本内涵和分析方法参见《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和《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的相关介绍。前者侧重从已有政策导向,分析其对今后15年能源发展的影响;后者侧重从一种期待的未来情景,分析其对展望期内能源发展的影响。本部报告中的现行政策情景覆盖了2015年到2016年年初的系列政策(见第七章第八部分),包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信息和“十三五”规划文件的精神;而后者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包含了更加系统的能源转型期待,包括中国将以人均7吨/年左右的较低碳排放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从而获得更优的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组合。我们认为,只要中国充分总结和利用国内外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挖掘潜力,是可以实现的。

同时,本部报告所依托的能源展望数据库包括基于上述两种情景而开发的两套能源系统。经过数据化的能源系统的推演,我们对2020年、2030年前及2050年的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了模拟和合理优化;同时,通过现场调研与专家咨询,加强了对若干专题的分析,提升了分析层次和质量,减少了共识性和文献性问题的研究。

本部报告的结构有所调整。第一章除了概述报告的性质、特点、结构等内容外,增加了“主要观点”这一内容,概述报告的新观点、新结论和若干核心成果(如“三个峰值”和“三个50%”),替代过去的“执行总结”。

本部报告的第一部分“世界和中国能源互动展望”共分三章,第二部分“能源安全特别报告”共分两章。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中国和全球能源展望和态势分析。其中,第二章主要展望中国2030年前的能源发展态势和前景,判断中国能源和主要能源部门的供需峰值、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对世界能源展望的影响。第三章对世界能源发展态势进行再展望,阐述世界如何“因中国而不同”。第四章为专题研究,分别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中国方案、石油市场新态势与产业转型、核电的理性选择以及非水可再生能源问题逐一专题调研,每个专题突出展示核心观点分析。

第二部分的两章在过去两部报告的基础上,从能源转型和“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两个方面分别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一部分研究与徐小杰研究员主持的首届亚信非政府论坛能源安全圆桌会议、承担的双多边能源合作政策研究和参与的“一带一路”跨区域能源合作实践相结合,为亚欧地区合作、共赢和可持续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分析思路及政策建议。

本部报告第三部分(共两章)是支撑主体研究的系列数据和数据库更新说明。其中,第七章为能源展望系列数据与政策信息,第八章是对本版数据库更新、系列系数和换算单位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