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高等院校旅游会展教育官产学研结合走势与对策分析
湖北大学
摘要:高等院校是会展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大陆旅游高等教育经历了萌芽、整合发展、学科独立以及内涵发展等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渐成熟,但国家、学校和企业应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旅游会展教育,产学研结合,高等院校
The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n MICE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s about GovernmentBusiness-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Hubei University
Abstrac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are important bases to cultivate MICE tourism talents. Generall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went through four stages: emerg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isciplinary independence and content development, which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practice procedure, accelerating the maturity of government-business-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gradually. These are the reasons why it still needed a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MICE education, government-business-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旅游会展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旅游会展教育是应旅游会展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教育,目前它已成为旅游教育持续发展和内涵延伸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和领域。旅游会展教育是以系统地传授会展旅游专业知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教学模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高等院校旅游会展教育是会展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旅游会展教育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专业背景的、符合旅游会展企业要求的人才,提高旅游会展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旅游会展人才经过高等院校的系统教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能够在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旅游会展人才的主力军。
中国会展及旅游会展业始于“广交会”,兴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中国大陆会展教育滞后于会展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旅游会展教育刚刚起步,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官方、高校、企业正逐步加强合作,以期加强旅游会展教育官产学研合作实践,提高旅游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演变
中国旅游专业学历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及1979年9月,中国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和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相继建立,翻开了旅游学历教育的新篇章。
1987年1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87] 教高一字022号),将原有的98个经济管理学类专业减少至48个,其中,原有的旅游经济、旅游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被统一称为旅游经济专业。专业名称的统一,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发展。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 8号),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目录,在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二级学科,旅游学历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10月,国务院颁布41号文件,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强调和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这一全新定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旅游教育领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确立了旅游教育的主流学科地位方面。《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2011—2015)》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式由关注劳动力及资本投入为主向关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主转变,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型为主转变”的方向;确定了“加大旅游人才开发力度,努力形成旅游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队伍”的目标。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及飞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新需求,旅游教育进入了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指出将旅游管理独立成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分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此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是中国旅游教育理念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旅游会展教育地位凸显。
二 旅游高等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能否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开发,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各旅游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中国旅游局人事教育司陈志学副司长指出:改进旅游人才培养的机制首先是高等院校要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尽可能做到“以需定产”。高等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教育、教学要求和培训要求,大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和创新基地。并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旅游专业只有主动走出去,与旅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保证实现较高的就业率,才能保证本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201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比重最高,要求不少于50%。意见指出,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应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有以下四种:教学与培训一体化、技能与素养一体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一体化、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性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即社会生产,“学”指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研”意味着研究、钻研。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为教育界所认知,教育部门在对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中,把“产学研”结合列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能够实现旅游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的一体化培养。
三 旅游高等教育官产学研合作的几种模式
(一)高校与政府合作模式
高校可以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智力支持,较为常见的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学历班及讲座等形式,帮助政府部门培养专业人才。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市旅游局合作,承办呼伦贝尔市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政府主管部门则可以向旅游院校提供实习岗位和专业培训。例如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与黄山市、桂林市政府合作,在市内建立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培养旅游人才。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
高校与企业基于平等互惠的原则,由旅游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持,而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实践教育等。学校通过与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交流,充分了解其对毕业生的需求,据此调整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及方式,培养“适销”人才,达到双赢。学校建立校外生产实习模式,由学校统筹安排或者是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聘请旅游企业高层担任兼职教师,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聘请了40多位来自企业的高管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师;举办交流会和座谈会,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开设培训班、学历班,举办讲座等形式,为企业培训人才,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与深圳华侨城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华侨城旅游讲习所就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等等。
(三)高校与高校合作模式
院校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合作的旅游院校双方通过合作、互助,取长补短,达到双赢的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建立合作办学关系,通过不同院校的优势互补,进行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另一种是交流合作,即合作的院校之间并不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采取联合培养学生、跨校选课、师资交流与培训、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部分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学术讲座及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一种交流式的合作关系,以此来开阔师生的能力及视野。由于相对于前者,合作交流的学校可以保持独立的身份,在招生、教学管理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均不受合作学校影响,更具有灵活性及可操作性,因此,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的都是交流合作的院校合作培养模式。
(四)多方联合培养模式
多方联合培养模式指旅游院校与政府、旅游组织及相关企业多方联合,为培养人才开展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其理事会的参与方多达14个。
四 旅游高等教育官产学研合作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有必要出台一定的政策,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制度上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学校与企业之间互惠互利,以此来提高校企结合的积极性。就目前来看,政府还没有任何一部关于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必要出台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和约束学校、政府、企业这三方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其保障机制,使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乃至所有学科产学研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高等院校招生可根据相关企业用人要求而采取“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旅游淡季上课、旺季实习的弹性学制)等多样化培养方式,向社会旅游企业高效的输送具备“双能”性人才(学术技能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产学、产研及学研的真正结合。
(二)学校层面
在旅游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单一化、实战能力差等特点。可通过将旅游专业教师放置到企业中挂职锻炼、考取相应专业证书、参加景区景点岗位实践等方式提高其实践技能,通过设立“双师”培养基金、跨校交流等方式提高其积极性,同时通过聘请部分相关旅游企业的精英作为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我国旅游高校“双师”素质。
高校课程体系需要改革。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需求目标;课程设置可借鉴国外的市场化定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方面采取瑞士洛桑模式的店校合一模式并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创办一定的经济实体(例如校内酒店、旅行社等),方便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企业层面
纵观各旅游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发现,普遍存在着旅游企业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真正积极融入旅游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企业还只是少数。旅游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调动旅游相关企业与旅游高校联合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在两者中间进行协调,通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方式来激发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协作。只有这样,政府、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企业三者才能在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上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金辉(2003)。国际旅游院校会展教育的现状和我国的差距。旅游科学,1。
刘大可(2006)。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5。
马勇等(2013)。基于新专业目录调整下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建设优化研究。当代继续教育,10。
邓峰(201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湘南学院学报,2。
金辉(2013)。国际旅游院校会展教育的现状和我国的差距。旅游科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