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研究
- 兰青松
- 1117字
- 2021-03-24 13:12:10
三 理论预设与研究框架
本书借鉴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研究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作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前提基础和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平等、民族经济平等、民族社会平等、民族文化平等的理论内容,对我国边疆民族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的民族平等思想的理论内容及现实意义参见图0—1。
图0—1 中国特色的民族平等思想的理论内容及现实意义
本书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理论内容,分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平等、民族经济平等、民族社会平等、民族文化平等,进而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和谐、安定团结、社会发展进行实践思考。本书的具体研究框架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做出本课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章从理论渊源入手,分析西方关于民族平等相关理论,厘清其源头。第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第三,北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思想。
第二章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与创立;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第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分析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平等。第一,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第二,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政治地位平等;第三,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权利性保障;第四,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平等的实现方式;第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
第五章分析中国特色的民族经济平等。第一,民族发展与共同富裕;第二,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经济地位平等;第三,生产关系范畴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第四,平等劳动和平等酬劳;第五,中国特色的民族经济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公平正义。
第六章分析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平等。第一,民族差异与利益诉求;第二,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社会地位平等;第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第四,终极社会平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五,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价值目标。
第七章分析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平等。第一,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文化地位平等;第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三,民族文化要素;第四,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文化承认。
第八章是对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的实践思考。第一,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民族和谐;第二,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民族安定团结;第三,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第九章结论部分。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总结和评价。