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
——基于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改实践与思考
南昌大学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趋同化”使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定位的“应用型”使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建设旅游强国战略“重要性”使教学改革具有迫切性。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有推广借鉴意义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师生教学互动的“双导制”,师资素养结构的“双师型”,教学环境环节的“双实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双向式”,教师课程讲授的“双语法”,学生实践学习的“双能性”。通过实施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经过三年时间,从构建“三创”课程体系,“三能”师资队伍(能讲解、能模拟、能实战), “六双”培养模式,建立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等环节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意思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具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知识,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市场意识足、操盘能力强,具备策划、规划、设计、经营、服务、商务、公关、营销、管理等业务与创业能力,服务社会与企业,能从事旅游以及相关的文化策划、项目设计、产业规划、会展陈列、文化产业经营、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意,创业,教学改革,南昌大学
An Educational Reform Explor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like“Innovation, Creativity, Entrepreneurship”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ourism Management Programs i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University
Abstract: 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n an educational reform, since tourism management programs have become assimilated. Practical orientation mad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feasible, and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great tourism country mad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urgent. The unique educational reform was about to explore a teaching model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characteristics like ‘innovation, creativ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this model should be generalized for reference. This model included characteristics like double monitorial syste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culty with both teaching and industrial experience, teaching process with training and practice parts, two-way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ilingualism in teaching, possi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ogether.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s, teachers with certain abilities and 6 kinds of training modes to build a simulation teaching center, a teaching platform for training or practice, a base for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three yea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has fostered qualified compoun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s, who could understand and handle both tourism management and relative activities very well.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Program, innovation, creativ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reform, Nanchang University
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创立于1993年,当年招收文化旅游专科专业学生,1994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20余年的旅游管理办学历史,起伏较大,但学科与专业发展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2003年旅游管理专业成为江西省首届优秀品牌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成为江西省首届精品课程,同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同年旅游管理系与经济学系一起申报并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TA)。旅游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分别在2002、2005、2010、2013、2014年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和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旅游管理专业成为江西省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项目,旅游新型业态发展与多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中西部教育提升计划中的南昌大学学科与科研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倡导“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品人才培养”方法;提倡全局教育理念,创办“师生互动论坛”;形成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旅游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讲授和项目研练互动的旅游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旅途创业”工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南昌大学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我们将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整合为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下面主要阐述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 改革目标
(一)改革背景
1.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趋同化”使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根据《中国旅游年鉴》统计和教育部全国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初步调查,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旅游管理类(含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院校2208所,其中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1115所。在1000多所旅游院校中,共有在校生约60万人,2012年的招生数为19.34万人,2013年招收新生近20万人。庞大的学生规模、千篇一律的教育与教学方式,近30年基本不变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晋升为一级专业的形势下,在旅游管理类本科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三个专业的情况下,在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不断涌现的趋势下,迫切要求各旅游院校进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旅游管理类专业走个性化、特色型、专门式、协同性的发展路子。
2.旅游管理专业定位的“应用型”使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旅游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涵盖面广,综合性强,复合度高,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学、疗、体、悟等十大应用性要素。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思想创意、知识创新、实际创业等,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迫切追求。尤其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实际创业,可以在实训、实验、实习、实践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实现,比如在实训中可以模拟仿真创业、在实验中可以探索如何创业、在实习中可以帮助老板创业、在实践中可以尝试自己创业。对于毕业生来说,容易选择并确定创业的突破口,比如旅游个性化商品的创意设计,旅行与户外专业野营装备经营,旅行社以及分支机构的创立、经营与管理,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创意与经营等,乡村旅舍和农家乐的经营等,不但专业性强、选择面宽,而且资金弹性大、成长性良好。
3.建设旅游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使教学改革具有迫切性:建设旅游强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定了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旅游法》相继出台。201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旅游产业发展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尤其是在体制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就南昌大学所在的江西省来说,2009年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2013年10月实施《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全力吹响了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号角。2014年2月底,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出席并讲话。做大做强江西旅游,是福泽全省人民的好事,在全国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还不相称,同其他旅游大省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为此,省委书记强卫要求全省上下像抓工业化城镇化一样抓旅游产业。要着力推动江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江西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亮点,打造成为绿色崛起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这就要进行旅游产业的创新改革,需要一大批有创意思想、有创新思维、有创业意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和江西省旅游产业经营与管理水平总体偏低,旅游业的发展过分关注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整个行业均以景区经营为中心,造成行业对门票收入依赖非常大,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引起全国范围的非议就是突出的例子。其实旅游产业创意的潜力、旅游管理创新的领域、旅游实践创业的空间非常广大,吸引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人才,在旅游与文化类行业内创意、创新、创业与发展,对于改变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模式,增加旅游目的地综合经济收益,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目标
1.基本目标
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在校—产合作、景—校合作、校—企合作三个平台基础上,在近三年实施的南昌大学“双实+双能”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和“旅途创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该工程的建设内容拓展至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实践等全过程和环节。经过3—5年时间,从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入手,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将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教育观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多样,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效果良好、专业特色鲜明的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增强学生在旅游与文化类企业的就业、创业能力,既提高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对旅游与文化行业的贡献度,又引领示范带动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促进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2.具体目标
通过实施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工程,经过三年时间,从构建“三创”课程体系、“三能”师资队伍(能讲解、能模拟、能实战)、“六双”培养模式,建立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等环节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意思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知识,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市场意识足、操盘能力强,具备策划、规划、设计、经营、服务、商务、公关、营销、管理等业务与创业能力,服务社会与企业,能从事旅游以及相关的文化策划、项目设计、产业规划、会展陈列、文化产业经营、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经过3—5年的建设,除了培养适应旅游与文化类产业需要的“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外,实现边际效应最大化,实现以下具体建设目标:
(1)在专业建设上,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成为江西特色示范专业,南昌大学成为区域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2)在课程建设上,形成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适应“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力争增加省级或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
(3)在教材建设上,出版若干具备“三创”人才培养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力争一本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4)在教学环节上,建立模拟实验教学中、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或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等适应“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5)在教学团队建设上,打造具备“三创”品牌效应的教学团队,力争产生一名国家教学名师;
(6)在旅游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础上,条件成熟时申报酒店管理专业,根据发展需要决定是否申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二 建设方案
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是培养旅游“创意·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实施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发挥南昌大学作为江西旅游教育重镇和人才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示范点,促进南昌大学和江西高等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建设原则:凸显业态特色,培养“三创”人才
根据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凝练专业发展方向,稳定专业特色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强化优势课程,培育新兴课程;提高专业建设总体水平。
同时,结合旅游业态和专业特色,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合理调整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整体设计,分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业已实施的一系列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旅游与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等“三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优质品牌专业,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能适应江西省及我国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优质人才,提升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影响力和行业认可度,为江西和国家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二)建设方案:做到四个融合,实现四个共享
按照《关于启动实施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赣教高字〔2012〕111号)精神规定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目的,提出如下建设方案:即做到“四个融合”,实现“四个共享”,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管理提升、培养模式推广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做到四个相互融合:一是在课程设计上做到国内外、校内外课程体系的相互融合;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做到课堂内外、校院系间管理链条相互融合;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到培养、引进、特聘等方法的相互融合;四是在科研与教学互动关系上做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
实现四个师生共享:一是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果师生共享;二是先进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心得师生共享;三是科学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经验师生共享;四是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课题师生共享。
1.培养模式的构建
(1)1+N“双导制”教学资源互动模式的实施
2007年以来,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结合学校按学科门类招生的改革试点,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员导师制、全面师导制的本科生培养方式,全员导师制即每个老师均担任本科生导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就是每名教师负责联系不同年级的数名学生,从三年级专业确定后直到毕业离校,为期两年。全面师导制即每名教师必须对所联系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学习、生活、实习、论文指导、就业、创业等。为了确保“双导制”实施效果,给每名学生都发放了记录本,全系还组织了经验交流会。当时,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情况下,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我们把这种状态下的“双导制”戏谑地称为“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的“精品化”培养模式。自2010年以后,学校针对实际情况,恢复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单列招生资格,但“双导制”作为一项受师生欢迎的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2014年当年学生考研结果计算,一个50余人的旅游管理班级,有9名同学通过考试和推免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其中除了校内推荐的3名学生属于211大学,1名学生考试达到985学校录取线,但因名额少而被调剂到其他院校外,其他5名同学全部进入985院校深造,当年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研率和985学校的录取率创历史新高。在这种“精品化”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创新和创业,对教与学、师与生双方都是一种激励、促进和鼓舞。
(2)“双实化+双能性”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1年5月,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申请获批了学校“双实+双能”旅游职业经理人工程项目,作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建设。旅游职业经理人是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针对不断创新的旅游业态,适时提出对应的管理思路并付诸行动的人。从职业性质而言,他们是受薪人员而非授薪人员;就其内在品质来说,包括道德、思维、行为层面的诸多要求。旅游职业经理人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双实+双能”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要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两个环境的锻炼,实践过程中既要掌握操作技能,又要习得管理能力。这里的“双实双能”是人才培养的手段和途径,而职业经理人则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归宿。
明确提出把学生作为旅游职业经理人来培养,是一种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尝试。通过近3年来的教育与教学实践证明,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在旅游规划与文化创意等领域善学习、懂理论、有知识,会策划、干实事、能创新的教育教学成效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特点,积极引入创业理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即在实训中模拟仿真创业、在实验中探索如何创业、在实习中帮助老板创业、在实践中尝试自己创业、在大赛中设计创业方案。这样做既是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与引领,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创意·创新·创业”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方案的形成
自1993年创办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南昌大学已有20多年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实践,通过积极总结和大胆探索,努力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有推广借鉴意义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如下“六双”上:
第一,师生教学互动的“双导制”:全员导师制就是所有的老师均要担任本科生导师,所有的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全面师导制就是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辅导和教导。
第二,师资素养结构的“双师型”:教师既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老师,又是能够指导实践操作的教师。
第三,教学环境环节的“双实化”:教学环境是实景化,教学环节的实践化(也可以说学生的专业学习要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两个环境与环节的锻炼)。
第四,实践教学活动的“双向式”:即景校互动、校企互动的教学实践活动。
第五,教师课程讲授的“双语法”:即有条件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课程讲授和开展教学活动。
第六,学生实践学习的“双能性”:即学生实践学习活动过程中既要掌握操作技能,更要习得管理能力。
2.教学团队的建设
围绕旅游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群,以省级教学名师和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教学,教学改革意识强,学缘与学位、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能够贯彻“三创”内容、互动强、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要与国际接轨、与先进院校接轨、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接轨,瞄准“六双”、“三创”教学改革目标,实施符合“三创”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运行和激励机制,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在教学团队运行与激励机制和中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机制上实施“七个一”工程:(1)每年指导一个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2)每年完成一项面向旅游业的社会服务项目;(3)每三年资助参加一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培训工程;(4)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心得与经验交流;(5)每学期召开一次师生共同参加的教学研讨活动;(6)轮流让青年教师到旅游景区和企业挂职锻炼一年;(7)每十年提供一次到国外大学进修与访学的机会。真正建设一支优质的“三能”师资队伍:即能讲解、能模拟、能实战的教师队伍。
3.课程体系的优化
瞄准旅游管理乃至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发展前沿,面向区域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借鉴一切有益和有效的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方式,围绕“三创”旅游人才培养,一方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体现创意化、创新型、创业式、创造性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群。另一方面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将“三创”内容贯彻到所有课程中,为此,必须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建立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库,形成与旅游管理“三创”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经验,了解业界和学界对旅游管理与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最新的知识和素质要求,结合“三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适应性等情况,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进行研讨,优化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支持网络课程建设,选编优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和办法。
认真选择旅游创业可行性较大的领域,编写若干体现创意思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教材,例如《旅游商品策划》《客源学》《游线学》《游介学》。
在拥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网络辅助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门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及2门校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
4.教学方法的完善
在注重因材施教、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培养“三创”旅游人才需求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实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实战等教学环节和内容,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既让学生学会思考,又让学生学会动手。建立促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激励机制,实现科研与教学无缝对接,全方位互动,要让科研好的老师有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老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社会服务对策研究课题,支持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和社会调研活动,制定《学生科研训练创新性学分任务表》,真正让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基地、进团队。
结合旅游管理类专业特点和“三创”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或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教学课程。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并编写实践教学教材。
推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社会调查、专家讲座等多样化在内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堂讲授与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相结合,增强教育及教学效果。
第一,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科学制定具有“三创”特征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改革课程讲授内容与方式,融入“创意·创新·创业”内容,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全过程讲授环节;
第三,发挥现有优势,在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支持下,参与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购物店、文化主题园的实习创业活动与实践,由学生提交创业方案,供企业参考实施;
第四,就创业教育来说,建设成为系友创业示范点,将靖安乡村农宿文化旅游点建设成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将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建设成为模拟创业实验室;
第五,开展一系列模拟创业竞赛活动。
5.教学管理的提升
树立全员教学、全局教学、全校教学的教育理念,将教学管理渗透到全体员工、所有部门、整个校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全心服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确立一切为了育人的宗旨,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重要领域进行探索。
发挥教研室和旅游综合实验室的功能,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经验、实践教学交流活动,提升整体和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建立教师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及教师评学制度。
“双实+双能”职业经理人培养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校内和企业实施。为了确保运行效果,设立领导小组,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协调与督促。下设项目小组,负责任务落实。校内实训是基础,内容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由任课教师负责;校外实践是重点,合同由领导小组与企业具体商讨签订,必须高度重视换岗实践和管理能力条款的明确。各项目小组进行检查督促,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具体实施。
6.培养模式的推广
通过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形成可资借鉴和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提供给高教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参考;编写具有“三创”特征的旅游管理课程教材,推广已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探讨旅游管理类“三创”人才培养规律和经验,撰写高质量教学研究论文,予以发表,供学界和业界借鉴。
三 建设进度
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既是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互动对接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长期计划的事。按照“规划先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实推进建设工作。建设和完成此项改革时间一般为三年,以下是分阶段的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
1.科学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的新需求和学生就业诉求与创业导向,按照“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完成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付诸实施。
2.课程改革:按照“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旅游管理类专业第一批10门主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狠抓课程的创新与特色建设工作,通过创新突出特色,通过特色提升课程层次。启动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资助建设计划。
3.教材建设:完善配套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辅助课程等多维教学资源;有选择地引进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启动并着手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启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工作。
4.师资建设和对外交流:招收具海外留学经历的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或访问学习,不断扩充团队的教学实力。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教研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短期讲课。推荐教师参加国家旅游局青年旅游学者评选。
5.实验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习与实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建设、巩固、完善现有的签约实习基地。
(二)第二阶段
1.课程改革:有计划地启动具有“三创”特征的旅游管理类课程建设,将其列入建设省级和校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深度分析创业导向的专业需求,优化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启动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江西省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申报工作。
2.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密切结合;进一步完善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出版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
3.师资建设和对外交流:培养省级教学名师;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增加对“三能”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到旅游相关部门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和访学。
4.实践教学:增加具有新兴业态的旅游实习基地,以不断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旅游管理类综合实验室的配套改建;推进第二课堂(创业课堂)活动的制度化,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第三阶段
1.课程改革: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并成为全省示范课程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已有精品课程的建设,继续努力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和“三创”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2.教材建设: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系列教材编写和出版,形成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特色的、高品质、多品种并不断优化配套的教材体系。
3.师资建设和对外交流:力争在教学团队中能够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名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进行学术交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行业活动或国外考察。
4.实践教学:一是完成系友创业示范点建设;二是完成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三是进行校内创业实验室建设。
四 预期成果
(一)主要成果
1.确立“以生为本、以业为基、以创为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建设一支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体现“三创”精神的教学团队;
2.建立国内先进的课程多维网络教学方式,完善符合旅游管理“三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出版若干具有创意思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符合旅游管理“三创”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
4.建立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或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等,引领国内先进实验教学方法,夯实实践教学建设。
具体成果如下:
1.教学团队建设成果:实现45岁以下教师博士化;造就一支学术造诣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资结构优的教学科研团队,力争有教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学名师,并产出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教学研究成果。承担一批校级和省级教改课题,出版若干种旅游教育教学研究专著,发表一批教学专题研究论文。
2.课程体系建设成果:以“三创”人才培养为核心,改革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内容体系、“讲授·模拟·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建设课程多维网络教学平台,形成比较成熟的能提升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力争有课程成为国家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
3.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在现有教学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理念先进、内容科学,符合“三创”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系列多媒体辅助网络教学课件;在教材编写与选用方面,逐步形成国际、国内、自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教材体系。编写若干种具有“三创”特征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力争有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4.实践教学建设成果:不断完善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规划和环节流程,建设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实践创业基地或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设施,丰富教学实践基地的类别与功能。完成系友创业示范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校内创业实验室建设。
5.社会影响: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度,提升一次性就业率和研究生录取率;将本专业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具有“三创”特征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二)主要特色
旅游管理“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体现了“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领域、优化教师素质、更新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培养三创能力、注重创业实践”的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思路。此种改革面向学生、面向行业、面向实践、面向创新、面向创业,体现了“过程的实践培养、方法的创业培养、学习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精品培养、目标的个性培养”等五大特色。
五 实施保障
(一)政策支持
建议学校继续历年来对该专业采取的倾斜支持政策,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从特色师资队伍的建立,到教材建设和科研项目设立;从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的优化,到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等,采取更加开放、鼓励、支持的态度,保证给予其充分的运作和发展空间,给予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多的自主创新权。
(二)经费保障
学校在图书资料共享、实验室开放、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平台方面投入了较多资金,还将结合旅游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拨出更多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外聘人员、进修访学、团队建设、课程优化、教材出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设立、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确保人才培养改革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在旅游管理“三创”人才培养改革工程申报成为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后,提请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加以配套,并实行经费专款专用。
(三)人才保障
学校应出台较为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支持聘请高级专家和创业人员授课;建设一支安心工作、静心科研、专心教学的优秀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都有国内、外知名大学访问学者和著名大学对口支援的教师进修名额,这些机会向旅游管理专业倾斜。
(四)硬件保障
学校在教学硬件,如教学、管理、实验用房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等方面予以保障,对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国家旅游局(2008)。中国旅游协会。全国旅游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材料)。杭州:会务组编印。
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俄旅游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杨卫武(2008)。旅游与会展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主泉(2013)。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2008)。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2011)。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邹统钎(2013)。国际化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论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